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网北京4月15日电 题:推进信息适老化 三大基础电信企业的三大秘诀
新华网 凌纪伟 陈听雨 赵秋玥
共享数字时代红利,不应让老年人掉队。当前,各行各业按照国家要求,积极践行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通信是老年人迈进数字时代最基本的一项服务。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基础电信企业采取便利化的线上线下服务举措,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共享智慧社会新成果。
营业厅里“手把手”教,营业厅外主动上门解惑,拨打客服热线时一键接入……结合老年人在使用电信服务中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三大基础电信企业梳理出使用痛点,改造升级服务,逐步实现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助老服务体系,增强了老年人在信息时代的获得感。
营业厅优化升级:架起老年人与信息时代的桥梁
围绕当前老年人使用传统电信服务相关场景中最紧迫、最突出的问题,三大运营商首先从营业厅入手,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服务。
中国电信加快推进线下营业厅便利老年人服务改造。截至目前,中国电信已在2万家自有营业厅提供老年人爱心台席、无健康码绿色通道、现金/银行卡收银保留、智能业务辅导等服务,覆盖全国31省区市的全部县(区);依托营业厅,组织老年人智能应用科普的公益微讲堂,帮助老年人轻松掌握视频聊天、微信使用、预约挂号、出行导航、手机购物、健康码使用等最实用的应用。
预计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电信将在每县(区)至少1家营业厅建立爱心驿站,配置便民服务箱,同时提供饮水、充电、手机维护等服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科普微讲堂活动。
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中国移动也对营业厅优化改造,提高对老年人服务的标准。截至目前,中国移动已在超过1.6万个营业厅为老年客户设置爱心座椅,超6000个营业厅设置了无障碍通道,超1万个营业厅为老年客户设置爱心通道、提供优先服务。
福建移动在营业厅开展爱心专席优先服务和预约上门服务,目前所有营业厅为65岁以上老年人设立爱心专席以及预约上门服务。老年人进入营业厅将有专人引导并提供“面对面”温馨服务,减少老年客户到厅等候时长。同时,在休息区还设置了老年人爱心专座,针对无法使用扫码功能取号的老年人客户,厅内还提供代客取号的服务,让老年人无忧办业务。
中国联通在全国范围内对营业厅开展了优化升级。在布局上,营业厅开设了老年人爱心坐席,增补了老花镜、无障碍设施等助老设备。在服务上,营业厅实行现金缴纳通信费用与其它支付方式并行,提供为老年人代客取号、代打详单服务,不断优化异地代办缴费功能。
贵阳联通南明5G体验馆营业员赵清波帮助老人与家人视频通话
今年春节期间,一位老大爷来到贵阳联通南明5G体验馆,因为疫情全家没能回老家团聚,他非常想念远在外地的孩子及孙子。但由于手机卡顿,不能正常与他们视频通话,着急来到营业厅寻求帮助。营业员赵清波立即解决了问题,现场帮助老大爷发起了视频通话,听着电话中小孙子 “爷爷!爷爷!”的叫着,老大爷心里乐开了花。
客服热线一键转人工:缩短老年人与信息生活的距离
10086、10010、10000,三大客服热线,分别是移动、联通和电信搭建企业与用户沟通的桥梁纽带。目前,65岁及以上老年用户,拨打三部热线均能享受特殊服务:一键直接转人工。
“电话接通得很快,小姑娘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这样方便多了”。近日,市民刘阿姨拨打10086热线的时候,就亲身体验了直接进入人工服务,再也不用根据智能语音提醒按键再转人工台的服务。据悉,自去年12月起,65岁及以上老年客户拨打移动客服热线直接转入人工客服。截至2月底,累计服务超过900万老年客户,累计服务量超1800万次。
移动视频客服经理正通过“5G云台席”为李大爷办理业务
江苏移动优先面向老年用户提供“5G云台席”服务,老年用户在家通过视频连线,就能享受到细致入微的“面对面”服务。扬州市民李大爷想了解一下家里互联网电视的视频会员功能,他拿起手机,打开掌上营业厅APP,点击“5G云台席”,接着点击“立即进入”,选择“视频会员”,最后“呼叫营业员”,一套动作行云流水。
中国联通一直致力于和业界共同开发更为智能的各类应用。“沃家固话”提供语音控制功能,可以使用智能音箱拨打、接听电话,实现喊名字打固话;“沃家神眼”可以实现独居老人云监护、异常事件告警、动态追踪等功能;“沃家伴侣”采用多重定位方式,能够实现室内室外的实时精准定位,老人在任何地方的定位都能够实时回传到监护人的手机上,遇到紧急情况时,只需一键就可以与监护人进行语音通话。
在“一键进入”接入人工客服服务基础上,中国电信部分省公司也积极探索老年人便利服务举措。例如利用远程柜台视频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面对面、一对一的视频业务办理。此外还加快线上营业厅APP便利老年人服务升级,完成老年人关爱版专区改造,专区中使用大号字体直接显示用户的话费、语音、流量等使用情况,提供便于点击的大按钮,并上线语音播报、内容朗读等功能,方便老年人线上办理业务。
主动上门服务:解决老年人智慧生活的最后一公里
