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4日讯(记者周满珍)近日,英国伦敦的“茶以知人”奶茶店在小红书上被圈粉。这家位于大英博物馆附近的奶茶店,其实始创于武汉。在武汉的30家门店主打“黄鹤风新式奶茶”,每家店名都带一个“鹤”字。
网友小红书分享图。
记者从小红书看到,英国的这间“茶以知人”加盟店,英文名字为Tea Knows,位于伦敦大罗素街112号,大英博物馆附近。店内古风装修,甚至有一面书法墙。网络上网友的打卡日记非常多,有的称之为“茶颜悦色”的“英替”,有的称之为伦敦奶茶界的颜值担当。招牌饮品“桃桃白云”“桃花坞”,还有漫画国风设计的杯子,都比较受欢迎。
店家小红书分享图。
“茶以知人”创始人张玉茹告诉记者,伦敦店的主人是一位武汉留学生,常常在“茶以知人”汉街店买奶茶,“他说我们的茶好好喝。”作为1994年出生的年轻创业者,除了担任产品研发、视觉设计,张玉茹笑称自己是经营“全垒打”。每开一家新店,她都会兼职做一段时间的前台督导,和顾客分享中式茶文化理念和口感追求,与经常光顾的顾客都很熟络。“这位熟客到伦敦留学后,非常想念家乡奶茶,就决定自己开一家店。”伦敦店去年6月开业,为了整体品控,茶叶、茶杯等都从武汉发过去,“我们特别为这家店做了专项研发,从我这边反馈的讯息看,运营还不错。”
黄鹤、国风、武汉,是“茶以知人”的标识。记者周满珍 摄
张玉茹介绍,“茶以知人”2018年12月在街道口开出首店,暴风成长是在2020年启动社区团购,好口感引来众多问询加盟,一下子从3家门店增长到30家。品牌强调茶文化,价格在16—18元之间。味型可以不断刷新,但一定要喝得到茶香。在她看来,武汉茶文化基因丰厚,江汉关大楼、大智门火车站等都曾是万里茶道的必经之点,汉口也有“茶叶港”之称,一度是全球茶贸易之都,“有太多茶文化可以传承”。为迎合当下口味,“茶以知人”走国风调香路线,将茉莉花、栀子花、玉兰花、梅花等花香引入茶香,并和武汉深度连接。其IP文化是黄鹤文化,店名带“鹤”,如“晴空一鹤”“鹤鸣九州”“鹤揽芳华”等;店内设计、茶杯及周边产品均可看到长江、大桥、武汉关码头、热干面等武汉元素。
黄鹤楼邮政联名店。茶以知人供图
使用醇正茶叶、优质原材料,加上定制高烘焙的茶源,“茶以知人”做出了口感与茶气更加厚重的“黄鹤风新式奶茶”系列,涌出不少爆款如“白白乌龙”“万荔晴川”“桂花沁”等。2021年,邮政准备跨界做奶茶,找到“茶以知人”团队,联手开出“文鹤倾樱”(邮政联名武大店)、“鹤鸣九州”(黄鹤楼邮政联名店),走新中式路线,受到年轻人欢迎。曾在“文鹤倾樱”打卡的网友凌暄白评价道:“开在黄鹤楼下,文化氛围满满。点一杯在黄鹤楼下拍一张打卡照,意义非凡。”网友amy喜欢开在武大樱花邮局内的门店,很有文艺范,很武汉,茶名也有韵味,契合武大底蕴。
邮政联名武大店。茶以知人供图
张玉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叫MsN的忠实粉丝,每开一家新店必去打卡,并热心向亲友推荐新品新店,具体到什么心情喝什么茶,每杯奶茶怎么点,几分糖,几分冰,都如数家珍。张玉茹喜欢这样懂行的消费者,“奶茶店也是城市的流量担当,传达着市井快乐和文化自信”。
【编辑:赵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多年前,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较早嗅到奶茶生意经,不仅自己找到了创业的路径,也培育了各地奶茶消费习惯。
作为早期创业者,吴健见证了茶饮行业从“低质低价”“粉末勾调”的野蛮生长阶段,到向台资品牌学习管理经验,再到头部品牌诞生引领行业升级、创新开辟新茶饮赛道的整个过程。在经历一波资本跑步进场、品牌跑马圈地的高潮后,他也感受到如今潮退之后的内卷严重与盈利艰难。
如今,茶饮行业已经进入“下半场”。在业内看来,很难再跑出一个规模上万家的新品牌,未来创新将是龙头企业间的游戏。
从起步创业到行业洗牌,这杯奶茶里经历了什么?
