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面对资金、经验等诸多条件缺乏的现实问题,餐饮创业时都想寻找一位合伙人,这样不仅可以一起承担风险,还可以彼此鼓励。但合伙创业有许多注意事项。
股权分配,是合伙人做出的最为困难的决定之一,但是也是一切事情开始之前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分配股权应该从哪入手呢?
实际上,股权分配根本没有一个公式或者一个模型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情况。当创始人进行股权分配时,应当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1
这是谁的idea?——不重要!执行大于一切
事实上,除非有人贡献了专利技术,idea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创业领域,一个公认的原则是,执行比idea更重要。
MySpace和其他社交网站的创始人与马克?扎克伯格的idea其实差不多,但败在他们对于idea的实现行动远不如facebook做的多。
换句话说,在实现这个idea的过程中,谁做的多,谁就应该拿到更多股权。
2
全职VS兼职——兼职拿的股份应小于全职的一半
如果一个联合创始人辞去原来的工作并且全身心的投入公司工作,而其他人仅仅是在公司兼职,那么兼职的合伙人应当拿较少的股权。
因为兼职的合伙人承担了较少的风险的同时对公司付出的时间和作出的贡献也较为有限。
一般而言,这类兼职合伙人的股权应当少于全职合伙人持有的股权的一半。(注:兼职合伙人股权≤全职合伙人股权÷2)
3
工资——前期放弃工资不应该直接用股权对价
在初创公司早期,创始人以较少的工资或者完全放弃工资的形式来工作并不少见。
但是放弃的工资不应当以股权的形式进行“支付”,原因在于放弃的工资很难与股权数量相对等。此外,这种挂钩会导致较高的税费负担。
同样,如果一个创始人贡献了设备、办公地点或者其他有形资产,那么最好是用可转换的债权或者种子序列的优先权来“支付”对价,而非直接用股权。
4
资金投入——根据贡献大小决定股份多少,而不是资金
如果一个联合创始人向公司投入了关键资金,你可能会觉得,作为回报,TA应该获得额外的创始人股权。
这个想法大错特错,创始人之间的股权分配最好是以每个人对公司的工作贡献为基础进行(即“人力股”),并将来自创始人的资金投入视为种子期的投资,向这部分资金投入发放对应的可转换债权或者种子期序列的优先股。
5
未来角色——未来更有价值的人应获得更多股权
每个联合创始人在公司的预期角色都基于技能水平、才能和公司需要而定的。
比如,公司在技术革新方面有强烈的需求,而其中一个创始人是一位世界级的工程专家,那么TA应当获得更多的股权。
请记住,公司的需求以及创始人角色的重要性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不要因为某次单一的贡献或技能而使公司的股权分配过度倾斜。
6
未来员工——不要让创始人仅仅发挥一个员工的作用
从创始人股权角度思考未来的员工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一个持有大量股权的创始人最后成为产品市场总监,那么试图用较少的期权雇佣其他高管的目的可能就无法实现。
因此,股权分配需要将过去和未来对于公司的贡献都考虑在内。
7
控制权——约定优先认购权
创始人股权分配不应当仅仅指望通过分配股权来确定如何控制和管理公司——你应当有一个独立的合同来确定公司如何做出重大决策。
约定优先认购权在这个协议中非常重要(这个权利意为如果一个创始人想要卖掉TA的股权,那么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TA的股权的权利),这样就可以避免和一个你根本不认识的合伙人共事。
8
稀释——应预留出10%-20%作为期权池,避免融资稀释
当公司设立伊始,创始人拥有公司的全部。但是,当公司逐渐壮大并开始吸纳员工和投资人时,股权将不可避免的被稀释。
而且几乎没有出现过公司IPO或被出售时,创始人仍然拥有公司100%股权的先例。
当你开始进行A轮融资时,你将会向投资人发行额外的股权,投资人一般拥有公司股权的25%-50%。
在随后的融资中,根据谈判的情况,投资人的股权份额可能会变小也可能会和A轮融资的比例一致。但是,每轮融资,你的股权比例都会随之稀释。
此外,你还需要给未来的员工预留一定的期权池,特别是早期阶段的员工。总的来说,公司初始,给员工预留10%-20%的股权作为期权池是一个非常明智的事情。
即便你没有留出,当你寻求融资时,投资人也会要求你设立期权池。如果事先已经设立,那就不需要从你的股权中分出一部分留给期权池了。换句话说,你的股权也就可以避免以这种方式稀释了。
9
隐形标准——股权分配后,每个联合创始人都满意才行
每个公司的情况都不同,创始人股权分配方案并不没有标准答案。但是,这其中有一个隐形标准:当股权分配完毕尘埃落定时,每个联合创始人都对这个分配方案满意。
如果这个分配方案让你觉得沮丧焦虑,那很可能这个方案存在问题。此时,你应当提出你的疑虑,并将这些问题解决好。
如果这些问题留在后期,随着公司越来越成功,股权越来越有价值,调整股权的难度只会越来越大。
因此,在创业伊始,通过创始人之间坦诚对话来解决股权分配中的分歧是非常好的方式。
>创业浪潮中,餐饮行业以其庞大的市场需求和相对较低的进入门槛,成为了众多创业者的首选。然而,随着店铺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多元化,如何合理设计并处理饮多店(虚构品牌名,代表一家快速发展的饮品连锁店)的股权架构,成为了决定其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将从股权架构的重要性、设计原则、常见模式及调整策略四个方面,深入探讨饮多店股权架构的处理之道。
