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玩味成都
文末有福利
最近爆火的抖音更是将各种美食打卡推上了人生巅峰,一点点的奶茶隐藏菜单、金拱门的第二个冰淇淋“单身狗吃法”……
我们成都人,当然也有自己的火锅类别“抖音美食”——就在你最熟悉的春熙路里,名字就叫春熙里。
在众多美食打卡胜地中,这家1936年就出生了的成都“老”火锅格外超凡脱俗:
它有着爷爷的年纪、妈妈的手艺、小仙女的美貌和小奶狗的亲切服务~颜值堪比“流量小花”、实力比肩“教科书式老演员”。
现在,只需9.9元即可
抢购100元代金券
赶紧识别上方二维码
一起去体验吧
红漆大门、青瓦石壁、铜牛当前……幸亏电梯门上的招牌和熊猫Q宝证明了小编没有走错片场——这!真!的!就!是!火!锅!店!
通常的火锅店都是软装为主,而春熙里——这边转头是一面货真价实的青砖白瓦墙。
锅底端上来火一开,小编就知道虽然美成偶像派,春熙里到底还是一家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成都老火锅!
醇厚的牛油锅底配上最正宗的汉源花椒,扑鼻而来的麻辣香都是一种享受,丰富多彩而又底蕴深厚。
桃园三结义
春熙里的菜单一看就是一场大戏……比如这道“桃园三结义”。
肉肉什锦拼盘,不用再在点菜的时候“顾此失彼、患得患失”,而是后宫三千、雨露均沾。
猪肉、牛肉、羊肉,统统切成功夫薄片,肉色新鲜粉嫩,灯光之下还能看到细细的光泽,看上去应该是一场“少女心”的结义。
羊肉肉质醇厚没有渣感、不膻却鲜;牛肉相比起来更柔韧一点、锁汁其中;猪肉肥美,入味至深。
至尊雪花肥牛
名字听上去很霸气总裁,盘子一端上来就乐了——葫芦娃代言的“仙气牛肉”。
话说春熙里的肉类是真新鲜,颜色粉嫩到小编想要拥有同款色号的口红。
肉片很薄,堆成小富士山的样子,在水中稍稍滚过之后,肉边就卷起来,咀嚼时犹如踩在软绵绵的雪上,却同时伴随脆脆的肉理被咬断的感觉。
冰窖鹅肠
鸭肠和鹅肠等内脏摆盘都会搭配特定的冰块伴侣,整个冰球被从中掏空盛放上鹅肠端上来。
樱花色的鹅肠在半透明的冰壁下朦胧的宛若躺在冰床上的小龙女,让小编都不好意思挪开顶部的花朵装饰将它从沉睡中唤醒……
烫好后的鹅肠细嫩爽脆,在嘴里细细品尝,仿佛还能听到脆生生的咀嚼声。
柳叶腰花
腰花都很大片,筷子夹起来之后,腰花更是一展柔嫩软滑模样,柳叶腰花果非浪得虚名。
厚厚的一片腰花肉感十足,比起腰片入口给人的意犹未尽的感觉,这肥厚的腰花更能给人一种满足感,腰花的纹理里浸透了满满的汤汁,没有一丝一毫的腥味,有的都是浓郁的醇香火锅味。
蓉城花千骨
成都本地的“花千骨”自然是一袭红衣出场,看气质就是川妹子特有的泼辣。整齐大块的排骨尤其好入口,因为事先腌制而更加入味。
侵入肌理的新鲜辣椒和熬制已久的锅底辣椒在滚烫中相撞,吃起来又麻辣又鲜香!
水牛毛肚
对毛肚来说,韧而不费是重点,不能像嚼抹布;
厚而入味也是重点,不能渣在牙齿里但是也要和火锅汤汁完美融合;
以上这些,春熙里的毛肚全部做到了。
红糖糍粑
春熙里家的糍粑咬下去非常Q弹而又不粘牙,外面酥脆的油衣在齿尖切下的一瞬能听到“咔嚓”的声音,红糖甜而不腻。
没有可以拔完的草、也没有可以尝尽的美食,在火锅试吃这条路上,小编往往虽然不忘初心,但是一直是砥砺“前”行的!
本期活动由春熙里·1936老火锅提供
1.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9.9元抢购
100元菜品券
(订单不接受退款,请谨慎购买)
2.使用要求:代金券仅限菜品使用,不包含锅底油碟酒水饮料!限2人及以上到店使用
3.代金券有效期:即日起 — 截止2018年4月30日
(ps:此活动不与其他活动同享,每桌限用一张。不能拼桌,不可外带。不找补)
↓ ↓ ↓ 如果没有您附近的店铺
请点击“阅读全文”查看更多优惠~
者成都走访:多家奶茶店称因“影响口感”“公司规定”无法去冰
成都市民王女士是奶茶爱好者,最近她发现,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购买奶茶,都遇到不能去冰的问题。“买的时候告诉店员不加冰,但店员却拒绝了,说‘加冰是公司的配方规定’。”对此王女士很费解,简单的“不加冰”请求为什么会被拒绝?
