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小店的推出,被视为微信电商梦的再次点燃,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微信电商业务分为私域和以视频号为主的公域两大模块。微信小店的升级,释放了生态内全域流量,为商家提供了更多机会。
深夜公告:小店来了!
微信的电商梦,再次点燃。
“微信电商”这个词,在最近一段时间被频繁提及,这个名字的出现,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微信电商业务,整体分为两个模块,一是各个商家的私域,二是视频号为主的公域。
小店到来,微信开始释放生态内全域流量。
一、微信小店,打通命门
小店,这次也许打通了任督二脉。
刚刚发布的公告,释放了重要信号:
“小店将进一步简化商家入驻流程,升级品牌认证和店铺命名体系,降低入驻门槛及保证金。并支持店铺及商品信息在公众号(订阅号、服务号)、视频号(直播、短视频)、小程序、搜一搜等多个微信场景内流转,助力商家更好地满足用户消费需求。”
首先,我们看看微信电商的基本盘是什么?
1、用户端,是电商新人。
逻辑上是用微信的所有人,实际上切入的是更干净、没有被沾染过的的电商新人 40-60 岁的中老年人群(微信支付当年的逻辑);
2、商家端,基本盘是小微商家。
也许是社区里一个卖海鲜的店主,这种量级的。
当然,还有产业带上的白牌商家,以性价比为核心卖点的产品商家、源头工厂、农产品种植户。
跟淘宝、拼多多、抖音一样,大品牌总是后知后觉,他们会在生态成熟后,重金入局,携带品牌势能,收割达人与用户。
中老年电商新人、小微商家,意味着在必须非常低门槛才行的通,不然这个业务就做不起来。
没有流量的增长,商家进入小店的动力严重不足。
小店想成为商家的首选,必须有更大诚意,也就是释放全域流量。
所以这个公告显得极为重要,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朋友圈、搜一搜往小店导流。
小店的商家,全域搞流量,发展的空间更大:
1、左手私域,社群,私信、朋友圈无卡点激活;
2、右手公域,视频号短视频获客、直播获客变现、还有搜一搜这些公域搜索流量加持。
换句话说,但凡能有新的流量给商家,3-5%的平台扣点,真的不是问题。
回到张小龙的底层思考:“商品及信息”,商品在微信全域内流通。
替换掉小程序,小店成为微信各个流量节点集中的收割工具。
微信生态内信息流与商品流,在小店形成闭环。
二、小店,杀死小程序电商
如果,小店是更好的体系,那它砸谁的盘?
1、纯私域的小程序商城。
纯私域成为死局,有赞、微盟这类纯私域的工具,陷入到尴尬的境地。
从七八年前开始,“私域”这个概念一样,微信悄悄点火,大家开始扇风,然后星火燎原。
实际上,大量商家从各个平台把用户导入到微信,精选运营,已经把老粉反复的榨,已经榨不出油水了。
商家缺的不是流量变现,而是新流量获得能力。
在这一点,小店无可争议地取代这些纯私域工具。
2、小程序私域电商平台。
从用户的角度看,一个是官方平台,另一个是三方的平台。
你会更信任谁?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提到三方小程序电商的几个命门:
一是,用户体验差,商家没有监管。
售后政策远远低于公域水平,“自己揪着头发把自己领起来”,出了问题基本靠“自觉”解决,不可能有好的用户体验。
二是,巨大的违规违法风险。
所有私域电商都会涉及到的裂变与触达,微信不管理的后果是:涉传、非吸、售假、暴雷。
三是,商家把赚钱,微信不赚钱。微信只有每年认证费,跟商家的利润比,蚊子腿都不到。
所以,小店砸盘,
首先就是砸小程序私域电商平台。
快团团、群接龙、团买买、群团团……这种“外链三方”,我知道的大概几万个这样的小程序分销商城、H5商城。
理论上,小店体系成熟后,微信随时可以像抖音2020年切外链一样,按需逐步升级管控。
小店对于纯私域、或者在三方卖货的商家而言,增加3-5%技术服务费,完全在其承受范围内。
相比其他的工具平台,也许综合成本会更低一些。
所以,商家的迁移速度,可能比想象得快。
有了自己的正规平台,对于微商、假货、黑五类擦边的商家,微信一定会整顿打击。
所以,不管是品牌私域、还是在各类三方电商平台的商家而言,小店都是更好的选择。
小程序电商,完成使命,退出历史舞台。
那些已经做大的私域平台,尽快做自己的app,把商家迁移出去,也许是一个必要的选择。
三、微信小店的隐忧
“如果腾讯有电商基因,就不会出现小程序这个物种”
在我上一篇文章的评论区,有这么一条留言,颇有味道。
这要从腾讯的文化基因说起。
张小龙的“产品至上主义”,实际上就是腾讯典型的代表。
作为中国最成功的产品经理,张小龙试图尽可能在产品功能和设计层面解决问题。
微信团队,甚至说整个腾讯,都浸泡在产品解决一切问题的逻辑上面。
强产品、弱运营,甚至说无运营。
然后,普通人几乎找不到微信的客服,几乎联系不到官方的人。
产品自己说话,出了问题,通过产品去治理或者升级。
视频号电商团队,最近整个业务线全大调整,让微信电商回到公众号时代。
但是没有小二、找不到运营的电商平台,真的能做好么?
