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了十万余元在超市经营一家奶茶店,开业21天超市就关门了;前一天还在上班,第二天就被通知不用来了;30余供货商的30多万供货款还没要到手……西安市阎良区人民东路附近鲜又佳超市开业仅两个月就关门了,欠的工资、货款没有结算。
投资10万元 营业21天被关门
40岁的孙女士是西安市阎良区人,今年1月17日,看到阎良区人民东路附近鲜又佳超市即将开业,看到门口张贴的招租信息,她就与超市签订了租赁合同,交了2000元押金和一年租金12000元。装修费加加盟费等共花了10万多元。“奶茶店3月9日开始营业。3月30日下午6点左右,一自称房东的人说超市老板不交房租关了超市大门。”
昨日,在孙女士提供的“鲜又佳超市联营租赁合同”中,华商报记者看到,出租方(甲方)为西安市阎良区鲜又佳超市,甲方提供使用面积为7平方米的专柜供乙方租赁经营,经营项目是冰淇淋、奶茶。合同期限为2019年1月17日起至2020年2月1日,甲方按年向乙方收取租金12000元,落款日期为1月17日,并盖有“西安市阎良区鲜又佳超市”公章。
此外,孙女士还提供了一张收款收据。收据上显示:2019年1月17日交12000元,收款事由为2019年租金,也盖有“西安市阎良区鲜又佳超市”公章。
群消息通知不用上班 多名员工工资未结
刘女士是阎良区鲜又佳超市一名收银员,1月份看到招聘信息去面试,第二天开始上班。
据刘女士介绍,自己3月30日还在上班,没想到第二天就接到微信工作群通知,说暂时不要来上班了,她这才知道超市关门了,同批次的不少员工还没拿到2月工资。
30余万元货款未结 供货商很无奈
张先生说,“我从超市开业前一天供货,约定半个月结算一次货款。但事实上,直到超市倒闭,1月28日至3月6日的34044元货款一分钱都没给我结。”张先生很无奈。“我多次催货款未果,对方一直找各种理由推脱。现在竟然直接关门了。”
在一个“阎良鲜又佳超市维权群”中,和张先生有同样遭遇的供货商有30余人,粗略统计未结货款共30余万元。
超市负责人称无力支付欠款 建议司法维权
昨日,记者联系了西安市阎良区鲜又佳超市一负责人朱女士,她表示,因为经营不善,只交了3个月房租,超市被关门。
她告诉记者,目前已经解决了超市会员卡退费问题。但是员工工资及供货商货款等款项,暂时没有资金支付。建议他们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华商报(记者 王娜)
>创/深圳商报记者 邓勇峰
中国邮政今天上了热搜榜,居然是因为一家奶茶店。
6月4日,有网友爆料自己家楼下又开了一家奶茶店,名为邮氧的茶,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记者搜索发现这家奶茶店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得贵路。是从福建邮政大楼的一家中邮大药房分隔出来的,店名就叫“邮氧的茶”。从装潢设计来看,这家奶茶店和中邮大药房一样,大面积采用绿色,都有着浓郁的“邮电风”。奶茶店提供的品类包括纯茶、奶茶、水果茶和果奶,共14种不同茶饮,价格在7-23元不等。
据天眼查网站显示,目前该奶茶店运营公司为福建省邮氧的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0月,所属行业为批发业。资料显示,该奶茶店的运营主体为福建省邮氧的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0月,经营范围包括食品经营、城市配送运输服务等。而中邮恒泰药业有限公司已经申请注册“邮氧的茶”商标,中国邮政集团控股子公司中邮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为该公司最大股东,持股比例51%。
这看上去是中国邮政又一次商业跨界尝试。
随着传统业务的日渐式微,近年中国邮政已经有过多次这样的举动。
2010年,中国邮政和美国地平线投资集团签约“中邮百全连锁超市”项目,借助邮政在乡镇的网点优势构建“农村版沃尔玛”,最终因经营不善于2014年全部转让。
2017年7月,昆明某小区附近的一家便利店使用了邮政风格的绿体字,且在旁边放上了中国邮政线上购物平台“邮乐购”LOGO。这家便利店提供了邮储ATM、邮政快递、电商和传统便利店的快消品零售四大业务。
2019年底,中国邮政开设的首家药店――中邮大药房在宁夏开门营业。中邮大药房以医药零售为主业,以医药配送、电子商务、零售连锁为主营领域,在合适地区开设连锁零售药店。而在更早的2006年,中国邮政就已经开始开展药品统一配送业务。
