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南与徐州搭界,北靠儒家文化发源地孔孟故里,西临江北第一大湖微山湖,东依沂蒙山区,自古有山东南大门之称,地理位置显要。
枣庄菜肴风味以"辣咸鲜″为主,兼俱香浓、醇厚,擅长烹制淡水水产和干鲜珍品,调味品善用辣椒、花椒、伏酱、酱油和葱、姜、蒜、大茴、桂皮、芥末,五味并举。烹法多运用爆、炒、烧、熘、炸、扒、汆、?、熬、烩、烹、炝、调(拌)、捣、烙、煎、焖、蒸、烀等,亘古未变的烙、捣、烀、烧、塌、煮几种烹调法成为枣庄肴馔风味型制的最大特色。枣庄畜禽肉类菜肴酥烂脱骨,不失其形;鱼虾蟹贝类菜肴多鲜嫩、爽嫩;蔬果瓜茄类菜突出脆嫩、香糯;干货珍品类菜肴尤重醇鲜、浓厚、香郁。凉菜用料广、烹法多、味型多、型制多。宴席讲究,无论是民间小酌,还是接风送行,尤重食礼,酒食合欢,席间礼节程式不差分毫。
铜簠
枣庄烹饪根植文化,叶繁沃土。据考古发现,枣庄地区早在距今73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境内"北辛文化″早于"大汶口文化″1300多年,而且已发现68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和145处汉、秦以前遗址及18处古城址证明,枣庄地区具有亘古数千年未曾中断过的人类历史。不同时代的古籍《诗经·鲁颂》、《左传》、《国语》、《山海经》、《史记·陈杞世家》、《汉书·地理志》、《水经注·泗水》、《太平寰宇记》、《路史》、《文献通考》、《读史方舆纪要》与近代成书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续山考古录》等记载,枣庄境内在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并存过鄫国、滕国、郳国、薜国、蔇国、偪阳国、小邾国等诸候国。秦汉时,枣庄地区分设兰陵、鄫、傅阳、薛、戚、滕、氶、阴平、蕃等诸候郡、县。这里古代圣贤和历史名人辈出,有小邾国墨翟(墨子)、薛国奚仲、孟尚君(田文)、叔孙通、滕国滕文公、鲁班、鄫县人匡衡、兰陵人疏广、疏受及峄县人贾三近等。因此,很多历史学家共同的观点认为,枣庄地区自古以来文化、科技优于其他地区。
北辛鼎
烹饪属文化载体之一。文化科技发达,必定会影响和促进烹饪技术的发展。目前,只有枣庄境内发现的"北辛文化遗址″文物以农牧业生产为主,出土的大量猪骨、兽骨表明,家畜饲养已经发生,同时出土的陶鼎、釜、罐、钵、碗、盆、壶,还有后期出土的铜簠内装类如水饺食物,以及打制和磨制石器铲、刀、镰及骨、角、牙器镞、鱼镖、凿、匕、针、锥、笄,尤其是通高半米、口径六十厘米的大鼎证明,枣庄先民不仅已经学会制作陶器,而且开始运用慢轮修整工艺,器物类型也由筒到繁,由小到大,不掌握先进的工艺技术是绝难做到的。
泗水捞鼎汉画像石拓片
"泗水捞鼎″是流传在中国民间的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这则故事史籍上留有记载。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石刻画像上就有"泗水捞鼎″的画面,为国内外专家所熟知。1996年9月,滕州市(原古滕国)在兴建汉画像石馆过程中,也征集到了两块反映"泗水捞鼎″画面的汉画像石。对比一下滕州与嘉祥的三块"泗水捞鼎″图可以看出,滕州的两幅在捞鼎时都使用了滑轮机械,而嘉祥画面却没有,这也许是因为滕州是"科圣″墨子的故乡,自古科技就发达的佐证。山东人吃煎饼世人皆知,而目前惟枣庄人一日三餐以煎饼为主食,并且仍保持古法糊子以水磨磨制,且花样繁多。外地多改用面粉兑水调糊子烙煎饼。做煎饼必须具备两个器物,一要有石磨(水磨),二要有铁鏊子。现存枣庄博物馆,在枣庄齐村镇钓鱼台下出土的东汉墓葬中的陶磨,上下两棋,下棋连着磨盘,并有磨嘴,其型制完全印证了在《峄县志》(即现峄城区)中记载的"在墓山(枣庄邹坞镇)南数里,圆而四垂状如覆釜。上多沙石,可为砥砺,土人制为磨,坚硬可久,行销数省,尤以山顶者为佳,今山上釆取已尽。山左右数里内岭阜,亦开塘无数。塘皆宽长数十丈,积水深不可测。时有鼋鼍居之。匠石无可罗掘,乃取旧塘治之,水深石碎,空无所得,往往折阅。″可见,枣庄从出土的陶磨,境内古有石磨,方能磨细粮食糊子成浆,烙制煎饼,再到民间流行俚语:"煎饼卷辣椒,越吃越添膘″说明,"烙″法是亘古未变的烹饪技术之一,而煎饼系列中的鲜花椒煎饼被吃过者赞誉为"天下第一美味″。至于淄博酥煎饼,泰安酸煎饼,临沂面煎饼等,都是煎饼家族中的新宠。
