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年12月,张嘉豪在北京南山滑雪场练习。受访者供图
一米八多的身高,一头被他挠得乱糟糟的爆炸头卷发,这让27岁的张嘉豪站在人群里的时候,很容易被人注意到。他习惯穿运动装,但为了录制节目,手里又拎了一套白色西装。后来他还用这套西装拍了现下流行的换装视频,评论里很多人开玩笑说“像睡衣”,“打太极拳的”,“感觉适合做面包”。
张嘉豪回复说,“太正式的衣服我真穿不明白。”
张嘉豪说自己还是喜欢穿运动装,“第一次穿西装,风格不太搭,有点太束缚了,”他觉得自己是那种靠激情生活的人,追求的是绝对的自由,而滑雪就是最自由的事。
从面包师到单板滑雪爱好者,张嘉豪向着“能站上奥运会的舞台”这个目标进行了冲击,虽然最终失败,但因为一个人冲击冬奥会的故事,他开始被人们所熟知。
北京冬奥会期间,张嘉豪做了解说嘉宾,很多人提到他就是“那个卷头发的解说”,但在成为网友们口中“有点儿意思”的解说嘉宾之前,为了能站上身后屏幕里的赛道,他一个人跟滑雪这件事死磕了十年。
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期间担任咪咕视频单板滑雪项目解说。受访者供图
站在那儿,我就要滑
张嘉豪身边的工作人员时不时就会抱怨他的丢三落四,“他的奶奶都说,他除了人和手机,什么都丢过。”但关于滑雪这件事,他从十年前就会认真拍下练习视频,写好年份和标题,分类整理好。
写着Simon Zhang的酒店面包师姓名牌、玩极限轮滑时的练习记录、在新西兰摔断腿的训练视频、在欧洲拍摄的vlog……原本只是没有专业教练指导,所以只能自己拍下动作复盘才养成的习惯,现在成为了他十年滑雪历程的见证。
对学习的排斥和对父亲厨师职业的好奇,让他在初中毕业后去一所中专学习西餐烹饪,后来又去了凯宾斯基酒店做实习面包师。据他回忆,实习的时候每月薪水1200元,在酒店的地下室里上夜班,打面,裁三角,卷型,放进烤箱……一晚上做几千个面包。
2012年,几个一起玩轮滑的朋友带他去滑雪,从此他的生活就完全改变了。“第一次都站不起来,第三次会飞了,第五次能跳八米的跳台,一夏天会了后空翻,来年冬天会做Radeo(腾身转体一周半)……”十年前的滑雪经历在张嘉豪的记忆里还十分清晰,因为从那时候开始,滑雪就成为了他唯一重要的事。
作为国内接触滑雪这项运动比较早的一批人,他首先面临的就是经济上的压力。门票、滑雪服、雪板、路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张嘉豪回忆,那时候为了省钱,他会计算好三块钱最远能坐多少站地铁,然后再换乘更便宜的公交车,有一次滑完雪,身上连买地铁票的钱都不够,在顺义的地铁站附近找小卖部的老板借了一块钱才回到家。为了省下吃饭的钱,他早上去包子铺吃八个包子,在滑雪场撑一天不吃饭。
从2012到2014年,他的身份是“痴迷滑雪的面包师”。为了抽出更多时间滑雪,他选择上夜班,下班后正好能赶上去滑雪,工作的时候也一直在想动作,“那时候是真一天天的不睡觉。”
2014年,19岁的张嘉豪在北京南山滑雪场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排名第九。现在回想起来,他也挺满意这个成绩。也是从这一年,他开始有了装备赞助商,冬天能接几次新开业滑雪场的表演工作,每次能拿到一千元左右的报酬,“就算省着花,去崇礼滑一次雪就花没了。”
2016年,张嘉豪下决心辞掉了月薪3500元的面包师工作,专心滑雪。
被问到“家里人有阻拦你辞职”这样的问题时,张嘉豪和他的朋友给出了一模一样的答案——“拦不住啊”。张嘉豪奶奶在纪录片《孤勇闯天涯》中,她问张嘉豪你玩滑雪摔死了怎么办,张嘉豪回答说,没事儿,会摔死的不去滑,能去滑的就摔不死。
他和之前没有区别,省吃俭用攒了三万元到新西兰练习滑雪,做饭都舍不得多放油,三个人一起花一万多人民币买了辆车在当地开,因为车里没有空调,只能穿着军大衣一边开车一边擦玻璃上结的霜。
滑雪这几年,他脑震荡过三次,两只手都摔断过,手腕上是像蜈蚣一样的伤疤,肺摔破过两次,腓骨螺旋性骨折,腿也摔断过,右腿下胫腓韧带断裂。
“一年有300多天都在滑雪,滑的雪比走的路都多,滑雪占据了95%的生活吧。”这样的状态他一直持续了五年,“我朋友说,等你死了,就给你烧块板儿。”
