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魏家凉皮快餐店遍布陕西的大街小巷,随着这些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老陕的日常必备。
然而最近,魏家凉皮郑州店摊上事儿了,并且店员表示,这种被曝光的内幕,整个魏家都是这样操作的。
< class="pgc-img">>魏家凉皮等多家外卖商家被曝使用速冻料理包
据河南媒体爆料,郑州知名外卖商家魏家凉皮、米多面多、阿信米皮等看似新鲜的外卖食品其实并非现炒现做,都是使用速冻料理包做出来的。
换句话说,你叫的外卖是几个月前就做好的,而商家们却信誓旦旦的坚称,就是现做的,没毛病。
< class="pgc-img">>红烧排骨、土豆鸡块、鱼香肉丝、梅菜扣肉......隔着屏幕,看着外卖平台上的饭菜都想流口水。
那么,这些诱人的外卖到底是不是现炒现做的呢?在米多面多,记者花了18块钱点了一份土豆炖鸡饭。
几分钟之后,一份土豆炖鸡饭就被端了出来,结果一尝,发现鸡块竟然是凉的。
< class="pgc-img">>一看解释不通,米多面多的这位服务员喊来了负责人,对方仍坚称菜是当天炒好的。
< class="pgc-img">>为了验证,记者要求查看食材,这位负责人就是不同意。
< class="pgc-img">>最后,在记者再三坚持下,这家米多面多的负责人才让人从后厨拿出了一袋东西。
< class="pgc-img">>速冻熟制菜肴制品,就是速冻料理包,也叫方便料理包;那么,这种料理包里的菜肴是当天做的吗?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不仅是土豆炖鸡,米多面多的很多米饭套餐都是用速冻料理包做出来的!
< class="pgc-img">>而像这样使用料理包做外卖的,并不止米多面多一家。
< class="pgc-img">>在魏家凉皮郑州金水万达店,除了凉皮,这里的米饭套餐,口感和现炒现做的也有所不同。
虽然工作人员一口咬定是现做的,但是记者在店里,并没有看到有大厨在煎炒烹炸,而且也是短短几分钟,一份份套餐就做出来了。
< class="pgc-img">>再三要求下,这家魏家凉皮负责人拿出一袋料理包,生产日期标注的是2018年9月!!!并且说,我们整个魏家都是这种做法!
< class="pgc-img">>除了个人用餐外,一些外卖商家还主做订餐量更大的会餐和团餐。
< class="pgc-img">>然而,来到店里就会发现,这家店的后厨非常简单,虽然主打会餐和团餐,但是却看不到一个像样的大炒锅。
< class="pgc-img">>无论是个餐还是团餐,外卖商家使用速冻料理包的情况,非常普遍。
商家可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料理包
但应该明确告知
< class="pgc-img">>明明使用的是料理包,却对外宣称现炒现做,这不是明摆着欺骗消费者吗?
