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内参君为您分享的第881期内容;新朋友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cylbnc关注。
“
这周挺想写一个“忍不住”的系列。
上周六内参君发了《外卖业“中枪”后,我忍不住要分享黄太吉赫畅的朋友圈!》,今天来说说另一个想写的话题——“从五味网络餐厅创始人王东烽看跨界餐饮人应具备的三种特质”。
不是因为他这个餐厅做得多么好,而是有感于他为了用餐饮系统解放餐饮人而开餐厅的实践。这句有点绕吧,看正文能辅助理解。
在商言商,是一个合格的行业人,在商言它,还能言好,就是一个有格局的人。从王东烽身上,内参君看到了三条特质,也许一定程度能成为跨界餐饮人的参照。
?餐饮老板内参 温馨 发于北京
1
“情怀驱动”型还是“利益驱动型”?
▼
对于一个外行人,无论想深入到哪个行业,不管那个行业在一些人眼里的门槛有多低,如果首先以利益为动因,成功的路可能比以“情怀”为动因的人要走得曲折。
原因很简单:当一些超出认知范畴的行业困境不断来袭,被利益驱动的人更容易掉头撤。
利益驱动者更容易被超出认知范畴的行业困境吓退
都是做自己没兴趣的事,为啥不挑个更容易操作的?当然,完全不为利益只谈情怀,也是在扯。
“情怀驱动”型面对困难时,坚持的往往能更久一些。在乍看技术含量低、进门后最易被其复杂程度晃傻眼的餐饮业,这两类跨界者的结局更容易分辨。
以王东烽举个例子,他跨入餐饮业不是为了钱,他不缺这个,而是被儿子的遭遇吓的。
他儿子在一个业内有名、学费很贵的幼儿园,但某天他发现这个学校使用地沟油给学生做饭。他震惊了,觉得得为改变这个行业的痛点做点什么。所以,他说感谢儿子、感谢地沟油,并在厨师跑了、一睁眼就亏钱的状态下挺了过来。
情怀何来?有钱人更容易有情怀,财务自由的人更容易深耕某个领域、沉心于某件事情。这就是饱暖思淫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真实含义。
在内参君眼中,有了财务自由的人依旧没有找到理想或者兴趣,虽然不涉及道德问题,但总感觉哪不对劲儿。
跨界进入餐饮业的同志们,看看自己是为何而来?
2
拼长板还是拼短板?
▼
在新的环境中,有些跨界人时常只顾着埋头补短板,这种学习意识确实值得肯定,但忘记了充分发挥自己长板也是有助成功的方法之一。
木桶理论新解:
如果某些影响问题的“关键限制因素”得不到提高,那么对其他非限制环节的提升几乎没有意义还以王东烽为例,他是技术男出身,在饭统网、易宝支付工作过。他的五味网络餐厅实际是个“实验室”,为其真正想做的五味餐饮系统“采集数据”用的,做技术是他真正的长项。
他要是不以技术男的思维和手艺去形成自己的发展思路,而是纯以向餐饮人学习的心态入行开餐厅起家,可能五味就不能呈现边学习做餐饮边试图去改造餐饮业的势头,而是依旧在苦哈哈地学怎么开餐厅。
又怎么可能在所谓资本寒冬中拿下紫牛基金等机构,以及美团王兴、58赶集姚劲波、万通冯仑、甘其食创始人童启华等人的个人投资?
还在为如何把餐厅开好而盲目埋头苦干?想想自己以前哪方面厉害,能不能将过往优势用起来。
3
会不会做人?