枣庄属黄淮海平原区,境内土地肥沃,河库塘泽众多,东北部为丘陵山区,物产丰富,谷之属十有二;菜之属十有八;果亦十有二。刘村、水泉梨、齐村樱桃、棠阴石榴、店子长红枣、界河土豆被国家命名为特产之乡;毛之属首六畜,其属九,次野兽,其属八;羽之属首家禽,其属三,野禽、鸟二十有三;水产鳞介,其属十五;昆虫,其属二十有九。辣椒、葱、姜、蒜种植普遍,花椒产量居全省前列,淡水鱼虾养殖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保持全省第一。
熟咸菜
丰富的物产,古老的食俗,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使枣庄地区保留了很多古老而又独具地方特色的食品。像民间的伏酱、熟咸菜、辣椒豆、焖菜、甏蒜、辣椒卤鱼、辣椒炒糊虾、熬辣鱼、辣椒豆瓣、萝卜豆子、鏊煎豆腐、炒乌墨、蒜爆瓜龙、辣白菜、菜煎饼、芝麻煎饼、鲜花椒煎饼、柿煎饼、柿萼子煎饼、辣椒子煎饼、枣煎饼、石榴煎饼、荞麦煎饼、杂面条、方酥、挎包火烧、烤白、牛舌火烧、翻打铁、顶门杠、猴戴帽、角蜜、鸡骨、叠糖、拔糖、捶糖、"三钱″糊涂、咸糊涂、饹馇汤、豆沫、天花汤、糁子鱼汤、萝卜丝汤等,无疑都是枣庄独有的。而蒜臼捣出的、不需要加热的、十多款土之又土的辣味糊浆佐餐菜和调几个凉菜喝二两,则成了百姓的口头禅。
烧驴肉
能入菜谱,可端上宴桌登大雅之堂的枣庄菜,如:伏酱拌豆角、糟酥辣鱼、粉皮炖鲶鱼、酥锅子、小松肉、蜜汁巧藕、刘伶醉蹄、扒蹄膀、金钱肉、红炖铜铃、八宝云中燕、香炸核桃仁、炒辣仔鸡、炖萝卜鸡、炖萝卜鱼、菜豆腐、烩绿豆饼、炸蜂儿子、杂草丸子、台儿庄狗肉、佟楼陈家驴肉、王开狗头肉、鹿氏鼋汁鸡等,都是枣庄的民间特色菜。比较上档次,饭店亦流行的枣庄独有传统菜和近几年来的创新(实则改良)菜,如:蜜蜡肘子、白扒时子、瓜籽肉、银肺鸭子、炝黑龙衣、雪里藏珠、老鳖靠河沿、魚头豆腐、辣爆黑鱼、泥鳅钻豆腐、桶子鱼、糖醋四鼻鲤、锅塌鲤鱼、生烫鱼片、榴园脆鳝、含羞丸子、软炸花椒芽、酥炸香春鱼、山药丸子、月落榴园、石榴鸡、榴叶虾仁、榴汁鱼米、四味黄瓜、玛璃银杏、拌千里肉、无名烧鸡、高椒泡鸭、米家牛肉、泥缸羊肉汤、米氏羊肉汤、清水牛肉等,将成为中国名菜中的新贵。枣庄创制了全鸡宴、全鱼宴、榴园宴。枣庄名厨田家跃在第三次全国烹饪大赛中制作的汉代名菜"五侯鲭″、"霸王背御姬″获得金牌,凉菜"龙泉古塔″获得铜牌。1997年在泰国曼谷举办的亚洲中厨大赛中制作的"菊花鱼翅″、"居龙名珠″和凉菜"百鸟朝凤″获得金牌,面点"微湖风光″、"春蚕吐丝″、"硕果累累″获得银牌。这些获大奖的凉菜、热菜、面点,无疑已成为枣庄肴馔风味中的阳春白雪。
枣庄传统宴席十分讲究,菜肴丰盛量大,厨师必倾其全力而为之。传统又比较流行的有十大碗席,四加十(四凉十热)席、四·四席、二·八席、六·六席、八·八席等。如八·八席,即一席上有六十四道菜,要吃三天,非大户人家不能及。目前,枣庄喜宴型制最高,流行三种形式。即二十四道菜、二十六道菜、二十八道菜,热菜多为十八道,凉菜可增减。宴饮座次礼节相当讲究,任何形式或场合,都是依食客身份、年龄或辈份依次就座,否则就被认为失礼。坐时宾主常常互相谦让,最终还是尊者坐上座。举宴饮酒豪爽,甚至量大无限欢而无度,常使外地人望"杯″生畏,非此不足以表示热情礼貌。
明清时期,枣庄地区烹饪餐饮业随运河航运而旺。据中华书局出版的《枣庄市志》介绍,1899年,全境有饭店、菜馆30余家,1911年,枣庄临城(薛城)、滕县商贾云集,矿区工商繁荣,有大小饭店、餐馆90余家。1946年,枣庄有中州、朱林、万福楼,滕县有太和馆、双盛园,峄城有东长盛居、福寿楼,台儿庄有同庆园、杏花村、聚奎园等为代表的大小饭店3480余家。1948年11月,枣庄全境解放,饭店、酒楼、菜馆有4000余家。1953年全市私营餐饮业户达4824家。1985年底统计,全市有饭店、餐馆多达8142家。至2019年底,全市有饭店、酒店、餐馆多达34594家,其中较大规模的有1078家,从业人达28万多人。从上述数字中可以看出,枣庄饮食业兴盛,枣庄人"热″吃,枣庄烹饪技术也必定有独道之处。