2020年7月21日,由江苏省连云港市首家邮政城市书房正式开馆,预计年接待读者10万人次,流通图书30万册,满足图书爱好者阅读、分享、学习的需求。
有分析认为,中国邮政跨界商业其实就是想利用自己的快递优势发展电商业务,实现快递和电商业务的相互推动。虽然很早就开始布局电商业务,但无论是邮乐网还是“9·19电商节”,并没有引发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此前,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康宁表示,农村电商发展依然处在战略机遇期,做好农村电商是中国邮政的战略选择。众所周知,中国邮政在全国各地拥有线下营业网点5万多个,能够最快地接触广大农村用户,服务用户。发展农产品电商,扎根农村电商,这是中国邮政做商业的特色与优势,但是找准定位只是第一步,在竞争激烈的电商领域,中国邮政的商业跨界之路还很漫长。
审读:喻方华
<>新经纬客户端11月27日电(闫淑鑫)线下奶茶市场竞争白热化,香飘飘还能从中分得一杯羹吗?
香飘飘动了开奶茶店的心思。
近日,有消息称,香飘飘将择机推出线下奶茶连锁店业务。11月26日,香飘飘方面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证实了这一说法,“公司确实有开奶茶店的打算,不过目前还没有具体的规划及时间表。”
据了解,近两年,随着喜茶、答案茶等新式奶茶店的崛起,各路资本争先恐后地进入这一市场,行业竞争也随之愈演愈烈。有数据显示,仅2017年一年,国内就新开了9.6万家奶茶果汁店,与此同时,更有7.8万家门店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线下奶茶市场竞争白热化,香飘飘还能从中分得一杯羹吗?
超市货架上摆放的香飘飘产品 中新经纬 闫淑鑫 摄
>业绩坐上过山车
业内人士分析,香飘飘萌生开奶茶店的想法,或许与其近两年的经营情况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香飘飘成立于2005年,去年11月份正式在A股上市,一度被业内冠以“奶茶第一股”的称号。
中新经纬梳理发现,2006年—2012年,香飘飘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期,与优乐美等品牌进行竞争的同时,共同扩大了整个杯装奶茶的品类市场。不过,自2012年起,由于杯装奶茶市场逐渐进入饱和期,香飘飘营收增速开始放缓,2014年、2015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香飘飘近些年营业收入变化情况 来源:方正证券
>2015年,香飘飘重新定位,主打“饥饿”场景,并启用“小饿小困,喝点香飘飘”的广告语。香飘飘此举取得了一定效果,2016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达22.44%,而到了2017年,其营收增速却再次下滑至10.49%。不仅如此,2018年上半年,香飘飘竟陷入了亏损。
数据显示,2018年1-6月,香飘飘实现营业收入8.70亿元,同比增长55.38%;净利润-5458.60万元,同比下滑78.92%。对此,香飘飘在半年报中解释称,造成上半年收入增长较多而经营亏损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于传统的二季度淡季中,持续加大了对液体奶茶的品牌广告费用、渠道推广费用、销售人力费用等资源投放。
据了解,2018年上半年,该公司涉及广告、市场推广、职工薪酬等方面的销售费用合计为3.17亿元,在总营业收入中的占比高达36.44%。其中,仅广告费就达到了1.14亿元。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香飘飘的产品正处在“青黄不接”的阶段,其业绩必然会因此受到影响,“老产品逐渐衰退,新产品仍在市场推广的初期。这就会导致香飘飘在营收增长的同时,利润下滑或亏损,因为它需要拿出更多的资源和资金等来配合新产品的推广。”
据了解,2017年4月份,香飘飘在固体冲泡奶茶的基础上,推出了“MECO”牛乳茶及“兰芳园”丝袜奶茶两款无菌灌装液体奶茶产品;今年7月初又推出新式茶饮“MECO蜜谷”果汁茶。