▼
无论行业土著还是行业移民,发展到一定程度,或者说能促使你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因素之一,是拼情商、拼做人。
高情商、会做人,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因素之一
2015年12月31日,王东烽在北京做了一场名为《坑》的类TED分享,几百听众在糖果俱乐部听他讲故事,座无虚席,无人中途离场。说实话,在餐饮业中,这是一场综合指数非常高的分享会,从形式到质量,最起码挺让我感慨。
王东烽对这种活动的处理思路很特别。无论是《坑》的演讲还是近日在其店里的“有一点颠覆的发布会”,他开篇第一张PPT都是“来了就是朋友”,“今天来的所有朋友,以后需要我们帮助的请说话”,而且没有所谓的媒体费、不设所谓的嘉宾席,无论是谁,来晚了,只能各自散落在角落里。
王东烽强调“来了就是朋友”
可能也是托了长相和略微的山东口音的福,这些客套话在他嘴里说出来,常让人感觉挺真诚。
当然,朋友圈里可能也会显示另一面,有兴趣的可以去找他微信。他还经常写一些一针见血的互联网观察类文章,比多数以码子为生的媒体人写的还好。有一方面才华的人,不时显露下另一方面的才华,也很加分不是?!
无论在哪个行业跨界的你,有这三条特质吗?
“听得到的内参生意经”
内参FM更多节目收听
还可在喜马拉雅FM(含PC端和APP)
搜索“餐饮老板内参”
是内参君为您分享的第522期内容;新朋友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cylbnc关注。
极客
一本你可以永远都不看的小说《三体》,是如何瑰丽幻想描绘我们未来的世界?而这幻想又很有可能成为事实。
餐饮业的极客精神,就是敢想、敢干、敢于获得、敢于失败。孙洪海用特定的视角带你去看,如何绕开餐饮业的红海、去发现真正的蓝海。
孙洪海,尼尔森(中国)首席研究员,用大数据给餐饮行业诊脉他最擅长,在“2015中国数字餐饮论坛”,他的演讲主题是《三体时代与餐饮业的新未来》,“三体”和餐饮能扯上啥关系?
“红海”永恒,“蓝海”永远是昙花
《三体》这本书我看到最后也没看懂,因为很恐惧,越看你会越从一个虫子的视角看问题。作为极客和普通人的区别,很像《哈利·波特》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所谓传统,是进化过程中的人,在坐绿皮火车;所有极客,是魔法师,从九又四分之三的墙钻进去,坐的是高铁。今天,我讲“高维”和“低维”两个角度来看餐饮。对于餐饮业,我是门外汉,只讲一点感受。
《三体》不是一个时代,只是一个星球,“三体”星球的智商跟地球人一样,在同一个维度,不比我们超越,但更先进。为什么他们的科技先进,因为有危险存在、有压力,才有可能突破。宇宙的物质有限,跟市场一样道理:创新不会永恒,你总会陷入“红海”,“蓝海”永远是昙花一现。
有一本书叫《黑天鹅》,当你发现第一只天鹅是黑的,会颠覆你对白天鹅的认识,因为你用固有经验去解释。我们分析问题,一定不能站在固有经验的假设上,极客就是不用固有经验看问题,这是打开当下时代的入口。作为极客来说,要做的事就是想办法预知未来。
菜单上一堆菜,是因为你没了解客户要啥
菜单有几种?一是本色菜,二是竞争菜,三是当地口味,菜单越大成本越多。你不了解受众,所以才做这么多菜。菜单小未必是坏事,简单未必不好,只是这种需求你不敢做,可能你也不知道谁需要。
分享四个观点:一是产品即场景。如果你的根不深,就会依附到场景中的其他因素去,如果根深,在这个场景你就是主角;二是分享即获取。互联网要有一个入口,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些人连接起来;三是跨界即连接。不管怎么连接,最终人是体验之源,把人的问题搞定了,其他就搞定了;四是流行即流量。流量是货币,为创新买单。
数据给极客们提供描绘未来的“入口”
如何通过我的数据更多给予极客参照物?未来市场到底有哪些受众?与其拍脑袋想,不如研究他们到底想怎么样。我们所有的研究目标只有两个:一是如何让营业收入更多飙升,二是如何让采购成本更多优化。
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分成三大块:一是参议院研究,二是众议院研究,三是民意群体研究。众议院研究,就是专家研究,会知道行业对供应链的需求,到底需要采购什么,到底要装修成什么样,规定供应链的供应;众议院研究,就是行家研究,自媒体大V直营者,知道所有民意到底往哪发展,它代表趋势;民意群体研究,就是吃家,知道有多少人会喜欢什么。
2015年,“舌尖数据研究院”咨询项目规划是:一是受众,二是行家,三是行业,四是采购。外星人可能看地球上只有一种生物,那叫汽车,但是他会发现还有一种原料叫人,这人一进入,汽车就会启动,人一出来就会停止。它告诉我们,维度不同看问题不同,所有的东西需要数字描绘,这就是一个入口,这个东西舌尖数据研究院可以和极客做得更多。
作者:餐饮老板内参
编辑:内参小然君
<>乘美
真功夫高级公关经理
-------------------------------------------------
每天感谢一位读者,内参君因您傲娇!