当前,枣庄烹饪界以师带徒和初学者参加长短烹饪培训班并举,大批新建饭店、酒店高起点,菜肴新颖,花样时时翻新。整体上讲北方气息浓厚,近代受南方江浙沪一带的影响,与南北方均有差异。枣庄菜既有鲁菜的官气雄气大气贵气,又有南方菜的文气妙气雅气秀气。最明显的是"吃辣味,喝绿茶,民间名食周边地区找不到痕迹″。随着社会的发展,枣庄厨师注重学习吸收先进技法,刻意求新,厨师多釆用北料南烹,南料北味,使用川粤菜调料,揉进鲁菜文化,结合当地人的口味,创造了很多"迷宗菜″,如山东名厨委员樊事魁大师按照传统枣庄辣仔鸡的选料,改进烹制方法,揉进闽菜用油技术,做出的香辣仔鸡味道微辣,鸡肉极嫩,为古老而具乡土气息的枣庄菜风味赋予了新的内涵。再如枣庄传统的四喜丸子,模仿扬州狮子头的做法,料中加进了荸荠、香菇、虾籽、笋粒,使这款菜的质感更具特色。总之,南北交流,东西串连,使枣庄菜肴风味面貌整体趋向轻盐、轻油、忌黑、重辣、重鲜、重形方向发展。
中国烹饪是文化,是艺术,是科学,需要传承和创新并重。传承才能发展,创新才有出路。烹饪技术既是一门手艺,也是一种职业,从业者务必要有职业意识,敬业精神,干到老,学到老。
作者:王新权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庄抓项目扩投资、提品质促消费、抓物流稳外贸
唱好扩需求稳增长重头戏
7月17日,由北京凡华教育科技集团投资的枣庄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项目签约,总投资约22亿元。该项目开设成人教育和短期职业培训,拓展创业创新教育和退役士兵教育培训项目,将形成集全日制学历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国际合作于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综合体。1—6月份,枣庄市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258个,新签约亿元及以上项目286个。
今年以来,枣庄市凝心聚力抓项目扩投资,多措并举提品质促消费,千方百计抓流通拓市场,全力以赴稳外贸稳外资,唱好扩需求稳增长的重头戏。
构建“公铁水空”立体大交通格局
基础设施建设是扩需求、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噔噔噔……”一声声巨响传来,蟠龙河综合整治项目三期水利工程于3月26日如期开工。沿蟠龙河溯流而上,河道拓宽、河床加深、防汛通道升级等各项工程进展顺利,上半年完成涵闸、交通桥等建筑物工程量60%,累计完成投资34286万元,完成年度计划114.29%。
蟠龙河综合整治项目是枣庄“一河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枣庄新城北扩的重大基础工程。枣庄市蟠龙河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靳明山说,该水利工程长度约12公里,拦蓄水量约1000万立方米,形成约4300亩连续水面,河道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如今,蟠龙河入微山湖水质得到了有效改善,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三五只白鹭不时盘旋。
扩大内需,必须考虑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今年以来,枣庄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把重大项目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主阵地。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8%,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民间投资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这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体量大、建设周期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尤其突出。
