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摄图网
近日,北京经开区行政审批局为区内两家企业颁发了《食品经营许可证》,这也是全国首张利用自动设备从事食品经营热食类食品经营许可证,以及全市首张利用自动设备从事食品经营全品类饮品食品经营许可证,进一步拓展了机器人应用场景。
据了解,本次获得经营许可证的两家企业均为经营利用自动设备进行食品制售的机器人经营类型企业,属于餐饮类型新业态。
北京忠邦源得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的智能化现制新式茶饮机器人,将传统的二、三十平方米以上的自制饮品作业区,浓缩到5平方米左右的操作平台中,属于自制饮品类自动制售机器人。
据企查猫数据介绍,北京忠邦源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04月03日,注册地位于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运成街9号1幢,法定代表人为王子睿。
久秉机器人(北京)有限公司研发的煎饼果子(热食类)机器人,能够从原料到按口味定制成品实现全流程自动化。值得一提的是,久秉机器人官网显示,该公司不止打造了煎饼果子机器人,还列出了肠粉机器人、肉夹馍机器人、烤红薯机器人等。
据企查猫数据介绍,久秉机器人(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07月11日,注册地位于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宏达北路12号B幢1层106-1室,法定代表人为赵娜。
据报道,在2023年8月,北京经开区就发布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到2025年,机器人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达50%以上,搭建50个机器人应用场景示范项目,规上工业企业机器人密度达到360台/万人,产值规模达到100亿元。”
就在近期,北京市设立了500亿元政府投资基金,聚焦医药健康、人工智能、机器人和信息四大产业,其中,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的注册地也落在了北京经开区。
公开信息显示,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目标规模为100亿元,引导基金认缴出资不超过35亿元,将围绕国家及北京市机器人产业相关领域战略性布局开展直接股权投资,重点投向机器人本体、产业链零部件、产业链创新应用等领域。
服务机器人行业重点区域布局
从各区域的重点布局来看,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中部地区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相对较好,集中度也较高。
通过企查猫数据来看,我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沈阳、哈尔滨、广州、江苏、西安、湖北等地。这些地区具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以及科研能力,为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服务机器人的发展上,这些地区主要依托于各研究院以及院校的取得的研究成果,如北京地区有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北京科技大学机器人研发中心,上海地区有上海交大自主机器人研究所、复旦大学媒体计算研究所等。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竞争派系
按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进行分类,机器人可分为工业机器人、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其他应用领域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是指除工业自动化应用外,能为人类或设备完成有用任务的机器人。由于产品的需求不同,不同领域内服务机器人产品的差别较大,因而细分产品市场内的竞争者也大为不同,行业内主要产品及竞争情况如下:
中国餐饮机器人市场份额
从我国餐饮机器人市场来看,IDC2022年6月发布《中国餐饮行业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份额报告》显示,擎朗智能、普渡科技、穿山甲机器人、猎户星空等厂商占据了市场主要份额。其中,擎朗智能、普渡科技两大头部厂商分别占据市场份额的48.6%和25.9%,头部效应明显。
“这次许可证的获批,让整个行业从业者增强了信心,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同时也让我们餐饮类机器人企业坚定了发展、创新的信心。”久秉机器人(北京)有限公司负责人于钦玮说道。
橡鹿科技联合创始人杨建成认为,中国AI炒菜机器人最大的价值在于做了“大部分人干不好,且还大部分人不愿意干”的事,它通过标准化下自动化的方式,降低餐饮企业菜谱复刻和厨师招聘、管理的难度,降低整个后厨的成本,助力餐饮企业快速扩张。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对于便捷、高效的烹饪方式的需求日益增长,烹饪机器人应运而生。然而,目前这一新兴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
市场认知度不足,整体规模仍处于较低水平
