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代厨卷土重来,年轻血液不断涌入。
总第 3341 期
餐企老板内参 王楚湉 | 文
下班后的年轻人
和饭店“抢生意”
“东北人,巨蟹座,家住望京,朝八晚六”
你以为这是相亲帖?不,其实这是求职贴,不信接着看。
“提前下单,六点以后上门做饭,四道菜88,六道菜99,不包食材,可代买。”这代年轻人又流行起了“上门做饭”!
通过社交平台留言预约,和发布者沟通好时间、菜品后就可以等待厨师到家做饭。
在小红书平台,搜索“上门做饭”有2万+的相关内容,一条帖子下面能有上千条回复,网友们的态度也十分积极,纷纷评论“心动了,心动了”“怎么预约,XXX可以上门吗”,还有的网友反向操作,表示我可以上门吃饭。
B站up主更是玩地不亦乐乎,一时间冒出不少“XX元请XX上门做饭,是一种什么体验”的视频。甚至有网友直接在评论区里求起了经验贴,表示也想做个副业。
“上门做饭”不仅在社交媒体上非常火爆,主流媒体对此事也非常关注,央视网、澎湃新闻、北京青年报……都报道了这一现象。
其实如今的“上门做饭”不仅仅是年轻人在做,有多年经验的专业厨师也在做,二者可以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风。
专业厨师一般有公司运营,通过APP或者小程序预定,会在平台上写明工作时长、职位经历以及擅长菜系。年轻人则简便很多,先在社交媒体上说明时间、价目、擅长等,再等待预约即可。
二者的供给方不同,需求方也不一样,前者更多是高端一些的聚会,十人以上的商务宴请或家庭聚餐,菜系一般有明确主题,价格在三四千左右;后者则大多是不会做饭或没有时间做饭的年轻人,以家常菜为主,价格也相对便宜,四道菜不过百。
上图:专业厨师 下图:兼职年轻人
>另外家乐福也在选购生鲜时提供了“私厨上门烹饪”服务,烹饪4—6个菜需要500元,价格在年轻人约单和专业厨师之间。
八年后又火了
这次有什么不同?
其实,“代厨”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那个全民O2O的2014年,不少私厨APP就受到了资本的青睐。
其中就包括唐万里的“回家吃饭”,2014年辞去阿里的区域经理后,他创立了“回家吃饭”APP,将目光瞄准了一线城市,没时间做饭的年轻人身上。
用户提前一天在APP上点单,由平台联系好的煮妇煮夫在家做饭,做好后再配送到顾客家。平台只做家常菜,主打安心、健康和“妈妈的味道”,一下就戳中了北漂们的痛点,获得了很不错的反响。
短短九个月“回家吃饭”获得了两轮融资,成立两年共获得五轮融资,估值20亿人民币,被誉为餐饮界的滴滴。
然而,很快餐饮行业迎来了外卖大战,随着各大外卖平台不断攻城略地,“回家做饭”开始声势渐微,并且食品规范和安全也受到了质疑。2020年3月,“回家吃饭”APP宣布暂停运营。
谁能想到,2022年代厨又火了起来。
但今年的火爆和14年有些不同,14年的从业者大多是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和家庭煮妇煮夫赚些外快,而如今的代厨大多是年轻人和专业厨师,我们仅从餐饮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代厨又火了。
- 外部环境改变
近几年,餐饮行业一直笼罩在禁止堂食的阴影下,现在的餐饮从业者更加注重抗风险,会通过加码外卖来减轻堂食的比重,“上门代厨”有异曲同工之妙。
并且,餐饮作为刚需,其重要性愈发明显,现在,不少年轻人创业或者兼职都会选择做餐饮,因为门槛低又市场大。“上门代厨”作为与餐饮关系密切的行当也吸引来了很多九零后。
- 消费需求改变
1、疫情之下堂食宴请受限,但需求仍然高涨。
上文提到,上门代厨不仅仅是家常菜,还有很多宴请,菜系也大多是西餐、粤菜等,档次看起来高了不少,客户也主要是高净值人群。不少消费者认为,在家请私厨又有诚意又有面子,疫情之下还省了很多麻烦事。
2、追求健康,家常菜需求提升。
事物的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多年前代厨被外卖打败,如今吃腻了科技与狠活的年轻人又开始追求健康的饮食,家常菜这种带有情怀属性的品类自然很有优势,有擅长菜系的博主优势就更大了。不少网友表示,自己点上门代厨很重要的原因是想念家乡的味道。
- 从业人员改变
1、频频禁止堂食,上门代厨是餐饮人的自救。
当商家承受不住三高一低后,不少人选择从人工入手,降低成本。再加上供应链的成熟,效率提高,一大批餐饮从业者面临失业风险。
对于那些有手艺,有经验的大厨来说,上门代厨就成了眼下的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来,仍旧可以展示自己的本领,二来,这种形式比较灵活,时间更自由。
有的餐饮人危机意识更强,早在开业前就做好了人才培训,疫情来临后,组织专业团队提供“主厨到家”服务,积极探索一站式新模式。
2、餐饮业涌入更多年轻人。
当大家都在抱怨餐厅招不到年轻人的时候,年轻人已经悄悄做起了上门代厨的生意。90后正在以另外一种方式加入餐饮行业。
这两年搞副业已经成为了不少年轻人的标配,再加上国家提倡灵活就业,收纳师等新业态流行起来,年轻人对餐饮的认知也在改变。他们将自己的爱好与赚钱结合,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宣传,为餐饮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那么,对于餐饮老板来说,或许可以从“上门代厨”的走红中找到一些新的思路。
一方面,可以提升家常菜的比重,中式轻食和自选菜作为健康饮食的代表已经小火一波了,家常菜也要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在用工上也可以改变策略,不需要太强求稳定性,比如麻辣烫商家可以请一位厨师炒好一周的用料,商家节省人力成本,厨师也可以同时做多分工。
热闹背后仍存疑
这种模式能走通吗?