除王女士外,还有不少网友也反映遇到过类似问题。这到底是奶茶店强制加冰块降低成本的霸王条款,还是真的另有原因?对于消费者的疑问,近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走访了成都十余家不同品牌的奶茶店,并采访了业内人士和律师。
吐槽 奶茶去冰真的很难吗?
王女士是奶茶爱好者,几乎每天都要喝一杯。最近,她“种草”了一款新品草莓奶冻,但购买时发现,这款饮料只有“正常冰”一个选择,温度不可调整。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喝冰饮,她在购买时均告知店员或备注去冰,但购买了五六次,到手的仍是没有去冰的饮料。
有店员向王女士解释,公司对配方有规定,并且店里有摄像头,所有店员必须严格执行,因此这款饮料确实没办法去冰。
对于店员的说法,王女士并不认同,“一杯饮料大概三分之一都是冰,他们是不是出于成本考虑不愿意去冰?是不是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想一下?我都说了是因为身体原因,去冰有这么难吗?”
在王女士看来,消费者有自主选择权利,去冰并不是一件难以实现的事。
统计 “无法去冰”以果茶类为主
相比传统的“奶+茶”组合,“水果+茶”被许多消费者视为更健康,因此许多奶茶品牌都推出了水果类茶饮。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在中国消费者偏好的新式茶饮类型中,水果系列排名第二,仅次于奶茶系列。
记者线上统计发现,“水果+茶”的搭配似乎总会遇见“无法去冰”的尴尬。果茶难道真的不能去冰?
据了解,去冰即为将冰块与饮品调和摇晃后再将冰块倒掉,让饮品完成调味后只有冰凉感而看不见冰块,有些店家的饮品之前已冷冻,则可以不放冰块。
记者在线上统计了14家茶饮品牌,包括喜茶、奈雪、乐乐茶、茶百道、都可、蜜雪冰城等。其中,乐乐茶的15个品类只有正常冰、冰沙、少冰、少少冰选项,大口葡萄、大口芒果、大口玫珑蜜瓜3款饮品还专门备注无法去冰。
成都本地网红奶茶品牌茶百道共有9款奶茶无法去冰。主打果茶的树夏线上共有14款饮品无法去冰,并且在温度选项后标明“不接受备注”。一点点则除了冰沙系列外均可去冰。近两年凭借亲民价格大火的蜜雪冰城,线上有5款饮品没有去冰选项。
走访 影响口感等成去冰阻碍
“你好,这杯奶茶请去冰。”“不好意思,这一款饮品不能去冰。”近日,记者实地走访了位于成都春熙路附近的十余家奶茶连锁品牌后发现,除冰沙系列外,一点点和蜜雪冰城的其他饮品均可去冰,但其余品牌都有无法去冰的产品。“公司规定”“影响口感”是店员解释无法去冰的主要原因。
在位于成都春熙路的一家茶百道门店内,就去冰问题记者试图与店员沟通,但店员表示不能去冰,这是公司的规定。同时记者在该品牌的另一家门店也得到了相同答复。
随后,记者走进一家主打“手作鲜果茶”的丸摩堂门店。该店店员表示,部分水果饮品无法去冰是因为会影响口感。
紧接着,记者又走访了多家奶茶门店,对于不能去冰的原因,包括厝内小眷村、奈雪的茶等4家奶茶店均称会影响口感。“去掉冰的话就不是这个配方和这个产品了。”天然呆店员说。
在门店点单过程中,尽管记者强烈表达了想买的饮品需要去冰的意愿,但仍无店员愿意妥协,部分店员会采取推荐其他可去冰饮品的方式进行协调,个别店员则直接表明无法去冰。
一家树夏门店的店员向记者表示:“我们家没有去冰的,只有冰的或热的。”
在线上,蜜雪冰城虽然有5款饮品没有去冰选项,但现场点单时,店员表示除冰淇淋系列外,其他饮品均可去冰。
业内人士 去冰或影响出单速度
去冰这一看似并不复杂的步骤,奶茶店为何无法满足消费者?其中原因到底是什么?为此,记者咨询了多名奶茶行业人士。
任先生是某品牌奶茶店店长,他告诉记者,奶茶加冰可以降低成本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公司首先考虑的是饮品口感,“如果店员发现有大量消费者要求去冰,应及时反馈给公司,公司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调整。”
林先生是一家奶茶品牌成都区域负责人,之前曾在多家奶茶品牌工作。“大多数奶茶都是冰的好喝,店员表示无法去冰,可能只是为了遵守公司规定。”他说。与此同时他透露,自己所在的门店除了冰沙类产品无法去冰外,虽然有些产品标明无法去冰,但只要消费者提出需求,就会尽量满足。
