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消息显示,海底捞公司诉小放牛公司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已宣判,判决河北小放牛公司停止涉案使用行为,公开消除影响并赔偿海底捞公司经济损失及诉讼支出95万元。海底捞方面也表示,赔偿金将用于餐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帮扶计划。
< class="pgc-img">>河北小放牛公司是河北省人气较高的餐饮品牌,前身为保定的北斗星餐厅,目前在河北拥有30家直营分店,年就餐人数600万人次,曾被中烹协评为十佳中国特色餐厅”,那么为什么一家这么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卷入了商标侵权的案件中呢?
< class="pgc-img">>小放牛一直在宣传推广的过程中,自诩为“炒菜界的海底捞”,并且餐厅环境、服务质量一直向海底捞火锅看齐,但是其使用的“海底捞”三个字与海底捞公司注册的商标组成文字完全相同, 在没有经过授权的前提下,这已经构成了商标侵权行为及不正当竞争,同时小放牛不当使用海底捞的品牌及经营优势进行商业宣传,也构成了虚假宣传,因此法院最终判决小放牛公司侵权行为成立,并且还需要赔偿近百万元。
< class="pgc-img">>市场因竞争而繁荣,社会因竞争而发展,合理借鉴是可以的,但是超出合理范围的一味模仿、恶意攀附,则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应当受到法律规制。所以作为企业来说,在企业发展初期,就要做好商标注册工作,以餐饮企业为例,核心类别43类的餐饮饭店肯定要保护的;其次咱们做企业肯定是向着越大越强去做的,也就是会走向连锁加盟的形式,所以这个类别也是要注册的;最后呢一些关联类别也是可以考虑注册的,像29类的海鲜、熟食,30类的粉丝等等,也就是说,你的产品在哪一类,你保护哪一类别就是可以的。
再说回本次事件,小放牛以及海底捞两家公司,在展开市场竞争的同时,应当秉持诚信的原则,恪守法律的底线,要通过提高自身商品和服务品质、打造自身品牌,来赢得市场才是最重要的。
#商标维权#
起预制菜第一印象就是想起了河北菜馆小放牛,小放牛老家是在保定,我刚好也是在保定上的学,上学的时候小放牛就推出了限时上菜过期赠送的服务,这在当时还是很时髦的,因为有的饭店为了压缩成本,会最大限度的使用厨师,能少雇人就少雇人,人流量一上来就容易上菜慢。
有的人觉得上菜慢一堆人等菜还能制造火爆的假象,其实这玩意儿得看怎么看,要是像海底捞小龙坎这种连锁火锅加盟店,门口堵一堆人的,提前得是菜品口碑和服务是真的好,消费者能不骂街,物有所值,我还真在成都小龙坎门口坐过一个小时排队,味道确实不错,比后期开在老家的加盟店感觉要好,当然,也可能是坐饿了
就像去山东临沂去吃炒鸡一样,临沂炒鸡这块牌子,在山东或者在北方,就跟沙县小吃,兰州拉面,河间驴火一样硬,外地朋友来,有的讲究的本地人会带着去山上吃,光从市区上山的路就得一个多小时,进店有可能还得排队,朋友一尝,卧槽,惊艳!这一个多小时的等待就建功不少,没办法,沉没成本在这了
话多说一句,临沂炒鸡现在也有好多预制款了,有的轻点,只卖调料,黄焖鸡是有些过分了,预制菜快把这块牌子给砸了,以前满大街都是加盟店,现在,你想想你有多久没吃过黄焖鸡了。
临沂炒鸡和沧州火锅鸡一样,都是重口味,我老开玩笑,照着这堆料去炒,鞋底子也好吃
话说回来,预制菜一定是坑嘛?也分情况,比如说小放牛,去年和朋友一起讨论,说小放牛在本地开的消费力最强的商场分店就是用的预制菜,因为第一为了保证上菜速度,上菜速度和翻台率直接挂钩,节假日的时候能翻三四桌。
第二保证了餐品的质量,中餐的加盟菜品保持统一的口感是很不容易的,一般都是师父带徒弟,即便师父对徒弟毫无保留,程序上都对,但是味道上有可能还是有差别,火候不到就不行,这就是为什么中餐加盟的大多是火锅店这种不考验厨师手艺考验食材的,或者是重口味的,大咸大甜,大麻大辣的,这样不容易翻车。统一预制菜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这两点,因为有中央厨房和冷链配送,中央厨房会保证统一的味道,冷链配送能保证菜品不变质,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现在可以了,得益于中国现在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