野蛮生长
眼下由于疫情,悸动烧仙草上海区实施关仓、闭店,身为品牌联合创始人的吴健用“紧张”来形容。他和团队通过直播预售等形式时刻为复工做准备。4月9日晚,吴健紧盯着手机上的直播屏幕,当1万多单茶饮券预售出去的消息传到耳中时,他预感疫情后的报复性消费即将到来。
悸动烧仙草是一家上海茶饮品牌,吴健却是地地道道的福建人。儿时记忆里,阿婆每年夏天都会从山上采回仙草,“煮好后泡上井水,加一点蜂蜜,打一打就可以吃了”。这样一碗稀疏平常的“凉粉”,当时街边只要两三毛钱。直到哥哥考上大学,兄弟俩在校门口看到一家台湾夫妇开的小店,才知道仙草里还可以放入芋头、芋圆、牛奶、奶茶等配料,就成了一道甜品。
2007年,带着从台湾夫妇那里学来的手艺,吴健和哥哥来到上海创业,首家悸动烧仙草饮品店选在了华东师范大学旁,定价3.5元一杯。由于烧仙草在当地认知度低,很多顾客将其与味道发苦的龟苓膏混淆,门店开业首日经营惨淡,营业额只有80多元。后来,随着学生群体的认可,店里生意逐渐好转,高峰时一天可售出1500份烧仙草,日均营业额接近5000元。“这在当时是非常高的数字,之后我们在松江大学城开了3家店,在南汇大学城也开了2家,品牌就这样慢慢起来了,接下来陆续有人想要加盟,到2009年已经开了100多家店。”
在吴健眼中,那时的茶饮行业处在野蛮生长阶段,尽管连锁品牌不多,但在上海的竞争已非常激烈。悸动烧仙草的很多“对手”是夫妻店,门脸用玻璃隔挡起来,只留一个小窗口收钱取货,与顾客几乎没有情感交流,无论门店形式还是产品配料,都还停留在粉末勾调时代。
感同身受的,还有益禾堂创始人胡继红。2006年带着从朋友店里学来的技术,胡继红辞掉销售工作,在武汉一所大学旁开起首家奶茶店。他回忆,那时奶茶原料以茶粉、果粉、果酱为主,每杯售价2-5元,可谓“低质低价”;运营上以校园店居多,商圈、写字楼店少有,茶饮品牌繁杂但不成规模。
胡继红2008年又辗转到海南自创茶饮品牌“畅饮港”,“当时没什么品牌意识,随便想了个名字,相当于把武汉的奶茶经验搬到了海南。”幸运的是,“畅饮港”在海南一炮而红,找胡继红加盟合作的人也越来越多,到2009年已开设7家直营店、近30家加盟店。此时,胡继红开始意识到海南市场的局限性,于是决定重回武汉创业。
拜师学艺
创业仅3年,悸动烧仙草在上海开出100多家门店,但瓶颈期也很快到来。2009年,吴健发现门店数量始终无法突破,最大的问题在于管理滞后。“当时只有我和哥哥两人抓管理,一人对外,一人对内,招商、选址、研发、运营、店铺筹备等所有事情都要参与,精力有限。”
同一时期,台湾茶饮品牌CoCo都可、快乐柠檬进军大陆市场已有3年,随之而来的不仅有开放式门店、手摇奶茶、果汁果酱原料,还有标准化的连锁经营管理理念。据媒体报道,当时CoCo都可规定店内所有茶饮以第一道茶汁为基底,保存时限不能超过3小时;口味需反复测试,只有达到“平衡感、稳定性、口感佳”三重标准,才有资格上柜台……凭借一系列标准化管理手段,至2009年底CoCo都可已在大陆开出197家门店。
纵观整个茶饮行业发展,台资品牌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据奈雪的茶招股书此前提及,珍珠奶茶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台湾。自第一款珍珠奶茶问世以来,不仅引入了更多配料和风味,整体品质也得到了提高,很多品牌建立了生产流程的标准化。
“可以说,台资品牌拉动了整个茶饮行业的最初迭代,包括SOP标准化管理。”吴健坦言,悸动烧仙草创业时,恰好踩在了台资茶饮品牌进入大陆市场的节点。“当时市场需求大于供给,随便开个店只要口感好可能就会成功,不需要运营管理有多强。后来我们看到了自身与台资品牌的差距,开始在管理上调整、改进。到目前为止,大陆茶饮品牌整体标准化程度已经与台资品牌持平,甚至有所反超。”
突破管理瓶颈后,悸动烧仙草在2010-2012年重回增长轨道。此时在距离上海600多公里的武汉,胡继红也开始着手调整品牌形象和产品结构,试图让经营管理更规范,于是在2012年创办了“益禾堂”。
胡继红坦言,台资茶饮品牌起步早,较早认识到连锁品牌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它们在进入大陆前就想好了如何长久、规范地运营品牌,思路成熟。当时大陆茶饮品牌尚未崭露头角,至少2014年前都是台资品牌在引领市场。”
