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30日,一则关于浙江夫妇开设网红餐馆年入35亿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这对夫妻经营的绿茶餐厅,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第四次冲刺IPO,再次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绿茶餐厅被视为网红餐饮的鼻祖,由绍兴的王勤松夫妇创立。绿茶餐厅自2008年在杭州西湖边开设第一家门店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网红餐饮的佼佼者。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绿茶餐厅的年收入超过35亿元,净利润逼近3亿元,与前一年相比有显著增长。
提起绿茶餐厅,许多80后和90后的记忆中都有这个品牌的身影。五年前,王勤松夫妇凭借对美食的热爱和对成功的渴望,在杭州开设了第一家餐厅。他们坚信顾客就是上帝,推行极致的客户服务体系,每个环节都力求尽善尽美。
6月中旬,绿茶集团时隔两年多,再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是自2019年以来的第四次IPO尝试,从2021年3月算起,四年不到的时间,绿茶集团屡败屡战,始终不放弃对资本市场的追求。
自2008年在西湖边开出第一家门店算起,到2020年底,绿茶集团总共开设了180家店。然而,在短短三年内,门店数量迅速翻倍,展现了惊人的扩张速度。
绿茶集团一直将自己定义为“休闲中式餐厅”连锁品牌,以性价比著称。人均60多元的消费,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的购物中心内,绿茶餐厅吸引了大量食客。餐厅环境优雅,服务态度良好,上菜速度快,菜品质量高,深受顾客喜爱。
绿茶餐厅的招牌菜如面包诱惑、江南绿茶饼、石锅鸡汤豆腐、绿茶葱香烤肉和烤鸡等,都广受好评。尤其是酸辣土豆丝,成为许多顾客的必点菜品。
绿茶餐饮由王勤松和路长梅这对夫妻共同创立,王勤松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路长梅则担任公司的非执行董事。绿茶餐厅借鉴西式餐饮的方法与香料的结合,提供中国经典传统美食,迅速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尽管绿茶餐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有网友表示,绿茶餐厅的堂食还不错,但外卖质量不尽如人意。还有人认为绿茶餐厅的味道与几年前相比有所下降。然而,更多的网友还是对这对夫妻的努力表示赞赏,并期待他们能够继续带来更多美味的菜品。
绿茶餐厅的成功不仅是王勤松夫妇对美食热爱的体现,更是他们对商业机会敏锐洞察和不懈努力的结果。此次第四次冲刺IPO,能否成功进入资本市场,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深度好文计划#?
网友表示:
大家怎么看呢?
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王言
“在这里吃饭就是养生局,咱也能体会一下达官贵人都怎么吃的!”在同仁堂粹和餐厅就餐后,一位消费者在大众点评上感叹道。
近期,北京同仁堂药膳全国第一家旗舰店——同仁堂粹和餐厅新大都旗舰店于北京市西城区开业。在这家餐厅,消费者不仅能吃到同仁堂著名的药膳大山楂丸和四君子乳鸽汤,也能品尝到桂杞三文鱼等国宴菜品。
萃和餐厅的门店陈设 来源:北京同仁堂官方微信公众号
但想要体验一番“达官贵人饮食”的代价并不低,大众点评的数据显示,北京的两家同仁堂粹和餐厅人均消费在500元左右。
主打健康、以药膳餐饮带动大健康品类的消费,正让这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北京老字号品牌重新回到人们视野。在入局餐饮业之前,同仁堂还因开“养生咖啡馆”火遍网络。
10月26日,针对药膳餐厅目前的经营情况、未来的开店计划等问题,时代财经号致电同仁堂粹和餐厅,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而上市公司北京同仁堂(600085.SH)相关人士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当前公司的业务依然以中成药为主,药膳餐厅和养生咖啡均为同仁堂集团旗下的医养集团等子公司新开辟的业务。
500元的人均消费,米其林三星大厨研发
不论是在门店陈设,还是菜品品类上,同仁堂粹和餐厅到处都散发着一股老字号的味道。
时代财经在北京同仁堂官方微信公众号前不久发布的一篇文章中注意到,同仁堂粹和餐厅的设计围绕“药膳”主题,进大门就能看到同仁堂的祖训“两个必不敢”牌匾——“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餐厅内共设8个包间,选用二十四节气中八个大节气的名称命名,分别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来源:北京同仁堂官方微信公众号
目前,同仁堂粹和餐厅的菜品有国宴三文鱼、茨菇党参烧鲜鲍、碧水白玉团等传统菜肴,也有九制陈皮安格斯牛肉、当归乌鸡汤、当归鱼羊鲜等养生菜品。
同仁堂粹和餐厅背后的团队也颇为豪华,据北京同仁堂医养集团官网的信息,其研发团队由医学博士、米其林三星主厨和中国国宴大师徒弟组成。
来源:北京同仁堂医养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官网
精致的门店陈设和豪华的研发团队撑起了同仁堂粹和餐厅菜品的价格。在大众点评上,同仁堂粹和餐厅推出了4人餐、6人餐、8人餐和10人餐,价格在2320元至5800元之间,每个套餐的人均消费在500元左右。有网友表示,一看就吃不起。
人均500元的客单价也让同仁堂粹和餐厅在北京力压王品牛排等一众西餐和日料,同时也超过俏江南等高端中餐品牌,排在当地餐饮价格榜的前列。
消费者对于同仁堂粹和餐厅的评价也不低。有网友在大众点评上表示:“每一位用餐者的桌垫上都有圣旨一样的菜单卷,让客人在用餐前对药膳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期待。”
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有网友就打趣道:“我非常负责任地说,这家店无论从口味还是菜式的搭配,以及加工方式上都非常适合跟航空公司合作……”
人均500元的药膳口味好坏与否暂且不论,但“同仁堂药膳”确实赚足了眼球。截至时代财经发稿,大众点评上关于同仁堂粹和餐厅两家门店的照片以及接近1000张,在评论中,也有不少消费者专程预定和打卡。
老字号为什么要“不务正业”?