< class="pgc-img">>记者将这些外卖餐馆的情况反映给了相关执法部门。随后,执法人员对涉事的外卖餐馆进行了检查。
< class="pgc-img">>虽然,按照规定,外卖商家可以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料理包来制作外卖,但是,顾客的合法权益却不能忽视。
< class="pgc-img">>魏家凉皮负责人回应:
正在讨论如何让顾客知情
11月27日,据大河报消息,米多面多、魏家凉皮两商家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经在整改之中,将会线上线下对所有顾客做出告知,让大家以后下单时及时知晓哪些食品使用了速冻料理包。
记者联系了魏家餐饮河南地区负责运营的李经理。他表示,魏家餐饮的店铺在制作部分食品时一直以来都是使用速冻料理包,所有的料理包都是公司设在新乡市原阳县的中央厨房工厂生产的,该厂有营业执照、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证件。
事情发生后,公司正在讨论一个议题——出售食品时使用什么方法让线上线下的顾客都知晓哪些食品是速冻料理包做的,哪些是现炒现做的。
在采访过程中,魏家凉皮和米多面多两家公司相关负责人均向记者表示,店铺工作人员不应该把使用速冻料理包制作的食品说成是现炒现做的,对消费者进行欺瞒。对此,他们会对各店铺的工作人员加强管理。
虽然事发郑州魏家凉皮,但是魏家凉皮发源于陕西西安,在咱们本地更为普遍,陕西的商家也应该积极整改,让顾客用餐用的明明白白。
< class="pgc-img">>魏家凉皮的扩张之路
1999年,创始人魏文军先生与其妻子魏永萍两人举家从汉中来到西安,在西北工业大学东门外开设了第一家“魏家凉皮”,是一间只有十几平米的牛毛毡小屋。
2001年,魏家凉皮在短短两年迅速扩展,注册了“魏家凉皮”商标,开设了11家分店。初步拥有了独立的店面,最大面积达上百平米。
2005年,2005年魏家凉皮开始拓展了加盟业务。截止2005年,全国加盟店已超过百余家。
2007年,魏家凉皮将西式快餐的店面运营模式引入中式小吃当中,开启了陕西地方美食走向全国的新路线。
2011年,魏家凉皮拥有了西北地区规模较大的凉皮生产线,形成了从原料采购、产品研发生产、品质检测控制、物流配送销售,全部自主一体化的生产销售体系。
2014年,2014年魏家凉皮在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北京、郑州等地拥有标准化直营店百余家。
><>段时间,海底捞拿5000万进军方便火锅市场的消息一经传出,让餐饮人士再次将目光聚焦到如方便火锅的餐饮零售上。
这是不是意味着餐饮界的“正餐”开始走进商超,实现餐饮行业的零售化转型呢?
方便火锅,始于“方便冒菜”,成型于2016年12月,不到半年时间,这个新鲜小物种就席卷了整个餐业。除了海底捞以外,市面上共有大龙燚、味蜀吾、小龙坎、井格、重庆德庄等40余个品牌均已走进方便火锅这个大浪潮中。
有行业人士预测,未来餐饮市场规模将超过4万亿元,而火锅作为餐饮业贡献率最大的品类,早已拿下了千亿市场,而方便火锅作为火锅的零售化细分品类,至少也是百亿级别的市场。
如今,各大火锅品牌的纷纷试水,推出方便火锅,似乎意味着餐饮迎来的是一个新的市场蓝海——餐饮零售化。
方便火锅的背后,是餐饮零售化雏形
事实上,除了方便火锅以外,有很多餐饮品牌已经逐步零售化,有没有发现,在餐厅的角落里,在一个独立的橱窗上,你可以看到摆着的各种食材、调料、干货等包装食品,以及还有一些可以带回家直接烹制的半成品…这些都可以说是餐厅在市场的变化下所做的零售化。
不仅如此,其实已经有很多餐饮品牌已经或大或小地布局了自己的零售路线。
01
打造品牌全产业链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新餐饮企业不断崛起,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整个消费市场,特别是对于传统餐企,变革或者转型已经成为极其重要的一环。
然而,改变固然很重要,但是修炼好企业的内功也很关键。半岛餐饮集团(以下简称“半岛”)、蚝门九式、阿兴记等品牌就将修炼内功的突破口放在打造品牌产业链上面。
半岛主要以经营粤菜为主,旗下拥有3个中高端酒家品牌,其半岛董事长利永周先生曾经说过“未来的竞争,是成本与效率的竞争”,必须通过加大效率以及降低成本来赢得市场。