无法去冰是否出于成本考虑?林先生说,“去冰无非就是补水或补茶,成本没有多大变化,有可能是去冰麻烦,店员怕影响出单速度,所以不愿意做。”
律师说法 需事先明确标注或显著提示
“无法去冰”是否为霸王条款?对此,记者采访了四川发现律师事务所律师黄鸿彬。他指出,消费者购买奶茶实际在无形之中与奶茶店签订了消费合同,“无法去冰”等要求是奶茶店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在法律性质上属于格式条款。
在这类消费合同中,奶茶店的责任是提供指定配方的奶茶,并保证其干净、卫生以及品质优良。大部分情况下,去冰或加冰都不是店家的责任义务。如果配方含冰且奶茶店事先明确标注或以显著方式提示买家注意该款奶茶“无法去冰”,那么买家有权选择是否购买,此时“无法去冰”并没有排除买家主要权利,该条款则不是“霸王条款”。相反,如果配方不含冰或未明确标注“无法去冰”,而奶茶店未在消费者下单前以显著方式将“无法去冰”等事项告知,也未按消费者要求予以说明,但在消费者下单后拒绝去冰要求的,该条款则可能属于“霸王条款”,涉嫌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方式的权利以及公平交易的权利,奶茶店被投诉举报后可能被处以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
黄鸿彬说,从奶茶市场发展来看,消费者已形成自由搭配的奶茶消费观念,大部分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提高奶茶销量,根据奶茶类型分类设置了热、常温、冰等3种选择。如果店家制定了“无法去冰”等强硬的销售规则,一定程度上会给消费者带来自由受限、选择没有得到尊重等不适感,不但违背了市场潮流发展趋势,而且稍有不慎就可能涉嫌侵害消费者权益。
最后,黄鸿彬认为,虽然“无法去冰”阻碍了消费者追求“奶茶自由”的脚步,但它并不一定属于违法行为。若要排除“去冰自由”路上的阻碍,提高奶茶甚至饮品行业整体的服务质量,一方面需要市场将选择权交给消费者,以推动商家正视消费者的诉求。同时,消费者需要不断提高法律意识,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督,以规范商家的市场行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钟晓璐
实习生钟坤靓满奕廷
(华西都市报)
管不是初来乍到,但奶茶从来没有像这个夏天这么“疯狂”过。
在红星路二段地铁口路段,不到300米的道路范围内,1个月就新开了6家品牌各异的奶茶店。如果把路线拉到1公里,这一数量会达到超过10家。
据不完全统计,成都今年以来新开的奶茶品牌数量达到数十家。除了老品牌加开、新品牌大举入驻外,连火锅店也跨行业杀入。
疯狂扩张的背后,奶茶真的这么赚钱?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顾客在成都一点点奶茶店购买饮品
【现象】
奶茶店扎堆开业
连小龙坎都开奶茶店了
如果你在IFS一号办公楼打开外卖软件,可以发现令人惊讶的事实:周围1公里范围内,至少有38家奶茶店可供选择,在这些门店中,有的主打传统港式奶茶,有的主打新鲜果茶,有的主打奶盖特饮……数字背后,意味着“奶茶热”已经成为成都饮品市场的事实。
为探查成都奶茶店运营情况,记者连续多日走访了从春熙路到市二医院地铁站之间的商圈。从市二医院地铁站E出口出来,街对面就有两家奶茶店:“一点点”和“厝内小眷村”。这两个门店间仅间隔着一个铺面,但这并没有妨碍各自的生意,上午10:30,两家都已开门,并陆续有顾客和外卖光临。
“厝内小眷村”是7月新开业的门店。该铺面此前是一家杂货铺,平时生意寥寥;而随着网红奶茶店的开业,店门口逐渐热闹起来,门口经常有人排队买餐,不时还有外卖配送员提走十余杯外卖订单。
仅仅几十米外的红星路二段上,还同时分布着2家“末茶”和1家“答案茶”奶茶门店。再往前走的“蜀都大道大慈寺路”,6个相邻门面中竟然分布着3家奶茶品牌。
除了行业内的新老混战,餐饮业其他品类的大腕也正在加入。
龙小茶奶茶店吧台上摆放的外卖
位于蜀都大道大慈寺路上,一家中国风的“龙小茶”奶茶门店上月开业。它隶属于成都小龙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全资母公司四川仁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小龙坎如今在成都已拥有数十家火锅直营店以及分布在全国其他省市的近500多家火锅加盟店,而奶茶是其在火锅之外进入的首个餐饮跨界领域,大慈寺路的这家“龙小茶”就是集团旗下的首家奶茶直营门店。
