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西湖。
< class="pgc-img">>如果一定要给美食做个定义,那美食就是一种味觉记忆。
在20年的发展中,诞生在西湖边的外婆家就将这种记忆快速复制、扩张到了全国。
< class="pgc-img">>外婆家餐饮集团,成立于1998年。
1998年,创始人吴国平和王晓霏在马塍路路边开出第一家外婆家,从最初的马塍路“外婆家”餐厅发展至今,已成为在全国拥有200余家门店10000多名员工的大型餐饮连锁机构。外婆家全国门店每天平均客流总量达15余万人。
< class="pgc-img">>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
20年间,外婆家遍布大江南北,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厦门、天津、成都、青岛、大连、沈阳、合肥、南宁、南京、武汉、无锡、苏州、常州、南通、宁波等60余座城市开设餐厅,并以平均每年新开20家门店数的速度逐年递增。
< class="pgc-img">>外婆家董事会成员
2008年,集团公司成立了以吴国平、王晓霏、祝明华、童彪、赵简为成员的董事会,对公司重大决策进行商讨和执行。
从2010年起,外婆家餐饮集团品牌战略升级。目前,外婆家餐饮连锁机构旗下,拥有“外婆家”、“第二乐章”、“穿越”、“金牌外婆家”、“炉鱼”、“蒸年青”、“宴西湖”、“你别走”、“杭儿风”、“猪爸”等十大知名品牌。每个品牌都延续了外婆家对时尚、品味、健康理念的追求,装修高档、个性十足、操作标准、服务贴心,让外婆家在杭州,在长三角,乃至全中国备受欢迎,开创了“开一家火一家”“店店排队,餐餐排队”的餐饮界传奇。
查看品牌请左右滑动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查看品牌请左右滑动
2015年,外婆家南上北下,加快布局。在不断满足客人“善变”的需求,保持“排队长龙”的同时,外婆家又相继推出更多的新品牌,例如,主打健康蒸菜的蒸年青,一亮相就吸引了食客们的眼球。
2016年,外婆家和黄龙饭店合作的高端杭帮菜品牌“宴西湖”亮相。这是外婆家发展18年以来,以“西湖论菜”为契机回归杭帮菜的本源,寻根杭州,融合浙菜,捕捉杭帮菜的气和韵之作。西式的浪漫情调,但舌尖上的“味根”永远是杭州味道。将杭州的食材、气韵、文化符号,如武林高手过招一般,将“论菜”的精髓淋漓尽致地展现。
< class="pgc-img">>围绕杭州元素打造、充满杭州城市印记和儿时味道的杭儿风,在2016年年底推出;改良版的穿越外婆家也在这一年首次走出杭州,在华南开出首家店,外婆家用不断创新、“小而精”,不断带给市场惊喜。
< class="pgc-img">>烹饪更是一件手艺活。2017年,外婆家致“匠心”之作,就是外婆家创始人Uncle吴和网易丁磊跨界合作的“猪爸”。定位杭州嘉里中心,主打高端猪肉体验店,外婆家的品牌版图将再一次得到扩张。
< class="pgc-img">>20年来,外婆家获得诸多荣誉。
“外婆家”荣获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著名商号;2010年,“外婆家”被国际权威美食杂志评选为“年度BEST50中国最佳餐厅”;
浙江外婆家餐饮有限公司更是连续4年入围中国餐饮百强企业,成为“餐饮十大品牌”。
外婆家对时尚、高端、专业、细心的坚持,为每一位顾客提供了超预期的就餐享受,将时尚外婆家的形象深入人心。
餐饮就是和客人谈恋爱。
外婆家用不断变化,把握市场脉搏的行动力,愿和客人谈一辈子的美食之爱。
<>饮不好做?实体消费不好做?那外婆家就可以说是实体餐饮业的一个“另类”。
基本上去过或见过外婆家的都有这么一个印象:每次去都排队,每家都排队,几乎365天都要排队,似乎在外婆家就没有淡季一说。剖析他排队的背后我们得到这些秘诀。
< class="pgc-img">>1
环境超出预期,价格可以“可劲儿造”
现在大家出门去餐厅吃饭,吃的是什么?
