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又一餐饮门店牛蛙抗生素超标被罚!渝信小厨:已更换供应商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4
核心提示:胖哥俩肉蟹煲、农耕记等知名餐饮品牌,又一餐饮门店因牛蛙抗生素超标被罚。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官网显示,近日,渝信小厨(北京)餐

胖哥俩肉蟹煲、农耕记等知名餐饮品牌,又一餐饮门店因牛蛙抗生素超标被罚。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官网显示,近日,渝信小厨(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因销售兽药残留超标的牛蛙被北京市大兴区市场监管局罚款2.5万元。1月20日,南都记者致电渝信小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涉事门店已无再售牛蛙产品,并且已经更换了供应商。

抽检:

牛蛙抗生素超标被罚2.5万

行政处罚信息显示,2021年12月23日,渝信小厨(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北京斌福渔联商贸有限公司购买牛蛙10kg,该批次牛蛙被检测出恩诺沙星不符合GB31650-2019标准要求,检验结论为不合格。北京市大兴区市监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21版)》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四)项,对其做出2.5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官网截图

企业:

涉事门店已无再售牛蛙

并且更换了供应商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渝信小厨(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0月11日,主营餐饮管理和餐饮服务。

1月20日,南都记者致电渝信小厨(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对方表示,对此次抽检不合格一事感到无奈与头疼,他告诉记者,备货送货的厂家都有生产资质,以及产品的检验检测报告等,但是门店没有相应的检测设备,商户没有能力自行做检测。其表示,涉事门店已无再售牛蛙,并且更换了供应商。

相关:

多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南都记者查询发现,渝信小厨曾2次被抽检不合格。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2021年8月23日,渝信小厨曾因采购的冰片糖检测项目还原糖不合格而被北京市大兴区市监局罚款5000元,行政处罚决定书还提到,该企业申请复检,复检结果仍为不合格。

行政处罚决定书截图

另外,在2020年8月21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公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的公告中,渝信小厨(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经营的姜被检测出不合格,其噻虫嗪项目检测含量为1.1mg/kg,大于标准限量0.3mg/kg。据了解,噻虫嗪是一种全新结构的第二代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用于叶面喷雾及土壤灌根处理。其施药后迅速被内吸,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有良好的防效。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官网截图

采写:见习记者 冯家钜

如果您有相关线索

欢迎发送邮件到

nandujianding@qq.com

也可通过微信

搜索“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

(微信号:ndlab2020)

与“鉴定君”随时互动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新华社重庆3月19日电 题:奔跑,向着“一带一路”美好未来——中欧班列开行十周年记

新华社记者李勇、张琴、赵宇飞

3月19日,中欧班列(渝新欧)十周年纪念专列在重庆团结村站等待发车。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3月19日,中欧班列(渝新欧)十周年纪念专列从重庆一座公路桥下穿过(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3月19日,重庆团结村中心站,一列印有“十周年纪念专列”字样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出站台,驶向一万多公里外的德国杜伊斯堡。

10年前的3月19日,也在重庆团结村中心站,我国第一列中欧班列“渝新欧”在此始发。列车轰鸣声替代古代的驼铃,沉睡的古丝绸之路开始苏醒。

3月19日,中欧班列(渝新欧)十周年纪念专列在重庆团结村站等待发车。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3月19日,在重庆团结村站,铁路工作人员在中欧班列(渝新欧)十周年纪念专列发车前进行检查作业。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亚欧大陆上,古有丝绸之路商贸驼队,今有中欧班列“钢铁驼队”。

10年来,中欧班列从无到有,从青涩到成熟,助力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合作共赢,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成为全球携手抗疫的“生命通道”“命运纽带”,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诠释。

2016年6月8日,在重庆团结村站,中欧班列重庆首发列车准备发车。当日,中国铁路正式启用中欧班列统一品牌。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从青涩到成熟