我没有发现先例。
在逻辑推演中,我们会形成这样的结论:
1、微信走自己的路,并不会像抖音极致的商业化。
不要用“做大做强,收割流量”的思维去分析微信电商,也许用“细水长流,自由生长”这八个字更加贴切。
2、微信的基本盘太大,不要试图用单点突破、垂直做深,这种商业逻辑去看待微信电商。
因为在这种思维下,无法耦合微信广而大、泛而普的大盘子。
微信生态要容纳下的东西太多了,任何一种局限都吃不透微信的流量,满足不了微信电商的需求。
在商品流、物流、信息流无限通畅,用户随意迁移的大环境下,流量成为唯一决定性因素。
尽管诸多问题与不确定,随着小店的完善,也许,微信电商会弯道超车,成为新的电商一极。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大鱼知道】,微信公众号:【大鱼知道】,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融界7月26日消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全 聚 德提问:建议公司全面推广扫码点餐,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公司回答表示:目前消费者在公司旗下门店就餐,均可通过移动端手机的微信自助扫码点餐、自助加菜、自助结算和智能识别会员,节省消费者就餐时间,提升门店工作效率。
本文源自金融界AI电报
信小店让不少人很激动
最近,腾讯发布《视频号小店升级为微信小店的公告》,将在08月25日起,正式支持商家将视频号小店升级成微信小店,并进一步简化商家入驻流程,升级品牌认证和店铺命名体系,降低入驻门槛及保证金,并支持店铺及商品信息在公众号(订阅号、服务号)、视频号(直播、短视频)、小程序、搜一搜等多个微信场景内流转,公告显示,升级后的微信小店分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两种,一个企业营业执照最多可以开30个店铺,店铺名字只要不混淆知名企业名称和商标,都可以,所以,越早申请越能占到一个好名字。
这些消息一出来,引起不少行业研究者的欢腾,不过,商家层面似乎很平静,所以,这到底是不是微信电商的突破性大动作?还有很多争议。
< class="pgc-img">>支持派认为,升级后的微信小店,包含了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搜一搜、企业微信等所有微信生态场景,这意味着微信要大干一场了,一定会有大流量大机会,甚至可能会给微信的一级入口,联想到前段时间视频号电商团队的调整,从腾讯广告主导变成张小龙的微信事业部主导,的确给了大家很大的想象空间。
腾讯总裁刘炽平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也说,他们要建立的不是直播电商系统,而是在微信内建立电商生态系统,与整个微信生态相连接,从而区别单纯的直播电商。
但想象终归是想象,反对派认为,电商是重运营,但微信向来不会做重运营的事儿,而是依靠产品解决问题,所以微信里面的购物体验非常不好,假冒伪劣,售后纠纷层出不穷且无处投诉,这些问题不解决,微信小店也掀不起大风浪。
调皮电商认为,微信小店的到来,一定是一个重大影响,但到底影响多大,其实不取决于微信小店,而是微信有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为此我们说三点:
第一,十年来,微信电商经历了什么
十年前,为了微信公众号的商业化,微信小店诞生了,但在有赞、微店、微盟等诸多第三方开店工具中,微信小店表现不尽如人意;
四年前,为了发展小程序电商,微信推出了微信小商店,就把微信小店给关了,小程序的发展非常不错,但是用来卖货的微信小商店却还是不行;
去年,微信小商店也不推了(现在已经停止注册),改推视频号小店,但视频号小店的管理权在腾讯广告,腾讯是想把商业化的部分都统一管理,但视频号毕竟是微信的产品,腾讯内部对于如何做好视频号电商,争议很大。
如今,视频号小店也随着视频号电商团队的调整,迎来了命运转折点,微信接管视频号电商后,将升级成微信小店。
十年了,微信小店死而复生,这说明腾讯内部和微信张小龙自己也彻底想通了,微信太多的流量场景,不能每个场景都有一个电商工具,需要统一管理了,现在微信小店把公众号、朋友圈、社群、搜索、直播、短视频都能覆盖了,这是大好事。
