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深圳因为疫情封闭的时候,我在朋友圈看到了深圳烹饪协会发出的求救信,直到现在打开这篇《深圳市餐饮行业社会请援呼吁书》的时候,即使人远在意大利,我依然心有戚戚,感慨万千。
我相信每一个餐饮业的从业者,无论是在哪里,疫情爆发的这几年,整个人都像是坠入了冰窟,只剩时代刺骨的凉意。
2020年2月,意大利沦陷于新冠病毒后,反反复复的防疫政策开始无尽地折腾我们餐饮业,熬过了最艰难的3个月红区封城期间,只能白天零零碎碎地做一些送包生意,大街上也看不到几个人,每天的流水只能用可怜形容。
以往门口大街上车水马龙,店里人声鼎沸的热闹景象,忙的不可开交,每天忙到1点,身体是真累,心里却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反而成就感爆棚,觉得投下去的钱很快能回本。
好了,晚上6点强制关门,每天稀稀疏疏的订单量,抬头望天,只能叹口气——一点儿见不到钱的影子。靠着政府每个月下发1000欧不到的行业补助,租金,人工,水电一减下来,只能算是杯水车薪。
送了快半年的包,等到了夏天,用国内的话来说,就是这里的防疫政策躺平了,餐厅倒是能开门营业了,但只能是在室外营业。和市政扯皮了好久,花钱添了个立式的体温扫描仪,又重新买了好多把大型遮阳伞,每天一早开始和员工把餐桌往外抬,倒也回报些客人的身影。
别人都说,做了餐馆老板,尤其是像我们这种小本规模,就老是会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每天进门见到啥样的人都得笑脸相迎,生意不好了要焦心,生意好了更操心。
我对这句话感受太深了,能室外营业,坐着的客人是多了起来,可违反防疫规定的几率也就大。干餐饮的,五马六道的人都遇得到,动不动就把排好1米防疫间隔的桌子拉近的有,进门点餐结账不戴口罩“裸奔”的有,要他们先用消毒液洗手朝你翻白眼骂骂咧咧的也有。
尤其是新总理上任后,又搞了一个绿码的政策,要求餐饮业主负责监督顾客是不是持绿码用餐。这下,我就更提心掉胆了,深怕漏掉哪个危险分子,万一碰上宪兵来检查的时候,400欧的罚款又得上交国库。
不过,嘴里就算说再哀怨的话,日子也得过下去不是?
其实去年6月份,疫情慢慢常态化后,政府终于允许室内营业,看着客人的流量基本恢复了七七八八,那时候,我是真的心里有盼头,觉得挨了一年多疫情的锤,我的信心又慢慢鼓了起来,深信马上就能回到正常的收支线。
但很快现实又给了我一记重锤。说实话,年初俄罗斯和乌克兰开掐的时候,我还是一副吃瓜群众的心理,怎么也料不到这把战火最终会烧到自己的头上。
第一就是能源账单的暴涨,去年夏天开始我已经感受到了账单的不对劲,连续四个季度的增长,让我一个小餐馆的电费比之前居然多了一倍多,直接从1000欧翻到了2000欧。很多次都有请人来核实电表的冲动,但和周围的同行一聊,大家都是这样的情况,也只能默默接受。
现在,我们最乐观的估计是,哪怕到明年4月,能源成本也不会下来。意大利和俄罗斯的能源脱钩,这个账单费用根本不会下降,甚至今年的冬天到了还会上涨!
第二就是物价的疯涨,不是做这行的人,只会看见包餐价格又涨了2欧,3欧,抱怨我们赚钱黑心,但你们不知道的是,今年年初,意大利通胀系数开始飙升后,物料的价格短短几个月内就上涨了40%。
以包餐中占最大头的三文鱼为例,两个月价格上升了恐怖的200%,质量中等的三文鱼加上IVA,都要16欧到20欧一千克了,比中午一个客人的包餐费都贵。
单单做包餐物料成本就已经占到运营收入45%到50%之间,远远超过我们可以承受的成本生死线。如果三文鱼,Branzino这些原料继续疯涨,我们该怎么办,赚头从哪里来?
