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长假,各个新茶饮品牌交出了不菲的成绩单。新京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五一期间,古茗、喜茶、奈雪的茶、沪上阿姨等多个新茶饮销量增长明显,其中奈雪的茶全国门店销量同比增长达120%。
从消费城市来看,一二线城市表现稳定,三四线城市销售异军突起。以传统茶为茶底的新茶饮产品受到消费者喜爱,葡萄、杨梅等水果成为主角。
多品牌销量增速破百
消费复苏背景下,新茶饮品牌迎来五一小长假的销售火爆。奈雪的茶在5天假期中销售额破亿元,售出近600万杯茶饮,全国门店销量同比增长达120%,部分门店增长超800%。据奈雪的茶介绍,五一期间其全国1100多家门店订单数环比、同比双提升,较节前一周环比提升113%,较去年五一同比提升近120%。
古茗茶饮数据显示,古茗全国门店五一期间总销量超2100万杯,接待消费者超千万人,多家门店销量破万杯。新茶饮甜啦啦也表示,五一假期其全国门店销量破1500万杯,近100家门店营业额同比增长超500%。
喜茶与沪上阿姨业绩也大幅增长。五一期间,沪上阿姨鲜果茶多地门店出现爆单现象,全国营业额同比去年五一增长近100%,部分门店营业额同比增长超1000%,营业额最高的门店在山东省。喜茶方面表示,今年喜茶全国众多门店增长超500%,与2019年五一假期相比,今年喜茶部分门店销量增长了超100%;其中深圳机场卫星厅店、北京通州万达店、北京酒仙桥A.T MALL 店、嘉兴南湖天地店、三亚亚龙湾滨海世界店的销量同比增幅排名全国前五。
书亦烧仙草向新京报记者介绍,其五一期间销售环比增长90%,店均杯数1900杯。成都、长沙、重庆等网红城市多家门店日均出杯量过千杯,其中重庆北站店日均2000多杯。
奶茶、水果茶产品热销
往年奈雪的茶五一销量榜几乎被鲜果茶垄断,今年龙井奶茶、福鼎老白茶珍珠奶茶跃升至产品销量前十,多项数据均显示传统茶已成为影响茶饮消费的重要因素,渐成新风尚。奈雪经典产品霸气杨梅、霸气葡萄、杨枝甘露等多款经典产品也高居销量榜。
在五一假期,喜茶旗下的爆汁杨梅、清爽芭乐提、多肉葡萄冻、多肉青提、轻芝多肉葡萄等成为热销产品。古茗方面介绍,今年五一假期,古茗排名前五的热卖饮品分别为古茗奶茶、超A芝士葡萄、百香双重奏、杨枝甘露轻盈版、龙井香青团。此外,古茗的黑桑凤梨、西瓜椰椰、厚道椰椰榴莲、海盐百香金凤梨等水果茶也得到消费者青睐。
对于热销,书亦烧仙草方面表示,疫情后随着旅游经济的恢复,奶茶消费迎来井喷,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在选择奶茶时,口感和健康、喝得爽和喝得健康变得同等重要。书亦牛油果系列产品数据持续增长,水果茶、酸奶茶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
拉动城市消费
奈雪的茶数据显示,五一出行热对三四线城市消费有明显拉动作用。在奈雪的茶全国销售增速前十的城市中,三四线城市占据大半。其中,儋州、衢州和金华跃居销售量增速榜单前三。
而从喜茶五一期间城市销量数据来看,总销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深圳、北京、广州、上海、杭州、佛山、重庆、成都、东莞、苏州。而济南、盐城、嘉兴、宿州、温州等非一线城市门店的销量增幅则排名全国前列,远高于一线城市。
霸王茶姬给出的数据,其门店销量普涨,泉州、金华、衢州等地门店表现抢眼。排名前二十的门店集中在热门商圈,如武汉天地单小时出杯量超过400杯,一小时订单达到1000+单。沪上阿姨数据则显示,五一期间,鲜果茶门店生意显著增长,单店营业额最高的门店主要分布在二三线城市,从位置上主要分布在景区、商场。“我们认为,二三四线城市消费潜力大、市场空间广阔,未来沪上阿姨将通过加强产品研发、加强供应链建设等,持续深耕下沉市场。”沪上阿姨方面说。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柳宝庆
<>国的茶历史悠久,名目众多。若说名茶,无论是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都出了不少珍品,于是各家都说自家的茶最好,都要拿出来比一比,分个高低。所以我们就会看到诸如“中国十大名茶”这样的排行榜。可是这个排名的版本实在太多,让人难以分辨!那么,“中国十大名茶”这个排行榜究竟是不是有名无实呢?
