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这家店我目前只喝过桃气观音奶茶和西瓜桃冰,味道都很ok,感觉这家店的奶茶的茶味会比别家更浓,喝起来就不会那么腻味,但是西瓜桃冰让我有点失望,其实也是好喝的,只是和益禾堂的西瓜芝芝比起来就不够了,益禾堂的西瓜芝芝不仅有水果的甜味和清新,上面还会给你加一层奶盖,除了清新的甜味,还有点奶盖的咸味,口感层次更丰富,西瓜桃冰和西瓜芝芝我都点了标准版,没有额外加小料,但是这两杯里面的小料感觉也差不多,而且我在外卖软件上点的,西瓜芝芝只比西瓜桃冰贵了两元,性价比更高!PS :这家店的珍珠感觉不怎么好吃,没有嚼劲,干巴巴的,跟在冰箱里冻过的珍珠奶茶里的珍珠口感一样。PPS :知道为什么叫壶见吗?因为是福建qwq
益禾堂:这家的西瓜芝芝真的太绝了,yyds ,强烈推荐!!!超级好喝!!!记得点全糖,西瓜类的水果茶不点全糖的话真的没什么甜味,味道会很淡!!!还有禾风奶绿、四季奶青,这两款同时加布丁和珍珠都很好喝,不喜欢太甜的可以点七分糖,还是不行的话五分糖也挺不戳的!他们家的葡萄系列也还可以,葡萄酸奶蜜很好喝,葡萄啵啵奶盖也很不戳,单纯的葡萄啵啵这款我觉得挺一般的。PS :古茗有一款葡萄饮料,20左右,但是我觉得没有益禾堂的葡萄酸奶蜜和葡萄啵啵奶盖好喝,就跟益禾堂的葡萄啵啵差不多,少了酸奶或者奶盖之后感觉就是杯普通的水果茶,当时点完喝了之后就后悔了,还是益禾堂的更好喝,而且也更便宜。
录于话题
11月20日丰泽区第三轮消费券启动,推出的“4000万消费券和百款爆款”迅速席卷市场,成为众多市民每日必谈话题:“今天你抢券了吗?” 截至11月30日,丰泽第三轮消费券抢券页面累计访问超200万人次!
据丰泽消费券平台显示,每天9:30,领券页面在短短几分钟内均处于上万人次上线浏览,市民积极性不断提升,截至11月30日,线下消费券发放活动累计参加人数超50万人次,发放消费券近10万张;在商家参与方面,热情度也是超过前两轮,截至目前,参与发券商家476家,涵盖丰泽区核心商圈购物中心、餐饮、文旅、汽车、家电、酒店、家政、鞋服、特产等。
丰泽特色商城
与前两轮不同,第三轮丰泽消费券增加了丰泽特色商城板块,推出“每日爆款”和“超值套餐”系列活动,在10天内商城累计访问人数超150万人次,累计订单16242单。
每日爆款
此次活动丰泽特色商城“每日爆款”最为火爆,活动组委会精心挑选了21种丰泽商圈特色的产品回馈消费者,每天限量几百份产品3分钟内就被抢购一空,截至目前浦西瑶绿豆饼已经销售1400份、壶见奶茶3500杯、浦西万达电影票400份、波叻叻儿童乐园819份、roco面包1000份等,目前爆款产品已经达到21种,销售状况“盛况空前”;“超值套餐”也广受青睐,消费者每日9:30起领取商城消费券,从5-188元不等,商城消费券可以直接抵扣“超值套餐”,若可面包、西树泡芙、龙少鲜活牛肉城、麦都面包、友臣魔方吐司等套餐系列广受消费者喜爱。
丰泽区各大商圈结合消费券推出众多优惠活动,活动力度超过“双11”
第三轮丰泽区消费券成为各大商家主推活动
据了解,丰泽区各大核心商圈推出众多超力度活动,积极参与丰泽第三轮消费券,其中,无门槛消费券最受欢迎,如中闽百汇泉秀店30元无门槛消费券、东海湾生活广场100元无门槛消费券、南益广场50元餐饮通用券、领SHOW天地200元通用券、城东万达广场88元无门槛通用券等,每天9:30一上线就被抢领一空。
活动组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本次活动持续到12月31日,线下消费券和商城消费券领取后有效期为7天,请详读活动规则,共同参与“丰泽消费盛宴”;同时,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牢记莫扎堆、莫聚集,做好个人防护,健康出行。
欢迎更多丰泽区商贸文旅企业加入消费券活动,更多详情可关注“丰泽购物节”或“觅城生活”微信公众号,向组委会提出申请,审核通过即可参与。
丰泽购物节
觅城生活
本文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号观点
收录于话题 #
个
上一篇 下一篇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来源:泉州晚报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今开饮品店,已经很难避开大品牌、大品类的挤压,新品牌都在缝隙里找机会。
最近有个叫“壶见”的福建品牌让人眼前一亮:
他们把福建美食融入茶饮,生意好的门店,30平米的门店月营业额超30万。
今年4月份,还把门店开到了广州,3家门店,单店最高日出1600杯。
他们是如何找定位、做产品的?