创新领跑
在胡继红眼中,2015年之前是茶饮行业的蓄力期,“台湾经验已被大陆品牌吸收得差不多了”。2015年左右,广东地区三大水果茶品牌“喜茶”“奈雪的茶”“有茶”凭借产品创新走在了行业前端,开辟新茶饮赛道;此前一些默默无闻的品牌,如湖南的茶颜悦色、湖北的益禾堂、河南的蜜雪冰城、四川的茶百道、浙江的古茗等也已初具规模,区域性龙头品牌开始形成,整个行业进入快速上升期。
所谓“新茶饮”,通常指以原叶茶、水果、鲜榨果蔬汁、乳制品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原料,在不添加固体饮料的情况下,经现场加工制成的液体或固体混合物。新茶饮强调有茶、有奶、有果的真材实料,不再流行粉末或果酱的简单勾调。在现代种植业、物流发展的共同作用下,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认为,我国茶饮行业2012-2019年进入到“茶+奶+水果”的2.0时代,大量茶饮品牌持续迭代。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奶茶相关企业33.15万家,近10年来相关企业注册量不断增加。2012年新增奶茶相关企业0.91万家,2021年新增8.56万家。另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报告数据,2017-2020年我国新茶饮市场收入规模从422亿元增长至831亿元,预计2021-2023年行业复合增速高位段可达20%,2023年新茶饮市场收入有望达到1428亿元。
新京报制图/许英剑
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喜茶、奈雪的茶两大头部品牌的示范作用不无关系。2012年,喜茶前身“皇茶”起步于江门市一条“江边里”的小巷。2016年,因无法注册商标,“皇茶”更名为“喜茶”,并于同年获得IDG资本及天使投资人何伯权的1亿元投资。获资本加持后,喜茶自2017年开始全国扩张,先后进入杭州、北京、南京等城市。
2015年,广东另一新茶饮品牌奈雪的茶在深圳开设首家高端现制茶饮店。2017年,奈雪的茶获得天图资本助力,同年11月走出广东面向全国布局。2018年3月,完成A+轮投资,估值达到60亿元,成为公开资料中首个茶饮行业独角兽。
在消费领域投资人王庆林(化名)看来,喜茶、奈雪的茶找到了与台资品牌不一样的发展思路,利用差异化的产品、好的原材料及商场大店的选址、设计等,将茶饮的调性和价值感做了出来,相当于把整个产业进行了升级,喜茶创始人聂云宸也因此被称作“天才产品经理”。
“2016年、2017年是两大头部品牌的发轫年,将台资品牌原先打造的10元价格带拉升到25元、35元,这也给我们新品牌推出高端化产品创造了土壤。”2017年,谭力将台湾奶茶品牌“鹿角巷”引入广州、深圳,并借助刚兴起的抖音平台抢到了流量红利。
在头部品牌带动下,整个茶饮行业掀起升级潮,在运营管理、人才引进、原料品质等方面持续改进。
2013年,面对行业快速发展,吴健决定推出茶饮副品牌,将悸动烧仙草交给公司高管操盘,结果主品牌运营情况急转直下,2014年门店数量从此前的400家快速跌破200家。2015年,吴健重新对悸动烧仙草的产品线、运营体制、售价体系等逐一调整,引入鲜果制作,到2016年门店数量已突破500家,目前门店突破2500家。
同在2015年,益禾堂加盟门店数量达到200家,但运营、培训、店铺装修等问题相继出现,也让胡继红开始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便从国际连锁餐饮品牌挖人,“早期研发都是我在做,后来已经完全交给食品领域的专业人才。”2017年,益禾堂进行第三次品牌升级,门店数量突破1000家,至2021年全国门店数量已突破5600家。
茶饮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上游原料企业的壮大。2021年4月,佳禾食品上市成为“植脂末第一股”,多个茶饮品牌是其客户。而在“炼乳第一股”熊猫乳品、“奶酪第一股”妙可蓝多的财报里,茶饮品牌也是其重点拓展的B端客户。
拐点已至