六年前的市场与现在不同,但有些问题仍然没有改变,这些问题才是真正导致代厨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
1、不规范
不论是“回家吃饭”APP还是上门做饭都没有严格的规范限制。行业没有明确规范就容易乱象丛生,并且难以追责。
一个餐厅开业,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消防安全许可证是必不可少的,还要需要不断接受市监局的检查。然而,根据回家吃饭工作人员介绍,在平台注册只需提供健康证和身份证即可,不需要提供食品经营许可证。
2016年发布的《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利用互联网提供餐饮服务的应当具有实体店铺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不得超范围经营。也就是说这种行为已经违规。
社交平台上的上门做饭更加简单,只需要私信联系就可以。做饭人员和顾客的流动性和随机性都比较大,口味是其次,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才真正最让人担忧。一位女性从业者表示,自己不接独居男性的订单,上门做饭也会发送定位给朋友。
2、效率低
一个代厨做一餐平均需要一个小时,定价在100元左右,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中午和晚上有需求,单兵作战一天只能接三四单,如果是有团队运营,可以提高一定效率,但仍然不能大范围复制。
如今是一个效率称王的时代,供应链在排队上市,外卖平台在搞15分钟极速达,堂食不断提升出餐速度……曾经的“回家吃饭”创始人唐万里,如今也创立了新的品牌,专心做起了供应链,2018年创立的“叮叮鲜食”主要为B端做鲜食供应链,2022年的“叮叮懒人菜”给C端家庭场景做预制菜。
上门代厨仿佛是在逆势行进。目前来看,与其说这是一种商业模式不如说这是一种社会活动。
3、需求低
上门代厨看似火热,但目前还是集中在一线城市以及发达的二线城市,其他城市需求很低,并没有下沉下去。
其一是因为上门代厨的客户有一大部分是没有时间做饭的白领,其他城市生活节奏没那么快,需求自然就少了。
其二是因为上门代厨的定价要高于平常外卖,性价比没那么高,更多的顾客可能只是图个新鲜,体验大于复购。
其三,对北漂沪漂来说,吃到一顿家常菜是可以触发情绪价值的,而对于本身就能经常回家吃饭的人来说,自然就没什么吸引力了。
总的来说,上门代厨的受众面本就有限,再加上不高的效率,以及最致命的安全规范问题,使得其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可能难以为继,是否能保持热度,我们让子弹再飞一会。
时,我们经常听到“代驾”,但有没有听说过“代厨”?近日,“湖南一女子上门为年轻人代厨,做四道菜收费68元”的消息引发关注。而在社交媒体上,网约形式的“上门代厨”也悄悄火了起来,四个菜从68元~88元不等,菜单任选,私信接单,交易自由。
因需求增多而生
同“代驾”一样,“代厨”服务也因需求增多而生。因为工作太累不想做饭的白领、不会做饭的年轻人、带娃的宝妈等等,外卖和预制菜吃腻了还担心食品安全问题,下馆子次数多了“囊中羞涩”,请厨师上门方便快捷又美味。“上门代厨”便应运而生,并逐渐火了起来。
在小红书上搜索“上门代厨”,目前已有超过2万篇笔记,大量的年轻人涌进美食笔记的评论区,“嗷嗷待哺”找一位上门厨师。一般来说,下单流程先是提供服务的上门厨师在社交媒体发布信息,然后有需求的用户去评论、私聊,达成意向后“厨师”们在线下上门服务。
有需求就有市场。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门代厨”相关企业呈快速发展态势,1~10月新增注册企业月平均增速高达73.7%。值得关注的是,相比较传统家政公司或餐饮企业提供的代厨服务,网约形式的“上门代厨”从业者以90后年轻群体为主,且代厨内容多为家常简餐。他们不一定拥有专业厨师的技能,但愿意尝试用爱好去变现。
存在诸多隐秘问题
实惠、健康、家的味道……在家就能吃到“大厨”做的饭菜,听起来确实很“香”。
但红火的新生意仍然存在着隐秘的问题,个人安全、订单纠纷、食品安全以及盈利模式等引起诸多质疑。
有业内专家认为,目前的“上门代厨”模式,都是依托社交媒体私信建立起来的联系,属于雇主和代厨人员你情我愿的交易,缺乏对于个人身份的核查和隐私安全的保障;订单成交的共识也是脆弱的,雇主对饭菜口味不认可可能导致费用的争议。如果“上门代厨”服务出现问题或产生矛盾、纠纷,双方需要自担风险。
此外,“上门代厨”如何面对商业化的挑战也决定了这项业务能走多远。
其实,“上门代厨”形式早已存在。一些传统家政公司和餐饮企业会提供“厨师上门服务”“私厨上门”“上门厨师”等服务。早在2014年,市场上就曾出现了许多“上门代厨”的项目,爱大厨、好厨师、厨临门等APP,在短暂获得投资青睐后迅速熄火。
这些传统代厨业务,多以团队形式出现在新房搬迁、生日派对、家宴接待等场合,主攻高端定制美食。之所以没有形成大的气候,其面对的正是商业模式的瓶颈。专业厨师上门,要付出高昂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一次动辄几百上千元的金额也只能是偶然的消费,无法发展成多次可持续的购买行为。
能否走得长远?