2011年,半岛建立了食品加工厂和检测中心,推出了系列半岛品牌,如月饼、面包、烧腊等产品,并且开出了烧腊及半岛饼屋实体店。不但丰厚了自己的产业链,为竞争打下了基础,还未企业多元化发展起了推动的作用。
▲半岛月饼
和半岛不一样的是,作为中国第一家以蚝为主题的中餐厅的蚝门九式,目的则是为了解决生蚝的季节性问题,让顾客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蚝菜。所以品牌从蚝干入手,对传统的晒蚝工艺进行改良,研发出适合一线城市中高档消费者的各种蚝干吃法,如云腿蒸蚝干,火喷蚝干片,完善全年的蚝菜品。
除了成为店里的菜品,蚝干又被延伸制作成多种产品,蚝腊肠、蚝罐头等全年售卖的产品,以及金蚝粽、金蚝月饼等应节产品。
而在1991年创立的阿兴记,初期以中餐、快餐为主,后来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餐饮业疲态出现,为了提高品牌的核心竞争力,阿兴记开始了转型之路。
2007年,阿兴记开始调整产业结构,成立阿兴记食品,打造肉兔完整产业链,形成了优质种兔繁育、肉兔屠宰和肉兔制品,年出栏1500万只商品兔,年屠宰1300万只商品肉兔,年产5000吨的兔肉系列制品的生产力。
▲阿兴记兔肉系列
这三个餐饮品牌都是通过打造品牌产业链,开发延伸系列产品的方式,把触角伸向零售业,来稳固市场地位。
02
产品+电商模式
餐饮作为线下最大的流量入口,如何抢占更多的线上流量资源对餐饮零售化来说相当重要。
一些餐企结合自己的业态开发出相对应的零售产品,在自有商城进行销售,并入驻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使得线上线下的流量相结合,实现全渠道的聚客与变现。
拿呷哺呷哺来举例。呷哺呷哺进入火锅调料市场可以说是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发生的结果:他的火锅调料如同海底捞的服务一样,成为了消费者心中的强烈记忆点,甚至在一些美食点评平台上,麻酱小料成了呷哺呷哺的“推荐菜”,在2011年的北京国际美食盛典上,呷哺呷哺 的麻酱调料还获了“特色产品”的荣誉称号。
▲呷哺呷哺火锅底料
于是从2011年开始,呷哺呷哺就开始布局电商,在天猫开设了旗舰店,卖起了底锅调料等零售产品。
据红餐网记者了解,呷哺呷哺的麻酱调料等关键调味料,由自建中央厨房出品,所有原材料均由自己采购、加工再到销售。
当然,像呷哺呷哺这样将调料产销一体化的零售模式,并非无先例。
早在很久以前,桥头、秦妈、德庄、小天鹅、小肥羊、海底捞等这些火锅品牌都走过“经营火锅优而卖底料”的路子。
03
餐饮+便利店模式
在互联网行业大谈“互联网+”的时候,餐饮行业也有“餐饮+”,“餐饮+便利店”就是其中的一种模式。
你有没有试过在便利店里点一份意面,喝着咖啡享受着曼妙的下午茶时光?
西北“中式快餐鼻祖”之称的魏家凉皮,其旗下的便利店“魏家便利”于2016年4月5日开业,这一号角的吹响,宣布魏家凉皮正式进入零售业态。
▲魏家便利店
与常见便利店最大的不同是,魏家便利几乎把店内一半的面积打造成顾客用餐区,店里不仅可以买到便利食品,还能买到凉皮、肉夹馍等魏家特色美食。
而这里不得不说一个广州本土、具有全国代表性意义的品牌——广州酒家。
广州酒家以经营粤菜立足,很长时期都代表着粤菜的最高水准。1991年成立的广州酒家,原本以经营粤菜餐饮服务为主业,销售粤式糕点、月饼、烧腊等食品为副业的格局。早在1995年设立全资子公司“利口福”,并建立了10万平米大型生产基地,用以自主生产月饼、速冻食品、腊味、面包西点等食品,并开出利口福饼屋实体店。
如今利口福饼屋线下共有114家直营+43家加盟店铺,分布在整个城市的各个角落,模式接近便利店。
这种餐饮+便利店的混搭模式,是魏家凉皮和广州酒家向零售化进军的一种手段,反过来,这种便利也成了这两个餐饮品牌的吸金引流利器。
04
堂食+零售的“类超市”模式
很多餐厅除了堂食之外,还出售食材、配料等产品。比如主打云南菜的云海肴在餐厅卖起了食材;九毛九卖陈醋、手工面;山东老家卖五谷杂粮;乐凯撒榴莲披萨也在其门店出售进口水果牛肉果等。
▲云海肴蔬果食材
这种堂食+零售的“类超市”模式,既能为餐厅增加盈利点,还可以打破餐厅单一的经营模式。
模式虽好,并非人人适用
红餐网记者认为,餐饮零售化未尝不能成为餐企运营的一种新方向。不过模式虽好,也并非人人适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小的餐饮品牌来说。所以,餐企决定在做零售化之前,要注意以下2个问题:
成本太高,小餐厅无法实现
