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的街头巷尾
随处可见卖沙茶面的小店
无论清晨或黄昏
小吃店中一定也有品尝沙茶面的食客
沙茶面俨然成为厦门人生活中
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你吃的沙茶面
真的安全吗?
今年6月份
同安区市场监管局委托检验机构
对全区15家当红沙茶面馆的
沙茶粉、酱料等辅料进行抽检
共检验样品45批次
其中
豪味来小吃店一批次自制花生酱
黄曲霉素B1超标
商家对检验结论存在异议
提出复检申请
初检时,该店花生酱检出的黄曲霉素含量为71.2μg/kg,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的规定,黄曲霉素B1在花生酱中的限值为20μg/kg,超标了3.6倍,
复检结果竟为109μg/kg
超标了5.5倍!
执法人员立即向商家送达了复检报告
商家涉嫌使用
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
同安区市场监管局立即展开立案调查
在执法人员的监督下
商家自行销毁了不合格批次花生酱
改用正规企业生产的花生酱
并积极配合调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
当事人至少面临五千元的罚款
目前,同安区市场监管局已组织人员对豪味来小吃店的花生供应商进行抽检,待检验结果出来后,再作进一步的不合格成因研判及不合格食品追根溯源。
01
有可能店家在制作花生酱时,没有严格挑选花生原料,导致被污染的原料进入加工工序。
02
也有可能是原料花生在采收和储运过程中,环境条件高温潮湿,导致霉变产生黄曲霉素。
03
花生酱自制过程缺乏检验,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潮湿,花生在生长、储存过程中易滋长黄曲霉素。一些餐饮店、小作坊花生酱的加工工艺简单,通常只有花生去壳、加热烘烤、碾碎打磨等简单工序,加工过程中难以将霉变的花生过滤出来,缺乏精加工和检验,难以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容易出现黄曲霉素B1超标现象,有的甚至超标数倍以上。
下面,带大家认识下黄曲霉素
有些人觉得食物发霉了,
只要切掉发霉的部分就行了,
没必要全扔了。
殊不知,病从口入!
吃进嘴里的,可能还有致癌物
——黄曲霉素。
1毫克致癌
有毒!
黄曲霉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钾的10倍,对肝脏组织的破坏性极强。
致癌!
它还是我们所知的最强生物致癌剂,1毫克就是致癌剂量。长期接触浓度高的黄曲霉素是肝癌的主要诱发因素,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列为1类致癌物。
蒸煮无法“消毒”!
高温虽然能杀死黄曲霉素,但至少也要280°以上的高温才能杀死。
水的沸点是100°,所以用水蒸煮发霉的花生、玉米等是很难杀死黄曲霉素的。甚至连消毒碗柜都不行,黄曲霉素对紫外线有抵抗力。
八种常见物品都暗藏黄曲霉素
最让人担忧的是
这种剧毒致癌物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01
久泡的木耳
木耳含有大量蛋白质和纤维素,本身没有毒素。
久泡后,可能会变质产生类似的生物毒素,或者滋生细菌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
02
没洗干净的筷子
筷子本身并不会长黄曲霉菌。
但我们平时使用筷子来吃花生、玉米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时,筷子缝里最容易藏淀粉。一来二去霉变了,黄曲霉素就藏在里面了。
所以,吃完饭一定要洗干净!
03
没洗干净的砧板
砧板本身也并不会长黄曲霉菌,但如果砧板没有及时清洗干净,残留的食物残渣和水分会成为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
很多家庭都用木质砧板,上面的裂痕更是微生物的庇护所。
正确使用砧板:定期对砧板进行彻底清洗;用完之后清洗干净,擦干,放在通风干燥处。
如果你家砧板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霉斑,蓝蓝绿绿一团一团,最好换一块新的。
04
发苦的坚果
如果吃到变苦的瓜子,一定要及时吐掉并且漱口,因为瓜子等坚果的苦味正是来自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素,经常摄入会增加肝癌风险。
05
发霉的花生玉米
黄曲霉素藏在发霉的食物里,特别是淀粉含量高的食物里,比如花生、玉米等。
淀粉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下会滋生导致肝癌的黄曲霉菌。
我们常吃的大米、小米、豆类,尤其是在高温湿润的环境下,一旦霉变也会陷入它的魔爪。
05
劣质芝麻酱
有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用糠芝麻、瘪花生甚至变质的芝麻、花生做芝麻酱、花生酱,其中变质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素。
而且加工后的产品,比发霉花生难识别多了!
07
变质的大米
别以为做熟了就能放松警惕,变质的大米是最容易产生黄曲霉素的!
08
小作坊自榨油
一些油料作物如花生、玉米等在储存过程中如果发霉,榨得的油中就可能带入黄曲霉素。
而一些小作坊的压榨机或家用榨油机工艺简单,缺乏除去有害物质的工艺,不能对原材料进行精炼。
四招远离黄曲霉素
生活中
要怎么做才能远离这个超强致癌物呢?