新兴的“上门代厨”业务主攻一般家庭就餐,创业者是十足的“草根”厨师,他们不一定有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烹饪经验,厨艺刚好够满足家常需要,而更普遍的大众顾客其实只需要这样的服务。平价与高端的差距,也恰恰是两种“上门代厨”的最本质差异。
已经有人从中找到了商机,从单打独斗逐渐组建团队,将代厨事业往公司化发展,甚至吸引了专业平台的做饭阿姨和专业大厨参与进来,立志要成为一个“专业的平台化的私厨团队”,把私域空间的点对点接单模式,迭代成专业O2O的模式。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点对点”的新兴“上门代厨”业态能否走得长远,仍需要经过时间和市场的扎实锤炼。政府相关部门也需要从专业和制度的角度做出行业指导和规范,更好地保障雇主和服务者的权益,保证和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来源: 工人日报
师上门小程序的基本功能
厨师上门小程序是一种新型的餐饮服务模式,用户可以通过小程序选择自己需要的厨师,并进行预约下单。
< class="pgc-img">在线下单
>这种模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功能:
1.在线选菜: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小程序选择想要的美食。
2.在线预约:用户可以在线预约自己喜欢的厨师。
3.厨师信息展示:小程序会展示厨师的详细信息,如年龄、出生地、擅长菜系、拿手菜品、用户评价等。
4.订单状态查询:用户可以随时查看订单状态,了解最新动态。
5.在线支付:提供在线支付下单功能,使支付和下单更加方便。
6.自定义菜肴:用户可以与厨师商讨,自定义菜肴,满足个人口味需求。
7.用户评价:用户在用餐后可以对厨师进行评价,为其他用户选择厨师提供参考。
8.路线导航:为了让厨师更好、更快地为用户提供服务,小程序提供专属的路线导航功能,帮助厨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9.会员注册:用户可以进行会员注册,提供真实有效的用户信息。
10.厨师订单管理:厨师可以管理订单接收情况。
厨师上门小程序的优势
厨师上门小程序可以帮助改善餐饮行业的服务模式,搭建信息沟通平台,确保服务质量,并提供实名认证和信用评价机制,保障用户的权益。
1. 改善餐饮行业服务模式:餐饮行业可以入驻平台,成为平台的大厨,在线接单,拓展线下门店的服务渠道,通过上门服务的噱头和菜品的口味吸引更多的客户线下用餐,起到引流宣传的作用并且获得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2. 搭建信息沟通渠道:现代人的工作节奏快,没有时间做饭,而另一部分人对做菜拥有一定的兴趣,上门做饭小程序为用户搭建了信息沟通平台,帮助双方都可以满足各自的需求。
3. 确保服务水平:上门做饭小程序开发能够保证服务水平,依据用户自己的评价可以更好地做出选择,同时平台的审核会让整个交易过程更安全有保障。
< class="pgc-img">大厨美食
>厨师上门小程序的开发
厨师上门小程序的开发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进行定制。
一般来说,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
1. 在线选菜: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小程序选择自己需要的美食。
2. 在线预约:用户可以在线预约自己喜欢的厨师。
3. 菜系分类:小程序会根据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推荐相应的菜系。
4. 信息发布:用户可以在线上发布自己的服务需求,按照平台给予的信息格式填写,例如做饭时间、地址、菜品荤素等。
5. 大厨预约:如果用户需要承办家宴、聚会等大型做饭服务可以在平台预约大厨。
总的来说,厨师上门小程序的出现,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的餐饮服务模式,同时也为厨师提供了一种新的就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