被问及痴迷滑雪的原因,张嘉豪说,“我就是做梦都想这事,没有考虑过前因,没有考虑过后果,没考虑过以后,也没有考虑带来什么意义,就是站在那儿,我就要滑。”
2022年1月,张嘉豪在哈尔滨滑雪场。受访者供图
冲奥旅程
等待录节目的时候,有人过来谈起正在策划一个“冠军之路”的节目,提及的几个嘉宾都是历届奥运会冠军,张嘉豪大大咧咧地笑着接话说,“我只是全国冠军。”
那是他自称“状态最好”的2019年,参加各种比赛基本能稳定在国内前三的水平。
但由于年龄原因,张嘉豪没能加入国家队,2020年,他开始准备一件大事——自己去冲击冬奥会比赛的名额。
根据国际滑雪联合会规定,拿到东道主国家额外名额的唯一方法是至少参加一站世界杯赛排名前30,拿到50个积分,且在国际滑雪联合会排名前30名。
2021年9月,经过了一年多的准备,他踏上了满世界比赛攒积分的旅程。在视频里,张嘉豪介绍,除了必备的滑雪装备,他还带上了四件特殊的物品:翻译机、冰墩墩、口罩和国旗。
在张嘉豪的朋友看来,他就是完全的“生活白痴”,甚至连衣柜里的衣服怎么摆都要一点点教他。他日常生活所有清洁工作,洗头、洗澡、洗脸、洗内裤、洗袜子……都由被戏称为“八合一”的洗发水完成。由奶奶一手带大的张嘉豪,现在27岁了,依然是家里的“小宝”,奶奶会惦记着帮他洗衣服,照顾生病的他,所以他连洗衣机都不太会用。
父亲也会担心他,在朋友圈看到他发的成绩单,看不懂英语就翻译了找他的名字,提到张嘉豪一个人在外比赛,在镜头里红了眼眶。张嘉豪说自己是看了纪录片,才知道父亲这么担心自己,他们之间更多的是“男人间的沉默。”
在国外赶比赛的张嘉豪在生活方面依然一窍不通,两个月不洗衣服,吃饭就是方便面凑合一顿。但在滑雪方面,他必须懂得一切。
没有任何团队,意味着体能师、营养师、按摩师等专业运动员必须的重要辅助,他一个都没有。由于新冠疫情导致的全球旅行封锁,别的运动员在专业的场地和专业指导下不断精进的时候,他连签证都要自己跑前跑后,一波三折,差点赶不上比赛。张嘉豪说,不是不想吃好的,是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别人团队都是六七个人,咱就自己,顾不了这么多了。”
2021年9月8日,张嘉豪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参加国际雪联系列积分赛智利站比赛,获得1金1银2铜。开局顺利,但紧接着挫折接连而来。
由于签证问题,张嘉豪在智利滞留了80多天无法飞往欧洲,但处于南半球的智利已经到了春天,连可以练习的滑雪场都没有。
2021年9月9日,张嘉豪(左三)在国际滑雪联合会系列积分赛智利站比赛中获得奖牌后庆祝。受访者供图
在瑞士比赛的前三天张嘉豪才拿到通行签证,经过16小时的飞行,时差都没来得及倒,已经站在了跳台上。他失误摔倒了。
比赛前,他录了一段视频,看起来十分疲惫,对着镜头说“现在是智利的夜里,特别困,很多人都劝我不要来这场比赛,我教练也说太急了,但我就是想来看看大家的水平。”
五天后,他又来到了荷兰,参加国际雪联积分赛和欧洲杯,分别获得第54名和第50名,这样的成绩是无法拿到世界杯比赛入场券的。这意味着他无法满足冬奥会东道主国家名额要求,不可能以参赛选手的身份站在冬奥赛场上了。
在张嘉豪的短视频平台上,他这场旅程在国外拍摄的最后一个视频是在瑞士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自称是“导游小张”带大家逛一逛。站在一块展示牌前,他介绍了自己的偶像肖恩怀特,“2018平昌冬奥会,他拿下第三块金牌,U型场地,单板届的神话,国民偶像。”说完他伸出手,摸了摸展示牌上肖恩怀特的滑雪板。
语言不通、在隔离酒店里练体能、只能和教练偶尔远程连线指导、争分夺秒办签证……但张嘉豪并不觉得这有多辛苦和遗憾,“滑雪的时候苦啊累啊都很正常,也就是签证比较麻烦,一点点也都能解决,没什么觉得特别困难的事,其实在出发之前我就想过可能不会成功。”他的朋友也说:“这本来就是捡漏的名额。”
张嘉豪在总结自己的冲奥旅程时,用了“向死而生”四个字。但其实再谈起这趟旅程,他只是淡淡地说,“没有想过太多,想去就去了,我已经竭尽全力了就行了。其实我是一个感知力很钝的人,大家说什么你这故事好感人,我都没什么感觉,真的就是想去做就做了,没别的。”
短视频平台上张嘉豪的置顶视频是一条冲击冬奥失败的宣告,很多人在下面的评论里称他“世界梦想家” “理想主义者” “真正的孤勇者”,包括北京冬奥会官方账号在内的更多人喊话他“四年后米兰见”。