“通过我们事先进行的调研,茶饮市场潜在规模约为500亿元,消费群体约为5亿人。”四川仁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热爱尝试新事物的成都人将为奶茶生意带来更多流量,这亦是公司进入该行业的主要原因。据悉,龙小茶将借鉴学习小龙坎的成功经验,未来将基于试营业店铺的情况,以直营店+加盟店的模式逐步在成都投放。
【探因】
多品牌加盟背后系同一招商者
网络推手助推“网红奶茶”
奶茶店疯狂开业的背后,是网络上众多的奶茶店创富神话。
记者尝试在网络搜索栏中输入“奶茶”等关键词,立马跳出了各种眼花缭乱的奶茶加盟品牌及加盟网址,随意点开一个网址,随即弹出“投资几万元,一年赚几十万”、“小投入、高回报”等字眼。
奶茶品牌的迭代,加上不断涌入的新晋品牌的竞争压力,使得品牌商及招商公司更多参与到策划及网络推手行业中,助力奶茶品牌的网络造势,从而吸引“粉丝”或加盟商。前段时间,网上盛传某网红奶茶店雇佣兼职人员扮演“顾客”排队刷口碑的事件,引发网络热议发酵。而另一个大热的段子手品牌“丧茶”,其文案里各种“丧”式自白也引发了众多年轻人拍照转发朋友圈、微博,“网红奶茶”实至名归。
奶茶品牌“答案茶”由于“抖音”软件着实火了一把。“第三代奶茶品牌”用传统方式花数年才能达到加盟数量的井喷式爆发,这款网红奶茶仅用了短短几个月。据“答案茶”官方微博显示,从1月14日开业截止3月14日,2个月内就签约了250多家加盟商。
如果说传统网站加盟方式使得客户创业加盟信息眼花缭乱,选择增多的话,那么网络推手的介入则使得奶茶品牌的传播面及受众面大大增加,也加速了人们对奶茶的消费热情及奶茶加盟人士的增多。一系列奶茶店如雨后春笋般涌出。
【风险】
品牌迭代加速“生命周期”
单店投入飙升至几十万元
记者了解到,奶茶店的扩张模式主要分为直营和加盟。目前,直营模式以KOI奶茶、喜茶、鹿角巷、奈雪的茶为代表。加盟模式以一点点、CoCo都可、贡茶、皇茶等为代表。
“奶茶加盟品牌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第一代奶茶是由奶精简单调兑而成,口感一般。第二代奶茶口感有所改进,且逐渐有“品牌”概念,注重门店整体形象及包装的设计。2009年引进中国大陆招商的“CoCo都可”,便是第二代奶茶的代表。第三代奶茶在2012年前后从台湾地区传到大陆,初露头角开始招商,以“奶盖茶”为噱头,如“贡茶”和“一点点”等品牌。“网络推手助推众多网红奶茶品牌的诞生,品牌迭代速度也因此加快。”该业内人士表示。
“拿第三代奶茶‘一点点’来说,如果在前中期适当的时候介入,前期单店投入费用可能只需要几万元到十多万元不等,几个月就可以回本。但当2016年达到爆发期后,单店投入费用迅速上升至40多万,盈利空间因此受到挤压。很多后入局的加盟商日子并不好过。”
该人士解释称,太晚加盟,意味着投入成本的上升。“而太早介入,也存在着由于品牌知名度不高不被市场所接受的风险。”
在世邦魏理仕华西区商业部主管江南看来,奶茶品牌扎堆的背后有一部分原因是在于奶茶店的开店门槛相对较低。
“奶茶店可以开店的地方很多,不需要非常特殊的环境。”江南认为,通常奶茶店所需要的面积通常比较小,一般不超过20平米即可开店,而其产品基本都是半成品加工,所以出品及翻台很快。这意味着,奶茶店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复制、加盟。
“从需求端来看,我们的父辈喜欢喝茶而不是咖啡,但我们现在就不一定喝茶了,也喝果汁和咖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由于生长环境和全新的消费意识,造就了他全新的消费观,甚至是一些中年人,也开始愿意去尝试这些新事物。”江南认为,奶茶店以以往可能只针对某一个年龄群体,而现在的客群就更加广而全。在他看来,消费端的刺激又会反过来促进奶茶品牌、门店的迅速扩张。“我对这个行业未来趋于乐观。并且这个行业也会越来越标准化,这个行业也会逐渐寻求自己的标准,并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邹悦 实习记者 唐思思 摄影记者 张士博 实习编辑 刘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