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胤烽 孟令稀
编辑 | 陈臣
近两年,奶茶火遍中国,就算排队两小时,分成三种垃圾,也阻止不了年轻人吸一口奶茶。同时,奶茶文化也已火到国外,连日本黑帮都做起了奶茶的生意。奶茶究竟有多火?
中国奶茶门店数超40万家
自1990年来,中国奶茶行业先后经历三大阶段:粉末阶段、街头阶段和新中式茶饮阶段。中国奶茶行业已经从刚开始的粉末冲调走向正规化、高端化。
根据美团点评估算,中国奶茶行业规模接近千亿。2017年,国内综合饮品店销售额达472亿元,预计2021年达到779亿元。
同时,现制奶茶门店数也迎来高速增长。美团点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现制奶茶门店数已达41万家,一年内增幅达74%。
关店比开店还多,能活下来的奶茶店只有18.8%
奶茶火,却不容易“活”。
因为门槛低,同质化严重,在奶茶门店数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有大量的店铺关闭。根据美团点评数据,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饮品店关店数量开始超过开店数量,2017年上半年饮品店关店数量是开店数量的1.3倍。
此外,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奶茶店存活率仅为18.8%,不足二成。
排队半小时买一杯二三十元的奶茶,网红奶茶店也往往被贴上“暴利”的标签。但根据招商证券估算,实际上新中式茶饮单店的净利率仅为11%。
和星巴克相比,新中式茶饮的坪效虽然更高,但无论是毛利率还是净利率,仍与星巴克有一定差距。
资本争相入局,新希望、娃哈哈们都要做奶茶
CV Sourse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19年5月,新中式茶饮的融资事件至少有15起,且数额普遍偏大。头部的新中式茶饮标的成了各家消费类投资机构争抢的阵地。
中国奶茶行业竞争激烈,不仅有来自同业的竞争,也有来自替代品企业的挑战。近日,瑞幸也推出茶饮品牌“小鹿茶”入局茶饮。
新希望、娃哈哈、王老吉等也争相做起奶茶。此外,一些全产业链公司更是隐藏boss。例如博多集团旗下拥有十几个茶饮品牌,上万家茶饮门店,除了茶饮还经营众多餐饮品牌。
0月25日上午,海南省澄迈县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系列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澄迈县老城镇东坡步行街举行。澄迈县委书记尹丽波、澄迈县委副书记、县委政法委书记陈雷、澄迈县委常委、老城镇党委书记曾学出席仪式。启动仪式由澄迈县副县长、县反诈联席办召集人、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黎凯主持。
< class="pgc-img">>启动仪式上,澄迈县委副书记、县委政法委书记陈雷通报了2023年澄迈县打击治理新型电信网络违法犯罪工作情况。
澄迈县委书记尹丽波宣布澄迈县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系列宣传活动正式启动。她指出,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系列宣传,要充分整合各单位优势资源力量,以老城镇为主战场,在全县范围发动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诈宣传战役,切实遏制电诈案件高发势头。
启动仪式结束后,尹丽波、陈雷、曾学等在反诈宣传员的带领下参观反诈成果展,听取反诈宣传员介绍澄迈反诈工作方面的经验成果。
在澄迈县老城镇东坡步行街,沿街商铺结合仿古、水果、反诈等三类元素制作成反诈涂鸦墙,同时商铺门店统一使用印有反诈标签、国家反诈APP二维码的环保袋,均配有一个旋转灯箱用来宣传反诈知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反诈步行街”,同时也是澄迈县打造的反诈宣传阵地之一。
< class="pgc-img">>据悉,目前澄迈县在老城镇、福山镇等开展反诈宣传试点工作,在当地景点、街区等市民游客人流量较高的地点设立反诈宣传阵地。其中,共有三个反诈宣传阵地均在老城镇。
< class="pgc-img">>印制反诈宣传标语的杯子、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可享点单优惠、店员变身“反诈宣传员”,为顾客普及反诈小知识,坐落在中非友谊码头的海滩反诈小驿站、澄迈老城镇公安局反诈宣传阵地奶茶店,实现了群众在进店消费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反诈宣传,提高了其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
< class="pgc-img">>据了解,下一步澄迈将以扎实的举措、有力的行动,在全县掀起一场“全民反诈”的强大声势,为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建设平安澄迈、创建全省最安全地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0块的奶茶,现在只要10块就能买到,还送隔夜!"最近,身边一群死忠于某些茶饮品牌的朋友,现在竟也"叛变"了,"不就是冰糖水嘛,何必死贵死贵的。"一转眼,茶饮界突然集体"变形",重奔"10元时代",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猫腻?一杯普通奶茶从"贵族"沦落"平民",我只想问,那两个小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 class="pgc-img">>从30元到10元,茶饮界上演"超级反转"大戏
有人曾调侃,"贵"就是新茶饮的标签,"30块钱一杯中杯奶茶"成了不少品牌的标配。没办法,谁让奶茶已经从解渴饮品,蜕变成"社交货币"、"自我认同"的象征呢?喝杯奶茶都能给生活加点小确幸,消费者乐此不疲,茶饮品牌也借势大赚其钱。
但最近,茶饮品牌们的营销套路好像突然转了个弯。喜茶、书亦烧仙草、古茗...那些曾把奶茶卖出"天价"的网红大牌纷纷"摇身一变",降价发券,争相进入"万店大军",重新占领10元价格带这块阵地。短短三年,10元以下奶茶的占比翻了4倍多,20元以上的比例却"跌落神坛",降了近8成。真是"世事无常",奶茶30元时代转眼就成了过去。
"砍头息"惹的祸?新茶饮品牌频繁被曝质量问题
可是,茶饮大佬们突然想通,不再"只顾赚钱不要命"地薅消费者羊毛,非得集体"变形"回到10元时代,必然有其中的缘由。有人指出,这与今年多个品牌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不无关系。
据报道,今年4月,书亦烧仙草就因为未如实标示成分,被罚款50万元,并被撤销食品生产许可,如今看来,这次事件给它造成的冲击不小。更有甚者,有专家表示奶茶如果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细菌数可能会大大超标。大品牌的奶茶尚且如此,那些"砍头息"网红茶饮就更让人担忧了。一杯"30块的细菌水",喝了到底是"真香"还是"作死",现在大家算是明白了。
< class="pgc-img">>10元奶茶重出江湖背后,其实是"双减 双控"下的无奈之举?其实,新茶饮品牌重新回归10元时代,背后还折射出"双减双控"的无奈之举。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者缩紧了荷包;"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们这个茶饮消费的主力军,喝奶茶的机会少了。为了拉动消费,茶饮品牌只能想方设法打价格战、薄利多销。而"双控"的落地实施,对茶饮店的布局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规模化扩张成了大势所趋。所以说,10元奶茶的回归,其实反映了茶饮行业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的一种自我调整。
从30元到10元,奶茶的2小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新茶饮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大洗牌。品牌们集体"摇身一变",或许不只是迫于成本压力,更多的是在审时度势,琢磨消费者的心理。毕竟,只有不断创新、提升品质,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才能真正赢得市场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