但他表示,自己以后就算再参加比赛,追求的也不再是排名和胜利,可能更多的是享受的心态。至于未来的计划,他一定还会再去寻找有激情的事去做,但那件事可能不会再是奥运会了。
“仍在叛逆期”
因为一个人冲击冬奥会的故事,张嘉豪现在已经出圈,成为了“红人”。
2月7日,北京冬奥会男子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决赛,张嘉豪担任解说嘉宾。他的好朋友苏翊鸣参赛并夺得了银牌,这也是中国运动员在单板滑雪项目上取得的第一枚奖牌。后来苏翊鸣又拿下金牌,张嘉豪觉得好朋友是替他圆了梦。
他和苏翊鸣认识多年,在世界各地一起练习滑雪,电脑里还存着俩人开心打闹的视频。
在演播室里,张嘉豪说,苏翊鸣每次一落地,“我就会攥一下手里的台本,现在都湿了。”比赛结束,他手里皱皱巴巴的台本已经被攥烂了。他的解说带着浓重的北京口音,比如他管稳稳落地叫“镶那儿”,许多不明所以的观众在网上发帖询问“香奈儿是什么滑雪专业术语吗?”
很多网友也去他的社交账号下面留言说,听解说就能感受到他对滑雪运动的热情。张嘉豪自己也说,“没想到第一次解说就有这么多人喜欢。”但他也有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每次一激动,他就会下意识地想喊两句。他的解说在网上也有争议,有网友觉得他“男子滑雪看技巧,女子滑雪就是看谁好看”的言论不合适。张嘉豪回应说,“第一次做解说,没想到影响力会这么大。我确实说话太不严谨了,但真的不是那么想的。因为我平时更关注男运动员的技巧难度,当时没思考还有观众,比赛看得比较激动,就脱口而出了。单板滑雪的女运动员同样值得尊敬,而且我是真的觉得她们都很好看,有力量美,也很坚韧。”
朋友形容张嘉豪,“他就是一直在叛逆期,叛逆到除了滑雪以外的事完全不在意。”
在被问到除了运动还有什么爱好时,张嘉豪想了一会儿,给出了“听歌”这个答案,身边的工作人员听到这个答案,撇了撇嘴。
工作人员分享了很多张嘉豪因为“不谙世事”闹的笑话。他去湖南台录制节目,不认识汪涵,在便利店看到时尚杂志询问“这是不是都挺有名的”,工作人员回答这里面有好几本你都拍过,张嘉豪惊讶地问“什么时候”,27岁只谈过一次恋爱,因为“恋爱会耽搁滑雪的时间”理由跟对方分手……
张嘉豪第一次出国是去新西兰滑雪,那时候他连China都拼不出来,后来为了能在国外生存,在手机里下载了背英语单词的软件,也能比画着跟人聊两句了。直到现在,张嘉豪说自己还会背英语单词,“我现在一天背一个,昨天背的dear,意思是亲爱的,前天背的dream,我在一篇文章里看到的。”
录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他往化妆间一坐,“我就不化妆了吧,抹点油就行了。”其间被拉出去录制小视频,他念到第二遍才发现台词中间还有段省略号需要自己发挥。他对公司接了哪些活动一概不关心,唯一提出异议的是,“不是说下周放我去长白山滑七天吗?为什么要改成四天?”工作人员解释说可能要参加综艺录制,张嘉豪不满意地挥挥手,“待定待定。”
张嘉豪(图右)和苏翊鸣(图左)的合影。图片来源:张嘉豪微博
飞驰人生
一个星期以前,张嘉豪就在采访中兴奋地分享,后面的计划是要滑遍世界每一座雪山。月底去长白山,然后去新疆阿勒泰,夏天的时候去滑那玛峰,未来他还会去另一个半球滑雪。
每次问到未来的计划,除了关于滑雪,他几乎都会回答,“还没想好。”
尽管现在每天都排满了行程,但张嘉豪很多时候还是从家里自己打车去电视台或者报社接受采访。“从四五年前开始有赞助商赞助他雪板,所以他连现在雪板多少钱都不知道,有一次我跟他说现在平均一块板儿得两三千块钱了,他很惊讶地说怎么这么贵了,以前最好的板也就这个价。”
工作人员说,现在他们会为他把关赞助、广告和各种活动,前几年对这些一窍不通的张嘉豪很多合同都是随随便便就签了,对条款和到手的收入几乎不怎么关心。
谈及现在的经济情况,张嘉豪说,“肯定是赚到钱了,但是实不相瞒我现在还一分钱没拿到,算账什么的我都懒得管,都是朋友帮我弄的,就是让我去哪儿我就去,顺水推舟,反正也不是为了赚钱才滑雪的。”
就连用视频记录自己的比赛历程发在网上,也是朋友们多次劝说他才愿意做的。张嘉豪的编导说,“他一开始非常不喜欢记录自己,就是一心想要滑雪,觉得拍视频会影响比赛状态。我们就劝他说,现在这个时代,你得留下影像才行,不然你出去这一趟没有意义。”
