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一花一世界,于一颗小小贡丸中,亦能透视火锅行业大趋势——
定制化、个性化、新鲜、质朴的工艺、返璞归真的消费行为……
当然,于火锅品牌而言,盈利才是王道,所以,一颗贡丸的突围战,也是一个品牌的盈利战。
第 1228 期
文 | 张冬
各类火锅店的“丸子大赏”
寒露一过,全国算是基本告别了酷热,迈入凉爽的秋天,火锅店的生意也逐渐转旺。
攒了一个夏天的士气,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各色食材开始粉墨登场,撩人食欲。
丸子,作为吃火锅的必备之物,也开启了内卷之路,如你所知,顾客消费观念的升级,以至于寻常的虾丸、鱼丸、牛肉丸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挑剔的舌头了。
于是,商家开始挖空心思搞花样。
有些火锅店会在口味上玩花样,各种复合、各种夹心,诸如咖喱味、芥末味、胡椒味、香菜味,甚至还有腊肉味,像辣叁成,搞出了贡菜丸子出来,肉丸子里加贡菜,口感颇为独到;还有豪渝火锅,将经典的川渝口味“鱼香”,结合丸子,做成鱼香丸子,更是巧妙。
除了口味,有些火锅店则喜欢在造型上玩花样,像后火锅,搞了个“圆子蛋”出来,借鉴了“四喜丸子+虎皮鸡蛋”——“狮子头”大小的肉丸,裹着虎皮鸡蛋,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涮着吃,吸饱了锅底的香辣味,十分过瘾。
还有一些诸如象棋造型的丸滑、荔枝造型的猪肉丸、猫爪或企鹅造型的虾丸等等,造型奇特,让顾客一眼万年。
丸子种类如此之多,认知如此之广,新零售和小吃店也做得风生水起,但想得起的品牌,却屈指可数。
最主要的原因是“多而全”、不够聚焦、大众认知不够清晰,在市场纷乱的今天,“一公分深二十公里宽”的做法,显然不如“一公分宽二十公里深”。
意识到这一点的品牌,基本上走的都是“爆品战略”的路子。
50公斤即可定制
让你利润提升10%
在品类繁多的丸子中,贡丸称得上是一颗明珠,其南北皆知,老少咸宜,是不折不扣的“硬通货”,而且贡丸最为考较功夫,不仅要求食材纯粹无添加,还要确保每一步工艺的严谨,真正的好贡丸,只用清水煮就美味无比。
所以,一些经验丰富的火锅老板,常用此法甄别贡丸优劣。
值得一提的是,贡丸应用范围之广,是很多丸子所不具备的,火锅、烧烤、关东煮、麻辣烫、串串香、小吃店、快餐馆,常能见其身影。
不过,事物都有两面性,贡丸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像同质化、质量参差、火锅店利润低等等。
大家都有、都在上,你若没有独特性,就很难获得较高的溢价权。
主打贡丸的富邦食品总经理吴妘蓁介绍,单一的丸子品类,肯定无法满足当下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作为火锅品牌,最好能布局“丸子矩阵”,给顾客更多口味、更多口感的选择。
富邦食品是一家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台资企业,三十多年来,一直深耕丸子行业,尤以贡丸出名,打造的“贡丸+”,更是热销全国,诸如香菇贡丸、墨斗贡丸、包馅贡丸、香芋贡丸等等,深受火锅老板和食客喜欢,一年卖出4亿颗。
像卖得最火爆的香菇贡丸,很多老板评价,“香菇比肉香”,清水煮都很有味道,老人孩子都爱吃。
富邦的香菇贡丸,猪肉含量大于70%,香菇含量大于8%,清爽的香菇搭配新鲜的瘦肉,口感极富层次,轻咬之下,汤汁清香,口感亦饱满醇厚,回味甘甜。
吴妘蓁说,富邦的贡丸有三大优势,一是还原古早工艺,二是选用新鲜食材,三是小单柔性定制。