< class="pgc-img">>既然被封为名茶,那自然应该是茶叶中的珍品,无论是生长条件、采摘要求还是制茶工艺都应该是特别的,最为重要的是品质要优异、风格独特、色香味俱佳,在市场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并且被百姓所熟知。而作为“中国十大名茶”,自然是名茶中的巅峰。
事实上,中国的茶文化虽然历史悠久,但关于“中国十大名茶”这样的称号时间却不久远。在这一百多年时间里,各种版本的“中国十大名茶”流传开来。
< class="pgc-img">>1、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当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除了一摔成名的茅台酒之外,还诞生了“中国十大名茶”的第一个版本。上榜的名茶有: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铁观音、六安瓜片。
< class="pgc-img">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
>2、1959年中国“十大名茶”评比会
到了1959年,中国举办“十大名茶”评比会。此次评比会将西湖龙井茶、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列为中国十大名茶。因为本次评比会比较正规,所以该版本也是迄今认同度比较高的一个版本。
< class="pgc-img">>3、1999年《解放日报》
1999年,“中国十大名茶”第三个版本在《解放日报》刊登。此次上榜的名茶为:江苏碧螺春、西湖龙井、安徽毛峰、六安瓜片、恩施玉露、福建铁观音、福建银针、云南普洱茶、福建云茶、江西云雾茶。
< class="pgc-img">>4、2001年美联社和《纽约日报》
时隔两年,美联社和《纽约日报》重新刷新“中国十大名茶”。此次,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蒙顶甘露、信阳毛尖、西湖龙井、都匀毛尖、庐山云雾、安徽瓜片、安溪铁观音、苏州茉莉花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撇开这份排名,让人难以捉摸的是,为何是一份外文报纸对中国的名茶进行排名?这份排名是否真的具有权威性?又是否能够使人信服?
< class="pgc-img">纽约日报
>5、2002年《香港文汇报》
时间又过了一年,新的排名再次出炉。《香港文汇报》将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安徽毛峰、湖南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安徽祁门红、安徽瓜片、都匀毛尖、武夷岩茶、福建铁观音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 class="pgc-img">香港文汇报
>6、2010年上海世博会
时间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一份新的“中国十大名茶”再次出世。与以往的排名不同的是,这次排名的颠覆性是史无前例的,而且有了新的称号“中国世博十大名茶”。
“中国十大名茶”为:安溪铁观音、都匀毛尖、福鼎白茶(太姥银针)、湖南黑茶、润思祁门红茶、天目湖(富子)白茶、天驿古茗武夷山大红袍、西湖龙井、一笑堂六安瓜片、张一元花茶。
< class="pgc-img">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总结交流会现场
>“中国世博十大名茶”
>明眼人看出这样的排名掺杂了部分茶叶的品牌,这和前几届甚至本届的其他品种是格格不入的,至于有没有金主在后面推动这个也许很多人会有想法,所以这一年的十大名茶也逐渐被遗忘。
然而关于这样的排名并没有完全停止,到了2012年,出现了一个叫做“中国茶叶评比会”的组织,于是又有了一份新的排名: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涌溪火青,六安瓜片,君山银针,庐山云雾,武夷岩茶,铁观音,祁门红茶。
到了2012年,“中国十大名茶”排行榜看似算是告一段落了,但是网上流传的“中国十大名茶”排行榜却也扎了堆。究竟是否存在“中国十大名茶”?确切的名单应该是什么?面对市场上众多打着“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茶叶,我们应该持有一种怎样的观点和态度…实在有太多的疑问。
< class="pgc-img">西湖龙井
>中国是否存在评选十大名茶的活动?
假设这个名单是存在的,那肯定是国家举办的十大名茶举办会上评选出来的。但《中国茶经》副主编、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程启坤教授曾这样说:据我所知,我们国家从来没有进行过类似评选十大名茶的活动。而《中国茶经》中,关于在国内外评优获奖名茶品目的表述是这样的:近代,国际上曾进行过大大小小 14 次茶品评比活动,但这些评选的名目和被授予的称号都是金牌、金质奖、金桂奖、金像奖、金棕榈等等,而从没有评选和授予过“中国十大名茶”这样的称号!