微信堪称是流量最破碎的平台,抖音快手拼多多阿里京东都已经在推全域推广了,只有微信的流量还是千沟万壑崎岖不平,这对商家做电商不利,对消费者购物体验不利,对腾讯广告的营收也不利,想想看,巨量引擎的广告产品在流量统一规划下,商业化进展一波又一波,但腾讯广告对商家的吸引力就一言难尽了。
升级成微信小店后,商家可以在后台统一管理多个场景的消费需求,自然也就愿意多做投放测试。
除了上面的内部因素,还有一个外部的隐性因素,随着反垄断的进展,微信需要不断把流量开放给淘宝,去年双方就曾深入合作过,与其让淘宝的链接在微信生态中到处飞,还不如让微信自己的店铺链接来承接消费需求,这样消费体验和转化率都会更好,微信小店要是用的更好,那商家投广告的链接跳转到淘宝,就没有太大必要了。
第二,微信小店不是对所有人都有好处
微信小店的推出是个好事,但不是对所有人都是好事,对公众号和视频号的内容创作者是好事,对商家也是好事,总算有了更平滑的商业链路,但是对其他第三方服务商就不好说了。
对于第三方开店工具,比如有赞、微店、微盟这种开店工具,就有不少影响。
不过,这种影响也需要区别对待,对于想降低成本的中小商家,选择微信小店更合适,没必要用第三方开店工具,毕竟只是做一个简单的私域流量承接,没有那么多分销、促销玩法。
而对于品牌性商家,就算有了微信小店,可能还是需要有赞等第三方开店工具,一方面平台对于入驻商家有要求,往往需要开白,很多商家还是希望有自己完全主导的店铺;其次对分销促销工具有要求,尤其是线下连锁型门店,他们的需求不是一个简单的开店工具能满足,比如私域的智能化经营。
其次,对于第三方平台,比如快团团、群接龙这样的电商平台,也有冲击,一旦微信小店的供应链完善了,大团长和帮卖团长都有更靠谱的货源了,也就不需要快团团群接龙了,其实,现在视频号小店就有很好的分销功能,只是他们没有做很好的推广。
最后,微信小店和小程序的关系也很微妙,小程序是一个APP的简化版,有很多服务型需求是很需要小程序的,比如购物中心的会员管理,重点是服务而不是卖货,还有大型电商平台的小程序商城,对功能性要求高,也不太可能用微信小店取代,但是可以让小程序商城与微信小店打通。只有品牌和商家的小程序商城,在有了微信小店以后可以根据主打场景只保留一个即可。
第三,微信小店不是王炸,微信商城才是
微信小店固然好处很多,但绝不是微信电商的王炸,真正的王炸要看微信是否推出微信商城。
就跟抖音小店与抖音商城的关系一样,小店是针对商家角度,是商家的流量承接场所,而商城是站在平台角度做货架电商,在抖音电商主推货架电商之前,抖音小店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商城承接的是用户复购和品牌会员,是培养消费心智的关键场域,是商家管理的核心工具,没有商城的内容或社交平台是没有灵魂的游商集市而已。
有商城,必然要有一级入口,若是没有一级入口,微信小店也翻不起多大浪花,无非就是一个开店工具而已。但是有了商城,平台就要好好运营:
首先要做好招商,商城是有价值观的,你想吸引哪些商家,满足什么样的消费需求,要据此拿出招商政策。
其次要做好大促,你的平台心智建设需要靠活动去推动,只给一个一级入口是没用的,微信给了那么多平台流量入口,都不是渠道,没有消费心智的沉淀,浪费很大。另外,促销IP对平台意义重大,天猫的双十一,京东的618,拼多多的百亿补贴,都是打造平台心智的核心动作,为这些大促安排的资金、人力、商家、传播等资源非常重要。
< class="pgc-img">>再次,要做好客服售后等,现在的售后都进入智能化时代了,不像以前需要特别多的人力,但是规则要完善,如何安排仅退款,如何打通快递。
最后,商城需要算法加持,确定千人千面的排序、布局、广告位价值衡量,而单纯的微信小店不需要这些,但商城算法才是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要做到这些就需要重运营,在国内超级内卷的电商环境下,早就过了有流量就能成就一个平台的草莽期,只有重运营,视频号才会真的突破,微信电商也才能真的突破,否则还是小打小闹。
但若要重运营,微信商城要增加的人员要比现在微信事业部的人还要多。
大家猜猜,微信会愿意做这样的电商重运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