“10年前的今天,首发班列是我给的发车指令。” 50岁的重庆团结村站站长张信感慨地说,完全没想到中欧班列发展得这么快。

3月19日,重庆团结村站站长张信在中欧班列(渝新欧)十周年纪念专列发车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最初,张信给车站定的远期目标是每天发送一班“渝新欧”班列,并认为这是“很难完成的任务”。而今,团结村站每天发送和到达的中欧班列能达十几班。

10年前,“渝新欧”班列的诞生,源于重庆等中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迫切需求。

深居西部内陆腹地的重庆,距出海口和边境线均2000多公里。曾经,重庆的产品出口,要么向东经沿海地区“漂洋出海”,但耗时过久;要么通过空运,但费用极高。

3月16日,重庆团结村站站长张信(右)在重庆团结村站工作。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3月16日,重庆团结村站站长张信(右)在工作中。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穷则思变。重庆将思维和视野向西投射,“渝新欧”班列应运而生。它将重庆与沿途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波兰和德国等国家紧密相连,我国西部地区与欧洲的时空距离从40多天缩短至15天左右。

最初,横亘在“渝新欧”面前的是一道道难题——货物每到一个国家都要开箱检查,手续繁琐;沿途温差极端时上下可达70℃,不少产品无法承受;途中的安全问题也是货主们的一大担忧……

“当年,我们每次发车之前都捏着一把汗,担心班列无法准时、安全抵达。” 张信说。

3月16日,重庆团结村站站长张信(左)在调度室工作。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这也成就了“渝新欧”的一次次成长——经过与沿线国家沟通,“渝新欧”实现沿途海关监管互认;针对沿途低温难题,重庆研发出保温材料,还研发出集装箱卫星定位跟踪系统,解决了货物运输的安全问题……

随着一个个难题的解决,尤其是我国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中欧班列发展进入“快车道”。

3月19日,中欧班列(渝新欧)十周年纪念专列从重庆团结村站发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3月19日,中欧班列(渝新欧)十周年纪念专列从重庆团结村站发出。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成都、郑州、义乌、西安……越来越多的城市陆续开通中欧班列。2016年6月,各条线路有了统一的“中欧班列”品牌。

如今的中欧班列,早已褪去10年前的青涩——

从“独苗”到“人丁兴旺”。10年前唯一的班列线路“渝新欧”,2011年仅开行17班,如今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全国已铺画中欧班列专用运行线73条,2020年共开行1.24万列,首次突破万列大关。

从“线段”到“网络”。10年前,唯一的班列线路“渝新欧”境外到站仅1个,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1个国家、92个城市。

从“有去无回”到“满载而归”。10年前,由于中欧贸易不平衡、海外客户认知度不高,回程货源短缺曾是困扰中欧班列发展的难题。如今,大部分中欧班列线路已实现去回程货源基本平衡。

2016年9月2日,重庆海关工作人员在对刚刚开箱的平行进口汽车进行检验。2016年重庆中欧班列进口整车破千辆达1028辆,货值2.83亿元。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互联互通 合作共赢

“10年前,‘渝新欧’班列带来的物流条件改善,是当时我们选择落户重庆的重要考量之一。” 华硕电脑西南区品牌总监路宏说。

曾经,重庆等西部内陆地区的货物物流周期过长,投资者望而却步。“中欧班列开通后,西部地区可以直接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融入全球产业格局。”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李敬说。

重庆、成都经济支柱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与中欧班列密切相关。中欧班列开通后,吸引数百家全球电子信息上下游企业陆续落户,助推成渝地区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

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更是拥有4亿中产消费群体的“世界市场”。中欧班列在推动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同时,也让沿线国家共享市场红利。

在“世界超市”浙江义乌的西班牙进口商品馆,负责人金海军的父辈从浙江到西班牙经商数十年,销售义乌小商品,如今他反其道而行之,将西班牙的特色商品带回了中国。

“以前,西班牙最好的红酒产区里奥哈产区出产的‘威邦帝国’牌红酒,一直苦于没有销售渠道。”金海军说,义乌到西班牙马德里的中欧班列开通后,近两个月的物流时间缩短至十几天,这款红酒被中国采购商销售至中国乃至日本等地,如今一年销量达到2亿瓶。