贡丸源于明朝,后传入台湾省,最后又代入内地,一颗丸子兜兜转转,不仅承载着历史的美味,还承载着两岸一家亲,工艺上,更是沉淀了数代人的匠心与智慧。
贡丸最早的工艺乃是“捶打”和“搓揉”(“贡”在闽南语里的意思是“捶打”),将肉捶打成浆、打上劲,与其他食材搓揉一起,口感丰富而弹脆。
富邦为此专门定制了相关设备,将瘦肉捶打、研磨成浆,而后与香菇揉搓一起,用现代化的手法,还原古早工艺。
对于食材选用,富邦一直坚持用新鲜食材,吴妘蓁认为,当代人对“鲜”的追求越来越高,贡丸必须与时俱进。
对于中小微火锅店,富邦也给与扶持政策——50公斤即可定制,让火锅店走出同质化的泥淖,打造自己的专属产品,充分掌握议价权。
像富邦之前曾给某某捞定制过一款“魔方鱼块”,方方正正,五颜六色,甚讨女性顾客欢喜。
有火锅老板表示,使用富邦定制的丸子产品,毛利润能提升10%左右。
你的丸子该如何突围?
丸子作为火锅店的大品类之一,威力不容小觑,其点单率、毛利率、复购率,都影响着餐厅营收。
旺季已到,火锅老板该如何利用这把利器突围?
首先,大品牌背书。这一点毋庸置疑,大品牌,往往意味着实力,无论从食材源头的安全性、产品稳定性,还是售后的保障性,都值得依靠与信赖,选择大品牌厂家,不仅保证了口感和味道,还能保证食品安全。
其次,定制搞起来。在火锅餐见往常的文章中,不止一次提到了“定制化和稀缺性的关系”,专属定制,可让火锅老板有较高的利润,道理很简单,别人没有,你有,价格你就说得算。
最后,打造“丸子矩阵”。如果你能用某款丸子引爆流量,当然是好事,如果引不爆,就需要出一套“组合拳”,用矩阵的形式去圈粉、圈流量。
颜值高、口味好、高毛利、独创性,是打造丸子矩阵前提。
写到最后
旺季来临,流量加剧,但产品能否承接住流量,值得深思,山重水复的菜品,肯定达不成柳暗花明的营业额。
除了口感、味道、摆盘上的创意,还要考虑其是否有足够的稀缺性。
旺季,是场考验品牌和团队的硬仗。
<>餐厅,以前是毛利低于50%是觉得没钱赚,现在几乎没有人提这个说法了。因为人工成本、租金以及物价的上涨,即使全国餐饮消费超过3.5万亿,很多餐饮老板都觉得日子难过。
那么,如何在保证出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毛利呢?下面这些建议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 class="tt-column-card" data-content='{"new_thumb_url": "http://p1.toutiaoimg.com/img/pgc-image/1561281888198fdea2411a8", "title": "\u9910\u996e\u53a8\u623f\u7ba1\u7406\u5236\u5ea6\u7ec6\u5219", "distribution_user_id": 1605509486579716, "price": 19.9, "column_id": "6705658989838860556", "share_price": 1.59, "author_description": "\u9910\u996e\u9152\u5e97\u804c\u4e1a\u7ecf\u7406\u4eba", "thumb_url": "http://p1.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1561281888198fdea2411a8", "sold": 20}'>>餐厅控制毛利的关键控制点如下:
- 1.提升销售额。销售额提高了毛利自然也就高了,所谓薄利多销正是这样的道理。
- 2.控制物料储存。原料的储存是否得当,决定即得物料量,决定计划物料量,导致影响营业总成本。
- 3.计划量控制。计划量影响库存量,计划量大,而实际需求少,导致剩余物料量增多,引起物料非正常损耗,导致毛利下降。
