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以深丘和山地为主,东部主要由平原、台地和部分低山丘陵组成,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雨量丰富,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成都市有着世界罕见的3000年城址不迁、2500年城名不改的历史特征。前316年,秦灭蜀,始设蜀郡并成都县。前311年,仿秦制重建城垣,为有文献记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之始,距离2024年已有2335年历史。1921年,始设市政筹备处,1928年,正式设市。
1??龙抄手
龙抄手是成都著名的传统小吃,实际上是四川人对馄饨的特殊叫法。这道美食的得名并非因为与龙有关,而是源于其创始人及几位朋友在“浓花茶园”商议开设抄手店时,借用“浓”字的谐音“龙”作为店名,寓意生意兴“隆”和“龙腾虎跃”。此外,龙抄手的口感皮薄馅嫩、爽滑鲜香,汤汁浓稠色白,被誉为蓉城小吃的佼佼者。早在1995年,它就被授予“中华老字号”的称号。
2??夫妻肺片
夫妻肺片是成都著名的美食,起源于一对姓郭的夫妻。他们采用上好的牛舌、牛心、牛筋、牛头皮等材料,经过独特的调味,制作出味道麻辣爽口、粑糯入味的肺片。这道菜不仅让人食欲大增,还因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在成都地区深受人们喜爱,成为家庭聚餐和招待客人的首选。
3??担担面
担担面是四川成都的传统面食小吃,以其细薄的面条、酥香的卤汁和咸鲜微辣的口感而著名。这道菜起源于自贡市,由陈包包小贩在1841年始创,并因其最初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的特色而得名。担担面的制作材料包括面粉、红辣椒油、芝麻酱和葱花等,通常还会加入脆脆的花生米和酱料,使其味道更加丰富。正宗的担担面通常用小碗装,量虽少但质精,红油卧底,香气扑鼻,是成都十大不得不吃美食之一。
4??钟水饺
钟水饺是成都的传统小吃,起源于四川成都市,古时称为“水角”。其特色在于全部使用猪肉馅,不添加其他鲜菜,上桌时淋上特制的红油,使其皮薄、馅嫩、味鲜。每年来成都的游客都会选择品尝一碗正宗的钟水饺。此外,钟水饺还因其红油铺面被称为荔枝巷红油水饺。1997年,它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华名小吃,2016年更是荣获“四川金牌旅游小吃”的称号。
5??串串香
串串香是起源于成都的街头美食,被视为火锅的简化形式,因此也有人称其为“小火锅”。在成都,串串香铺子遍布大街小巷,红漆矮方桌、小凳子和热气腾腾的红汤构成了独特的风景。客人可以选择各种食材如海带、土豆、肉片等,用竹签串起后涮煮,再搭配特制酱料,味道鲜美。冬季人们偏爱热锅串串,而夏天则是冷锅串串的天下。
6??冒菜
冒菜是成都的特色传统小吃,起源于四川,与火锅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一种独特的烹饪方式,将各种食材如肉类、豆制品、青菜、海鲜和菌菇放入麻辣鲜香的汤汁中煮熟,然后装入竹篓中上桌。与串串香相似,冒菜的可选食材非常丰富,几乎任何食材都可以用来制作。这种灵活性和不断创新的特点使得冒菜在火锅和麻辣烫之后,成为了四川特色餐饮的新一轮风潮,深受全国食客的喜爱。
7??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是四川省的汉族传统名菜,属于川菜系。这道菜以其麻、辣、烫、香、酥、嫩、鲜、活的独特口味和顺滑的口感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其历史悠久,起源于清朝同治初年的陈麻婆豆腐,由陈春富之妻所创,很快便名播遐尔。主要原料包括豆腐、牛肉末、辣椒和胡椒粉,突出了川菜的“辣”的特点。如今,它已经成为国际名菜,漂洋过海到多个国家。
8??三大炮
三大炮是成都的传统小吃,主要由糯米制成。在制作过程中,糯米团被抛扔到案板上,发出“当、当、当”的响声,因此得名“三大炮”。这道小吃在成都非常受欢迎,几乎每条小巷都有卖三大炮的小摊。三大炮的特点是香甜可口、不腻不粘又化渣,而且价廉物美。配料主要有黄豆粉、红糖、芝麻、红豆等,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选择不同的配料。
9??糖油果子
糖油果子,俗称天鹅蛋,是四川成都的传统小吃,起源于宋代,称为焦饣追。这种美食主要由糯米、红糖和芝麻制成,经过油炸后,外皮酥脆,内部柔软,并撒上白芝麻增加香气。每一颗糖油果子色泽棕红,具有焦糖的香味,咬一口,外皮脆而内部软糯,特别是炸得恰到好处的果子,内部是空心的。这种小吃与荞面、肥肠粉并列为青石桥三绝,价格实惠,一串大约四五颗,售价三到五元。
赖汤圆
赖汤圆是成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名小吃,拥有百年历史。自1894年起,由赖源鑫老板在成都沿街开始售卖,其制作的汤圆煮时保持完整,口感爽滑软糯,吃时不会粘筷、粘牙或腻口,滋润香甜。赖汤圆不仅保持了老字号的优良品质,其色泽洁白、皮粑绵糯、甜香油重,营养价值高,因此被评为四川省的中国十大地域代表性小吃,深受成都人民喜爱。
们从近20个受到资本青睐的品牌中提炼出了这三个关键要素。
01丨塑造品牌形象与视觉吸引力
以和府捞面为例,它以传统官府书房为设计灵感,营造出浓郁的国潮氛围;
遇见小面以亲民形象示人;
而马记永则是高端化的兰州拉面;
太二酸菜鱼以漫画和“二”文化为特色;
凑凑火锅则以台式风格著称。
这些品牌都在努力打造独有的品牌生态位,以期赢得年轻人的欢心。
02丨简化菜单,聚焦核心产品
这些连锁品牌摒弃了传统餐厅繁琐的菜单,转而提供更为精简的SKU。
和府捞面通过一块招牌就展示了所有菜品;
马记永、陈香贵、张拉拉等兰州拉面品牌,均以兰州牛肉拉面、烤羊肉串和牛奶鸡蛋醪糟等少数几个核心产品为主;