张嘉豪把自己的出名更多的归因于“幸运”。他觉得自己能找到想做的事很幸运,有机会去追梦很幸运,一路上靠自来熟的性格结识了许多滑雪的朋友能够互帮互助也很幸运。“不是能力够强,是风口的风够大,要不是因为冬奥会,谁知道我是谁,现在厉害的选手都在闭环,所以矬子里面拔将军了。”
解说完八场比赛后,他称自己“嗓子已经废了”,但一上车又开始放歌、刷短视频,一刻也安静不下来。
走在路上,有人认出张嘉豪,询问能不能合影,说喜欢他的解说,也觉得他的故事很感人。他慢慢开始适应这样的生活。接受线上采访的时候,遇到已经被询问了很多遍的问题,他会有点心不在焉,打开电话外放,开始回复微信,一边简短地回答几句,一边用腿夹着矿泉水瓶试图单手拧开,但被问到关于滑雪的技术问题时,他的话会重新变多,夹杂着一些术语。
他也有喜欢的明星,比如沈腾,沈腾演的《飞驰人生》是他最喜欢的电影。
他把电影里最喜欢的那段情节每个镜头都记得清清楚楚,沈腾开车踩油门之前,有个小课堂的画面,“想开好赛车的必胜绝招是什么?把你的全部奉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
新京报记者 侯庆香 实习生 高逸佳 编辑 胡杰 校对 陈荻雁
月24日,西南大学举行2021年学生毕业典礼。因为博士致谢论文刷爆网络的该校校友代表、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软件学院2012届毕业生、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高级研究员黄国平回到母校,作了《认真活一次》的分享。
他分享了三点人生感悟,并勉励学弟学妹们:“这短短的一生我们最终都会失去,不妨大胆一些,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
黄国平从母校毕业后,2014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成为该研究所研究员宗成庆的指导学生,其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2017年从中国科学院大学毕业后,黄国平赴腾讯就职,在该公司人工智能实验室“腾讯AILab”担任高级研究员。
今年4月,黄国平的博士论文致谢内容在多个网络平台走红,作者将自己的家庭变故、坎坷求学等经历娓娓道来,平静的文字下,蕴藏着直抵人心的精神力量。
网友们评价:“无数个日日夜夜,只为走出大山,始终仰望星空。”穷且益坚、矢志不移。这也是许多青年人“用力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当天的毕业典礼上,黄国平为学弟学妹分享了三点他的人生感悟:一是义无反顾,坚持做命运的博弈者;二是忠恕之道,忠于自己内心,宽恕世间的不如意 ;三是感恩之心, 外修生存技能,内修领悟与净化。
以下附黄国平在西南大学2021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和他的博士致谢论文:
《认真活一次》
黄国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个神圣的时刻,感谢母校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聊聊岁月、聊聊人生。
作为普通的平凡人,几斤头发、几斤惆怅是一生,流离浮沉、波澜壮阔也是一生。但是,生命的滋味,终究需要自己体会,失意与如意都不是尽头。
只有认真活一次,奉献精彩的人生演出,才对得住这一生。在这里,我想分享三点感悟,与学弟学妹们共勉。
第一个是义无反顾
我们必须承认,生命是有局限性的。就像有的花草一生在温室里受到精心照料,但总有一些种子掉在了岩石缝中,生死都无人过问。
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而我们翻山过海洋,穷其一生也可能只是停留在通往罗马的路上。但要知道我们终究是命运的博弈者,虽然起点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但是终点由我不由天。
