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有个趋势,就是年轻人不只是一定要在北上广深这些地方去寻求发展机会的一种选择,现在他们反而有很多是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去谋求发展。从短视频上都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或者职场上失意的人,也都是回到了农村和乡镇上去。
< class="pgc-img">>有个亲戚就是如此,大学毕业之后,在广州工作了一年后就决定回去老家。在老家的时候,他发现一线城市的很多潮流的餐饮,在他们那边都没有,反过来说也是一些品类在他们当地是完全没有竞争的。
< class="pgc-img">>所以他就想着这是个机会,想在老家尝试下,将一线城市的餐饮拿到乡镇上去做。然后他就加盟了一个咖啡品牌,因为他在广州的时候,他工作的地方是在市中心,可以说是商务中心,上班都流行靠一杯咖啡续命和提神。
< class="pgc-img">>因为在老家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也是在别人的介绍下,拿下了镇上一个比较不错的位置,是个交叉路口,那边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年轻人比较多,而且人流量也比较大,所以他自己对这个位置还是比较满意的。
< class="pgc-img">>他的执行能力也是比较强,加盟后没多久,就把店开出来了。开业的时候做了一些活动,生意还是挺不错的,也跟他自己当初设想的一样,都是一些年轻人来消费,而且很多都是呼朋唤友,每次点都是三四杯起。
< class="pgc-img">>所以他自己当时觉得这个生意有得做,但后来慢慢的才发现,生意不仅没有往上走,还不断的下滑,反倒是不远处的某雪冰城生意越来越好,后来有顾客跟他反馈,他才理解生意为什么会下滑。
< class="pgc-img">>那个顾客跟他说的是,他们几个朋友因为人多,所以每次喝饮料,都有各种不同的需求,而咖啡第一个就被他们抛弃了,因为大部分要么是想喝柠檬茶,要么就是奶茶和冰激凌。所以他们也基本上不会选择喝咖啡,只有偶尔自己一个人想喝的时候才会来。
< class="pgc-img">>看来还是自己太年轻了呀,难怪去其他一些镇上,也很少看到有咖啡店,都是有原因的呀。
生意不分大小,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一家“麻辣烫”小店。说起这个餐饮业,是真的很吃香啊。餐饮行业在我国是国民经济占比较重的一个行业,这也使得许多创业者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入其中。
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个中年夫妻在乡镇开麻辣烫的案例,70平米的小店,一天的营业额竟比隔壁面馆还高出几倍,这是什么概念?是不是难以置信?那么接下来我们呢就一起来揭晓一下,老板的挣钱秘诀。
< class="pgc-img">>这家麻辣烫店是山东临沂一对中年夫妻开的,女主人姓吴,今年32岁,我们暂且叫她吴女士。吴女士自婚后,在家里做家庭主妇,吴女士的先生是乡镇工厂的工人,工作努力认真,但现实总是与理想相差巨大,不管两口子如何努力,家里的现状,仍然是老样子,两个孩子的陆续出生,让夫妻二人渐渐感到压力倍增,常常为柴米油盐发愁。
转机出现在2020年,刚过完春节后某一天。吴女士去县城的劳动市场,看看有没有收入高点的工作可做,可以补贴家用,替丈夫分担点压力。结果,找了一上午也没有适合的岗位。就在这时,吴女士路过一家麻辣烫店,由于自己的镇上没有卖麻辣烫的,很多年没有吃过了,就想去吃一次,算是解解馋吧。
一进门店,吴女士就被简约清新的装修风格所吸引了,而且还人挺多,排起了队。干净整洁的桌椅,近百种菜品整齐的码在展示柜里,有各种面类、丸子、肉类、时蔬等,麻辣烫的口味也挺多,骨汤、番茄、微辣、麻辣、清汤等。想着两个孩子的学费等支出,吴女士就只拿了些重量轻点的蔬菜。
