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生态公园
月亮湾
■记者 张素萍 通讯员 曾世彬 文/图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国旅游日,泉州文旅系统策划推出了25项文旅优惠措施、12项主题活动,以及10条“泉州文博奇妙之旅”旅游线路。
多地“云游直播”
助力文旅行业复工复产
为迎接中国旅游日,泉州各地推出丰富多彩的文旅主题活动。
今天下午3时,“山海有约·云游泉港”泉港区助力文旅行业复工复产主题活动将在泉港区涂岭镇黄田村举行,活动将以直播形式在线推介泉港文化旅游资源,带领网友隔屏领略泉港魅力。2020年“海丝南安·又见美好”纪念5·19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将在南安举行,第三届南安特色伴手礼征集评选活动同时启动。
今天,“悠游洛江”景区志愿共建项目启动仪式、洛阳桥讲解志愿服务培训活动、“悠游洛江”景区文明旅游宣传党建活动将在洛阳桥上举行。另外两场直播活动也将在今天举行。一场是“海丝南安·云赏金淘”金淘云旅游线上直播节活动,另一场是“文旅局带你游晋江”直播采风活动,主播和行业达人将走进梧林古村落,带观众感受晋江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及自然景观。此外,5月19日至30日,“狮来运转·云游石狮”石狮网红旅游短视频大赛将举行;惠安文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惠安县线上旅游节系列活动也将举行。
25项文旅优惠
零距离“解读”泉州
泉州数十家景区(点)和旅游企业将实施文旅优惠措施,推出景区门票全免、打折等多种形式优惠措施。
今起至12月31日,泉州市A级景区、泉州海丝野生动物世界、后深溪景区、石狮世茂茂险王主题乐园、石狮海洋世界、惠女风情园、永春县桃城镇南星谷、德化桃仙溪等,对全国医护工作者实行门票免费。牛姆林、永春县桃城镇南星谷、北溪文苑生态旅游区,对全国警务工作者本人凭有效证件可享受门票免费。
5月19日当天生日的游客凭身份证,可免费游览崇武古城风景区;北溪文苑生态旅游区今天免费;九仙山景区成人票享半折优惠;永春县桃城镇南星谷对全国医护工作者、警务工作者免票;泉州石狮海洋世界和石狮茂险王主题乐园推出成人特价票;今天游览惠女风情园,在游客中心观海品茶区可获赠特色茶点;到惠安闽台文化创意园,可免费参观创意环保艺术展,儿童乐园专区免费开放。
10条旅游线路 领略泉州文博“奇妙之旅”
1.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清源山·老君岩/少林寺—九日山摩崖石刻
2.泉州市博物馆—西街·中山路—府文庙(刺桐风物—泉州市情展、斯文圣境—泉州府文庙历史文化展)—聚宝城南(青龙巷、聚宝街)
3.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清源山—蟳埔民俗渔村—泉州市图书馆(东海新馆)
4.德化陶瓷博物馆—顺美陶瓷文化世界—月记窑·洞上陶艺村/德化金煌陶瓷博物馆—九仙山风景区
5.福建省东星石文化艺术博物馆(东星奢石文创园)—安平桥(五里桥)—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蔡氏古民居(闽南建筑大观园)
6.永宁古卫城—石狮博物馆—来旺良品堂闽南古早味传承基地(闽南婚喜庆民俗馆、古早味观光工厂)—五店市传统文化旅游区
7.八马茶叶观光工厂—志闽生态旅游区—花千谷旅游区—国心绿谷茶庄园
8.永春旅游集散中心(永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永春老醋文创园—余光中文学馆—北溪文苑风景区
9.崇武古城(中华雕艺博览园)—鼎立艺术馆—霞飞影雕—小岞风车岛/美术馆
10.洛阳桥(洛阳古街、蔡襄祠、桥南古街)—海丝艺术公园—海丝生态公园
来源:泉州网
建泉州,一座文化底蕴丰厚的古城,其极具闽南年味的春节年俗是其悠久历史的见证。
春节是泉州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从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都是在“过年”,只有过了十五,这个“年”才算过去。
每逢春节,带着“爱拼才会赢”的冲劲外出打拼的泉州游子,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在除夕夜回到家乡,与家人围炉夜话,祭拜祈福,欢度元宵。
除夕“年兜”日,“围炉”食材有讲究
大年三十那天,被泉州人称为“年兜”,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当天,家家户户忙里忙外,大备酒食,既为拜神祭祖,也为当晚“围炉”。
“围炉”,顾名思义,全家人围着火锅,拥坐在一起,唠唠家常叙叙旧,一起享用丰盛的年夜饭。传统上,年夜饭是拜神祭祖后食用,还需留几碗宿饭到正月初一,上面放上橘子和硬币,称为“过年饭”。
福建泉州年夜饭。受访者供图
与北方火锅食材有所不同,“围炉”餐桌上更多的是新鲜的海产年货与当地的特色蔬菜,典型的如萝卜,萝卜在闽南语中叫“菜头”,与“彩头”谐音,寓意新年好彩头;豆腐谐音“多福”,象征丰裕富足;芋头谐音“头路”(出路),寓意新的一年得到好工作。此外,“年兜”前几天准备的各类炸物粿品,如红果粿、菜头粿(萝卜糕)、甜粿,也都是围炉火锅的绝佳食材。