01
勤洗手
除了食物,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有可能污染有黄曲霉素,勤洗手是远离毒素最基本的做法。
02
尽量不要囤积食物
避免黄曲霉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斩断源头,防止食物霉变产生黄曲霉素。
购买食物时,如果发现包装不清洁、已破损的不要买;购买坚果应尽量选择小包装。
03
丢掉发霉的东西
发霉的不一定是黄曲霉素,但很多霉菌都会对身体有害,所以坚决丢掉,不要只用水洗掉或者把霉变部分去掉,这是不行的。
因为黄曲霉素只需要一点点就会中毒,肉眼看不见不一定就没有毒素。
04
吃坚果尽量不要用嘴破壳
勤快一点,用手或工具剥,坏的不要吃,尽量减少黄曲霉素的污染。
整理自食安厦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健康真社探##我要上头条##消灭病毒#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动作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而动作就都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
在我认为,时代不同是一方面,不会养生也是一方面。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可供选择的餐饮越来越多,可是有些食物是不能天天、长期吃的,吃多了对我们人的身体有巨大的伤害,养生的速度又没吃的速度,久而久之就身体就越来越差了。更最可怕的是致癌!
< class="pgc-img">>虽然科技进步得飞快,但是我们的治理却跟不上进步的速度,各种工业污染、废气污染...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若长期生活在污染物多的地方,也会使我们变得更加虚弱。
接下来张医生带你们认识下我们最常见的致癌物有哪些!
食物类常见的致癌物
< class="pgc-img">>明确致癌的有:黄曲霉毒素、槟榔、加工肉、华支睾吸虫感染
1.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素是目前最强的致癌物质之一,常见于发霉的花生、粮食、坚果等。摄入量大时,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当微量持续不间断摄入,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长障碍,引起纤维性病变,致使纤维组织增生。所以张医生建议大家不要因为觉得浪费还要吃发霉的东西。 2. 槟榔:中国主要分布云南、海南及台湾等热带地区。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已经将槟榔认定为一级致癌物。因为槟榔里面含有的生物碱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咀嚼以后就可能出现癌症。而最常见的就是口腔癌。 3. 加工肉:常见的加工肉有火腿、肉类罐头、腊肉、培根等。据研究,如果每天食用50g的加工肉制品,患结肠癌的风险则会增加18%。 4. 华支睾吸虫感染:可能这种感染大家都很陌生,其实主要是发生在生吃淡水水产的时候,就容易感染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从而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致癌可能性高的有:温度超过65℃的食物、腌制品、垃圾食品
< class="pgc-img">>1. 超过65℃的食物:超过这个温度的食物容易损伤我们的食管粘膜,长期下去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 2. 腌制品:像腌咸菜、腌肉、腌鱼等都属于高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食物,长期吃,也会容易诱发各种癌症的发生。 3. 垃圾食品:即煎炸、油腻的食物像炸鸡、汉堡、薯条、披萨等。这些食物在制作的过程中因为煎炸会产生一些致癌物,如苯并芘、丙烯酰胺等。
生活类常见的致癌物
明确致癌的有:烟草、二手烟、室外空气污染、柴油机尾气、紫外线、室内烧炭、生活垃圾燃烧。
< class="pgc-img">>1. 烟草:抽一口烟,相当于吸进了78种明确致癌物,如尼古丁、烟焦油、一氧化碳等,这些致癌物是诱发肺癌的常见成分。 2. 二手烟:除了直接吸烟,长期被动吸烟的致癌率也很高,因吸入二手烟每年的死亡人数是10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儿童。 3. 室外空气污染:污染物主要是雾霾、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所以有选择的情况下最好不住在这些空气污染的比较严重的地方。 4. 柴油机尾气:WHO认定柴油发动机尾气和石棉、砒霜等物质是一样的,具有高度的致癌性。 5. 紫外线:紫外线对人体的皮肤有明确的致癌性,电影《金刚狼》中的男主就是因为长期去沙滩暴晒又不涂任何防晒产品,导致患上皮肤癌,所以晒太阳的时候要多做好防晒准备。 6. 室内烧炭:在室内空气不流通的情况下千万不能进行烧烤、烧炭的行为,因为碳在燃烧的过程中会释放苯并芘,吸入过多容易引起肺癌等多种癌症。 7. 生活垃圾燃烧:生活垃圾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二噁英,避免长期大量吸入这种物质,否则会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
病毒/疾病类常见的致癌因素
明确致癌的有:乙型/丙型肝炎病毒、高危型HPV病毒感染
< class="pgc-img">>1.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肝癌的高危因素。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 2. 高危型HPV病毒感染:大部分HPV不用担心,需要注意的是HPV16和HPV18这两种高危型HPV。建议每位女性从21岁开始,无论是否有性生活史,也要定期筛查宫颈癌,有条件的可以加打HPV疫苗。
以上所说的致癌物并不是接触一次就出事的,前提条件是长期、大量性。
因为这些致癌物实在太常见了,一不小心就中招,所以建议收藏起来,万一哪天忘了呢?又或者转发给身边的亲戚朋友看看,多一份警惕。
>月15日,广西发布的首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显示,食用油的抽检中,有两个批次的酸价和苯并芘存在超标,其中一个批次的山茶油中,致癌物苯并[a]芘超标20多倍,达到248μg/kg。
质检专家表示,酸价反应油脂酸败的程度,如果超标严重的话会产生醛酮类化合物,长期食用对健康不利。而苯并芘是多环芳氢类化合物,这属于强致癌物,食用油在高温压榨的过程中形成。
< class="pgc-img">>一、揭秘:食用油如何抽检?有内幕吗?