2020年-2021年上半年,以奈雪的茶上市、喜茶估值600亿、蜜雪冰城门店突破1万家为标志性事件,整个茶饮行业迎来发展高潮,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资本跑步入场。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是茶饮品牌资本化的关键一年,行业连锁化率和品牌集中化率进一步提升。据企查查数据,近十年茶饮品牌投融资事件共85起,披露融资总金额达88.32亿元。其中2020年为12起,2021年前6个月达14起。
在《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披露的融资名单中,除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几大头部品牌外,还可以看到古茗、斟茶记、七分甜、泸上阿姨等腰部品牌的身影。这其中,直营系头部品牌喜茶与加盟系头部品牌蜜雪冰城最为引人关注。
2021年6月,奈雪的茶上市,成为“茶饮第一股”;喜茶最新一轮融资即将落定的消息也在同一时期传出。据《投资界》当时报道,“经过多方确认,喜茶本轮投资方均为老股东,融资过程持续数月,而估值达到前所未有的600亿元,再次刷新了中国新茶饮的融资纪录。”
另据企查查信息,蜜雪冰城于2021年1月完成20亿元首轮融资,由美团龙珠、高瓴资本、中信产业基金共同投资。融资完成后,蜜雪冰城估值约200亿元。紧接着在2021年国庆节前夕,蜜雪冰城在河南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案。
资本的热度是滚烫的,也是吸引人的。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改变,2021年2月,谭力从“鹿角巷”抽身,在长沙创立柠檬茶品牌“柠季”,仅150天就完成字节跳动、顺为资本数千万融资,2022年1月又获得字节跳动、腾讯数亿元投资,至2022年2月门店签约数已超过400家。
与此前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等直营品牌受资本青睐不同,据吴健观察,2019-2021年有大量资本进入茶饮加盟体系,“直营和加盟是两种不同模式,要考虑清楚拿资本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资源整合,市场拓展,还是为了现金流?如果没想清楚,资本不一定是加分项。”
很快,潮水退去。2021年底以来,茶饮行业陆续传出降价、亏损、裁员、关店等消息。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报告预测,未来2-3年新茶饮整体增速将调整为10%-15%,以加盟为主的品牌将进入分化、洗牌期。
在吴健看来,茶饮行业2020年疫情后经历的一轮快速发展,源于一种报复性消费增长。大量资本进入茶饮行业后,加快了品牌扩张速度,但也推动了行业内卷,很多之前盈利的品牌变得不再盈利。而随着近期头部品牌降价,对中端品牌来说无异于降维打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2018年行业洗牌就已开始。”据王庆林估算,目前茶饮行业已经进入“下半场”,每个价格带都诞生出全国性的头部品牌。以销售额计,行业前五已占到市场份额的一半。“未来资本依然会关注茶饮赛道,但更青睐于5-10家头部品牌。在创新空间枯竭、资金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再跑出一个规模上万家的新品牌,未来创新将是龙头间的游戏。”
新京报2022年4月19日产经周刊《新茶饮江湖》。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编辑 秦胜南 校对 翟永军
< class="pgc-img">>024,新茶饮正排队IPO。
据彭博报道,茶颜悦色已经选定中金公司和摩根士丹利负责香港IPO事宜,最早可能在2024年进行香港IPO,预计募集资金数亿美元。这已是半年内茶颜悦色第三次被传将要 IPO了。
时间回到2013年的冬天,彼时35岁的吕良和妻子孙翠英在长沙五一商圈解放西路开出一间30平米的小店,第一家茶颜悦色开张。截至2023年10月,茶颜悦色门店已经超过500家。