< class="pgc-img">>又有人假设,关于十大名茶的名单,是不是在获得奖项的名茶之中优选的十名呢?但根据获奖的名单来看,这个假设显然是不成立的。因为每次获奖的名茶都不一样,无法找到统一的前十名。
< class="pgc-img">铁观音
>这样看来,“中国十大名茶”并没有统一的官方资料证明它的存在。那么,网传的版本如此之多,大概是来自民间了。但是这种自封的名茶是否能够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呢?品质又是否是能够达到封为名茶的标准呢?我们不得而知。关于众多十大名茶的混乱叫法,为了谋取利益随意自封名茶的做法显然也并不可取。我们应该注重的应该是,无论是不是名茶,都有义务进行产品本身品质的提升。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摘自:清心论茶(百度号)
>丨BBB研究所,作者丨银瀑布
「别和我说胖,我喝的那是奶茶吗?那是甜蜜,与自由啊。」
更何况现在奶茶的花招越来越多,品牌们冷不丁就研发出几项新品供君选择。一点点做甜点,点奶茶加上3元,就能获得一个小料碗。吃一会儿后再加进奶茶里,一杯管饱同时获得3种吃法。奈雪的茶吧麦丽素做成了奶茶,来了一波童年回忆杀。
如你所见,「只做奶茶」早已不是奶茶的卖点,随之而来的是那些华丽又有趣的细节。源源不断的上新手段是茶饮品牌的续命良药,只有这样才能捆绑消费者的胃。而品牌早已摸透了消费者对于甜蜜的渴望,并在此基础上对奶茶的品类边界不断扩张,也把触角伸向了上游的供应链。
01、甜蜜的操控
承认吧,我们喜欢高度精制的食物。因为它们含有大量的糖,可以迅速让我们感到快乐。
超市里潺潺的音乐、面包店飘出的阵阵香气、冷饮冰柜里滴落的凉爽水珠……甜蜜无处不在。食品行业如此依赖于盐、糖和脂肪。它们价格低廉,而且可以进行无数种组合。
在《盐糖脂》一书中,作者用「迟钝」形容人类对于糖和脂肪的摄入:脂肪的极乐点比糖还要高,特别是食品中涂满奶油的那层脂肪。因此奶酪和牛肉成为加工食品的主要成分。食品中存在着比脂肪更强大的成分:含糖脂肪。这种脂肪和糖的组合让大脑无法辨识脂肪。脂肪在食品中越来越隐形,因此避免人们过度饮食的信号失灵了。
雀巢联合Ipsos发布的《2021年茶饮调研报告》中提到,新茶饮消费原因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有更好的心情」和「奖励自己」。但糖带来的安慰感是有代价的。就像你快速地喝酒,就会快速地醉倒一样。当糖分快速被分解,你身体内流动的糖分就会大于身体可以承载的限度。
报告也提出,如今会有超七成的新茶饮消费者主动在点单时选择「少糖」。而不少茶饮品牌也会提供糖的多元选择:喜茶推出低卡甜菊糖茶饮系列,CoCo都可、1点点等品牌使用阿拉伯糖;乐乐茶的点单小程序上则可免费选择冰糖或是零卡糖。
但随着「0糖、0脂、0卡」的骗局被逐步戳穿,消费者会发现,自己看到的健康方式只是商家想要呈现的利益最大化。我们固然有选择的权力,但防不住品牌们频出奇招。
02、快速迭代的产品
在茶饮品牌打造新品的乱斗里,能拔得头筹、拿下首杀的自然是「视觉」。
为了「拍照」而服务的平面和包装视觉的优化设计,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首要因素。超级单品的传播离不开「包装」,它满足了我们对饮品本身,以及围绕饮品而延伸的多重需求。
根据英敏特发现的2016年食品和饮料趋势「以貌取食(Eat With Your Eyes)」,品牌们越来越意识到「视觉美食」的重要性,并尝试用创新刺激的形式展示产品。而反观消费者,其消费模式也不只是「实用主义」,也愿意为更好的视觉效果买单。在这场消费迭代里,商家们从中获得了高溢价,也推广了自己的美学理念。
拿M Stand和和气桃桃的冬季新品来说,燕麦曲奇制作而成的杯子可以在喝完拿铁后一口吃掉,限时加购的雪人棉花糖也为冬季增添温暖趣味;看似拉面实则布丁,商家还附上一副筷子,看起来还真有干饭那味儿了。
图片来源:小红书@我是栗子别举我、@礼拜六
而去喜茶买一杯芝芝多肉青提,消费者对它的期待也有不同。
图片来源:喜茶
你会开始想象在容量极大、包装精美的塑料杯中,这份或化作冰沙、或融有奶盖、或包裹着芋圆的凉爽液体有多甜蜜和沁人心脾。
营销大师马丁·林斯特龙在《品牌洗脑》一书中提到,一个品牌的真正粉丝在打开他们最喜欢的饮料时能够分辨出微妙的、独特的差异(你我几乎听不出)。无论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这种独一无二的声音都巧妙地激活了他们大脑中的「无意识渴望中心」。