目前,家用烹饪机器人的整体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消费者对于这一新型烹饪工具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仍有待提高。且产品价格相对较高,也限制了部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据奥维云网(AVC)线上监测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烹饪机器人线上销额为1.3亿元,同比增长41.2%;销量为6.7万台,同比增长82.1%。
< class="pgc-img">>对大促的依赖性减弱,平峰期增长明显
从月度走势来看,今年以来,平峰期的增长态势较为明显。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变化以及品牌方运营思维的转变。随着电商平台促销活动的常态化,消费者不再仅仅依赖于大促期间集中购买,而是在平峰期根据实际需求随时下单。同时,品牌方在运营上也加大了对平峰期的重视,从而促进了平峰期销售额的增长。
< class="pgc-img">>品牌数量稳中有升,底部搅拌市场入局品牌最多
当前,家用烹饪机器人的线上在售品牌数量较少,维持在25个左右,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尽管品牌数量变动不大,但头部的集中度仍然有较大幅度提升。据奥维云网(AVC)线上监测数据,2024年上半年烹饪机器人市场,销额前二的品牌占比从去年同期的51%进一步提升至72%。分搅拌方式来看,入局底部搅拌市场的品牌最多。
< class="pgc-img">>行业均价下滑明显,中低端产品更受欢迎
当前市场上烹饪机器人品牌和产品都较少,集中度很高,均价下滑受头部品牌影响较明显。今年以来行业均价的走低主要是客单价相对更低的添可、苏泊尔等品牌份额继续提升,而一些主销万元机的头部份额被稀释导致的。分价格段来看,4000-5000元价格段为第一大价格段,销额占比为31%,主要产品有添可的食万3.0 PRO;1000-2000元价格段次之,销额占比为28%,这一段位的主要产品有苏泊尔C30FS10等。此外,5000-10000元、10000+元以上价格段份额收缩较明显。
< class="pgc-img">>智能化升级、多功能融合,人机交互优化趋势明显
智能化升级:目前部分烹饪机器人已经能够实现自动投料和自动清洗。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烹饪机器人有望能实现自动识别食材种类和重量,推荐烹饪方案。并根据用户的健康需求和口味偏好,自动调整食谱中的油盐用量和烹饪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加健康、美味的饮食。
多功能融合:产品融合多种烹饪方式,如蒸煮、烘焙、炖煮等,而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炒菜功能。未来能融合的烹饪方式将越来越多,用户只需一台设备,就能完成多种菜肴的制作。
人机交互优化:越来越多的烹饪机器人产品具备手机APP控制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设置烹饪参数、选择云菜谱并开启烹饪。未来这一功能或将进一步优化,如具备远程控制功能,用户可以在回家途中通过APP提前启动烹饪程序,到家即可享用美食。
< class="pgc-img">>规模预测,预计增速仍然保持较高增长
尽管如此,消费者对于烹饪机器人的认知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当前市场规模仍然较小。奥维云网(AVC)预测数据显示,2024年烹饪机器人线上市场销额将达到2.9亿元,同比增长33.9%;销量将达到14万台,同比增长54.4%。总的来说,烹饪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但仍有许多挑战需要克服。
融界7月24日消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井松智能提问:移动机器人和复合机器人是公司未来重点的发力方向吗?公司的“集装箱装卸车机器人”是否发明成功,贵司认为装卸复合机器人的市场可达万亿,是否太乐观了?
公司回答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移动机器人和复合机器人在智能制造、物流、服务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移动机器人(AGV)一直是公司致力研发的方向,随着工业智能化需求日益增多,工艺复杂程度不断提升,企业对于自动化设备柔性化的需求也更加迫切,相比于AGV/AMR、协作机器人、机器视觉的单一功能,集合了三者特性的复合移动机器人显然更具柔性化的特性,公司也在不断学习和探索新技术研发适应多种场景的AGV产品,研发部根据现有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发展情况逐步进行复合机器人的布局和规划,保持公司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中载复合机器人整机研发”为我司2024年新研发项目,截止到2024年6月30日,研发进度已到样机组装阶段,预计年底可形成产品。“装卸复合机器人的市场可达万亿”这一预测是基于对当前市场趋势、技术发展以及行业需求的深入分析。随着全球贸易的增长,对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需求日益增强,装卸复合机器人作为提升港口、货场等关键节点作业效率的重要工具,其市场潜力巨大。此外,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拓展,装卸复合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本文源自金融界AI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