中药老字号同仁堂为什么突然“不务正业”做起了餐饮?
同仁堂有自己的思考,在其看来,如今消费者对饮食的要求从“吃饱吃好”到“吃得健康”“吃出特色”有了质的转变。“引导合理膳食”已被写进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而药膳作为中国国粹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人们日常的合理膳食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更是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在餐宝典创始人、餐饮行业分析师汪洪栋看来,同仁堂做药膳餐饮可能是一个与大健康业务延伸有关的多元化尝试。“以中药老字号品牌为基础,引入药膳等健康概念,入局餐饮业。”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则对时代财经表示,做餐饮业有利于同仁堂的品牌年轻化,同时提振整体业绩。
以同仁堂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虽然在今年上半年,其营收和净利润达到了73.59亿元和6.24亿元,分别同比增加22.58%和 29.91%。但在2020年,同仁堂营收下滑了3.4%,2019年,更是出现了10年一遇的营收和净利双双下滑的情况。而在2009年至2017年,同仁堂的营收基本保持10%以上的增长态势。
不过,按照粹和餐厅的现状,同仁堂要将其大规模推广、复制和盈利,难度还比较大。
“从餐厅的菜品结构、定价、门店装修等方面看,同仁堂粹和餐厅的资产非常重,短期内难以进行大规模复制和标准化。开几家店,重点培育并盈利可能性很大,但想要大规模扩张和盈利,并不合现在的实际情况。”汪洪栋说。
跨界转型,尴尬不已
同仁堂并不是第一次涉足餐饮。
去年7月,同仁堂开在北京开了一家名为“知嘛健康”的咖啡馆,主打养生咖啡,包括黑枸杞拿铁、山楂陈皮美式、红景天椰香可可等。而所有饮品,无一例外都含有中药元素。该咖啡馆一经开业,便迅速在网络上走红。
此后,“健康”一词成为了同仁堂的营销和流量密码。
在咖啡店开业后,知嘛健康又在淘宝推出了“苦上加苦草本咖啡”系列产品,并用“苦”作为噱头,推出了益母草玫瑰拿铁、穿心莲美式、苦瓜美式、龙眼气泡美式、竹炭黑芝麻拿铁五款创新混搭咖啡产品。除了咖啡之外,同仁堂的一系列冲调类养生茶饮,还在今年冲上了天猫冲调-茗茶类前8月销量和销售额第一名的位置。
朱丹蓬告诉时代财经,同仁堂作为老字号,一直在寻求转型,不断挖掘品牌自有价值,并贴近消新生代消费者。而由于老字号品牌自带流量,同仁堂发力养生餐饮和咖啡,理论上具有可持续性。
但他也表示,餐饮的复杂程度较高,本身很难标准化,越复杂的程序和菜品,落地难度也越大。而咖啡的扩张难度相比前者较小,也是一个与健康理念关联性比较强的载体。“整体来看,随着整个中国咖啡消费群体的扩容,有一定的机会。”
汪洪栋则认为,不仅同仁堂膳食餐饮扩张难度较大,养生咖啡也是一个伪命题。他对时代财经表示,知嘛健康等养生咖啡能够受到关注,并非源于当今消费者的健康焦虑,而是在门店开业之初,不少消费者有尝鲜和打卡的需求,但实际上咖啡的主流消费群体比较年轻,对养生的概念并不明确,此后复购率会逐渐降低。
按照2020年公布的规划,知嘛健康未来一年要在北京布局300家门店,其中社区店、购物中心店、写字楼店各开100家。
不过,目前来看,知嘛健康的开店速度远未达到预期。根据大众点评的信息,目前同仁堂旗下的“知嘛健康”咖啡馆目前仅有3家门店,还有1家正在筹备之中。同仁堂粹和餐厅也仅有北京2家门店。
和同仁堂一样主业遇冷,谋求年轻化和多元化的老字号不在少数。
人均消费超过200元的全聚德此前只能做外地游客生意,如今也开始放下身段,推出了平价菜、休闲食品和外卖等服务,但消费者却不买账,上市公司业绩节节滑落;因糕点闻名的稻香村曾打造了一家名为“稻田日记”的网红店,出售旋风火龙果卷、坚果挞等产品,并以此成为小红书上的知名打卡地,但没多久,这家店就关闭销声匿迹……
在跨界转型中,这些老字号也尴尬不已。
饮正从餐厅菜单里的一两页渐渐走向独立档口,店旁开个“奶茶店”或成为餐饮门店的标配。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云海肴云南菜、鹿港小镇、薄荷餐厅等餐饮品牌在门店旁设置了独立的茶饮外带区,无论是否进店用餐,消费者都可进行购买。