快餐品牌老乡鸡和大米先生每天提供的菜品数量也不超过20种。
03丨优化用餐流程与空间布局
许多连锁餐厅采用半开放式厨房和流水线作业方式。
以和府捞面为例,200平米的店铺中,用餐区占据了3/4,能够容纳约60人同时用餐。
店内除了送餐员外,几乎没有其他员工进行服务。
一般每个门店有3-6名送餐员和2-5名厨师。
方形餐桌适合快速用餐,而圆桌则更适合商务洽谈。
主打快餐的品牌通常选择方形餐桌,并合理设置桌间距离,以提高空间利用率。
马记永的餐厅面积约100平米,采用直线长条形布局,可容纳30余人,员工总数控制在10人以内。
这样极大提高了人效和坪效,提升了营业额。
现代小吃品牌正在迅速实现连锁化,新式餐饮的单店运营模式高度规范化。
广网北京8月12日消息(记者焦浩)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民以食为天,在挖掘餐饮消费潜力方面,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了多项务实举措。包括提升餐饮服务品质,培育名菜、名小吃、名厨、名店。鼓励地方传承发扬传统烹饪技艺和餐饮文化,培育特色小吃产业集群,打造“美食名镇”“美食名村”。办好“中华美食荟”系列活动,支持地方开展特色餐饮促消费活动。鼓励国际知名餐饮品牌在国内开设首店、旗舰店。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服务经济与餐饮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京桥说,餐饮业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关联,促进餐饮消费对整体消费市场的增长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赵京桥说:“餐饮消费是服务消费的基础组成部分,也是服务消费中日常消费频次较高的服务类型。这次国务院发文把餐饮消费作为挖掘基础型服务消费潜力的首要任务,突出了打造知名品牌,传承和发展地方特色饮食文化,繁荣特色小吃产业,培育地方餐饮促消费平台,引进国际知名餐饮品牌等工作任务。”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餐饮消费持续迭代升级,人们在“吃什么”之外,更在意是否吃出特色、吃出健康、吃出品味。
进入暑期消费季,广州一家老字号粤菜馆的菜单不断“上新”,推出了芭乐水果茶、茅根竹蔗粥等美食新品,还将传统茶点融合现代元素,给消费者带来更清凉舒爽的夏季美食体验。
消费者林女士说:“我觉得挺好喝的,它有一种酸酸甜甜的味道,让人不会感到很腻。”
餐厅负责人张望新说:“我们一直秉承老字号、新活力,不断地创新,将一些新的元素融入菜品里面,给年轻人带来更好的体验感。”
柳州螺蛳粉、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这几年,一个接一个城市因特色美食迅速火出圈,不仅带火了一座城市,也促进了特色小吃产业的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表示,从品质和品牌两方面入手,推动形成更多餐饮消费新趋势、新场景,打造差异化餐饮消费体验,可以更好满足消费者对美食的新需求。
欧阳日辉说:“现在大众化的餐饮消费已经非常普及,但是有品质的消费供给还不足。有品质的餐饮服务不等于高消费,在于‘名’‘优’‘特’的打造,培育名菜、名小吃、名厨、名店。”
今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达到2.6万亿元,同比增长7.9%,总体上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而且增速也比商品零售额快4.7个百分点,对社零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2.8%。
消费者舍得在美食上花钱,餐饮企业也要在食品安全、口味、服务模式等方面下功夫,精益求精。赵京桥说,此次《意见》提出了多项着眼于餐饮产业发展和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对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赵京桥说:“小吃品类众多,具有突出的地域文化特点,符合休闲消费需要,同时也日益受到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培育小吃产业集群,对于进一步提高小吃的产业化组织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国际餐饮品牌的引进可以进一步丰富餐饮选择,助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同时这些知名国际餐饮品牌的引进,可以在竞争中进一步提高国内餐饮的管理水平和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司长王东堂表示,各个地方应建立健全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机制,着力培育餐饮消费热点,积极优化餐饮业营商环境。
王东堂说:“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办好‘中华美食荟’系列促消费活动,以及‘中华美食文化季’有关活动;培育、认定一批中华美食街区,推动提升餐饮业数字化水平,推进餐饮与商贸、文旅融合发展;指导地方加快发展特色餐饮,培育特色小吃产业集群。今年商务部还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了‘三餐四季’美食文旅节目,取得很好的收视效果和宣传效果,在激活餐饮消费活力、有效带动地方美食文旅消费方面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