- 4.产品配料控制。根据不同季节调整各季节时蔬类配料占比。如:冬季,菠菜,价格高而且出成率低,如果继续使用该种蔬菜作为配料,当月毛利肯定吃紧。
- 5.验收控制。控制原料的源头就是对所来原料的验收环节,新鲜的原料,出成率高,且质地好,原料因不合格丢弃的量少。使用率提高,减少了原料第一步的浪费。
另外,在后厨操作中还有以下的菜品控制毛利的方式:
01 一料多用
即尽可能地用一种原料开发出多个品种菜品。通常情况下,100道菜品用100种主料;进行适当开发后,100种菜品采用80种原料,节省了原料品种占用量,节省了成本。
< class="tt-column-card" data-content='{"new_thumb_url": "http://p1.toutiaoimg.com/img/pgc-image/156130702763566f667f31d", "title": "\u53a8\u623f\u5404\u5c97\u4f4d\u7ee9\u6548\u8003\u6838\u6807\u51c6", "distribution_user_id": 1605509486579716, "price": 99, "column_id": "6705766667550458125", "share_price": 7.92, "author_description": "\u9910\u996e\u9152\u5e97\u804c\u4e1a\u7ecf\u7406\u4eba", "thumb_url": "http://p1.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156130702763566f667f31d", "sold": 17}'>>案例:比如,现在很多餐厅主要做的是单品,比如做鱼头,那么鱼身怎么办呢?做牛肉火锅,那么其他部位的牛肉怎么处理呢?有想法有智慧的餐饮管理者会想着延伸一些菜品出来,比如鱼身就取鱼肉做成鱼丸,做成鱼饼之类的。牛肉则可以做牛杂煲、牛肉丸之类的给其他餐厅供应。
02 粗料精做
用简单的原料做出不简单的菜品,在不增加原料成本的前提下增加利润。
案例:很多餐厅把粗粮精工细作,用精致的器皿盛置,卖相很好,原料成本很低,卖价却不低。比如常见的红薯,做成了红薯泥或者丸子,又好吃又好看。
03 主辅反串
把价格相对较高的主料用其他价格相对便宜的辅料替换,既丰富了菜品营养,还降低成本。
案例:尽量少用整只鸡、整条鱼来做菜,可加入新鲜的蔬菜、蘑菇等低价原料。
04 西料中用
使用引进和培植的西餐烹饪原料,用中式烹饪技法进行加工。运用了新式烹饪技法,提高了菜品档次,提高了卖价和毛利。
案例:如蜗牛、澳洲龙虾、象拔蚌、皇帝蟹、驼鸟肉、夏威夷果、荷兰豆、西兰花、欧芹等西方比较流行的原料,烹制出的菜品如泡椒蜗牛、水煮龙虾、多味象拔蚌、三吃皇帝蟹、芝麻驼鸟、宫爆夏果鸡丁、奶油西兰花、清炒荷兰豆等就是很好的案例。
< class="tt-community-card" data-content='{"media_name": "\u9910\u996e\u9152\u5e97\u804c\u4e1a\u7ecf\u7406\u4eba", "member_count": "325", "title": "\u9910\u996e\u7f8e\u98df\u4ea4\u6d41\u5708", "price": "0", "community_id": "6687507435462066692", "square_cover": "fed4000055b849c4fc47", "share_price": "0", "media_id": "1605509486579716", "renew_price": "0"}'>< class="community-placeholder">(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客户端查看)>>05 西味中调