到西南大学后,从大一开始,我便少有周末和节假日,单数学建模比赛就参加了十次,做项目的代码量超过20万行。最终以专业第一名身份保送到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到中科院后,面临更大的挑战:学弟学妹们太优秀了,无论是基础能力还是学术素养,我自己都是吊车尾;我原本理想中做科研的样子,也不过是让姚明去打羽毛球,完全业余;做报告磕磕巴巴讲不清完整的句子,英文名字Guoping Huang,导师说听着像“狗屁黄”。
我只能在选定的课题方向上义无反顾地死磕,深入行业调研,然后不断重复做实验,终于硕博连读五年顺利毕业。
在北京五年,仍然会在旁边的中关村迷路,故宫也没去过。到腾讯工作后,又面临新的差距:同事们的科研水平基本都是业内顶尖,我怀疑是不是面试官把我看走眼了。
我能做的还是只有义无反顾地投入和努力,不曾动摇过目标。一直到现在,终于敢说在交互翻译方向上,黄国平做了一点贡献,虽然不大,但让中国站在了这个方向的最前沿。
学弟学妹们,我希望你们能在狂风暴雨中跌跌撞撞也要前行,坚持做命运的博弈者,不轻易认输。待雨停后,挥挥衣袖擦干泪水和雨水继续向前走。请相信,世界因你的义无反顾而变得不一样!我们在窗边看风景的同时,别人也在楼下看我们。
第二个要分享的是忠恕之道
当我们走出校门的那一刻起,我们将面临完全不一样的局面。哪怕经历再多的难,我们也不能夜夜起身,在灵魂的园子里栽种荆棘。我们能做的是,忠于自己内心,宽恕世间的不如意。
婆婆是一位裹小脚的童养媳,一生未上过一天学。她含辛茹苦拉扯大二男一女,又佝偻着照顾我快到成年。她一生困苦,却没有听过她一点点不堪的事,没有听到来自她的半句怨言。总是用沉默回应是是非非,甚至请进入家门的小偷吃晚饭。
我问过她为什么,但她只回答要多做善事,不要那么多怨恨。
我继承了她看待这个世界的态度,但也一直懵懵懂懂。
直到走了很多路,读了很多书之后,才明白婆婆的心中装着的就是孔子的忠恕之道,虽然她自己没能概括出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谓之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谓之恕。忠恕之道,带我一次次度过极限危机,也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们带来希望的力量。
最后要分享的是感恩之心 。都说人生是一场关于自己的修行,为了让我们成为自己真正想成为的自己。外修生存技能,内修领悟与净化。如果没有感恩之心,又何谈修行。
我今年34岁,计算机启蒙老师邱浩老师去世时也是34岁。他已离开14年,却对我生命的轨迹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
而我还没有能力影响另一个人到如此程度。进入大学后,母校在樟树林给我签发了第一笔助学款,并在我学习期间一次又一次在我比较疑惑和困难的时候,对我施以援手,给予关怀,让我顺利完成学业。
学弟学妹们,一个人帮助另一个人并非那么理所应当,能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大恩不言谢。
母校对我们的教导和帮扶是希望我们传承。正是因为有了感恩的传承,很多深陷泥潭的生命才得已解脱。
我们固然难以成为可以大笔捐赠的亿万富豪,但我们可以将善良传达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下雨天开车时注意别把水溅到行人身上。我们固然难以成为影响一方的人物,但我们确实可以给需要的人多一些鼓励。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学弟学妹们,这短短的一生我们最终都会失去,不妨大胆一些,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山一程,水一程,身向书山高处问,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只为心中梦已成,黎明御剑行。
学弟学妹们,在梦想的路上,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
到今天我依然坚持相信,努力终有所成,因为人生不能没有梦想。用你们无尽的勇气,加上不断的努力,梦想一定会实现。
未来一定会因你们而精彩,因为你们就是自己的未来!