抽检的流程首先是采样,一般质监部门采样包含三个环节: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餐饮环节。三个环节里,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牌的产品都是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
食用油抽检的项目有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总砷、5铅、黄曲霉毒素、苯并芘、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特丁基对苯二酚、游离棉酚。其中,游离棉酚的检测只限于棉籽油,调和油不检测黄曲霉毒素。
< class="pgc-img">>抽样后有工作人员填写详细的抽样单,而后封存样品签字盖章,在样品运输的过程中要确保不被污染,不会发生腐败和变质,不能影响到检验环节。
食品抽检是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判定标准来进行的。2018年,食药监总局发布《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2018年版)》,严格规定抽检的范围、依据、方法和项目。检测结果出来后,要出具专业的检测报告,整个流程都有法可依。
二、不合格的油,危害有多大?
食用油抽检的项目中,危害相对较大的是以下几种。
1.黄曲霉素
食用油中的黄曲霉素,主要来源于霉变的原材料,例如花生、玉米。黄曲霉素由黄曲霉菌在霉变的谷物中产生,一般的高温难以将其分解,需要达到280℃以上才能破坏其结构,所以,一旦用霉变的原材料榨油并售卖,黄曲霉素将会被人食用进入人体。
< class="pgc-img">>在体内肝脏的代谢过程中,黄曲霉素会对肝脏造成损伤以及免疫抑制,长期摄入会引起肝癌,而一次性过量摄入则会引起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2.苯并芘
食用油在压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高温会形成一定的有害物质苯并芘。苯并芘对人体有致癌、致畸的危害,除了食用油制作的过程,烧烤、煎炸食物的烹饪过程中也会产生苯并芘。
< class="pgc-img">>3.过氧化值
这是油脂被氧化的一个指标,用来衡量油脂酸败程度。在抽检过程中,该数值越高,说明食用油酸败的程度越严重。油脂氧化酸败,产生的小分子物质,比如自由基,会破坏细胞膜的结构。长期食用这类油,会增加心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的发病风险。
三、自榨油会更健康吗?
生活中,很多人担心工业添加剂的危害,所以更青睐自榨油,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首先,自榨油原料的是否霉变,不能有效确保,一旦有发霉的花生,那么在压榨的过程中就无法去除黄曲霉素。由于自榨油的作坊通常没有碱炼分解黄曲霉素的这个环节,所以该有害物质最终就会被人食用。
< class="pgc-img">>其次,作坊榨油不能精炼,榨出来的都是毛油,其中高温作用下产生的苯并芘等有害物质,由于不能过滤和清除,最终都会混杂到食用油中。而工业榨油的环节存在精炼的步骤,很多有害物质都能控制在健康的标准内,或者是将其彻底地去除。
所以,自榨油制作工艺的简单,不符合工业标准,很多制作环节中的有害物质不能清除,增加了食用风险。
四、安全吃油,这些要牢记
油是生活必需品,家里的食用油一般开封之后,3个月安全食用的临界点,超过3个月,食用油就开始变质,增加健康风险。所以,日常尽量买小瓶装的食用油,减少开封存放的时间。
< class="pgc-img">>在食用油的储放上,应该遵循背光、阴凉、干燥、密封的原则,尽量要远离灶台,做饭的高温会加快油脂酸败。此外,自榨油由于含的杂质更多,因此更容易腐败变质,最好在一个月内食用完。
说一说,你平时吃哪种食用油?
#清风计划##39健康超能团#
参考资料:
[1]广西抽检668批次样品发现不合格食用油,其中1批次“山茶油”被检出致癌物超标20多倍!.南宁新闻网,2021.1.15
[2]小心!每天都用的食用油,一个不注意竟然会中毒!.广州日报,2019.2.17
[3]小作坊土法榨油更绿色健康? 小心食用后摄入致命毒素!丨较真看看.腾讯新闻,2019.7.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