除了食材,火锅汤底也颇具地域特色,往往是各类熬制的靓汤,如排骨汤、筒骨汤、鸡鸭肉汤。围炉时,鲜虾、鱼类等海鲜加入汤底炖煮,味道甭提有多鲜甜。
昔日,围炉结束后,许多人家会在庭院中将麦草等堆成小堆,家长在厅堂中上完香后点燃火堆,火堆燃烧噼啪作响,适时观察火势,让一家人跳过火堆,寓意跨向红红火火的新一年。几乎同时,家长还会燃放烟花爆竹,十分“闹热”(闽南语“热闹”之意)。随着社会变化,部分地区禁燃烟花爆竹,这一习俗只在泉州部分地区保留。
一番热闹之后,全家老小围坐茶桌聊天,桌上摆放不少茶点和水果,最常见的是橘子和瓜子。大家边喝茶嗑瓜子边畅聊,即使过去一年在外奔波不少辛酸,此刻聊起也是云淡风轻。通常情况下,家长会告诉孩子不要独食橘子,而是将其分成多瓣与家人分享,包含恭祝身边人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的意味。
当然,也有的小孩坐不住,就会玩玩扑克牌,通宵不眠等待“开正”,俗称“守岁”。宋代苏轼的《守岁》就描绘过此情此景,“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来自泉州惠安的朱淇告诉记者:“我也曾为等待‘新正’熬夜打牌,但没熬住睡着了,手中的牌直接扣在了牌桌上,被一同玩牌的小伙伴抬回屋休息。”
正月初九拜天公,祈求新年平安顺遂
正月初九,泉州便迎来“拜天公”的重要日子。
在民间传说中,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而闽南人将玉皇大帝尊称为“天公”,由此出现了初九是“天公生”的说法。闽南人对“天公生”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年兜”,所以会在这天“拜天公”,答谢天公护佑恩泽,祈求来年赐福降祥。
拜天公往往是在正月初九凌晨开始,随着烟花响彻天空,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户户开始了隆重的祭拜仪式。
在泉州一些老人的记忆中,“天公”没有具体形象,也不在居家室内供奉,而是只设一个香炉(称为“天炉”)在厅前见天的位置,香炉边放置被称为“天公灯”的红烛灯,朝外望天祭拜,供桌也向外摆设。现代公寓可在客厅的阳台或大窗前跪拜,祈求平安顺遂。
供桌上摆放的供品十分丰盛,从五果(甘蔗、余柑和菠萝等)、六斋(紫菜、黄花菜、腐竹等)、三大牲(猪、牛、羊),到甜料(传统是“点红”的甜粿,也叫年糕)、浮粿等各式各样的炸物熟食,再到各种海鲜干货(蛏子干、虾干等),不胜枚举,应有尽有。
赏花灯、猜灯谜,流传至今的“非遗”习俗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全国各地张灯结彩。古城泉州的元宵节,颇具闽南特色的民俗风情犹存。
根据现有的史料分析,大多认为泉州上元点灯之俗是在唐代由北方传至南方。到了宋代,泉州灯节花灯之盛,冠绝天下,形成“上品花灯”,有“春光结胜百花芳,元夕分华盛泉唐”之说。二十四史之一的《宋书》也有相关记载:“天下上元,灯烛之盛,无逾闽中”,此处“闽中”指泉州,描述了古时泉州闹元宵的热闹场景。2008年,泉州元宵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元宵节这天,泉州的风俗活动丰富多彩,赏花灯、猜灯谜自然少不了。
泉州灯会展示的花灯纷繁多样,早在古代就有相关描述,宋代梁克家的《三山志》中提到,“泉州花灯品种色色俱全,莲花灯、百花灯、琉璃灯……”足见当时花灯品类之多。如今的花灯更是有增无减,并以独有的刻纸、针刺等工艺驰名中外。
赏灯时的一大趣事就是猜灯谜。灯谜往往悬挂在花灯下,人们一边赏灯一边猜谜,猜中者可领到奖品。如今,猜灯谜活动日趋多样化和现代化,有的地方是扫二维码来猜谜的。
圆子(丸子)是泉州元宵节的应节食品。这一食俗始于宋代,其圆形外观,寓意全家人团圆美满。其做法与北方元宵有所不同,在泉州惠安地区,圆子一般以糯米粉为原料,搓成小圆粒,颜色有白有红,以白丸居多,红丸作为点缀,口感香甜有劲又不腻。有时惠安人家也会捏一些小巧玲珑的金锭银宝,色彩丰富,象征兴旺吉祥。
泉州闹元宵习俗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港澳台同胞和东南亚侨胞也都组团到泉州参与灯会,共庆佳节,由此成为当地社会繁荣稳定的具体表征和海外侨胞文化认同的情感纽带,具有民俗学及地方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新京报记者 朱月红
编辑 白爽 校对 柳宝庆
源:【津滨海客户端】
津滨海讯(记者 张智)近日,惠安里社区开展了“甜蜜一‘夏’ 爱在七夕”蛋糕DIY亲子手工制作活动。
活动中,社区工作人员讲述了牛郎织女七夕夜鹊桥相会的传说,介绍了七夕节的渊源、习俗以及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随后,来自共建单位大唐酥生的专业糕点师教授居民们制作蛋糕的步骤、手法以及注意事项,居民朋友们亲自动手用食材DIY自己喜欢的蛋糕样式,不一会儿,一个个美味、好看的蛋糕就被制作出来了,大家开心地与蛋糕合影留念。随后,社区工作人员与大唐酥生的糕点师带着无糖的点心,慰问了社区空巢及退役军人家庭。
本次活动为小区居民创造了交流与团聚的机会,让家长和孩子有了亲密相处的时间,进一步促进了邻里团结和谐,同时,也让小区居民感受到了社区的服务和温暖。(新村街道供图 )
本文来自【津滨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