中科院黄国平博士论文《致谢》原文: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
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我十二岁时离家。父亲在家的日子不多,即便在我病得不能自己去医院的时候,也仅是留下勉强够治病的钱后又走了。
我十七岁时,他因交通事故离世后,我哭得稀里糊涂,因为再得重病时没有谁来管我了。同年,和我住在一起的婆婆病故,真的无能为力。她照顾我十七年,下葬时却仅是一副薄薄的棺材。
另一个家庭成员是老狗小花,为父亲和婆婆守过坟,后因我进城上高中而命不知何时何处所终。
如兄长般的计算机启蒙老师邱浩没能看到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对我照顾有加的师母也在不惑之前匆匆离开人世。
每次回去看他们,这一座座坟茔都提示着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
人情冷暖,生离死别,固然让人痛苦与无奈,而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
家徒四壁,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或者读书都是晚上最开心的事。如果下雨,保留节目就是用竹笋壳塞瓦缝防漏雨。高中之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夜里抓黄鳝、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
那些年里,方圆十公里的水田和小河都被我用脚测量过无数次。被狗和蛇追,半夜落水,因蓄电瓶进水而摸黑逃回家中;学费没交,黄鳝却被父亲偷卖了,然后买了肉和酒,都是难以避免的事。
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克服,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上课的时候,因拖欠学费而经常被老师叫出教室约谈。雨天湿漉着上课,屁股后面说不定还是泥。夏天光着脚走在滚烫的路上。冬天穿着破旧衣服打着寒颤穿过那条长长的过道领作业本。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不是考试后常能从主席台领奖金,顺便能贴一墙奖状满足最后的虚荣心,我可能早已放弃。
身处命运的漩涡,耗尽心力去争取那些可能本就是稀松平常的东西,每次转折都显得那么身不由己。
幸运的是,命运到底还有一丝怜惜,进入高中之后,学校免了全部学杂费,胡叔叔一家帮助解决了生活费。
进入大学之后,计算机终于成了我一生的事业与希望,胃溃疡和胃出血也终与我作别。
从家出发坐大巴需要两个半小时才能到县城,一直盼着走出大山。
从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县中学、绵阳市南山中学,到重庆的西南大学,再到中科院自动化所,我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自己快抗不下去了。
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世事难料,未来注定还会面对更为复杂的局面。
但因为有了这些点点滴滴,我已经有勇气和耐心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来源: 四川观察sctv
源:新华每日电讯
山一海,一西一东,如何消除区域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落差? 从钱江源到杭州湾:一场关于协调发展的“对话”
上下游之间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而是互补与共构,比如研发在余杭,生产在柯城,就是一种产业共构的模式;当然,也可以研发在柯城,生产在余杭,比如余杭缺乏、但柯城有基础的新材料产业
钱塘江,浙江省第一大河,古名“浙江”,亦名“折江”或“之江”,是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钱塘江上游,自浙江省衢州市流出。衢州是浙西生态屏障,生态环境优美。长三角唯一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就在衢州市开化县境内。但衢州,也是浙江省发展相对落后地区之一。
钱塘江下游,出杭州湾汇入东海。这里经济发达,环杭州湾经济区是浙江省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浙江省大湾区建设的目标是,湾区经济总量到2022年超过6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浙江。
一山一海(“山”主要指以浙西南山区和舟山海岛为主的欠发达地区,“海”主要指沿海发达地区),一西一东,如何消除区域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落差?早在2003年,浙江省就提出面向未来要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方面举措的“八八战略”。而进一步发挥山海资源优势,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是“八八战略”的内容之一。
我住钱江头,你住钱江尾,两家共饮一江水。上游想对下游说些什么?下游又想对上游说些什么?