在一系列新品尝试下,香飘飘今年下半年的业绩出现了好转。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1-9月,香飘飘实现营业收入16.80亿元,同比增长25.34%;实现利润总额1.04亿元,同比下滑0.9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00.46万元,同比增长2.65%。
华泰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在杯装固态速溶奶茶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香飘飘推出液体奶茶和果汁茶产品,丰富了公司产品线,弱化了公司传统业务的季节属性,为其收入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超市货架上摆放的香飘飘产品 中新经纬 闫淑鑫 摄
>开奶茶店或为时已晚
不管是想拯救过山车式的业绩,还是看好火爆的新式奶茶市场,不可否认的是,香飘飘的确动了开奶茶店的心思。
“公司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前期以开拓固体杯装奶茶为主,2017年新推出了液体奶茶,2018年又推出果汁茶,这些业务的开展,都是围绕奶茶这个品类的开拓来进行的。未来,公司将会进一步拓展各类业务的机会,也包括在合适的时机,尝试进入线下奶茶连锁经营领域。”11月26日,香飘飘方面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说。
然而,在线下奶茶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香飘飘此时入局前景如何还不好说。中新经纬梳理发现,自2016年起,便不断有新式茶饮品牌的融资消息传出。喜茶和奈雪的茶各自获得近1亿元A轮融资;因味茶获得刘强东5亿元投资;一点点获美亚1亿美元融资。进入2018年,喜茶和奈雪的茶又分别获得B轮和A+轮融资,答案茶也获得了2000万元A轮融资……
部分茶饮品牌的融资情况 来源:招商证券
>据《2017年中国饮品生态发展报告》,2017年,国内饮品市场共有18万家新店开张,其中,咖啡店3.1万家,同时闭店5.8万家;奶茶果汁店9.6万家,同时闭店7.8万家。
“公司生产的产品与线下奶茶店的现调奶茶在消费场景方面有很多的差异,并不构成直接的竞争,与线下现调奶茶相比,公司产品的消费场景更加丰富,更加便捷,价格也有优势。”香飘飘表示。
同时,香飘飘提到,与目前市场上的奶茶连锁品牌相比,公司在渠道方面更有优势。“现行的奶茶连锁品牌,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知名品牌门店数量偏少,公司产品作为快消品,其可售卖终端网点多达上百万家。”
不过,在布局线下奶茶店方面,业内人士认为香飘飘的优势并不明显。
“香飘飘的品牌优势已经逐渐丧失,而在线下奶茶市场,它又是一个后来者。如何在当前市场产品同质化异常严重的情况下进行差异化竞争,并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是香飘飘布局线下奶茶店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朱丹蓬如是说。
一位饮品界的观察人士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也坦言,香飘飘错过了进入线下奶茶市场的最佳时期,“线下奶茶市场竞争激烈,大部分市场都被先入局者给抢占了,加之香飘飘早些年积累下来的优势已经淡化,很难与喜茶等品牌抗衡。”
朱丹蓬指出,对于香飘飘而言,朝着线下方向发展确实是一大趋势,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趋势成功变现。
“从这个角度来说,香飘飘在布局线下奶茶店时,首先要解决定位问题,是选择做全国性品牌还是做区域性品牌。若香飘飘选择做全国性品牌的话,大量的资金、资源投入,势必会进一步拉低公司利润。如果说利润少了,而整个体量没有明显的提升,对其股价也会带来不利影响。”朱丹蓬分析。
中新经纬注意到,截至11月26日收盘,香飘飘股价报17.15元/股,已较上市初期的峰值下跌54.67%。(中新经纬APP)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