第三是整体的大环境问题了,疫情后餐饮行业整体的员工工资普遍上调了10%,更严重的是,就算这样,还是根本招聘不到适合的人选,2000欧的Maki师傅几乎一人难求,现在的行情不是能不能招聘到吃苦耐劳的同胞,而是被我们看作懒汉的半黑,菲律宾人,巴铁都是一抢而光,无人可用。就我所知,北部很多地区大片的餐馆生意火爆,但人手极度短缺,几乎影响到正常营业的地步。
我们在外打拼的中国人都很能勤劳,也确实能吃苦,但这种吃苦往往带着一种鸵鸟埋头般的悲凉,我们拼起来不管也不会去分析整体市场以及大环境的改变,每个人都觉得咬咬牙就能挺过难关,把同行,把另一家店熬死,自己就能干出头,成为大赢家。
但其实,用现在的话来讲,这就是内卷啊,无意义的内卷。除去头部烧得起钱的大老板,我们绝大多数做包餐的小玩家,这两年都是白白地在为市场撑面子,其实没有一分钱盈利,都在赔本赚吆喝,我知道的餐馆好几个做到25万到30万,都没有一分钱入账,连物料都支付困难。
为了华人包餐行业的长期发展,我斗胆呼吁一下,我们做包餐的应该在合理的成本区间适当提升价格,一起做一些良性的改变,不要再做以往无意义的价格战内耗举动。当然,这个提价只是暂时性的顺势而为,一旦成本回落,还是应该恢复到以前的价格区间。
诚然,这是我这个小小餐饮人的无奈之举,但也确实是勇气之举,我希望所有在意的华人餐饮业在少了恶性价格竞争后,能够渡过这次通胀难关,像从前一样,欢欢喜喜地把四方客迎回来。
那天,看完《深圳市餐饮行业社会请援呼吁书》后,我在朋友圈转发并写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时至今日,依旧与君共勉。
<>位餐饮培训学员的心声
张女士,沈阳人。23岁孤生一人出来工作五年了,做过教育行业、以及家具销售行业,对于年纪轻轻的她不希望一辈子都在为他人事业忙碌,她想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张学员在调制配料
她一直就有这个创业想法,也找了很多项目,但是都因投资太大、项目太普遍不了了之,她想找一个有特色的项目,于是就想到了“重庆小面”
机缘巧合下在58同城上看到了学习餐饮技术的培训,于是离家几千公里来到重庆考察,在朋友的陪同下,先后去了观音桥、黄泥坝等多低考察品尝,最后找到了一家名叫“味全华稼餐饮创业培训”。里面的师傅很好交谈,小面的味道也很正宗。于是决定在这里学习重庆小面。
张女士在和学员交流
据张女士说:“在这里学的技术很多,有包子技术、饺子技术、抄手技术、小面技术等技术,师傅教的仔细,用料的多少、几分开的水这些都给细细的讲解。师傅教的认真,学员也听得认真。,想想都有些激动”。
当问到她学完之后回去打算怎么开店时,她说:“还有几天就要出师回沈阳盘锦找一个人流量大、店铺大小及价格适中的小店开始人生中的小面创业了,但是因为重庆这边的口味和沈阳还是有些不同,还得十点品尝后在正式开张,前期由于刚起步,找亲朋好友帮忙照顾店,到后面走上正规了在扩大人员需求”
张学员和邓厨师留影
看着张女士满满的自信,采访人员都有些想来学了。
在最后的话题中,张女士主动和我们交谈了几点她的经验:
1. 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持之以恒;
2. 专业性很重要;
3. 做健康的、大家满意的、顾客放心的、我们专业的重庆小面。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也不是说来就来的,我们一定要学最专业的,才能做大家都喜爱吃的餐饮美食。
><>家也都知道,做餐饮很辛苦,很累。尽管如此还是越来越多的人踏入了餐饮这个行业。可如今,市场的变革,让很多餐饮商户选择的转行,转型等等,面对如今新餐饮时代的到来,来听听这位餐饮人的说法。
几年前,传统餐饮盛行,做餐饮很多都能赚到钱,真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东西好吃,不缺买单的人。而如今的时代确实是过了那种时代了,客户消费者越发难“伺候”起来,而他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做餐厅面临没有生意而知道找到新的项目才好起来
小象麻辣烫就是他找的项目,新餐饮时代中的佼佼者,轻投资,高回报。那么卖一碗麻辣烫又有什么秘密呢?
1: 与传统麻辣烫相比,小象逼格更高,浓浓的美式工业风情吸引大多数年轻群体,不再只是吃麻辣烫的地方
2: 产品线丰富,微火锅和麻辣烫相结合国内首家,麻辣烫拥有两种汤底,并且拥有自制奶茶,酒酿等饮品
3: 小象是国内目前唯一进去超级商场呢麻辣烫品牌
看到这里,也许都知道,新餐饮时代的到来做项目要创新。迎合消费者的喜好去变革,那结果不会太差,加盟一个不错的项目,如小象一样。
餐饮创业: Byfk1314520
一起聊聊餐饮创业那些事,聊聊小象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