初夏时节,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强化东西部协作扶贫的新时期,《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围绕协调发展的话题,沿钱江源一路而下,直到下游环杭州湾的宁波、嘉兴、舟山等地,记录了一场山呼海应、携手共赢的“隔空对话”。
话题一:生态守护 永远不能让“守绿者”吃亏
“对那些牺牲发展速度而长期守护一江清水的上游,我们要有感恩之情。通过山海协作对这些地区进行反哺,是协调发展的大局需要。”
“严禁乱砍滥伐”“垃圾实行源头分类、减量处理”“履行河道、村道保洁责任”……开化县音坑乡下淤村的《村规民约》中,生态卫生家园建设被作为专门一章写入其中。
下淤村地处马金溪畔,溪水自浙皖赣三省交界处的莲花尖而下汇入,成就了这一钱塘江上游的主要河段。
当了17年村党支部书记的叶志廷清楚地记得,自己刚上任时,建筑市场火爆,马金溪河砂又好,不少外地人到这里采砂。
看到河道生态一点点恶化,叶志廷带着村两委决定废止村里以前签的采砂协议,为此还和对方对簿公堂。最后,下淤村输了官司,但村集体出钱补偿,艰难终止了河道采砂。
“当年没想那么远,只是觉得我们生长在这里,不能把老祖宗留下的资源毁了。”叶志廷说,“现在我想告诉下游的人们,请他们放心,这片绿,我们会永远守下去,而且守来了人气,守出了产业”。
生态的改善,带动了下淤村农旅产业的兴旺。叶志廷上任时全村人均收入两三千元、村集体负债;去年人均收入2.45万元、集体积累超过600万元。
长期做规划工作的音坑乡干部沈茂仲说,随着“河长制”“巡河队”制度不断完善,自己儿时记忆中的电鱼、毒鱼现象已销声匿迹。县环保部门监测数据显示,开化出境水近百分之百达到一类、二类。
下游的人,是如何看待上游“守绿者”们呢?
在杭州湾北岸的嘉兴市嘉善县,长期在工业经济部门工作的退休干部顾富林,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有切身体会:“我们这里主要是河道水,且绝大部分是过境水。上游水质如何,直接关乎这里的水环境质量。对那些牺牲发展速度而长期守护一江清水的上游,我们要有感恩之情。通过山海协作对这些地区进行反哺,是协调发展的大局需要。”
“永远不能让守绿者吃亏。”宁波奉化区滕头村党委书记傅平均说,山与海、东与西之间存在资源禀赋差异,先发优势和后发优势的区别,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滕头村人均纯收入6.35万元,还获得过联合国评定的环境保护类荣誉。我想把滕头村的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经验送给上游,希望他们宜农则农,宜游则游,走出一条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
舟山市发改委副主任张翼表示了相同的观点,他想对上游地区说,区域协调发展中无论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找到适合自身的路径。
话题二:产业嫁接 上下游是互补与共构
宁波地处钱塘江下游,经济外向度高、体量大,有港口资源优势,但发展受到土地指标限制,而衢州等浙西欠发达地区,可以发挥土地资源优势,解决东部发展中土地空间的限制
马金溪在常山县汇入常山港,流至衢州市区、龙游县后被称作衢江。
衢州市柯城区同钱塘江下游的余杭是山海协作对口地区。两地的山海协作产业园规划总面积6.42平方公里,园区主导产业定位是功能性新材料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环保科技产业等。
园区管委会主任黄宏瞻兼柯城区委常委、副区长,他说,余杭经济发达,但产业空间不足;柯城则有比较充足的土地要素资源,可以承接余杭的产业。
“但在我看来,上下游之间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而是互补与共构,比如研发在余杭,生产在柯城,就是一种产业共构的模式;当然,也可以研发在柯城,生产在余杭,比如余杭缺乏、但柯城有基础的新材料产业。”黄宏瞻说,“现在看是高地和低地,但最终结果一定是高地和高地,携手共赢。”
在龙游县同宁波镇海结对的山海协作产业园,园区办公室主任张峰说,目前园区内尚没有从镇海转移过来的产业。主要原因是镇海产业或出口外销居多,或是石化工业,这种产业的特殊性和龙游结合度不高。龙游作为钱塘江上游,在环保要求上更高。
目前,龙游与镇海的合作方式是共同招商,镇海拿出项目信息库与龙游共享。前不久,有个新型材料项目原本拟在镇海落户,后来就选在了龙游。