一个月前,茶颜悦色母公司湖南茶悦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新增股东Rose Xanadu HK Limited,该股东为注册地在香港的私人股份有限公司,一度被外界解读为赴港上市做准备。
而在茶颜悦色之前,港交所门前已经站着沪上阿姨、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四家新茶饮公司,所有人都在期待今年第一个奶茶IPO。
夫妻创业
长沙将走出一个网红IPO
这是一对长沙夫妻联手创业的故事。1978年出生,创始人吕良是个地地道道的长沙人,早年间曾从事广告策划行业。
2008年,吕良离职创业。夫妻俩先后开过广告公司、卖过爆米花、开过卤味店、加盟了奶茶店,但都一一失败了。直到最后一段创业经历让吕良来了兴趣,他想开一家有自己风格特色的茶饮店。
彼时,台湾奶茶已经在长沙五一商圈的年轻人中流行,吕良打算从差异化入手,以纯茶加纯牛奶的方式做奶茶,于是从淘宝上买来各类茶品和牛奶,夫妻二人自己在家调配。前后筹备一年多,广告出身的吕良还为新品牌画出一个古典仕女logo。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茶颜悦色官网)
2013年冬天,长沙五一商圈解放西路,第一家茶颜悦色开张。那一年,吕良和孙翠英或许不会想到,这家不到30平米的门店会掀起一股风潮。
不同于当时任何一家奶茶店,茶颜悦色在品牌设计上主打中国风,主推的幽兰拿铁与声声乌龙口味清淡独特。凭借一系列特立独行的风格,茶颜悦色在竞争激烈的长沙找到了一席之地。
几年后,古典仕女logo门店成为这座城市的特有“地标”。毫不夸张地说,凡是到长沙旅游的年轻人,几乎人手一杯茶颜悦色。
很快,投资人也来了。2018年,茶颜悦色获得来自天图投资的天使轮融资,开始大规模在五一商圈和全市范围内开店。此后接连拿下顺为资本、源码资本、元生资本、五源资本等知名机构的融资。
尽管开店速度加快,但茶颜悦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走出长沙。如果一家店总是排队时间长,茶颜悦色就会在旁边开另一家店分流。久而久之,五一商圈周边就有了“十步一茶颜”的局面。
2020年冬天,茶颜悦色在武汉开出首家门店。当天,武汉迎来最拥挤客流,排队长达上千米,即便店员提前准备好“排队8小时”的牌子,仍然低估了排队时长。
这是茶颜悦色第一次走出湖南。此后,茶颜悦色陆续在岳阳、衡阳、湘潭、重庆、南京、无锡、张家界、益阳等多地开店,排队盛况依然。而在茶颜悦色首次进入武汉、深圳等地时,曾有报道称,一杯15元的声声乌龙一度被黄牛炒到了500元。不过,排队和黄牛炒作曾屡屡遭到质疑,茶颜悦色引以为傲的走心文案也多次“翻车”。
截至2023年10月,茶颜悦色门店已经超过500家,悄然走到了十字路口。
新茶饮为何集体IPO
放眼望去,港交所挤满了排队的奶茶公司。
最近一次还是在今年2月份,来自上海的沪上阿姨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同样诞生于一对上海夫妻之手,夫妻俩将上海老弄堂的沪式茶饮做成新式奶茶,在当地一炮而红。此后10年间,沪上阿姨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开出了7000多家门店。
在招股书里,沪上阿姨披露了最新一轮融资——今年2月完成1.2亿元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金鼎资本、金镒资本、熠美投资、知一投资等多家机构。
更壮观一幕是2024年1月,蜜雪冰城和古茗双双递交招股书,准备在香港上市。蜜雪冰城早在2022年9月就曾在A股递表,欲申报深市主板。然而,就在所有消费投资人都等待这个振奋人心的“A股新茶饮第一股”时,蜜雪冰城迟迟不见动静,最终撤回A股IPO,转战港股。
而来自于浙江台州温岭的古茗,截至2023年底已开出超过9000家门店,年营收超55亿元,仅次于开店3.6万家的蜜雪冰城。在一众茶饮品牌中,古茗也是最受资本青睐的一个,曾先后于2020年和2021年拿下两轮融资,背后站着红杉中国、美团龙珠等知名投资方。