炎炎夏日,在长江路上跨京沪铁路立交桥项目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对涉铁部分桩基钻挖和铁路东侧引道施工。机械轰鸣间,薛城区历史上第一座上跨铁路单柱对称式斜桥立交桥正加紧建设,建成后将改善薛城东西城区割裂的局面。
“该项目于2020年动工建设,总投资3.06亿元,桥梁起点位于永福路路口西50米左右,向西跨越京沪铁路后落地。”施工方负责人窦荣贵说。项目建成后,对完善城区路网、拉伸城市框架、加快薛城区和微山县同城化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眼下,薛城区已同步考虑配备高端亮化景观,着力打造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4月27日,随着最后一节箱体顶板混凝土完成浇筑,枣庄市第一条穿湖隧道墨子湖隧道及引道工程项目主体结构施工历时多年全部完成。经过两个多月的配套工程施工,7月1日,这条连接滕州新老城区的交通大动脉终于全线通车。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既让居民在生活上得到实惠,也使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获得动力。
地面交通建设不舍昼夜,港航、机场等项目也在紧锣密鼓推进。
正值汛期,京杭运河枣庄段主航道正在大流量泄洪。在京杭运河二级航道整治工程马兰大桥建设现场,工人们在保障汛期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马兰大桥和应急通道工程建设。与此同时,店韩路快速通道工程薛城区段、枣庄高新区段和机场进场道路建设工地也在紧盯时间节点抓进度,确保机场项目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拉动短期增长的重大举措,对支撑长远发展也具有战略意义。今年,枣庄将构建“公铁水空”立体大交通格局,以大交通助发展、促开放、惠民生,计划实施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13个,项目总投资247.6亿元,努力打造鲁南综合交通枢纽。
满足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
“水泉地瓜枣口感香甜,纯手工晾晒,放心大胆购买。”化身电商主播的种植户连茂忠,面对镜头熟练地介绍着农产品。在两个半小时的直播中,总观看人数近5000人,销售百余单,主要有山楂、地瓜枣、花椒等10余种特色农产品。
今年以来,枣庄市组织开展特色美食嘉年华、夜经济、网红直播带货等主题促消费活动,进一步繁荣消费市场、促进消费回补。1—6月,全市网络零售额实现69.4亿元,同比增长11.2%,增幅居全省第9位,累计开展直播活动6.1万场次,累计观看4亿人次,直播销售额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8.5%、99.6%、23.9%。
7月17日晚,东湖公园人头攒动,一场融合文创、美食、街头潮流文化、演艺等多种时尚元素的“无界集市”引人驻足,主题为“慢品市中 情动烟火——我们如此热爱市中”的征集活动也同步启动。近百个文艺气息浓厚的摊点、中心舞台的电音表演和如织的游人点燃了“城市烟火气”,一辆装扮新潮的BRT公交车成为热门打卡地。
今年以来,枣庄市市中区坚定不移落实省“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通过出台《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展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举办无界文创艺术市集等促消费扩内需。“我们正想尽办法创造好的条件和环境,来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让市民的消费意愿更强,让经营者获得更多收益,让城市烟火气更旺,让市场更具有活力。”