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成绩已经出来了。蜜可一查询成绩358分。他知道想报个好大学是没戏了。这分数也就只能上个大专。蜜可思前想后,准备停止学业。他要经商了。因为平时爱喝奶茶,蜜可选择开一家奶茶店。
正好小区楼下的门面房在出租能开奶茶店吗?其实既然决定开店,商家们就一定会选择人员比较聚集,人流量大的地方。很多人会想到商业街,大型超市,学校附近。那么小区楼下能开吗?下面蜜可兰淇就给大家分析一下。
蜜可兰淇
>小区楼下的店铺租金和其他地方的店铺相比起来比较便宜,另外小区里的人群比较集中,除了上班之外,很多时候都是留在家里的,另外上班下班路过,也会买一杯走到路上喝。所以把店铺开在小区楼下,就相当于是离消费者比较近的一个地方了,同时谁也不会因为想喝奶茶专门跑到街上去,如果小区里有,就直接点了,送外卖也快,从出行距离上来说是非常利于店铺销售的。
当然如果是想要在小区楼下开奶茶店的话,前期一定要先做好市场调查,选择一个年轻人居住比较多的小区。因为年轻人对奶茶的需求量是比较高的,销售起来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如果是老年人居住比较多的小区,那就不建议了,因为老年人不是奶茶店的客户群体。在小区开店经费方面也可以节省不少,只要不是店铺位置特别偏僻,前期不要吝啬宣传,广而告之之后销量是不用担心的。
闪是个江西小伙,今年刚好是男人最美的年纪30岁,很大多数人一样,在这个最美的年纪选择自主创业。闪闪在大学本科的时候学的专业是会记,但他毕业后做的工作一直都跟会记毫无关联。
先是给搞医药销售的亲戚当了3年的司机,然后又进了保险公司成为了培训师,给业务员们讲了半年的课。说实话,三金哥挺看好保险业务员的流量,这些都是精准想找工作的流量啊。大家都清楚,保险业务员的流通率非常高,入职到离职可能就一个月内的事。如果能为他们对接人力资源找工作,都是不错的变现方式。哪怕搞写货源收代理,找他们也很容易转化啊。而引流嘛,身为一个培训导师,每天都能接触大量的保险业务员,要加微信是很简单的事。只可惜,这是五年前的事了,这些流量再也不可能搞到手了。
现在闪闪在一家上市公司任职证券事务代专员,目前困惑的是该职业对他而言,几乎没有什么上升空间了。
自从本科会记毕业后,他陆续做了司机,做了讲师,做了证券专员(由会记转岗),跨度非常大,这些行业之间几乎毫无关联。换工作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注意,总是会跨行转岗,实际上这种行为过多会影响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而且因为没有行业和资源的积累,做得不够深不够细,即使创业也不太有优势,以后还是得重新学。
如今闪闪结婚了,生活压力就更大了,想着辞职创业,找另外一条出路。不过虽然他自己很焦虑,但他的家庭条件却很好,父亲是公务员,在官场上有一定的关系人脉,而家里也有很多亲戚在医疗卫生系统中工作。现在他手里握着十多万的资金可以拿出来创业,并且家里也挺支持他去创业,资助一百万以下几乎没问题。
但是闪闪找不到创业方向,以前的想法是开奶茶店、便利店、火锅店,越深入了解越觉得实体店很难做好,风险也很大。朋友也邀请过他一起做装修行业,虽然朋友人不错,但闪闪对装修行业几乎是一窍不通,所以也只能是在观望中。
闪闪自己想,一直都想不透,无法做决定,因而闪闪就入群找三金哥指导方向了。
开奶茶店、便利店、火锅店进行创业,不能说不行,但对于初次创业的闪闪来说,他没有接触过这些行业,也没有这方面的相关资源。在不了解行业的情况下进入,就必须花高价加盟,加盟之后也还得自己去培训或者招人进行管理。虽然资金充裕,但这种情况下,多半是经营不好的,没什么优势。即使经营得还可以,也仅仅是维持生计而已,要做大?那绝对不可能。