吸取借鉴西餐常用的调味料,既可以丰富中式菜品的味道,又可以提高菜品利润。
案例:如引进番茄酱、咖喱、柠檬汁、XO酱、奶油、黄油、蚝油等。烹制的菜品如:茄汁虾饼、咖喱烧鸡、柠汁锅炸、XO海蟹、奶油瓜方、黄油蛋卷、蚝油豆腐等。
06 西烹中借
借鉴西餐烹饪做法、西式厨具做中式菜品,提高菜品档次,提高卖价和利润。
案例:运用“铁扒炉”制作扒菜,如川式铁扒鸡、牛柳、大虾等;采用“酥皮制”的做法与川菜酥炸烹饪方法结合,创新烹制的菜品如酥皮鲜鱿、酥皮鲍脯等。
07 药材菜用
药材入菜,是比较流行的烹饪方法,“药膳”出现在很多餐厅,“食疗”也开始大受欢迎。把药材当原料加入菜品中,既让菜品有了药用价值,迎合了顾客需求,也会因为小投入获得大回报。
案例:荔枝鸡爪汤、熟地归芪羊肉汤、首乌寄生鸡蛋汤、首乌红枣粥、姜桂猪肚汤 、人参鹌鹑汤、山药羊肉汤等都是药材入菜的典型。
< class="pgc-img">>08 老菜新用
把过去已有的菜品,结合今天的饮食需求,改造一番,翻新出来,也是一种创新的办法。
案例:如传统菜回锅肉,很多酒店的厨师以盐菜、侧耳根、泡酸菜、油炸的锅魁、年糕、鲜玉米粑、豆腐干等作为辅料加入炒制,还有的把肉故意切薄切长,炒成大刀回锅肉。
09 变幻装饰
巧妙借用其他菜品的一些特点,运用到新菜中来;或采用创新器皿,使菜品更上档次。标新立异,出奇制胜。
案例:厨师一般都用碟、盘、碗来盛装菜品,有的厨师根据菜品的文化内涵的需要,采用鱼装船、虾装篓、果装篮、鸡装笆、饭装竹、丁装瓦、点心装叶片等等,就给人一种新奇感,使菜品更具有文化品位。
10 变料不变技法
就是以变料的方法创新菜品,在四川烹饪界流行一句变料的行话:吃鸡不见鸡,吃肉不见肉。
案例:在四川传统名菜中,“仔鸡豆花”,虽是用鸡脯、鸡蛋清等用料制作的,但成菜在碗中似大豆作的豆花形象,使人见状难辨真假。而今四川很多餐馆新供应的“肉豆花”、“鱼豆花”、“兔豆花”,碗中只见豆花样,原料采用的却是猪、鱼、兔之肉为料的。
< class="pgc-img">>11 变味不变料
利用各个地方、各菜系已有的调味成果,选择出当地食客能接受的味型来丰富菜品品种,也是一条捷径。
案例:川菜厨师新创的蛋黄油、糍粑椒大蒜油、川椒生姜油、葱姜油、海鲜豉汁油、蒜香油等,再经烹调复合成新颖独特的时尚味型。他们还吸收了不少国内外的好味型,如西餐的糖醋茄汁味、荔枝茄汁味、咸鲜茄汁味、果汁味、咖喱味,粤菜的蚝油味、芥末味等。
12 型变料不变
菜品造型可采取摹状的方法,去表现和塑造厨师的主题构思,而不要仅限于“写实”的手法,去机械摹仿自然界的东西。
案例:蔬菜、瓜果、禽畜肉类及肝、腰、心、舌、肚,等原料,面粉、米粉、奶油黄油之类原料,都是厨师们可以随心所欲的造型材料。即便是葱、蒜苗、青椒、子姜等调味用的原料,也可用来做造型材料。
13 菜系互动
湘菜川做、川菜湘做,粤菜鲁做、鲁菜粤做等,都是移植各种菜系的烹饪优势,“为我所用”的典范。目前,餐饮界菜系划分越来越模糊,正走向“大融合”时代。
< class="pgc-img">>案例:如“扬州清炖狮子头”,四川厨师将这款菜移植过去,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烹饪方法由原来的炖法改为炸或煎,再采用红烧或烧蒸而成,形状有大小之别,大的可作成一个,如“大烧狮子头”,小的可做成四个,取名为“四喜圆子”或“红烧狮子头”。
又如粤菜中的“姜葱爆蟹”、“清炒螺片”,经移植后基本采用原有烹法,只不过加入了四川的泡辣椒和泡仔姜。再如“咸鸭蛋黄炒蟹”一菜,经四川厨师改良,烹制出“翻沙苦瓜或芦荟”、“翻沙黄瓜”、“咸蛋黄烩豆腐”等一系列菜来,都深受顾客的喜爱。
14 文化寓意