对于产业方面的协同,下游的地区又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宁波市经济合作与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叶文涛认为,上下游需要资源互补。宁波地处钱塘江下游,经济外向度高、体量大,有港口资源优势,但发展受到土地指标限制,而衢州等浙西欠发达地区,可以发挥土地资源优势,解决东部发展中土地空间的限制。
“几年前,宁波投入上百亿元,在衢州三个区县都设立了产业园,大批制造业企业落户衢州,衢州给我们解决了18万亩土地指标。”叶文涛说,通过土地指标的腾挪,衢州为宁波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有了宁波注入的资金,当地产业迅速崛起,解决了劳动力就业等问题。
话题三:造血能力 欠发达地区需变新的经济增长点
衢州不少地方发展农村电商、民宿,但苦于缺乏创意宣传,有时叫好不叫座,下游地区要把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方式带过去,帮助上游一起策划推进
开化县村头镇大黄山村茂林修竹,风景秀丽,村里的铅锌矿关停了,多年前村口堆着的被砍伐下来的木头不见了,现在代以之竹海旅游、茶叶销售等生态农旅融合的产业,但村里仍有些冷清,造血能力的形成遇到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
在村中心广场上,《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见到了村民王彩媛。据她介绍,村里开了两三户农家乐,但客人较少。“现在很闲,没什么事情可做,希望发达地区能有人帮我们吆喝一下大黄山村的美景、茶叶,让大城市里的人知道。”
龙游县詹家镇浦山村早年同宁波奉化、杭州萧山等地对口协作后,获得了包括村小学、道路等基础设施改造资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变。不过,村党支部书记雷土荣不再满足于眼下,而是想办法打造发展内生动力。
2017年,村里在荒山上整理出220亩土地,在浙江省林科院帮助下,采取“公司+集体+农户”的方式种植美国薄皮核桃。树栽下后,今年没有急着摘果,而是立足于保苗,让根长实。他测算过,四年后,这220亩地差不多有150万元收入。
“从去年开始,我们加大村集体创收力度,我想向帮助过我们的下游发达地区说,浦山村不能总靠向人家要钱过日子!”雷土荣说。村里还把土地流转给了附近的龙游花海、姑蔑城生态园项目,村民可以到这些景区就业。
如何提升欠发达地区的造血能力,也是下游一直考虑的事。
“再好的风景也需要策划包装。”宁波市经济合作与投资促进局投资合作二处处长史克清说,衢州不少地方发展农村电商、民宿,但苦于缺乏创意宣传,有时叫好不叫座,下游地区要把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方式带过去,帮助上游一起策划推进。
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9年居全球第一,现在一天的货物吞吐量就超过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一年的货物吞吐量。
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蒋伟说,海河联运或能从更大空间提高欠发达地区的造血能力。浙江省海港集团成立内河公司,投资参与龙游内河码头建设,将会有效拉动当地经济。
“另外,高速公路集装箱卡车拥堵、污染大,海铁联运能缓解道路压力、降低成本,也是重要增长极。”蒋伟说。宁波舟山港去年完成集装箱海铁联运4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0%,主要以浙江省内业务为主,而省内业务大部分来自浙江中西部。
曾在衢州“无水港”担任过总经理的宁波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干部励进也认为,无水港正给上游带来机会。多年前,宁波港就与衢州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建设“无水港”,把宁波海港口岸功能内移,与宁波港实现海运直通关。2017年衢州通过实施海铁联运,就实现了140万元盈利。(记者李亚彪、魏董华、黄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