市中区副区长马维纲说。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更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今年1月,枣庄市以“好品山东·嘉味年货”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年货节、好货等你来逛等活动。年货节期间,全市网零额实现8.6亿元,其中,实物网零额7.1亿元,农产品网零额9932万元。4月,枣庄市组织“双品网购节”,为全省贡献8亿元网零额、7.1亿元实物网零额、7426万元农产品网零额。
连日来,枣庄市烹饪餐饮酒店商会副秘书长张志民奔波于商会各成员和合作商家之间,为今年的中国枣庄辣子鸡文化节作准备。“今年我们将举办第六届辣子鸡文化节,届时会有炒鸡比赛、原材料展、非遗文化等活动,全方位展示枣庄辣子鸡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的魅力。”张志民告诉记者,活动期间还将请市民免费品尝专业厨师炒制的辣子鸡,进一步激活枣庄辣子鸡的“网红基因”。
眼下,越来越多的农民“触网上线”,这得益于枣庄畅通农特产品上行寄递服务渠道。6月30日,峄城区206国道沿线的一个快递点内,万景园盆景基地负责人张忠涛忙着把石榴盆景装进专门定制的运输木箱内,发往贵州、广东、湖南等地。“石榴盆景通过直播推介,销量不错哩。”张忠涛农闲时开始学习用抖音、淘宝等电商平台推销峄城石榴盆景。今年刚过去一半,万景园苗木盆景专业合作社的网上销售额就已超过300万元。“在服务当地特色产业的同时,网点业务量也实现了约20%的增长。”物流网点工作人员张帅说,由于峄城石榴盆景运输需求旺盛,快递网点去年专门申请开通了“盆景托运绿色通道”,提供专业的石榴盆景运输服务。
快递进村一小步,拓展消费稳一步。当前,枣庄充分发挥快递进村作用,聚焦滕州马铃薯、峄城石榴、山亭长红枣和火樱桃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开展“一地一品”“一市多品”销售寄递服务,新增镇级快递供配中心4个,形成“市级物流园区、乡镇物流服务站、村级物流网点”三级物流网络,镇街农村物流网点覆盖率达100%。
“出海口”搬到家门口
对内陆城市而言,物流不便是进出口企业最大的痛点难点,枣庄内陆港把“出海口”搬到了家门口,推动了外贸固稳提质。
在枣庄西站,经常能看到“枣庄号”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凭借海铁联运模式,枣庄货物可直达青岛港。山东腾龙进出口有限公司是一家不锈钢紧固件产品出口企业,其申报出口的不锈钢丝均是通过枣庄内陆港发往黄岛口岸,然后离境发往国外。
“抓紧时间,不能耽误发车点。”在枣庄内陆港,总能看到枣庄青港国际物流公司经理周学良忙碌的身影,眼下他正忙着装运发往中亚的专列。今年以来,枣庄内陆港铁路发运量6105车,为山东腾达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八亿橡胶有限责任公司等50多家枣庄及周边进出口企业节省物流成本1600多万元。
外贸外资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态势的重要指标,也是观察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窗口。1—5月,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145.9亿元,同比增长121.2%。其中,出口132.2亿元,同比增长111.3%;进口13.7亿元,同比增长302.2%。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均居全省第1位。
自今年1月1日起,《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协定落地实施。前不久,山东辛化硅胶有限公司业务员张雷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向海关申请了3份RCEP原产地证书,企业出口的硅胶产品在日本通关时可享受关税减免优惠近万元。