去餐厅吃饭,首先是一种社交行为。
换句话说,吃什么很重要,和谁一起吃,在什么样的环境氛围里吃,也很重要。菜的味道好不好,情调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按照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的话说,他自己就是个喜欢轻松、自在的人,所以他觉得吃饭的氛围,也得让人轻松自在才行。
外婆家不同的店装修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一家店所在的位置、商圈是不同的,客流也是不同的。
比如北京蓝色港湾的外婆家,进去以后就感觉灯光照明比较灰暗,没有其他一些餐厅一进去就宽敞明亮、金碧辉煌的感觉。
但坐下来后会看到每一个桌子上面吊着一盏小灯,只照到你这一处。
所以整个餐厅的光线感偏暗。行话说,这叫点缀光。
< class="pgc-img">>这是什么风格啊,有人曾经指出过,其实外婆家的装修风格,更接近酒吧,而不是中餐厅。
所以有的外婆家才会用长吧桌,为什么,方便搭讪啊。这种风格也被一些其他餐厅所借鉴。
但没有一种风格布局是能够通吃所有用户的,关键是看最想讨好的用户是谁。吴国平的餐厅虽然名字叫外婆家,但是他最想讨好的,却是年轻人。
北京的朝阳大悦城店,店的入口很小,进去后却别有洞天,据说,又是参考了迪厅的设计感。
< class="pgc-img">>外婆家餐厅,基本上都开在大的MALL里,为什么?年轻人多。
在装修的材料方面,外婆家也更多的是采用铁、实木、砖墙面,在蓝色港湾的那一家,竹子作为装修元素也很凸显,整个餐厅没有封闭的包厢,那种感觉太正式太压抑。
不过,如果你需要类似包厢的环境,有几个用竹子编成的鸟笼子形状的餐桌可以选择,坐在半封闭的鸟笼子里吃饭,那感觉肯定很特别。
< class="pgc-img">>因为餐厅风格的别致、时尚因素突出,也有人把外婆家、绿茶这样的餐厅统称为快时尚餐厅。
如果对比一下,会发现外婆家和ZARA们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
- 一方面,快时尚品牌都充满青春气息,善于扑捉年轻人的需求。
-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快时尚品牌都以平价取胜。
在外婆家的菜单上,一盘麻辣豆腐只要3块钱,这是路边的小餐馆也不敢做到的价格,却出现在了一家装修很有逼格的餐厅里。
当然麻辣豆腐是个极端的例子。但是总的来说,外婆家的菜比同档次的餐厅便宜。
根据大众点评网的数据,无论在杭州、上海还是北京,外婆家的人均消费均在60元以内,这还是在顾客“可劲儿造”的情况下。
< class="pgc-img">>对于年轻人来说,口袋中的钱并不充裕,经济实惠永远是考虑的重要因素。
有了能让多数年轻人接受的价格,才能换来他们的反复消费,外婆家的翻台率高,也就可以理解了。
这样,外婆家的排队现象也就可以理解了,金钱和时间,对很多人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资源。
很多成功人士不愿意花时间排队,那是因为对他们来说,时间真的就是金钱,可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时间也许有的是,就是囊中有点羞涩。
而外婆家恰恰正好击中了他们的痛点。
2
破坏性:价值链杀手
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不仅是个价格杀手,还是个价值链杀手。
什么叫价值链杀手?
就是,吴国平对餐厅的价值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用工业化方式做餐馆:用标准化控制质量
吴国平自己创业之前,在一家生产塑料药包材的国有工厂里干了十几年,从普通工人一直做到车间主任。
1998年创业,当时的外婆家还是一家小面馆,远不是今天的模样。
不过,在工厂的那段经历,却是吴国平如今能够成功管理的关键。
连锁餐饮企业也是连锁企业,最难的是标准化,而一板一眼的做事,用标准化、程序化来控制质量的稳定,正是工业企业最擅长的事。
外婆家如今的一些管理和流程标准化的方法,就来自于吴国平之前流水线上的经历。
吴国平在外婆家还用了一招,干掉了不少大厨,就是引入了一个叫蒸烤箱的新技术,一下子可以做好多菜品,减少大厨的参与。
除了标准化和流程化,工业思维还教会了吴国平一件事,那就是极端的抠门。
在很多饭店门口排队的时候,是人工写号码塞给你,人工叫号,外婆家有个“外婆喊你吃饭啦”的叫号系统,这样一来,就把迎宾员工的工钱省下了。”
一般餐厅的传菜上菜是两个程序,外婆家合二为一,由传菜的直接上菜。作为前车间主任,吴国平很清楚哪里可以省,哪里不可以省。
跨界混搭:老板混设计、服装、美容美发圈
一般来说,抠门而且严谨的工业思维,会使人变得刻板而没什么情调。
但吴国平不一样,他最大的破坏性其实在于他的混搭能力。
首先他本人就是一个例子,外表像个混娱乐圈的,骨子里却是车间主任的思维,这就是一种混搭。