一个叫“壶见”的福建饮品
单店最高日出1600杯
这个月,在广州茶饮市场,有一个新奇的茶饮产品“石花”,让很多行业人眼前一亮。
石花膏
>仔细了解一下,这款产品全名叫“石花老盐杨桃清”。
从外观看,它符合今年的绿色潮流,使用瓶子包装,入口有浓郁的杨桃味道,亮点在于底部的条形、透明果冻状小料的“石花”。咀嚼时杨桃果肉的的果汁和石花的滑溜Q弹,会留下明显的记忆点。
我了解到,“石花”这个名字奇特、有记忆点的小料,是一款福建的家喻户晓的小吃,原料来自一种食用海藻,有“海底燕窝”的美誉。
——又是一个从地方美食里找小料的案例。
这款产品来自“壶见”,一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代表福建的区域品牌。
从地域文化和美食里找灵感,已经是很多品牌从区域脱颖而出的思路。
壶见来自福建泉州,2017年10月成立,门店风格以八闽文化为特色,产品则用福建传统小吃与茶饮融合。
“到福建,喝壶见”,如果你去福建,在厦门没有听到这句话,那么在泉州大概率会听到。
独特的风格与定位,让壶见找到了市场缝隙:
- 门店存活率超90%,开店近4年,关店数量不超过10家;
- 客单价11元~13元,单店月均营业额约15万;
- 以20~30平米的档口式门店为主,在福建开店近140家。
今年4月份,在饮品发达的广州,壶见3店连开,单店最高日出1600杯,在广州站稳了脚跟。
在广州,壶见的slogan是“喝杯壶见,到过福建”,把品牌与福建的区域特色深度绑定,依托文化出圈。
作为中国的核心茶产地,福建却鲜少出现连锁新茶饮品牌。定位于闽式茶饮的壶见,能不能靠区域特色突围?我和壶见的创始人陈笃初聊了聊。
以“石花”为标签,产品自成一派
打开壶见的菜单,你会发现很多原料都“很福建”,比如龙岩百香果、福鼎芋头、长富牛奶等,都是福建人熟悉的味道。
他们的产品体系,可以说自成一派:
1. 发掘属于自己的“灵魂小料”:石花膏
在壶见的菜单上,石花膏是个具有“标签”意义的小料,杨枝甘露、椰果果奶茶等10多款产品中,都含有白色条状的石花膏,其他饮品点单后,只需要加1元,也可以单独加一份石花膏。
石花膏是福建人从小吃到大的美食,用从食用海藻海石花中提取的胶质制作而成,富含胶原蛋白,加上水果、芋圆、蜂蜜等配料,口感爽滑,清凉解暑,在《舌尖上3》福建泉州石花膏篇中有详细介绍。
石花膏产品的出杯也很有观赏性:店员用一把类似刨刀的工具,快速在固体状石花膏块上刮擦,把石花膏刮成均匀的细条放入杯中。
仔细想想,石花膏和烧仙草同属于闽南特色小吃,产品特性、口感、成本结构、天然属性、营养价值等,都有相似之处,这或许也是一个具有潜力的小料。
今年6月份,壶见进一步放大了石花的产品标签,开发了“石花摇摇冰”系列,有石花老盐杨桃清,和即将上市的石花油柑杨桃清等。
2. 铁观音茶底,非遗传承人监制
铁观音,福建最具特色的茶原料。在壶见,杨枝甘露叫“观音杨枝甘露”,奶茶是“铁观音奶茶”,柠檬茶,也是“观音爆捶柠檬茶”,反反复复让你记住。
他们在“铁观音标签”的打造上也下了功夫:邀请铁观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魏月德,为壶见打造独特的茶感。
新茶饮离不开茶。这几年,品牌“玩茶”的越来越多,找到一款独特的茶底,是产品差异化的基础。
3. 用新茶饮的方法,“重塑”福建四果汤