而装修行业,这是一个非常靠技术的行业,仅仅靠跟朋友合伙创业,自己没任何优势是很难的。只能成为一个幕后的投资人,否则,合伙创业一定会出问题的。适合合伙创业的,必须是双方能够优势互补,合作能产生的效益是1+1>2。不然合伙的意义在哪呢?利大于弊,还不如单干。
三金哥在群里经过长时间的询问之后,终于挖出了一个信息,之前闪闪家里建议过他开药店,家里有亲戚也是开药店的,在当地医疗系统中也有亲戚有资源。
这个方向就比较靠谱了,药店在小县城来讲确实是很不错的产业,利润很高。在小县城里,餐饮、服装店亏本倒闭的到处都是,但药店倒闭的还真的非常少见。而且他有很多相关资源,并不太依赖加盟,药店最难解决的就是资质问题,但他家里和亲戚提供的资源都能很好地支撑他开药店。
当然了,隔行如隔山,肯定不可能直接就开社区药店的。没人能直接在一个没了解过的新行业,进行投资创业的,三金哥也肯定不会让他这样去做。
闪闪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去亲戚的药店里上班,工作个半年几个月,平时多跟进店里各方面的流程,多核算成本相关的事情(他是会记,应该在核算成本上有优势),然后其他的都问亲戚,反正亲戚很乐意带他,自己平时做事积极点,怎么可能学不透?在资质办理方面,父母和亲戚的关系都能帮得上忙,在小县城,关系非常顶用,谁用谁知道,越小的地方越是这样。
药店为什么能这样越开越多,一个原因是网络这块很难冲击得到。马云爸爸早就看上了这块肥肉,在线下也做了阿里健康线下店,但是进展非常慢。
从场景来看,有多少人会单纯去网上去买药的?
- 网上买药可信度不够高,药物这种东西人命关天,用了假货重则升天,轻则无效拖延病情有副作用。
- 大多数药物有一个及时性的需求,需要一个很快的场景。今天我感冒头痛发烧肚子疼,但又还没到需要去医院的程度,我就会去药店买药,不可能再等个2-3天的快递在网上买。
- 是需要专业人士的支持。自己有点症状要买药,并不是事先就知道买哪个药的。而是大多数场景都需要问专业人员,然后描述自己的病症,让对方帮助自己判断什么药比较适合。而线下药店就具备这种条件。
综合来看,药店属于大健康行业,也一定是社区产业。这些流量只要能搜集那都非常值钱的。何况,药店属于暴利行业!
药店卖的药普遍比医院贵,利润空间更大。在医院7块一盒的阿莫西林,药店可能会贵出6倍!有些人肯定会问,既然药店里的药更贵,为什么还要去药店买呢?这是因为我国的社保政策啊,医保卡里的钱,是取不出来的,只能刷掉。得了点小病,去医院又麻烦,很多时候还不如直接去药店刷卡买药呢,虽然贵,但不用自己花钱啊!反正那些钱是取不出来的。
综合闪闪的情况来看,他是很适合这个方向。一是药店这个行业确实属于靠谱的有前途的行业(更别说经历了这次疫情了) 二是从他身边的资源支持,真的非常可靠。
现在药店很多,但是懂微信营销的药店非常少。只要他能玩好微信营销,把私域流量玩转,那么优势就非常大的,绝对不会运营同质化。
现在大多数药店,绑定用户的做法,仅仅是靠单一的会员制。办会员卡,然后有优惠,或者有积分,以后可以兑换礼品,仅此而已。这些的会员制其实效果很差的,并且同质化非常严重。三金哥去过小区附近几家药店买过药,几乎家家都有会员卡,也没觉得有任何用,甚至没让我有任何印象。
那怎么做私域流量呢?
凡是来社区药店买药的,基本都是当地居民。上门买药的人,要引导他们加微信,那是非常简单的。而那些未上门买药的,还可以在附近的社区搞些活动,让社区人们都加上店里的微信。
加了微信之后呢,需要对不同客户记录好性别,男女,职业、身体状况等信息,方便后续进行客户管理。然后就是对他们进行分组管理,这样才能精细化运营。比如按男女分,儿童成人分,老人分,或者病症分。甚至还可以分群管理,做社群营销。
举个例子,把中老年人这个群体分出来建一个群,那么除了药店本身的药物,还有很多保健类的机械,理疗仪等等都能进行精准营销。这些才是更暴利的产品!