< class="pgc-img">>称重后,仅只3分钟,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骨汤麻辣烫,就被麻辣烫店的店长端在了吴女士的面前,而且里面还多了一些肉丸、鱼籽福袋,店长亲切的对吴女士说,您是我们店今天第100位顾客,另外加的那些是,我们按活动送您的,祝您用餐愉快,汤,更好喝哟。后来,吴女士才知道,店长是看出了她当时的窘境,才说是第100位顾客有活动的。
这是吴女士吃过的最好吃的麻辣烫,萦绕的清香在口中回荡,经久不散,浓汤拌着食材一同入口,先感浓香,后感鲜香,而且感觉不到任何的油腻。
这时候,吴女士心中便萌生了创业开家麻辣烫店的想法,毕竟民以食为天。要知道做快餐,从来都不愁没有市场,但快餐要做大,却也不容易,而且做快餐不像打工,兢兢业业就好,餐饮最讲究的便是是口味,只有做出来的东西味道好,才会有客源,才能够盈利。
< class="pgc-img">>于是,每隔一两周,吴女士都会来这家王姐麻辣烫店吃饭,就这样,慢慢的与麻辣烫店老板娘熟识了,从老板娘口中得知,他们加盟的麻辣烫品牌——满溢王姐麻辣烫,总部就在山东淄博,离临沂非常近。王姐麻辣烫从技术培训到开店营业,都有品牌方全程的指导,即使是吴女士这样零基础、零经验的“餐饮小白”,也能够轻松上手,同时也非常支持吴女士创业开麻辣烫店。
这期间,吴女士也在网上搜寻各种餐饮创业信息,也去线下考察众多实体店铺!最终选择对满溢王姐麻辣烫进行深入了解。在和王姐麻辣烫的运营简单沟通之后,吴女士决定去总部进行培训。在总部的一对一指导下,吴女士对满溢王姐麻辣烫,有了更深的了解。王姐麻辣烫,区别于传统麻辣烫在口味、吃法上的单一,它经过上千次的试验和调配,最终研制出8种口味的麻辣烫和麻辣拌,使用70种调料,搭配110种新鲜食材,集麻辣烫、麻辣拌、饮品多种特色于一体,为顾客提供“汤,更好喝”的独特体验,打造麻辣点到为止,过嘴瘾、还不上火、不起泡的餐饮盛宴。
当然,只有味道还不够,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讲究气氛,店面的装修就显得尤为重要。王姐麻辣烫店面,选择了时下流行的清爽简约风,在不改麻辣烫体验的情况下,既好看又省钱,让众多饮食男女的美食之旅,在更有格调和气氛的环境中进行。
经过培训,吴女士对麻辣烫也有了深刻的了解,掌握了麻辣烫的制作技术。于是吴女士准备回到老家创业开店。对此,老家的亲戚朋友都在质疑她,“创业,你有本钱嘛?”“高中都没读过,你有创业头脑吗?”但吴女士并没有理会这些人。这时候,吴女士的丈夫也有点犹豫了,万一干赔了怎么办啊?
因为生活的艰辛,吴女士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让一家人过上舒心的日子,这次一定要抓住机会,相信自己的眼光,相信麻辣烫店的前景和发展。于是,狠下心来,找亲戚借、找银行货款,终于凑够了12万的开店费用。
总部也得知了吴女士的创业想法和家庭条件后,派专业人士来帮助吴女士进行开店,从店铺选址、设计、装修、营销方案、人员招聘等,都是在总部的360度保姆式扶持中完成的。而且总部决定,厨房设备先借给吴女士免费使用。
终于,2020年9月,吴女士的王姐麻辣烫店铺,顺利开业。开业第一天,门庭若市,看到这样的情况,吴女士高兴的合不拢嘴,晚上歇业后,吴女士盘点了当天的营业额,发现一天下来利润竟然有3000元,营业额比隔壁面馆还高出几倍。这下,吴女士的心也终于放下来了。
< class="pgc-img">>满溢王姐麻辣烫,经过精心改良后,更加营养健康。它还可以根据喜好进行选择:蔬菜、肉类、菌类、海鲜等等,应有尽有;口味多元化:骨汤、藤椒、番茄、秘制、麻辣、微辣、辣、不辣、酸辣;南北老少皆宜,价格实惠又好吃。因此,吴女士的麻辣烫店铺,生意异常火爆,开业一年多,几乎每月的利润都在2万元左右。
随着店铺生意的火爆,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吴女士就已还清十多万的负债,买了辆十多万的轿车,并且打算明年在县城里首付一套房。看来,吴女士迎来了人生华丽的逆袭。
生活总是能给人惊喜,一秒地狱,一秒天堂,只要选择正确,肯努力,奇迹也是能够创造的。
<>< class="pgc-img">>民小吃有三大宝,黄焖鸡、沙县小吃、兰州牛肉拉面,但有人说,排龙头的黄焖鸡需要升级,其江湖地位将被大盘鸡取代,大盘鸡大有成为单品店的趋势!
但在10年前,第一家单品大盘鸡品牌就诞生了,就开在大盘鸡的故乡——沙湾县,当时它一天最高接待1000人,日售200份大盘鸡!还上过《舌尖上的中国2》!