2020年6月19日,中欧班列(渝新欧)布达佩斯直达班列在重庆团结村站准备发车。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在重庆两江新区,“一带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设有4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商品馆,其中相当一部分商品搭乘中欧班列而来。

“有了中欧班列,饼干等一部分保质期较短的俄罗斯特色商品,才能与重庆消费者见面。”俄罗斯馆负责人刘晓敏说。

在河南郑州的中欧班列线下商城,不少消费者已经习惯到此购买进口商品,德国纯牛奶、比利时巧克力、法国红酒……已是消费者的传统项目。春节期间,进口蛋糕、披萨等“稀罕”的冷链食品也新鲜上架。

2016年9月2日,重庆海关工作人员在对刚刚开箱的平行进口汽车进行检验。2016年重庆中欧班列进口整车破千辆达1028辆,货值2.83亿元。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如今,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品搭乘中欧班列进入千家万户,一些城市的街道上,甚至出现搭乘中欧班列而来的进口豪车……

德国杜伊斯堡DIT场站业务经理托马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邮件采访时说:“在去往中国的集装箱中,我们看到许多食品、酒类等消费品,相信中国客户能方便地购买到来自欧洲的特产,欧洲国家也可以分享中国的市场机遇。”

生命通道 命运纽带

江彤,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重庆机务段电力机车司机,在中国铁路史上拥有一个特殊身份——中欧班列首发司机。

2011年3月19日,江彤驾驶着首列“渝新欧”班列从团结村中心站出发,开创了中欧班列的历史。

10年以来,江彤一次次驾驶中欧班列驶出车站。但在2020年,最让江彤骄傲的事,是他值乘的中欧班列上,有不少支援欧洲的防疫物资。

“我能帮忙把防疫物资运到有需要的人手中,也算是为全球抗击疫情做出了一份贡献。”52岁的江彤说。

去年以来,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国际供应链面临中断风险。在海运、空运受阻的情况下,中欧班列凭借安全高效的优势,成为“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

2020年4月3日,中欧班列(渝新欧)“中国邮政号”首发专列在重庆团结村站等待发车(无人机照片)。本次列车共发运44个集装箱,包括来自北京、广东、湖南及重庆本地的国际邮件42箱和救援物资2箱。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1月25日,满载100个标箱防疫物资的中欧班列驶出义乌西站,这是今年全国首趟中欧班列防疫物资专列,13天后抵达波兰马拉舍维奇,再分拨到波兰各地,再次为欧洲送去急需补充的防疫物资。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欧班列共运送防疫物资939万件、7.6万吨,目的地主要是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波兰等国,并分拨到更多欧洲国家,义乌、西安、武汉等多地开行了“防疫物资专列”。

疫情发生后,全国发往欧洲的国际邮件一度积压超过1500吨。中欧班列对原计划通过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国际互换局以空运方式寄出的邮件进行紧急疏运。

重庆、义乌、广州等地的中欧班列国际邮包专列在疫情期间持续运行,搭载的国际邮包中,主要是服装、玩具、电子产品等上万种跨境电商货物。

2020年4月3日,中欧班列(渝新欧)“中国邮政号”首发专列在重庆团结村站等待发车。本次列车共发运44个集装箱,包括来自北京、广东、湖南及重庆本地的国际邮件42箱和救援物资2箱。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不仅如此,疫情期间,中欧班列也承担起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的责任。

“中欧班列帮我们克服了违约风险,去年公司共通过中欧班列发运1000个集装箱,同比上涨200%。”台湾华硕电脑相关负责人说,受全球居家办公、在线学习需求影响,疫情期间华硕电脑出货量爆发式增长,但空运、海运不畅让企业面临巨大违约风险,中欧班列则解了燃眉之急。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数据显示,2020年,中欧班列共开行1.24万列,发送113.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50%和56%。