在适老化方面,三大运营商不约而同创新服务流程,为老年客户提供更多便利、上门服务。
中国移动提出试点提供厅店下单、配送到家的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的客户提供上门服务。针对低风险低敏感业务设置业务代办机制,降低老年人办理业务的难度。
“适老化”服务暖人心。近日,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和广州移动组织志愿者进社区活动,为老人科普智能手机知识,介绍近期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并带去了能当作小区门禁卡、公交卡的超级SIM卡。“一部手机就能实现通信、交通、门禁功能,操作和实体卡一样,完全没有学习负担。”一名老人在学习后对志愿者说。
今年春节前夕,上海联通长宁路营业厅经理收到了一条来自异国他乡的求助。家住长宁某小区的刘女士由于疫情原因取消了回国计划,但是家里年迈的父亲让她非常挂心——老父亲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也不能用视频和家人聊天。营业厅立即安排专人上门服务,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手机,与远在国外的家人进行视频通话,还帮助老人检测家里的宽带网速,保证宽带使用感知。
为帮助老年用户更好地使用宽带及智能手机等业务,太原联通深入县城各小区和村镇开展现场“义诊”活动,手把手教会老人用手机查天气、视频聊天、看病挂号等功能,并提供了宽带加速、智慧家庭升级等各项便民服务。在河南,商丘分公司打造了“商丘智慧助老体验中心”,指导老年朋友如何使用手机微信交纳水电费等。
针对老年人的诉求,中国电信提供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充分考虑老年人生活健康需求,提供包括物联网监护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血压仪等老年人安全及健康提醒服务,打造智能烟感报警器、燃气报警器、智能门磁等老年人居家安防类智能应用,并通过智慧社区平台,将老年人亲属、社区物管、社区网格员、政府职能部门及第三方服务等多方服务力量串联起来,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关怀、居家守护、物业一站式服务,构建多方参与的立体化智慧服务体系,提升老年人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国电信泰州凤凰东路电信营业厅走进莲花社区活动中心
智能化时代,既要有速度,又要有温度。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三大基础电信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从更多服务场景入手,从老年客户的需求难点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助老通信服务,让银发族共享时代进步的科技红利,在信息化发展中收获更多幸福感。老年人,一样可以玩转数字时代!
广西玉林博白县南街中国电信营业厅与当地老年大学联动,定期举办老年人智慧课堂。
南京和燕路胜利村移动营业厅老年专席值班员为刘大爷服务
山东联通在营业厅为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务
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和广州移动组织志愿者进社区活动,为老人科普智能手机知识。
张爷爷写给联通衡阳市耒阳城北路营业厅的感谢信
广西玉林兴容智慧电信营业厅开展老年人智慧微课堂
福建移动通过“送服务”上门,使“智慧尊老”更尽心、更暖心。
山东联通在营业厅为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务
中国电信湖北各地市分公司积极接应适老化翼站工作,开展微课堂等活动
沈阳联通中山路营业厅营业员刘丽收到老人的书法感谢信
江苏移动营业厅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家属办理补卡代办业务
广西梧州市新兴三路电信智慧营业厅联合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等多家单位开展《全民反诈,平安梧州》老年人智慧公益小课堂活动。
中国电信青海海东分公司平安平东营业厅与社区针对老年群体防范诈骗及宽带手机使用方法进行讲解
黄大爷通过移动掌上营业厅APP极简版查询话费
山东联通在营业厅为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务
八旬老人王金山为陕西咸阳电信人民路营业厅营业员粟陈子书写感谢信
(以上由三大基础电信企业供图)
华网西宁2月2日电(汪晓青)“大家请排队开票!”、“我要灌50斤酒!”2日一大早,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大街的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互助专卖店里人头攒动,蜂拥而来的顾客挤满了大厅,大家都是慕“青稞酒”之名而来灌酒的。
灌酒,在青海不是指“强行给别人倒酒喝”、也不是“意图将别人灌醉”,而是去购买一桶桶沉甸甸的洋溢着浓浓年味儿的年货。