又例如那些有咳嗽症状的客人,可以推荐一些蜂蜜啊、川贝等组合,打出天然绿色健康的理念,让大家配合药物使用,无副作用,那也是相当容易卖出去的。
公众号都不需要,就用微信运营就够了,玩好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就很好了。用药店这个平台去触达客户,掌握到大量客户的微信,然后进行精准营销。
跟健康相关的都非常容易赚钱,特别是那种市面上假货很多的品类,大家知道是好东西,想买,但又怕买到假货的产品。而闪闪有药店做背书,也有长期的朋友圈打造,还有社群运营,客户的信任度会大大增加。什么蜂蜜啊、灵芝啊、金线莲啊、壮阳酒啊,这些都是利润很高的产品。
所以,即使药店卖的是平价药,只要搞到私域流量,精细化运营好,也能有高利润的产品来赚钱。社区流量有多值钱?大健康产业流量有多值钱?两样都有了,还怕赚不到钱吗?
药店卖的保健品,是不是比网上打广告的人卖的要靠谱?是不是比上门推销卖的要靠谱?是不是比每天邀老人去听讲座,送鸡蛋的要靠谱?所以,社区药店前景是巨大的。完全可以大胆,放心的去干这行。
那么,闪闪就可以先去找家人和亲戚商量,先初步了解这个行业和资质情况,各方面都没问题之后,再辞职去亲戚的店里工作深入了解(亲戚已经跟他说了很乐意带他)。
当然了,这条线拉得比较长,前期会耗费好几个月甚至大半年去上班了解,但是这样能把风险降到最低,能使资源使用得更充分。毕竟创业不是儿戏,花多点时间筹备,能大大提升成功率,这个时间绝对是值得的!
人人都想做最简单的事情,但往往那些最简单的事情,却是浪费了大量时间而得不到任何正向反馈的事。
月27日一早,朋友圈里被杭州消费券的话题霸屏。这是杭州向全体在杭人员发放的消费券,总共要发放16.8亿元。
第一期为3月27日-4月2日,每个卡包总价值50元(内含5张10元通用消费券),消费满40元政府补贴10元,也就是满40元才能减10元,且只能在本次活动指定的线下实体店用。
< class="pgc-img">>早上8点,杭州电子消费券准时上线。对于抢到这拨福利的朋友来说,怎么合理用好手头的消费券,也是一门技术活。小时新闻记者身边的小伙伴们亲测,便利店、奶茶店、药店、水果店……都能用,甚至连加油站、补牙等也可以。
便利店“战斗”掉2张券
怎么合理用好也是一门技术活
滨江的马小姐,早上7点50分就打开了手机支付宝,坐等8点准时开抢。在众多网友中,她尝试了三次之后,终于成功抢到了50元。
消费券能否顺利使用?中午11点,马小姐就迫不及待地就去小区门口的全家去消费了。
一进店门,她就问店员:“消费券能用吗?”
店员应声作答,“可以!”随后又补充道:“你算运气好的呢,今天来光顾的好几个客人还很遗憾,没有抢到呢。”
因为消费满40元才能使用一张10元消费券,凑单也要考验你的数学能力。
马小姐拿了几罐550毫升的百威啤酒,40块钱是有了,但是她再想怎么用才能更划算。
热情的店员在一旁建议:“一家店可以使用2张消费券,所以你可以凑成两个40元,啤酒可以多买些,可以做菜又可以自己喝,再看看有什么其他需求。”
马小姐拿了6罐百威啤酒,2罐青岛啤酒,2瓶牛奶,差5毛钱就到80元了。店员建议可以拿个塑料袋,马小姐又加了只卤蛋,所有东西分成两单付账。“这么多东西才花了60多块钱,还是很划算的。”
马小姐离开之前,店员还叮嘱:“明天可以过来买点饮用水之类的,反正都是生活必需品。”
< class="pgc-img">>奶茶店里互帮互助
热心杭州人把券送给陌生小姐姐
杭州体育场路上的“一点点”奶茶店,戚小姐正在排队点单。她看到前一位客人在用杭州电子消费券,才想起来今天可以申领,可是等她点进支付宝已经没有了。
“不好意思,你的消费券能借我用吗?我把钱转给你。”戚小姐不好意思地开口。
幸好前面的客人也是个热心的小姐姐,一家店可以使用两次消费券,所以她欣然同意了。戚小姐点了三杯奶茶,一共42元,是热心小姐姐帮她付了32元。戚小姐一边转钱一边连声道谢。
“不管有没有消费券,奶茶是一定要喝的,但是能省一点是一点嘛,还是蛮划算的。”戚小姐说,等下一波申领一定不愿再错过。