四果汤是去厦门必吃的甜品,以石花膏为基底,加入各种各样的时令水果、红豆、薏仁、莲子、芋泥等,再舀一勺蜂蜜水,便是夏日的一道清凉特色小食。
壶见在产品研发时,用新茶饮的方法,把四果汤“重做”了一遍,形成特色产品系列“原创四果茶”:
四果茶(右)
>首先确定主推味型,留下记忆点:四果汤最多有12种配料,常常让消费者傻傻分不清楚,吃完也记不住任何特点。
壶见在改良四果汤时,首先给每一款找到了主推味型,比如桃桃四果茶,虽然里面有桃子西瓜石花等多种水果小料,但桃子含量最高,就以桃子记忆点为主。
壶见桃桃四果茶
>与流行元素组合,做出差异:壶见一个爆款四果茶叫“大荔呷椰椰”,加入了今年大火的生打椰,以及荔枝果肉,以生打椰的口味和荔枝肉的咀嚼感为主,既迎合了消费者的喜爱,也做出了品牌的差异。
加入茶汤,扩大延展空间:和新茶饮改造杨枝甘露相似,壶见在四果汤内加入茶汤,变为“四果茶”。
壶见以石花为核心产品标签,建立起来具有闽南特色的产品矩阵,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这是区域品牌走出去的必要条件。
而能不能走出去,还要看能否打好“文化牌”。
从风土人情中提取“品牌符号”
壶见的品牌色是橙色,陈笃初称之为“大闽橙”,和闽南特色的红砖建筑的橙色非常近似。
这不是偶然。我发现,他们门店处处都有传递福建文化的“品牌符号”:
比如产品物料中,会出现一些特殊纹饰,是从闽南的“浔埔女、惠安女、湄洲女”的发饰、头饰中提取出来的。
其中有一个“大闽橙”和“海丝蓝”组成纹饰,多次出现在门店、小程序、海报等处,陈笃初告诉我,这是从福建一种家常的藤编中提取的元素。
壶见小程序
>壶见门店的一些装饰品,如灯笼、海报等样式和图案,也大都来自福建的建筑,比如蚵壳厝、骑楼花窗等。
这些元素符号,使品牌从视觉呈现,到物料表达,都形成了鲜明统一的风格。
符号的意义在于降低品牌的成本——被发现的成本和被记忆的成本,同时承载品牌的身份及价值,实现高效传播。
区域品牌最能利用的就是本地文化认同感,用情感共鸣打造区域的“集体回忆”,同时成为外地游客的打卡理由。
地域文化做到极致,就具有了某种无敌的基因。
今年,是区域品牌集体突围的一年
每一种文化和风味,都会有适合它的土壤。
今年,很多依靠区域文化和美食的品牌集体涌现。
这不难理解,饮品寡头时代,留给新品牌的窗口已经收紧。
在大型连锁品牌的“入侵”下,新品牌的成长路径,是聚焦核心受众,打磨出一款超级单品,而后通过核心卖点占位一个新品类,再丰富产品类型、搭建一个产品矩阵。
这样的品牌,不仅能在区域做好,也有机会走出去。
未来,壶见计划在广州、重庆、云南、江西等地,扩大门店数量,让石花、四果茶等独具特色的产品从福建走到更多地方。
对壶见来说,能不能做大、能不能走出去,摆在面前的还有3个难题。
- 第一:石花,能不能在消费者中建立认知?壶见能不能依托石花,搭建出完整的产品矩阵?
- 第二:石花作为小众原料,供应链怎么解决?食安如何保障?出杯效率怎么提升?
- 第三:福建特色的视觉符号,能不能做到“文化出圈”,打动更多人?
这是摆在壶见要解决的难题,也是所有想走出去的区域品牌面临的挑战。
今年,咖门也将持续推出“饮力黑马101”栏目,发掘一批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品牌,发现区域市场的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