说起青稞酒,豪爽好酒的青海人无人不熟知。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生产一种粮食——青稞,以此为原料发酵酿制成青藏人民最爱喝的酒——青稞酒。逢年过节、婚嫁丧娶、迎送亲友、生子乔迁,都少不了大伙儿聚在一起把酒言欢,贪杯畅饮。
每逢过年前后,灌十几斤甚至上百斤的青稞散酒,买几箱十几箱的青稞瓶装酒,是家家户户少不了的必备年货,是过年气氛里少不了的“兴奋剂”。
过年灌酒,50斤怕不够喝
“50斤酒怕过年不够喝”,2日早上,马正品又来到互助青稞酒专卖店排队买酒了。
60岁的马正品是互助县西山乡的村民,经过十几分钟的排队等候,终于轮到了他。“今天我打算灌10斤酒。”马正品拿着自己手里的酒票说。
从30岁出头就开始喝酒的马正品到今年已经有将近30年的“酒龄”了,“还是我们的青稞酒好喝,口味好,喝醉了第二天也不会难受。”
为了准备过年,马正品之前已经买了50斤青稞散酒。“但是怕不够喝。”马正品说,每年春节,家里来往拜年的亲戚多,大伙儿也都爱喝酒,灌好青稞酒开门迎亲戚,是家里的传统。
过年灌酒,是必备的年货
刚刚来到专卖店大厅的李七花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人群,抱着孙女等在门口。
“今天要灌30斤酒,但人这么多,估计得等一阵子。”家住互助县东山乡的李七花今天带着小孙女和丈夫一起来灌酒。
据李七花说,家里本身爱喝酒能喝酒的人并不多,自己因为身体原因也是滴酒不沾。“不过,过年就要灌酒,亲戚朋友们来了和大家一起热闹热闹。”
不管爱不爱喝能不能喝酒,过年灌酒是必备的年货。李七花说,除了今天的30斤散装白酒,还提前买好了10多箱瓶装酒,从大年初一开始提着青稞酒走亲访友,春节的热闹气氛能一直延续到农历二月二。
过年灌酒,寻着酒香而来
从宁夏来西宁出差的邓洋排在队伍的后方,和旁边的人们讨教着什么酒好喝。
“朋友推荐说互助的青稞酒好喝,我是慕名前来的。”邓洋说,自己平时喝的酒很杂很多,之前也曾品尝过青稞酒。“能感觉到是纯粮食酿的酒”,邓洋说,青稞酒喝下去之后后味儿很香,而且不容易醉。
今天,慕名来灌酒的邓洋打算买些青稞散酒和瓶装酒,带回去给亲戚朋友们尝尝。
过年灌酒,最忙最累也最充实
“请先到第一个窗口来排队开票!”专卖店店长李润芝站在收银窗口前,疏导着拥挤在门口的人群。
从1月10日开始到过年前这段时间,每天来专卖店灌酒的人都非常多,最多的时候一天人流过万。“人太多,门都被挤坏了。”李润芝指着专卖店大厅里一扇只能半开的门说道。
为了应对过年的高峰期,专卖店每天10名工作人员马不停蹄。6个人负责给顾客打酒,1个人在后方调酒,另外3个人收钱开票。“真的非常忙,一天下来头都抬不起来。”李润芝感叹道。
眼看着已经过了饭点,大厅里的人潮还没有散去,门外还排着长长的队。“这说明老百姓喜欢青稞酒,信任我们的品牌。”李润芝笑着说道。
临近年关,备好青稞酒喜迎新年,灌好青稞酒坐迎宾客,是青海人深爱的年味儿。这个春节,可不要太贪杯哦!
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近日,海东市结合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对近阶段疫情防控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的督察报告》相关内容,提前安排,精心部署,全力抓好全市农贸市场、大中型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压实疫情防控责任。
据了解,随着我市承办各类重大活动和旅游旺季的到来,全市各县区高度重视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存在和疫情防控压力倍增的现实情况,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切实加强对农贸市场、大中型超市、餐饮聚集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的组织领导,毫不放松落实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牢固树立起疫情防控常态化意识,压实疫情防控责任,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为我市经济社会安全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市各县区严格依照《青海省集贸市场(商场)疫情防控监督管理办法(暂行)》要求,监督检查农贸市场开办者认真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实行“一日一清洁消毒、一周一大扫除、一月一大清洁、市场内存栏活禽清零”的“1110”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全力督促各大中型超市实行“一门进出、实名登记”半封闭管理模式,在主要入口处设置醒目、清晰的疫情防控提示,安排专人值守,组织消毒、测体温、入场登记制、查验健康码等工作,监督各超市采取人员限流、开通所有收银线、增加计量称重处等举措,防止人员聚集,降低人员密度。
在冷链食品管理方面,全市各县区市场监管部门严格落实关于进口冷链食品和进口非冷链食品的防控要求,以“青冷链”追溯系统为支撑,督促冷链生产经营企业落实《海东市冷链食品经营行为十项准则》,持续开展物品及外包装、工作环境等各方面的检测和预防性消毒,指导相关企业加强转运、交易、加工等重点环节的防控,对从业人员定期开展核酸检测,指导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消除冷链环节疫情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