换言之,仅2024年前3个月,就已经有三家新茶饮品牌提交招股书。而另一家品牌茶百道还要更早一些。2023年8月,茶百道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发行H股并挂牌上市,12月获中国证监会备案,是目前港股进展最快的新茶饮品牌。
在已经提交招股书和已有IPO传闻的几家新茶饮中,迅速融资、加盟扩张、将门店拓展至全国乃至全球是显而易见的战略,这也最符合新消费品牌的发展路径。而茶颜悦色成立10年,至今拒绝加盟,仅有的500多家直营店多集中在长沙及其周边,具有极强的地域色彩。
据悉,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潘攀曾多次提出希望茶颜悦色开店能再快、再广一点,开到一线城市去,但两位创始人有不同见解。吕良曾经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到,茶颜悦色的扩张速度比不过别人,但希望能活得久一些。
投资界多次分析过新茶饮扎堆IPO的原因。一方面,几家品牌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向下一阶段迈进。大家全力竞赛“万店目标”,而早日进入二级市场,快速拿到资金、获得影响力,才能继续进行下一轮扩张。
另一方面,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市场虽然庞大,但国内新茶饮品牌众多,还有咖啡、纯茶等即时饮品分割市场,此前的头部新茶饮品牌——喜茶与奈雪的茶纷纷宣布降价,肉眼可见在迅速下沉,整个行业正在往中腰部挤压。
一场战争迫在眉睫,偏安一隅的茶颜悦色也不能免俗。此前吕良曾多次表示不急着扩张,但近年来,茶颜悦色不仅开始尝试走出湖南,还推出了咖啡和柠檬茶等衍生品类。或许,未来开放加盟也不是没有可能。
要活下去,就要加入竞争。新茶饮不断抢占市场,投资方需要及时退出,茶颜悦色不得不走出舒适区,向着其他茶饮品牌的路线前进。
“行业发展到这个阶段,接下来可拼的只有资本。”某知名投资人分析,“这时候如果不尽快上市拿到资本,就会落于人后。任何一家品牌都是如此,一旦竞争对手拿到了钱,开始更快地扩张,就会让你陷入很尴尬的境地。”
1000万长沙人
撑起一座“新消费之都”
伫立长沙街头,除了十米一家的茶颜悦色,还挤满了大大小小的新消费项目。
最具特色的就是长沙超级IP文和友。2011年,文宾揣着5000元启动资金在长沙坡子街支起路边摊,这就是文和友最初的模样。生意越做越好,文宾开始拓展品类,并在2018年原地打造出一个80年代的长沙老街区,超级文和友由此诞生。
还有咖啡界的“三顿半”。2015 年成立于长沙,三顿半主打的小杯装冻干咖啡一时间风靡社交网络。尽管创始人吴骏较为低调,身后却集结了红杉中国、IDG资本、天图投资、纪源资本、峰瑞资本等一众知名机构。直到2021年6月完成最后一轮融资时,三顿半的估值已经达到了45亿人民币。
2017年,长沙人晏周创立了零食很忙。这是一家专注于零食集合店品牌,自2021年开启全国化布局开始,零食很忙一路开出2000多家门店。2023年底,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战略合并,接着拿下好想你和盐津铺子控股10.5亿元的投资,估值超100亿人民币。
为创投圈熟知的,还有中式烘焙连锁店“墨茉点心局”、手打柠檬茶饮品牌“柠季”、以及曾估值近500亿的兴盛优选、臭豆腐品牌黑色经典、新中式面点欢喜烧卖、餐饮品牌火宫殿、新鲜果茶果呀呀、连锁摄影品牌盘子女人坊……长沙,悄然垒起一座新消费之城。
相比不少二线城市,长沙有着相对较低的房价,在一定程度上极大释放了消费需求;此外,以湖南广电为主的文娱基因也为文化消费暗暗造势;还有近年来迅速兴起的夜经济生活也红极一时。
当地人曾调侃,“如果长沙人手里只剩下十块钱,消费娱乐永远排第一!”在这样的城市氛围之下,一个接一个消费品牌从这里崛起,让长沙成为首屈一指的网红顶流。
2021年前后,新消费火热至极,长沙聚集了一群出差的投资人,一位消费VC朋友回忆,“那时候,每天就在长沙街头不停探店,随便出去转一圈都能遇到几个同行;还有人干脆订好酒店,搬过去一住就是小半年。”
如今多年过去,消费投资回归平静,一批有韧性的企业活了下来。尽管新消费繁华落幕,但长沙依旧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