### 一、股权架构的重要性
股权架构,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不仅关乎股东之间的权益分配,更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决策效率、融资能力、控制权稳定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对于饮多店而言,合理的股权架构能够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激发团队活力,同时确保企业在快速扩张过程中保持战略定力,有效抵御外部风险。
### 二、设计原则
1. **明确目标**:首先,饮多店需明确自身的发展阶段、战略目标及未来规划,以此为基础设计股权架构。例如,若处于快速扩张期,可能需要引入更多外部资本,此时股权架构设计需考虑融资需求与控制权平衡。
2. **公平合理**:股权分配应基于各股东的贡献、风险承担能力及未来预期贡献进行,确保公平合理,避免内部矛盾。
3. **灵活调整**:市场环境和企业状况不断变化,股权架构需具备灵活性,以便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时调整。
4. **法律合规**: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股权架构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避免法律风险。
### 三、常见模式
1. **创始人控股模式**:在饮多店初创阶段,创始人往往通过持有较大比例的股权来掌握控制权,确保企业按照既定战略发展。此模式下,创始人需平衡个人控制欲与团队激励之间的关系。
2. **员工持股计划**: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饮多店可实施员工持股计划,通过股权激励吸引和留住核心员工,增强团队凝聚力。员工持股计划可包括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多种形式。
3. **风险投资引入模式**:为加速扩张,饮多店可能会选择引入风险投资。此时,需精心设计股权稀释比例,确保在获得资金支持的同时,不丧失对企业的核心控制权。
4. **合伙人制度**:对于需要高度协同和创新的业务,饮多店可考虑采用合伙人制度,将关键岗位上的优秀人才纳入合伙人行列,共享企业成长的红利,同时增强企业的决策效率和创新能力。
### 四、调整策略
1. **定期评估**:饮多店应定期对股权架构进行评估,分析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 **灵活调整**: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股权架构。例如,在融资过程中,可适当稀释创始人股权以换取更多资金;在业务稳定后,可通过回购股份等方式增强创始人或核心团队的控制力。
3. **沟通协商**:股权架构的调整涉及多方利益,需充分沟通协商,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妥善安排。通过召开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方式,就股权调整方案达成共识。
4. **法律保障**:在股权调整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调整方案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必要时,可聘请专业律师团队提供法律支持。
### 结语
饮多店的股权架构处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稳定。通过明确设计原则、选择合适的股权架构模式、制定灵活的调整策略,饮多店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企业还需注重与股东、员工及合作伙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企业的繁荣与进步。
东、股份、股权这三者是什么关系?同比稀释股权的几种计算方式?其实很简单。我们只有知道它,才能理解它应用它
一、股东、股份、股权是什么关系?
首先,这些概念是体现的都是经济关系。
其次,我把起点看成股份,股份体现的是经济组织的所有权,一个企业将资产或者说资本分成多少股份,股份归属在多少组织或者个人中就是多少股东。股东中就会产生大股东、二股东.....不同数量的股东。股份的一端形成股东,另一端形成股权。股权大概有十六种体现方式,比如表决权、所有权、分红权、调查权、知情权、质询权、经营权、资产分配权、优先认股权、建议权、选举权、管理权等。其中大家熟悉度比较高的是分红权、经营权、所有权等。这些都是会汇集成企业资产的处置权。
其次,企业在发展中股权变化,有增加资产也有减少资产,股本也是一样会增加也会减少。
常见的增资扩股是增加企业资产,增加企业股本一种方式。计算方式如下
比如原股东5人,分别是20股、30股、15股、10股、25股(股权占比20%、30%、15%、10%、25%),原资产估值100万,新进一名股东,增加股份30股(总股数130股),投入200万,新资产估值400万,这时他们之间股权占比是多少呢?
20股/130股=15.39%、30股/130股=23.07%、15股/130股=11.54%、10股/130股=7.69%、25股/130股=19.24%、30股/130股=23.07% 这种方式大家占股是不变的
也就是说随着总股本的增加,股份比例重新计算,在现实中股数可以约定。
还有一种计算方式,同比例稀释
比如原股东5人,分别是20股、30股、15股、10股、25股(股权占比20%、30%、15%、10%、25%),原资产估值100万,新进一名股东,占比10%,原来的股东同比例稀释10%,新的股权占比为
20%*(1-10%)=18%,30%*(1-10%)=27%,15%*(1-10%)=13.5%,10%*(1-10%)=9%,25%*(1-10%)=22.5%,新股东10%,这种方式优点是不单纯稀释大股东的股份,逐步降低,大家同步减少重购新的股权占比。
在实际中,还会出现同股不同权的情况。比如华为、阿里、腾讯的股权架构和激励方式,下期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