< class="pgc-img">>更多的混搭还有,吴国平在杭州,走动最多的不是餐饮圈的同行,而是设计师的圈子,很多设计者的灵感都已经体现在外婆家门店的装修上。
除此之外,他还跟做服装的玩,跟做美容美发的混。
为什么呢,吴国平自己说,理发店的朋友说了,厨师好管,厨师走了客人不会带走,但是理发师一走,客人就跟着走了。
所以吴国平决定跟他们学如何管理理发师这样的人。
至于服装更好理解,服装与时尚紧密相连,一个服装品牌每一季都要推出多个新款去打市场,就像一个餐厅隔一段就要研发新菜品一样,但在创新的力度和压力方面,服装业的压力更大。
这样混搭出来的结果,就是外婆家总在寻找变化,总是有不走寻常路的感觉,别说竞争对手模仿不了,即使是外婆家内部也难以相互模仿,各家店只能逼着自己去别出心裁。
而吴国平自己,也有一点娱乐至死的精神。他甚至想过要在餐厅里开电影院,一边吃饭一边看大片,牢牢的把年轻人拴住。
这种混搭的精神,让外婆家在餐饮业比较低迷的时候,也可推陈出新,用一些别人没有想到的方法去突围。
比如,外婆家旗下的“动手吧”,这个餐厅的特点在于,里面有糕点、小龙虾等大众化的菜品,但是没有餐具,想吃,必须得下手。
不用说,这样的用餐设计,挑逗的又是年轻人,着眼点在于参与感。
><>掉大佬的光环,这次他和我们掏心掏肺,说说那些“输”的事。
这是真实的他:会焦虑,会紧张,也会在重新理出思路时兴奋、激动。
他是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先生。
吴国平
谈外婆家要活6个18岁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聊起外婆家去年起孵化的好几个新品牌:宴西湖、你别走、杭儿风、蟹小宝、猪爸,吴国平开玩笑地说:“我这个人就是个产品经理。”
他对于“玩”新品牌,总有着超高的热情和兴趣。
当然,创新品牌也有输的时候。“输”是他的原话,也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
输和赢,对于在餐饮行业打滚近20年的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只是这一次,他要引以为戒,并提升到公司品牌层面来做梳理、调整。
1998~2006年,仅运营一个品牌。
2007~2012年,试水子品牌。
2013~2014年,发力“快时尚”,连续创造炉鱼等新品牌,共80家门店。
2015~2016年,“加油门”的两年,除宴西湖等新品牌的创造,外婆家、炉鱼两大头也在加速扩张。2016年下半年提出“踩刹车”,但是刹不住。
2017年,再次提出放慢速度。目前总店数覆盖全国60个城市,约200家。
01
快与慢,其实很难捉摸
吴国平热衷并且擅长原创,他的脑袋里似乎永远装满各种新奇的想法。这些年他颠覆杭帮菜的表达方法(外婆家),革新烤鱼的路边摊卖法(炉鱼),首创高端猪肉的体验店(猪爸)……这一切的背后,都因为他认准了“快时尚”餐饮模式。
他认为消费者不应该总是承受那么大的经济压力,超高的性价比才是需求。
以外婆家为例,一道麻婆豆腐3块钱,有200多种菜品可以选择,餐厅设计讲究时尚、私密,人均只要50元就可以拥有不错的用餐体验。当然,他从没想过会这样受欢迎,年轻人甚至愿意花3个小时来排队。
然而,“快时尚”这趟快车一跑起来,似乎就停不下来,特别是2015~2016年,仅两年就新增了100多家门店,覆盖城市达到60多个。
▲外婆家创始人 吴国平
2016年年中发现管理等方面有所脱节后,吴国平喊了急刹车,却一时没能刹住。在2016年最后一天,他再次提出放慢速度,并在外婆家管理群发出这样一句话:
“清醒看待当前,低调谋划未来,彻底忘记过去。”
而“过去”与“未来”,本质上的区别就是“快”与“慢”。
其实这位“快时尚餐饮教父”,并不是真的等到去年才来思考“快”与“慢”的问题,早在前几年他就开始作出探索。只是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些商业规律得靠自己慢慢摸索,而有时也不一定能摸得准。
2009年他在美国发现手抓蟹单品,惊叹吃海鲜居然可以不用餐具,而且大家都愿意排2个小时的队来吃。看中这玩意后,他派了3支队伍过去考察,并回国内开出“动手吧”。大家都充满信心,相信能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
只是谁也没料到,这个品牌仅经营了两年多。
反过来,那个纯粹靠灵感,只花2个小时就拍脑袋做决定的“炉鱼”,反倒成为外婆家第二核心品牌。如今4年多过去,依然是潮流,依然很火热。
难以捉摸的商业规律,一半成全了“好玩”,一半也化作“无奈”。难怪他随性如此:“一路都是乱撞出来的,并没有特地规划,只是走着走着就有了思路”。
02
把战线收回来,专注浙江美食文化
走着走着,思路有了,牌子自然也多了,只是当下近20个品牌难免会让人觉得杂乱,不过吴国平能帮我们梳理开来,近几年新创品牌的两种思路:
一是工具类店,依据烹饪工具来做,比如蒸年青(蒸的);
一是原材料店,根据食材来做,比如炉鱼(鱼)、蟹小宝(蟹)、猪爸(猪)。
▲蟹小宝菜品
只是新增品牌数量之多,又是横跨各种业态,管理难度确实不小。吴国平说:“我在反省是不是开得太快了”,所以他决定要把战线“收回来”。
怎么收?