辛化硅胶是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硅胶和无机硅新材料的省级“瞪羚企业”,也是全国唯一设立的中国特种硅胶孵化基地。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变压吸附等领域,出口日韩及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真是尝到了‘纸黄金’带来的甜头!”面对今年以来近百万美元的新增订单,公司副总经理房宽说,RCEP生效后,公司的硅胶产品在日本进口通关时的关税成本下降,其中降幅最高的产品税率由3.8%降为零,这为公司深拓日本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撑。
得益于RCEP原产地证书带来的降税优惠,这家“瞪羚企业”持续开拓新市场,在国际竞争中跑得更快、跳得更高。今年前5个月,公司出口日本的38批货物均申请了RCEP原产地证书,享惠货值120余万美元,成功开拓6家日本新客户,获得新增订单近百万美元。在此带动下,前5个月公司对日本出口值增长近七成,预计全年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抓住RCEP落地生效机遇,枣庄市累计为企业出具RCEP原产地证书400余份,涉及出口额3500余万美元。
在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枣庄市共签约重点外资项目6个,总投资25.97亿美元、居全省第一位,其中合同外资8.66亿美元、居全省第二位。枣庄用好“选择山东”云平台、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等省重点平台和活动,拓展外资引进渠道,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等各类线上线下展会36场,加大对“一带一路”及RCEP国家市场开拓力度。1—5月,全市实际使用外资2.6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增幅居全省第1位。
(大众日报 记者 张环泽 孟令洋)
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3日讯 近年来,枣庄市薛城区深入挖掘自身资源禀赋,以汁多味美的红石榴和火辣鲜香的辣子鸡为音符,奏出乡村振兴新乐章。
初夏时节,薛城区沙沟镇张庄村的石榴花开遍了房前屋后。不少人专程骑行来到张庄村,徜徉在石榴花的海洋。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张庄村村民张世申说:“我种了十多亩石榴树,种的‘大马牙’‘黑珍珠’,自己以前骑车到集上卖,现在有旅游的,(他们)也能自己采摘。有电商帮我们卖,现在收入很可观。”
为了让石榴卖出好价钱,村里成立了合作社,与不远处的食品加工公司合作,进行石榴深加工,石榴汁、石榴奶酪棒产销两旺,深受市场青睐。
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张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世冲说:“通过种石榴,发展旅游,2023年村集体收入166.7万元,人均收入4.2万元,小石榴变成了致富果。”
枣庄人爱吃鸡也会炒鸡。夕阳西下,薛城区三湾里村上空香飘四溢。大厨锅里的辣子鸡不断翻炒,灶里的柴火烧得噼里啪啦响。客人们临河而坐,大快朵颐。
顾客任芳说:“我是从菏泽开车过来的,听说这个地方景也好,辣子鸡也好吃,过来尝尝,确实挺好吃的,待会儿走的时候给孩子带几包,带几包回去让他们都尝尝。”
枣庄市薛城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吕海涛说:“现在我们打造了这两个示范片区,希望能够以点带面,使得乡村振兴工作在全区全面铺开,让农民更加富有,让农村更加美丽,让农业更加强大。”
闪电新闻记者 刘印红 薛城融媒 杜文正 郭俊池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