于是一杯奶茶的设计呈现,也成为了渴望的「无意识符号」。喜茶的奶盖杯口可以旋转,且比一般的奶茶、咖啡杯要宽(比嘴宽)。消费者可根据自己口味控制杯口大小,它的意义在于:保证喝到的每一口都是芝士和原茶混合的绝妙口感。奈雪的茶杯身偏瘦长,透明磨砂的材质和主打的鲜果茶更配。听说为此,创始人彭心先后调整了 18 次,花了18万才最终成模。
一切围绕产品的视觉设计是基底,产品线也须不断出新。
据官方数据,乐乐茶2019 年推新 40 款,奈雪的茶2020 年上半年共推新 10 次,喜茶光是今年秋冬季节,就推出了15款新品。在品类创新的路上,茶饮店们只会越来越卷。
但谈到创新,奶茶也跳脱不出三个维度:原料、口味和结构。
光是原料,就可以进行无数次排列组合。草莓、葡萄、柠檬是常客,油柑、杨梅、青提和椰子季节性地轮番上台演出,稀客名单里还有快乐柠檬推出的沙棘百香果茶,和CoCo都可加了胶原蛋白的雪顶红颜石榴。
结构上,「厚乳」让奶茶口感入口更醇厚。顶端的奶盖、中部大量填充的茶底、底端堆满的新鲜水果,它们结合在一起,会让一杯奶茶的结构更加丰富。再加上珍珠,芋泥、麻薯等小料的加持,一杯下肚晚饭都可以不用吃了。
口味上,乌龙茶、伯爵红茶是标配。今年大红的鸭屎香也是热门茶底,它属于凤凰单丛茶叶的一种,也就是广东乌龙茶。入喉柔顺并且爽甜,醇厚浓烈中带着微微的苦,但是回甘悠长。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茶饮品牌正在持续挖掘具有地域特征的单品,并试图将这种小众的原料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做得火爆。一个剑走偏锋的例子是,前段时间众人争议的1000元一杯的果汁。
这杯400ML的果汁有着尊贵的名字,「金玉三捻橄榄汁」——来自「野萃山」这个品牌。野萃山于2021年11月获喜茶并购投资,此前还获得金沙江创投独家A轮融资。
这绝非偶然。
03、直达产地
放眼新茶饮赛道,它们的竞争格局呈现着逐渐稳定的趋势,激进扩张的打法早已不适用做奶茶这件事。品牌们都盘踞在各自的原料阵地,像一条龙守护着那块宝藏。
因地制宜的策略无疑会让新茶饮品牌的独特性大大提高。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也指出,当前消费行为不再是对物的功用或实用价值的需求,而是对商品背后所代表的含义(以及含义的差异)所产生的需求。于是会有一大批追求茶叶独特性的消费者蜂拥而至。
然而路漫漫兮,关于原料和供应链的角逐,没人喊停。
早前,广东广州柠檬茶品牌「LINLEE」获得三七互娱数千万元融资,BBB研究所此前所撰的《一颗香水柠檬改变的一切》一文中也有提及「香水柠檬」的细节。
同样做茶的「壶见」,来自福建泉州,在饮品里加入石花膏是独门妙招。在壶见的菜单里你会发现「龙岩百香果」、「福鼎芋头」、「铁观音」等等闽味十足的原料。广阔的闽南茶园绵延出种类丰富的茶叶原叶,奠定了茶饮品牌的原料优势。福州茉莉花茶、漳州平和的白芽奇兰、武夷正山小种,都为「壶见」打下了深深的地方烙印。
生长于云南昆明的「霸王茶姬」也是茶饮市场的吸金焦点,它在今年上半年连续完成A轮和B轮融资,融资金额合计超过3亿元。同样是茶叶的故事,霸王茶姬在云南临沧双江自治县拥有自家茶园。从双江县城出发,穿过茂密的甘蔗田,驱车十几分钟就可到达霸王茶姬的茶园。在这个海拔高达1588米的地方,种植着2000多亩有机乌龙茶。在一个以「冰岛茶」扬名天下的普洱茶区种植乌龙,需要几分勇气。
品牌们在茶叶供应链上布局动作频出,这是一个重要信号。
拿草莓、芒果、葡萄等大品类的水果来说,它们在现制茶市场是消费者眼前的红人。但正因为它们品类大,所以不可替代性是一般的。它们的供应链稳定且来源广泛、易于获取。比如「芝士葡萄」这款单品,大的品牌做火了之后,会被其它品牌复制,而后就是古茗成为喜茶的「平替」,陷入「性价比」的战斗。
这场战斗是低价和存量的战斗,转而变成了一种降级,也越来越难突出重围。
而消费者对某一种奶茶的忠诚度是极低的,茶饮玩家往往采用大菜单逻辑捕捉长尾需求,但将触手延伸到某个水果或茶叶的品类供应链的玩家少之又少。
消费者和「奶茶」的心理抗争必将持续,而茶饮品牌想要在狭长的茶饮赛道里突围,打磨茶叶供应链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