其中好的单店,客单价55元,200平,日营收最高能达到1.5万!目前一共开了14家直营店!
不过它的前身只是30年前镇上一自建房改造成的餐厅。从夫妻店到品牌化,它有什么经营秘诀呢?职业餐饮网专访了“沙味王”总经理刘斌。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火啥做啥,摸索20年却没走出县城
2009年,沙味王第一家店在新疆沙湾县开出,刚开业,就大排长龙!而它的前身,却是从新疆的一个小镇上起家的。
1、镇上第一家餐馆,主卖大盘鸡
和很多餐饮老板一样,什么业态火就做什么,1989年,沙湾县的大盘鸡餐厅开始流行!
当年的刘长林,还是一个货车司机,天南海北地跑,因为偶然发现了大盘鸡的商机,于是就改行干起了餐饮。
沙湾县下面有个安集海镇,是刘长林的家乡,当时这里还没有一家餐馆,更别提大盘鸡餐厅了!
说干就干,就在安集海镇,刘长林把自家农村的房子改造成了一家餐厅,专卖“大盘鸡、炒面、拌面”,名字叫兴盛饭馆,60多平,设1个包厢2个圆桌,人工仅有刘长林夫妇2人。
因为上个世纪80-90年代,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是很低,而大盘鸡这种满满都是肉的菜,特别解馋,而且适合多人同时用餐,适合聚会,又是镇上的第一家餐馆,所以,“兴盛饭馆”开店生意就爆了。
< class="pgc-img">>2、开酒楼、做民俗生态园,火啥做啥
很多如今看起来,活得很好、大排长队的餐饮店,都是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摸索才成功的。
沙味王也是如此,刘斌是沙味王的创始人,在此之前,其父亲刘长林已经做了20年的大盘鸡餐厅,“折腾”了多个餐饮业态!
第一个餐饮业态是做大盘鸡、炒面、拌面,开了9年,就是前文提到的,品牌名为“兴盛饭馆”。
1997年,刘长林把店从安集海镇搬到了沙湾县,开始做第二个餐饮业态——除了老三样,增加了新疆菜,开了2年,品牌名为“快餐王饭庄”。
1998年,乘着酒楼和海鲜的红利,刘长林把“快餐王饭庄”关了,开始集中精力做第三个餐饮业态——800平的酒楼,卖大盘鸡,还有全国各地的家常菜,开了10年。
2007年开始,开始流行生态园、民俗园,刘长林就把酒楼关了,承包了5千平的地,做“公园景观+新疆民俗园”,砍掉了海鲜和全国各地的菜系,专做新疆特色,如烧烤等,开了10年。
3、折腾了20年,却发现没有成品牌
后来,刘斌子承父业,他开始思考,父亲做了这20年的餐饮,火啥做啥,虽然生意都不错,但终究没有做出品牌,开的一家家店动辄几百上千平,难复制、难扩张。
“现在我来做,我就一定要把沙湾的特色美食,给发扬光大,让大家记住并想念这个味道!”
< class="pgc-img">>从大盘鸡红海中突围,一天最高能接待1000人!
刘斌在全国各地考察时发现,单品专卖店、特色美食店在内地特别火,而沙湾县还很少!可能有机会做出一个爆品品牌来!
什么产品适合做成爆品呢?大盘鸡啊!
< class="pgc-img">>第一,大盘鸡在沙湾县的认知度非常高,做大盘鸡的店很多,但做大盘鸡单品店的不多;
第二,自己的父亲最初做的就是大盘鸡,有足够强的做大盘鸡的基因;
第三,虽然之前的业态中,中间加过新疆菜,加过全国的家常菜,但最后,定位回归,还是做新疆特色菜。只是,要顺应爆品的潮流(10年前更准确的说法,是顺应特色美食的潮流),定位要更聚焦,专门做大盘鸡。
就这样,刘斌心里萌生了一个愿望,“聚焦大盘鸡,把沙湾大盘鸡发扬光大!”
2009年,沙味王在新大盘鸡美食一条街开张!一开业生意就爆了,人均50元,300平的店,一天最高能接待1000人!日翻台最高7次!
1、选址大盘鸡美食一条街,吃“集聚效应”的红利
从1989年到2009年,沙湾县有个大盘鸡一条街,地位堪比北京的小龙虾一条街“簋街”,第一批做大盘鸡的都在这里扎堆。
但因为环境简陋,政府就把这条旧街进行了整顿,就在旧街对面,距离不到500米的地方,建了一条新的大盘鸡美食一条街——新上海滩美食街。
沙味王就入驻了新大盘鸡美食一条街,很快,这条街就又变成全卖大盘鸡的了!人们吃大盘鸡,还是首选这条街!