这种餐饮零售化实际上是多品类,跨领域等相互融合,这样就意味着餐企需要有足够的资源去支撑,因为所有食品都必须有几个流通环节,包括:原料产地、采购地、加工地、销售地等,这些资源相加造成的高成本是小餐厅无法实现的。
食品安全意识
相比广州酒家这种通过大型、标准化的加工厂,一些企业推出的天然手工产品即使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味觉需求,但这种通过非工业化生产方式做出来的产品安全性有待市场检验。另外,无证食品加工的黑作坊,更不可取,存在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无论是面积、规模、原辅料仓储、消毒设施,还是从业人员资质都很难达到审查登记条件。
所以餐企在做零售化之前,需要做好资源评估、成本预算以及投入产出比的预估,更要严格按照食品监管部门的要求,依法规范生产,不要盲目地去做加法。
总结
餐饮零售化正在成为行业的趋势,未来,餐饮市场或许会出现更多各式各样的零售化产品。
方便火锅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餐饮零售化的大门。当然全新的蓝海市场的诞生,也意味着风险与机遇的并存,所以,各大餐企要学会打破市场局限,为品牌制定模式,抓住机遇,做一只可以在风口上飞起来的猪!
——————
作者:周洪楚,本文由红餐网记者原创,转载请注明。红餐网,头号餐饮新媒体,百万级订阅量。趋势、实战、菜谱,你们关注的,我们都提供。
>当今的商业世界中,跨界经营已成为一种时尚趋势,许多企业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业务领域,而是积极拓展多元化的经营模式。西安的魏家凉皮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它不仅在凉皮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完全融合了社区超市的内容,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便捷、更综合的服务体验。
魏家凉皮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优质的产品在西安享有盛誉。然而,它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敏锐地洞察到了消费者对于便捷购物的需求。通过引入社区超市的概念,魏家凉皮成功地将业务范围扩大,为顾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这种跨界经营的模式带来了许多优势。一方面,社区超市为魏家凉皮增添了新的活力。顾客在品尝美味凉皮的同时,还能方便地购买到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商品。这不仅增加了顾客的便利性,也提升了店铺的人气和流量。另一方面,跨界经营为魏家凉皮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除了传统的凉皮销售,社区超市的商品销售也为企业带来了额外的收入来源。
为了确保跨界经营的成功,魏家凉皮在融合社区超市的过程中做了精心的规划和布局。它合理利用店铺空间,设置了明确的商品陈列区域,方便顾客挑选和购买。同时,魏家凉皮还注重商品的品质和种类选择,确保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魏家凉皮还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确保商品的供应链畅通,保证了商品的新鲜度和质量。在服务方面,员工接受了专业的培训,不仅能够提供美味的凉皮,还能为顾客提供周到的购物建议和服务。
总的来说,魏家凉皮的跨界经营之路展示了企业的创新精神和市场敏锐度。通过融合社区超市的内容,它为消费者创造了更加便捷和丰富的购物体验。这种时尚的经营模式不仅为魏家凉皮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即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只有不断创新和适应,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并取得成功。让我们期待更多的企业能够追随这一潮流,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