加内参君本人微信 neicanjun
入全国餐友汇交流群;
回复 目录看往期精彩内参;
寻求 报道与合作 加内参小秘书微信neicanmishu
红餐网广州报道)12月17日,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指导,新快报、红餐联合主办,红餐商学院承办,上海博华、食亨、勺子课堂、津功夫、红餐品牌研究院协办,辰智科技提供大数据战略支持的“2018中国餐饮品牌力峰会”(第21届红餐大会),于广州香格里拉酒店盛大举行。
本次大会围绕“品牌力”主题,组织了大咖主题演讲、高峰对话、餐饮辩论赛、白皮书发布、红餐品牌榜上线、百强榜颁奖盛典、品牌力私享课、品牌展览8大特色环节,精彩纷呈,高潮不断,吸引了众多知名餐企品牌创始人、投资人、行业专家及1300位餐饮精英参会。
会上,乡村基创始人李红发表了《乡村基600+直营店背后的品牌建设之路》的精彩主题演讲。
以下是李红的演讲实录:
1. 乡村基22年的发展经历
今天,我首先要跟在座的各位分享一下乡村基22年的发展经历。乡村基是1996年11月23日成立的。当初我们在开始做这个品牌的时候,就是本着“做一顿好吃的饭,为离家在外的人带来家的温暖”这个理念,并一直将它坚持到了今天。做了22年之后再来回顾的时候,我们的初心仍然还在,并且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还会继续坚持我们当初的想法。
从创立至今,乡村基已经有22年的历史了,发展到了第六代,累计服务了11亿人次。目前,乡村基主要有两个品牌:一个是乡村基,另外一个是大米先生。乡村基分布在川渝地区,而大米先生主要聚焦在湖南湖北。
2. 乡村基品牌的建设之路
接下来,我想把我这几年践行品牌发展的实战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今,很多的餐饮老板都会非常焦虑,特别是即将进入2019年,大家都觉得将要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其一,餐饮行业竞争激励。在一些老品牌倒下的时候,新的品牌又在崛起。我研究了10年前和现在排名前十的企业,发现10年前排名前十的企业70%都消失了。
其二,跨界人才的加入。诸多跨界人士纷纷涌入餐饮行业,譬如我们的私董会就有很多来自华为的人才。这些高级知识人才的加入,给餐饮行业注入了新活力,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其三,团队疲惫期。当你的品牌做到了一定规模的时候,一定会出现团队的疲惫期。我们做了22年,已经服务了三代人,同样面临着人才老化和团队信心不足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22年快8000天的时间对于一个餐饮品牌而言,则显得非常漫长。因为现在的时代,它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一个新创品牌到了3年的时候已经变成一个老品牌了。因此,对于一个拥有22年历史的品牌而言,我们怎么样去突破我们现有的品牌老化的问题呢?我们该怎样找回信心呢?怎样通过我们的品牌基因去挖掘我们的差异化?