而且就是因为这两样,他家的预制菜做出来可能还要比正常菜品贵,当然也可能是总店对加盟店的盘剥。
文末总结一句,一预制菜也有高端和低端一说,而且有些预制菜会越做越好,也会很贵
二,劣币驱逐良币体现在餐饮上对普通老百姓的伤害是最大的,无良商家克扣成本最终也会反噬了自己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多人不知道,香槟是一个地名,只有法国香槟产区生产的起泡葡萄酒,才能叫香槟,其余的只能叫气泡酒。
这是地理商标的一则经典案例,在大部分餐饮人看来,商标侵权和自己毫无关系。直到法院传票发到了五湖四海的小餐饮门店。
而“逍遥镇胡辣汤”、“潼关县肉夹馍”,以及还在不断冒出的“库尔勒香梨”等,只是商标在餐饮界翻起风云的前兆……
总第 2897 期
餐企老板内参 陈黎明 | 文
“胡辣汤”牵起一连串商标维权案
最近,商标维权案闹得满城风雨。这一切,都得从“逍遥镇胡辣汤”开始说起。
河南民生频道大参考报道,11月15日,河南焦作的50多家胡辣汤老板突然收到法院传票,被告知自己使用多年的“逍遥镇胡辣汤”这个招牌侵权了。“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协会”称,“逍遥镇胡辣汤”是协会早在2003年注册的商标,向商家索赔3-5万元不等,商家们如要继续用“逍遥镇胡辣汤”,就要加入协会接受统一管理,每年交1000元会费。
事情一下子闹得沸沸扬扬,不少人指责协会“敲竹杠”。
11月21日晚,周口市西华县胡辣汤产业发展中心通过“西华融媒”发布情况说明:已责令“逍遥镇胡辣汤协会”暂停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
事情看起来好像告一段落了。没想到,潼关肉夹馍“出事”了。
河南洛阳,近60家餐厅被“陕西潼关肉夹馍协会”起诉。协会以餐厅老板用了“潼关肉夹馍”的商标为由,共起诉了全国近三百家小吃店,要求赔偿3万至5万元。如果商家想继续使用“潼关肉夹馍”商标,需要加盟协会授权的餐饮公司,加盟费最高达9.98万元。
一位经营潼关肉夹馍的餐厅老板说,自己收到了很多律师的电话商量调节费,从最初的5万元变成1万8千,又变成1万2千,再变成8000元,最后降到5000元。
此后,11月24日,潼关肉夹馍协会官网疑似被黑,黑底页面满屏滚动“无良协会”绿字,之后页面无法打开。
潼关肉夹馍事情还在扩大,另一边,水果店也不安宁。据报道,水果店老板因“库尔勒香梨”被起诉。一个老板称,最初自己掏了香梨6000元的调解费,紧跟着,小蜜瓜、阿克苏苹果的商标侵权都来了。
商标侵权的事件不只发生在“地标+美食”的商标上。11月23日,河北小放牛被海底捞告上法庭,并索赔百万元,原因是:小放牛在店铺装潢和宣传活动中使用了“炒菜界的‘海底捞’”标志。
此外,6家位于不同地方、店名里带“眼镜”两字的饭店被告,判令要求饭店向原告赔偿5万元。据了解,包某某注册“眼镜”商标后,曾起诉四川、福建、广西、陕西等多地老板,这些案子有的被法院驳回,有的判处被告赔偿经济损失4-6千元。
商标侵权的风口浪尖上,又一个“单县羊肉汤”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据报道,山东菏泽单县正在布局羊肉汤产业,注册了“单县羊肉汤”集体商标。单县副县长桑娜介绍,符合单县羊肉汤标准的老字号和门店,都可以申请使用该商标。
商标侵权案闹得沸沸扬扬,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声了。11月2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已经关注到商标侵权事件,正就此事进行研究。11月2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微信官方账号发文。文中表示,“逍遥镇”商标注册人不能收取会费,“潼关肉夹馍”商标注册人无权向潼关特定区域外的商户许可使用该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并收取加盟费。同时,也无权禁止潼关特定区域内的商家正当使用该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中的地名。