艺术作品讲究通过形象来描绘意境。意境就是意味、趣味、情调、境界。既讲“意在笔先”,又讲“意在言外”,还讲“意味深长”。烹饪创作,也可以运用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来体现情趣、意味。因此,我们将“寓意”作为菜品创新的方法。
案例:怎样运用“寓意”之法来创新菜品呢?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在设计菜品时,构思要巧妙,要表现出盘中的诗情画意;二是菜品命名雅致,名寓意趣。
对此,前人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含有意趣的词语,像一品、三元、四喜、五福、六合、七星、八宝、九九长寿、十全十美、如意、龙凤、绣球、鸳鸯、芙蓉、翡翠等等,我们都可以借用。
>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冬日里的“火锅经济学”
最近这段时间,不少地方陆续降雪。在寒冷的冬日,许多人选择涮火锅、喝小酒。
在中国的美食中,火锅的工序并不繁琐,但火锅的内在却足够丰富多彩。表面上看,火锅店的菜单大同小异,一盆锅底、两把汤匙、三五好友、七上八下,美味大餐令人胃口大开。可实际上,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火锅的学问大有讲究。高高的铁皮烟囱、滚烫的老北京铜锅,透的是一股记忆里的胡同味儿;浓郁的高汤锅底、色香味俱全的打边炉,求的是蔓延味蕾的极致口感;层叠的鲜嫩食材、油而不腻的一品锅,品的是味厚而鲜的徽州人家……再加上调料干碟油碟之分,麻酱沙茶酱之别,在翻滚的火锅前,每个人都能找到安放胃口的一席之地。
火锅轻易降服了味蕾,火锅店也想趁机征服食客。火锅生意毛利率高、翻台率高,门槛却不高,自然引来不少商家。有人在服务上下足功夫,有求必应只是入门,各种创新服务令人眼花缭乱;有人在食材上费尽心思,能空运绝不陆运,能保鲜绝不冷冻;有人在产品上创意十足,只吃一顿怎么够,底料、蘸料也要来一套。一不留神,辅料甚至也能“唱主角”。不久前,一家火锅企业发布研报显示,全国700家门店的啤酒销售额或达4.32亿元,堪比一家啤酒上市企业的全年营收。难怪有人说,这也是一种“火锅经济学”。即便街角的招牌换了又换,那些藏在小巷里的火锅店依然热热闹闹、风风火火。
有人说,热爱美食的人都热爱生活。火锅之“火”,火在味道,火在氛围,火在生活。围坐在火锅旁,升起的是烟火气也是一种和谐的氛围。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火锅不仅是各类食材“济济一锅”的合聚,也是一群人“热腾腾、暖洋洋”的写照。在冬日的凛冽寒风中,一句“火锅走起”,唤醒的不只是味蕾,还有可能是心情。
火锅讲究火候,也讲究健康。告别了争执不下的口味之分,火锅竞赛进入了下半场。比如,养生火锅从火锅界的一股清流,正在变成一种趋势;方便火锅从迫不得已的选择,逐渐进入日常生活的视野;外卖火锅送进寻常百姓家,品牌火锅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今天,火锅市场越来越繁荣,但安全状况也让人时有揪心。近几年,火锅行业多次曝出重复使用锅底、后厨卫生堪忧、食材过期变质等现象,其中甚至不乏一些知名品牌。再浓郁的锅底,也遮不住变质的味道;再繁荣的市场,也经不起信任的辜负。桌前桌后,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才能做好火锅桌上的生意。
可以说,今天的火锅已经成为领略中式饮食文化的入口,也是感受中国经济脉动的窗口。热气腾腾的哪里只是火锅,还有我们的红火日子和脚下的这片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