“在全球抗疫背景下,中欧班列支援沿线国家抗击疫情,助推全球经济复苏与发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说,中欧班列传递出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抗疫和提振经济输送“中国力量”。(参与记者:伍鲲鹏、丁英华、吴燕霞、陈青冰、屈凌燕、刘高阳、张玉洁、史卫燕 )

华社成都1月2日电 题:川渝“一盘棋” 跑出“加速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周年记

新华社记者江毅、赵宇飞、李力可、胡旭

成渝间实现高铁公交化运营1小时直达,这是乘客在重庆沙坪坝站开往成都东站的G8608次“复兴号”高铁列车前留影(2020年12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一名男子在位于“川渝高竹新区”的四川瑞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内体验概念车(2020年12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与重庆市渝北区交界处的“川渝高竹新区”,一家企业的员工在摆放整理生产的成品(2020年1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1月1日上午10时,相距280公里的成都国际铁路港和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中,汽笛声同时响起。首列中欧班列(成渝)号列车,带着新年的新气象一路驶向欧洲的波兰罗兹和德国杜伊斯堡。从此,成渝两地开行的中欧班列全部冠以“成渝”名号,再不分彼此。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提出,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继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三大增长极之后,中国西部正式启动建设新增长极。

短短一年间,川渝两地以成渝为龙头,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合作热情,在制度创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济民生合作领域均取得重大突破,如同满载的“成渝号”一样跑出了“加速度”。

川渝“一盘棋” 凝聚共识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与重庆渝北区交界处的“川渝高竹新区”(无人机照片,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2020年12月30日,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参加撞彩仪式的车辆驶过成资渝高速公路路面。该条高速于2020年12月31日24时正式通车,是成渝城市群发展主轴上的第四条高速公路。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这是2021年1月1日拍摄的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联合产业孵化基地项目施工作业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2020年4月22日,重庆洪崖洞和成都宽窄巷子正式启动战略合作,成为成渝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首个项目。这则不太“起眼”的消息引爆了成渝网友的朋友圈,被戏称为“宽洪大量”组合。

2019年,成渝地区实现GDP近7万亿元,是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三大增长极之后,中国又一个大的区域经济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全球风云变幻,我国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立足西部腹地,辐射欧亚大陆的成渝地区,也肩负起向“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转变的新使命。

“成渝地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健全合作机制,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这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一年来川渝两省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最大共识。

一年中,重庆市委五届八次全会、九次全会,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八次全会,都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主题或主要内容;

川渝两省市均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战略引领,统揽“十四五”各项重点工作;

川渝两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共同制定一系列实施方案,一年来签署各类合作协议236份;共同推动开工建设27个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完成投资354亿元;包括产业合作在内的重大项目总投资额超5500亿元;两地首批遴选101名干部互派到重要部门和岗位挂职;干部专题培训超6000人;科技专家信息资源共享超3万人……

“川渝两省市这么紧密的互动,是多年来未有的。”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汤继强兴奋地说,“我亲眼目睹这一年来,两地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在积极务实交流合作。可以预见未来的巴山蜀水将会更加生机勃发。”

川渝“一体化” 通江达海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长期以来,交通不畅成为川渝经济社会往来的最大障碍,断头路、小慢车让人时常“望路兴叹”。

2020年12月24日,成渝高铁最高时速提升到350公里,成渝间实现高铁公交化运营1小时直达。

同一天,成都—达州—万州高速铁路正式开工,全线设计时速350公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板块“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迎来交通大突破。

位于成都和重庆中轴线的天府新机场2020年底也基本建成,未来将主要承担国际航线任务,而成都是中国与欧洲中心城市空中直线距离最近的地方。

在双城经济圈战略的引领下,过去一年成渝地区在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方面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齐头并进。

川渝两省市共同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1+6”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申报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交通强国试点任务近期也获得了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成为川渝两省市落实中央“一盘棋、一体化”发展要求的典型代表。