首先,我们一定要从愿景和价值里面去发掘差异化。你要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贡献是什么?你独特的价值是什么?以我自己为例,因为我是专业的厨师,学了两年的专科,很善于烹饪。所以,这就是我的优势。
一方面,因为我生在川渝,川渝人就是善于研究美食。在重庆和成都,你可以发现食物每天都可以不重样,每天都有不同的产品;另一方面,由于厨艺了得,我孩子的朋友都很喜欢到我家里来。基于以上独特的价值点,所以在决定餐饮创业的时候,我就选择去做家庭餐饮。
其次,我们也要善于发现品牌的基因和长处,以及你的团队最善于做什么?我们乡村基定位为川味快餐,我们就在川味快餐的赛道不断夯实根基和创新,发挥团队的最大价值。如今,我们乡村基在川渝的体量是最大的,已经是洋快餐的两倍,也拥有了巨大的用户群体。
再者,我觉得做品牌要懂得聚焦:聚拢市场和聚焦品牌。我们之前也有几个品牌,后来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认为一定要聚焦,所以我就把我其他的产业都砍掉了,把很多能盈利却又跟品牌没关系的产业清理掉了。
我们专心打造乡村基,并把它聚焦川渝市场,致力于做重庆最大的快餐品牌。一方面,我们深挖代表产品。川渝有很多的调料和特有的产品,这是其他市场所不具备的优势,于是我们就挖掘本地的食材,并将它们打造成乡村基的特色产品。
譬如,在川渝经常吃的酸菜,我们在选用原料的时候就要去发掘它的原产地及其好吃的基因是什么。我们采用二次发酵方法制作酸菜,把全部工艺做完以后还要再封存180天才能拿出来,整个自然发酵的过程是超过280天的。最终,我们用这样的酸菜研发出老坛酸菜米线,并把它做成乡村基的爆款,我们的酸菜甚至成为了非遗产品。我认为一个好的产品一定是有自己的特性,这样才能够被广大消费者传播和喜爱。
我们在挖掘产品价值的时候,其实还是要回到消费者的认知里面去,因为消费者平时熟悉的味道都是大众化的产品,但只有把这个产品做到极致之后才能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对于快餐来讲,我们还是要挖掘消费者平时最爱吃的是什么,所以我们在类型上也做成大众化的产品,但是每个产品都会深挖它的食材及其特性。
另一方面,我们22年来都坚持现炒。我是中餐厨师,就想把快餐做出中餐的味道来。我们600多家店都是坚持现炒,我一直坚持食物要有镬气才好吃,所以我们在所有的餐厅里面都是有厨师的。这是乡村基独有的特色,乡村基是中国最大的坚持现炒的快餐连锁。
虽然我们是做快餐,但我们还是很讲究食材的健康安全。我们所有门店都是选用非转基因油,因为我觉得餐企只有做出健康、放心的、能够让自己孩子吃的产品,才能够做久做长。这也是为什么在重庆,店多生意好的不是洋快餐品牌而是乡村基的原因。
最后,我们做品牌还要懂得品牌营销,这关系到我们如何去传播品牌价值。这也是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做的工作,我们把所有的门店都进行了升级,现在基本上2/3的门店都已经按照新的LOGO和新的装修风格进行了迭代。做品牌就是要让人家记住你,你代表的是什么,你用什么能够赢得顾客的选择,顾客在什么场景能够想起你,你为顾客带来的差异化的价值是什么?
综上所述,我认为打造餐饮品牌的秘诀就是找到差异化,并能把你的差异化传播出去,同时如何去赢得消费者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个餐饮老板要在差异化上找到一个通路。乡村基川味快餐就是运用我们本身区域的优势去实现真正的品牌优势,并将它和我的区域资源对接,然后再对它进行传播,这就是我们在这20年一直在做品牌的探索。
就目前来看,我们22年才开了600家的直营门店,其实真的不算多。对照肯德基、麦当劳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还是有很大的空间。每一个企业家都要有自信,因为自信来自于你对于你的品牌的研究,以及你的梦想是什么。
餐饮人,我们不要急,2019年大家应该都沉下心来,不断地锻造品牌,把我们自身品牌的优势以及团队的优势找到,并把它发挥出来,我们就能更好生存下来。我坚信中国仍然是最适合餐饮行业发展的沃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