店员小姐姐对此见惯不怪。“今天买奶茶的人还挺多的,也有不少用消费券的。买两杯以上就能使用了。”
< class="pgc-img">>在旁边的华东大药房,一大早就有客人用消费券购买了两包口罩。
“我也有消费券,我也都贡献给我们店了。”店员小尤兴奋地说。她家宝宝一直喝钙口服液,这几天正好“断粮”了,早上紧急补货,买了9瓶,一共180多元,用消费券减了20元。
“后来我才反应过来,我亏了。今天四瓶,也是减20元,明天再买四瓶,还可以减20。”她只能自我安慰,明天用消费券去超市买点必需品吧。
< class="pgc-img">>在罗森,杨小姐为了凑满40元的东西,花了不少时间。
后来她买了两听日本进口饮料和两小罐牛奶,40.2元,用消费券减了10元。店员小哥笑着说:“今天很多人都为了凑单,在货架前徘徊了好久,算了又算,有时候我还帮着客人去凑单。”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平时就爱买买买
买完一家还要赶去下一家
“给我5碗馄饨,打包!”下午3点多,新丰小吃体育场路店,一位大姐要买5碗馄饨,价目表上,8元/碗。
收银员打下价格,显示屏跳出40元。大姐打开手机支付宝页面,从卡包里挑了一张券,立即使用,刷了一下二维码,跳出支付30元。
“我平时经常来买馄饨,现在孩子正好放假在家要吃的。”大姐说,平时也经常买东西,所以这5张券肯定能用得完,“平时就经常买东西的,有这个券还是挺好的。”
出了新丰小吃,她就要去不远处的肯德基买点带回家,用掉第二张券。
< class="pgc-img">>▲新丰小吃
在肯德基,有的市民会发现,现在不能直接跟营业员点餐,营业员会建议用手机点餐,那券怎么花掉呢?
这个你完全不用担心,营业员指着店内的自助点餐机,“用这个点餐,就可以用券了。今天好多人都来用券呢。”
有多少人用?肯德基天水店的员工说,大约有三分之一用券买。
85度C体育场路店内,有三四位市民正在挑选面包糕点。一位阿姨挑了四样,“3样9元,一样13元。刚好40元。”阿姨说。她从来没在85度C买过,刚好路过因为可以用券就挑了4样,凑了40元。“这些品种都没吃过,尝尝鲜,而且算下来这么多才30元,划算!”阿姨在店员的指导下,顺利花掉了一张消费券。
店员说,今天来店里用消费券消费的顾客还是有的,但是查看了一下营业额,截至下午3点左右,跟昨天的营业额差不多。
一位男顾客过来付款,“我知道今天有券领,没领,想吃就这样买了呗。”
< class="pgc-img">>▲85度C体育场路店正在付款的阿姨。
边上的一家面馆,店员正在打扫店内的卫生,“今天中午好多人用消费券,不过大多并没有为了凑40元用,平时该怎么点还是怎么点。”
< class="pgc-img">>线下消费频次不高的
领了券感觉花不出去
不过还有些网友抢到后,回头一想,发现:“我差的是10元吗?我差的是那40元。”
有些人平时消费习惯是在网上,实体店消费很少,为了去实体店消费,还得每次凑满40元,觉得有点难。小赵有消费券,只想买新丰小吃的肉包吃,肉包才2.5元,为了凑足40元,还得买其他小吃,但自己一个人住,买那么多吃不了,前思后想,她最后没把消费券花出去,只买了一个肉包。
抢到有抢到的烦恼,没抢到的也很遗憾。在叶氏兄弟果业天水桥店,店员四五个人都表示,早上得知有券领后,上了支付宝发现已经没了,后悔没早点关注这事。“今天我们店里一早就有人来用券了,还是有些人用券来买的,生意是稍微好点。”店员说。
< class="pgc-img">>据了解,这一期的消费券自领取之日起7天内有效,过期作废,剩余的消费券额度将被回收,回收资金在后续滚动发放。第二期电子消费券的申领和使用须知将于4月3日前另行公布。这期没抢到的,还有机会哦。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茜 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