有分析指出,虽然设置饮品外带区可以拓展获客渠道,提高餐厅坪效,但这也对品牌的研发、创新能力有一定要求,若想与茶饮“赛场”的专业选手较量,还需创造出更具品质与特色的产品。
独立茶饮档口渐热
餐饮品牌不断去挖掘茶饮消费潜力。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云海肴云南菜、鹿港小镇、绿茶餐厅,将太无二等多家餐厅均在门店旁边设置了独立的茶饮外带区。这部分区域更像一个茶饮档口,基本上是与餐厅独立,有着独立的招牌、菜单。
以云海肴云南菜为例,该品牌一门店旁的饮品外带区标有“洱汀饮品外带区”,门头有着“鲜榨水果”的字样。主要售卖鲜榨柑柑汁、百香果Mojito、红玫瑰与米酒、红豆奶茶等饮品,价格在16-28元不等。同时,该外带区还售卖黑糖豆花、鲜切水果盒、现烤玫瑰鲜花饼等产品,售价在12-19元之间。
无独有偶,鹿港小镇旗下的门店同样在门店旁开设了茶饮档口。北京商报记者从朝阳大悦城门店看到,独立的茶饮档口招牌写着“鹿港茶饮”,售卖现制饮品、鸡蛋仔、冰淇淋等产品。除此之外,薄荷餐厅、将太无二等部分餐厅均设立了独立的对外茶饮区,与餐厅区别开。
北京商报记者在采访云海肴云南菜相关负责人时了解到,大部分餐饮品牌去布局这一业务是希望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而茶饮也是当下需求较高的品类,同时与餐厅的定位比较契合。而将餐厅一部分的空间独立出来做对外的茶饮区,也能够降低运营成本。
增加门店坪效
事实上,餐+茶饮的组合并不少见,只不过之前大部分餐饮品牌仅仅是在门店的菜单中增加了茶饮选项。太二酸菜鱼、聚点串吧、川成元麻辣香锅等餐饮品牌都曾推出茶饮类产品,快餐品牌肯德基、麦当劳也在餐单中加入这一品类,以此来触达到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已经有不少餐饮品牌尝到甜头,比如火锅品牌湊湊刚“出道”时便主打火锅+茶饮,如今在湊湊门店都会看到独立于火锅点单之外的茶饮外卖区。现在,这一个个独立的茶饮档口扮演着独立茶饮门店的作用,面对的消费群体也不仅仅局限于进店用餐的消费者。从上述餐饮品牌的布局不难看出,其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拓展新的获客渠道,为自身寻求更多亮点。
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表示,茶饮赛道竞争激烈也意味着这一品类满足大众化需求、适应性广。餐厅增设独立茶饮场景,能够充分利用餐厅现有的空间和地理资源,提高门店坪效,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同时,茶饮外带区通常不受用餐高峰的限制,不会存在太多时段上的差异。另外,设立独立的茶饮场景也是餐饮企业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的方式之一,能够在体现品牌时尚感的同时,来更好地迎合市场发展的需求与节奏。
切勿盲目跟风
独立的茶饮档口固然能为餐厅带来更多的流量与收益,但这对企业的产品研发与创新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另外,与专业茶饮“选手”进行较量并非易事。
营销与产业战略专家李兴敏认为,并非所有品牌都适合开设这类业务,企业需要与自身定位相匹配。从品牌定位上看,部分定位较为年轻、菜系时尚、主打休闲风格的餐厅更适合开设这一业务,传统餐厅延伸饮品业务并不占优势。从竞争策略来说,餐厅可以提供与自身定位相符的产品去进行差异化布局,而不是一味效仿市场上的茶饮品牌。另外,对产品进行品质与价格升级,使消费者获得更多认同与满足感。
文志宏表示,茶饮产品的技术门槛并非很高,这也是众多餐饮品牌布局的原因。但是,这也意味着对产品的品质、服务、研发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另外,产品的口碑也会影响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印象,保证产品品质,以防给品牌带来负面影响。此外,对于餐厅而言,大量的消费者来自于进店消费群体。如何同时兼顾店内与店外的业务,将茶饮区的产品与餐厅产品建立联系,为品牌带来长期活力也是关键。
北京商报记者 郭缤璐 张天元/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