中国餐饮遇到新问题
从前少有耳闻的餐饮商标侵权在最近井喷式接连爆发,层出不穷的事件表明,中国餐饮已经发展到新阶段,出现了新的问题。
此前,餐饮人做生意,更多专注在产品口感、经营效率等等。但随着时代发展,餐饮行业不断升级,随着品牌意识提升,商标的重要性不断彰显。
连锁餐饮品牌更早地遇到了商标风险,在商标问题上显得更“机灵”。但这些品牌的商标护城河也是在吃亏后学会的。据了解,2020年8月23日,“海底捞”曾经一天申请了共计117件商标,包括“浪底捞”、“池底捞”、“江里捞”、“碗里捞”等一系列各种“捞”。让海底捞“疯狂”的原因是10几天前,海底捞告一家叫“河底捞”的湘菜馆,败诉了。
九毛九集团的“赖美丽青花椒烤鱼”新品牌在摘牌前,对外也不敢露出“赖美丽”的标牌,一直用“好奇熊”做“烟雾弹”,引开竞争者注册“赖美丽”相关商标。
连锁餐饮品牌慎重保护商标,是餐饮市场商标发展的开端。现在,商标竞争的战场扩大到小企业,以及更多餐饮人的身上。规模较小的餐饮企业常常用“地名+食物名”表示食物产地、口味,以显示正宗、优质。随着使用这个招牌的商家越来越多,地标美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但也有一些商家冒充地标美食的名头,鱼目混珠。于是,标识背后的商户们逐渐变成一支数量庞大、质量不齐的队伍。
于是,管控地方美食质量、打好地方美食名片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地方美食协会应运而生。
内参君统计了一下,我国很多地方美食都注册了这样的商标。
这其中,一些商标的申请时间距今已有十年之久,这些商标有的最初的注册人是个人,之后再转让给某某协会。且从图表中看出,已注册成功的地标商标的国际分类也有不同。近期这一桩桩事件中涉及到的的商标类型就有好几种。
应对餐饮市场上这个棘手而复杂的新问题,餐饮人将要经历一个和市场一起进步的时期:去厘清商标侵权的界限、以及认定美食正统滋味的方法。
商标愈发重要
未来餐饮将出现3个趋势
这一波又一波的事件发生,日后餐饮商标必然更为重要。餐饮企业尤其是做小本生意的兢兢业业餐饮人,禁不起法院三天两头的传票,未来“胡辣汤”“肉夹馍”们,该如何?小餐饮店,又要怎么办?
这次事件中的“单县羊肉汤”,也许是未来地方小吃的发展方向。由县政府牵头,注册集体商标,再由县属国资企业探索连锁店模式的运营,开了门店做“试验”,最终在全国复制推广。同时,商标的使用权也对符合标准的老字号和门店开放,增益地方美食的舌尖魅力。
未来,餐厅的发展将出现这3个趋势:
1、相关管理办法逐步健全
当下,餐厅商标相关的管理办法还在逐步完善中。随着对商标的重视程度加赠,国家或将出台政策,对这个地名注册商标进行严查。保留合格的发展良好的,取消无效的商标。相关管理办法逐步完善后,利用合法手段掩盖非法目的的敲诈勒索必将被束住拳脚。
2、协会接受法规管理,以正当行为发挥地标美食的品牌价值
未来地方小吃或将如单县羊肉汤一样,形成专门的协会,并由专门的地方政府、法律法规管理。或者被认证为集体商标,不被某组织所独占。地方小吃的认证标准将更明晰,有更多可参考的量化指标。地方小吃的培训、交流也将更多。经营同一地方小吃的商户之间、商户与管理地方小吃的组织间的联系,或将更加紧密。地方小吃的商标申请门槛,也会相应提高。
3、餐饮店不论大小,招牌要师出有名
餐饮人与顾客的商标意识增强,餐厅中出现的商标都可能会被问“出处”。即便是小餐饮店,也不能随意套用知名美食商标。餐饮门店在对待商标时要更加慎重,开店前先调查是否已有相似商标,评估招牌名称的风险。如要使用地方小吃的商标,需了解商标的使用范围、协会或集体经营准则等,合理合法地使用商标。
挪用其他美食招牌的方法切不可取,商标管控严格化,冒充的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毕竟,比起“潼关”,肉夹馍最好的商标,更可能是餐厅老板自己踏实经营起来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