这是2020年12月30日拍摄的成资渝高速公路中和枢纽互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2021年1月1日,中欧班列(成渝)号首列班车在重庆团结村站等待发车。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2021年1月1日,中欧班列(成渝)号首列班车从重庆团结村站发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以高速公路为例,川渝间规划的25条高速公路通道已建成13条,在建4条,并相继实现了第一次联合开工、开通高速公路,不断加强顶层规划设计,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升。如毗邻重庆万州的四川达州,2017年高速公路车流量仅为550万辆,2020年猛增至6300万辆。

29岁的孔成章家住四川遂宁,他在毗邻的重庆潼南区开办了一家竹木制品企业,经常在两地往来:“以前最大的烦恼就是交通不畅,私人面包车又贵又不安全。”

2020年4月23日,重庆市潼南区与四川省遂宁市之间开行跨省城际公交线路,这是成渝地区毗邻区县开行的首条跨省城际公交线路,也是西部首条跨省城际公交线路。

“自从城际公交车开通我就是它的常客,一趟只需要两三块钱,非常方便。”孔成章高兴地说,“对我而言,这差不多就是同城生活了。”

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下考量,依托四通八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成渝地区,已从内陆腹地变身为开放前沿,承东启西、联通南北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从地图上看,多条国际物流大通道在成渝地区形成联结点——向东,中欧班列与长江黄金水道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衔接;向西,中欧班列可从成渝直达欧洲各国;向南,成渝直达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已常态化运行;向北,成渝均已开通直达俄罗斯的国际班列。

“今天这趟班列运载了我们将在欧洲市场销售的冰箱,2020年我们对欧洲地区的出口增长了30%。未来会有更多的长虹家电产品由中欧班列(成渝)号送到欧洲消费者手中。”1月1日上午,看着向西而去的首列中欧班列(成渝)号列车,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大文满怀希望。

川渝“一家亲” 勇为人先

这是2020年5月6日拍摄的重庆城市景象。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这是2020年12月21日拍摄的重庆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拼接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这是2020年2月12日拍摄的重庆城区立交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如何突破现有行政区划限制,推动实质性的一体化发展,川渝两地以勇为人先的改革作答。2020年3月17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就明确:以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突破,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

金秋十月,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与毗邻的重庆市渝北区交界处,一场改革试验正如火如荼展开。两地共同出地划定5平方公里建立“川渝高竹新区”,共同派出干部组成管理团队,共同出资成立建设开发平台,共享两省市招商引资政策。

截至目前,园区签约入驻企业129个,其中近半企业已开工,实现产值57亿多元,同比增长近5成。

最早入驻园区的四川华可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国庆中秋长假仍在加班加点调试设备,高竹新区的设立让前来考察洽谈的投资者络绎不绝,订单不断。

同样的探索在川渝毗邻地区不断出炉。《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在加紧制定;“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2020年12月29日得到川渝两省市共同批复;川南重镇泸州市与重庆永川签订协议,在毗邻的700公里范围内建设“川渝融合发展示范区”。

泸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张毅贤用“去行政化”来描述这次改革——示范区统一规划为12个组团,一张蓝图,分头实施,同步推进。产业由企业来投,并带动上下游配套;政府只管规划、安全、环保和社会事务等底线,不再“叠床架屋”,剩下的“一切交给市场”。

“一家亲”正在成渝地区形成共识,两地人民的改革获得感大幅增强。

2020年川渝两地95个事项实现“川渝通办”,不仅超额完成国家任务,还新增了32个川渝特色“跨省通办”事项,并把5个国家要求2021年底实现“跨省通办”的事项实现时间提前了一年。

“在四川做活儿,也能从重庆的电子税务局进去开票,再也不用多跑腿了。”2020年12月24日,从事20多年财务工作的老会计袁春来体验了电子税务局“川渝通办”功能后赞不绝口,“今后就是进一家门办事了,方便!”

这是2020年12月19日拍摄的基本建成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新华社发

这是2020年12月31日拍摄的成都市环球中心跨年灯光秀。新华社发(张可凡 摄)

这是2020年5月10日拍摄的重庆城市景象。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这是2020年6月9日拍摄的重庆果园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