那么多做大盘鸡的,沙味王为什么成为了这条街最亮的“仔”?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1)大盘鸡单品夫妻店中,第一家做品牌的;
当时的大盘鸡店,多半以夫妻店为主,毫无任何环境可言,而沙味王在那时,就进行了品牌的VI设计和装修。
2)10年前就有标准化思维,日卖200份大盘鸡;
经过20年的发展,刘长林早已打磨出了自己的“秘制味道”,调料包是统一做好的,请了5名厨师,教给他们烹饪方法,大盘鸡5-15分钟就可出餐,所以能一天能卖出200份大盘鸡。
< class="pgc-img">>2、靠20年积累的口碑客户,迅速为新店导流
因为刘长林在当地做了20年的餐饮,颇有名气,即便他几次更换品牌、地址,这批固定客群也是搬哪儿跟哪儿!不认品牌,但认老板!
所以,沙味王一开在新大盘鸡一条街,生意就爆了。
1)老店给新店导流。
当时的生态园老店还在开,顾客到店消费或电话预定餐位时,员工就会告知他们开了新店。
2) 客群数量不变,店面缩小1/3,形成排队。
1000平大店变300平小店,因为县城客群比较稳定,又因为顾客认老板,原有客群很容易导入新店,客群数量没有减少,但店面缩小了,自然就形成了排队。
< class="pgc-img">>3、投高速公路广告、电台广告,锁定游客群体
整个沙湾县,就10万人,所以,吃来吃去还是那么多客群,要吸引新的客群,就得另寻他路。
当时,新疆的旅游业慢慢发展起来了,而且新的大盘鸡美食街就开在312国道旁,正是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而沙湾县处于中转站的位置,游客到这里,总是要歇歇脚,找个吃饭的地方。
所以,刘斌就瞄准了游客这一群体。游客之间都是陌生的,无法通过口碑传播,那个时候也没有大众点评,这么多卖大盘鸡的,怎么才能让顾客直奔沙味王呢?
那就投放广告吧,在视觉和听觉上提前把沙味王植入到游客心智中。
视觉上:投高速公路广告,广告语要简单粗暴
当顾客快要驶出高速公路时,在临近沙湾县出口的1公里处,就立着沙味王的广告牌。
因为车速很快,游客也来不及看,所以,沙味王的广告牌也比较“简单粗暴”:主标题沙味王,副标题大盘鸡,再放上地址电话。
让游客人还没到沙湾县,就已经知道了沙味王这个品牌。
听觉上:投电台广告,专挑饭点播
很多外地顾客都是乘出租车、私家车来的,开车时自然要听电台。
于是,沙味王就专挑午餐之前、晚餐之前这两个时间段,专门播放沙味王大盘鸡的广告,旅途疲惫,到了饭点,顾客本就饥肠辘辘了,恰好听到吃的,自然就记住了!
通过这两招,让游客人还踏进沙湾县,就已经知道了沙味王,这样,就锁住了游客群体。
那沙味王做广告,别家不会做吗?要知道,当时其他的大盘鸡店,都是夫妻店,散兵游勇,面对电台广告1年3万、户外广告1年9万的高昂广告费,很少有人会舍得。
就这样,沙味王赶上了第一波传播红利,把品牌也打了出去!
< class="pgc-img">>目前的沙味王,已经在新疆开了14家直营店,沙湾县3家、乌鲁木齐7家、疆内4家。
以前满足的是4-10人多人用餐的时间,多开500平、800平的大店,以至于本来想做大盘鸡单品店,因为门店面积大,为满足坪效要求,增加了很多产品线,做成了大盘鸡主题餐厅。
现在,随着90后、00后的崛起,新疆的也开始流行1-4人的用餐场景,所以,沙味王也开始进行系列调整,比如以前没有1人食的大盘鸡,现在专门设置可供1-2人食的大盘鸡套餐,另外,产品结构、门店模型也在调整中。
参谋说
一个品牌,两代人的坚守,30年的手艺传承!
没有餐企能随随便便成功,背后都是一年复一年的坚持和积累。
不管是10年前,还是现在,餐饮经营的底层逻辑不会变,把产品做扎实、找到原点人群,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本文来源:职业餐饮网,由餐饮界头条号整编报道,图片版权归来源处或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