“我不会离开浙江,所有的品牌都围绕浙江美食,在浙江慢慢发展。”他认为做自己熟悉的、有感情的,会更稳健,也更快乐。
浙江是他的根,他乐意全身心放在挖掘家乡美味上,更乐意通过这样的形式来传播浙江的文化产业。目前他正在着手两个新的品牌:
武林门——专门做浙江小吃;
杭三煲——包括鸡煲、鸭煲、骨头煲,做完全不同于四川的浙江火锅。
将来有机会他还想开茶室、黄酒吧……把家乡的宝贝一件件淘出来,把浙江人的生活方式分享出去。
眼前正在描绘新蓝图的这位大佬,似乎少了商人那股霸气,反而多了一份美食家的可爱。
“浙江每个地区都能给你带来惊喜,永嘉那个大牛骨,真的太好吃了!”
“江苏没有海,哪有带鱼;上海没有山,本地不产新鲜笋……只有浙江有海,有湖,还有山。原材料越是丰富,我们的烹饪技艺就越会提高。”说起美食,他滔滔不绝,三天三夜都可以讲下去。
为了更好地了解家乡美食,他把浙江11个地区都跑遍了,接下来还会一个一个县城去跑。他说,这辈子能把浙江的美食习惯一点点读懂,并传递给大家,就满足了。
如今外婆家的版图正在逐渐挖深。
他不断告诉自己,告诉团队,不着急,慢慢来。在坚持多品牌发展路线中,不再追求速度,而是一步步来,耐心地去培育。
做一个,开发一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03
做这么多品牌,是不是有些任性?
即便战略上“收回来”,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探索新品类,开创新品牌那种释放的热情。
“过去您赚钱养梦,是不是现在实现了财富自由,可以任性地实现人生梦想?”红餐网(微信号:hongcan18)再次提出疑问。
“其实每决定做一个新品牌,我晚上都睡不好。”
尽管深知投资有输有赢,理论上投10个有3个赢就已经不错,但事实上如果真的输了,他会觉得亏欠团队,亏欠合作伙伴。
▲杭儿风菜品
他以“杭儿风”为例,告诉我们他开创新品牌绝不是任性的决定。
“外婆家这种模式,是农耕时代的产物,靠手工,靠卖劳动,又没有改变工艺化的东西。所以当战线收回来之后,我一下子改不了,只好在去年做了一个新的品牌——杭儿风。我觉得杭儿风真正是杭州风格的一个菜系,希望通过它,再去改外婆家。”
每一次的思考、倒推、自我否定……对他来说并不那么轻松,他也会焦虑,也会紧张。
他甚至还说:“很多人看着外婆家强大,其实没有的,我们只是小孩子。”
04
点子这么多,为何不做孵化平台?
也许很多餐饮朋友也会提出疑问,既然吴国平点子这么多,自己就是个智库,为什么不考虑做一个品牌孵化平台呢?
其实这样的想法,吴国平还真是有兴趣的,只是他不敢。
“只要跟别人合作,我会压力很大!”
▲猪爸
就像今年年初他和网易丁磊合作的猪爸一样,每一个细节都严苛要求。他说自己的东西付出100%,和别人合作的要付出200%,如果合作品牌多了,会让他觉得累。
还是性格使然,他最怕欠别人的。
末了,我们问吴国平:为什么愿意敞开心扉,说出这些心声?
他说:这就是我,我的性格就是这样,没什么好隐瞒的。
——————
记者:林如珍;视频:王伟,罗小庄;本文由红餐网记者原创,转载请注明。红餐网,头号餐饮新媒体,百万级订阅量。趋势、实战、菜谱,你们关注的,我们都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