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以来,多个餐饮品牌将产品价格上调,调整幅度多数为1-3元。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黄柏坚,编辑:方圆。
月初刚喊完要在中国冲刺万店,月末麦当劳就官宣要涨价了。
根据麦当劳中国官方说法,12月27日起,主要产品全线提价。
当然,涨价的不只有麦当劳一家。今年以来,海底捞、蜜雪冰城、1點點等品牌都有产品提价的动作,调整幅度多数为1-3元。
餐饮市场新一轮涨价潮要来了?
01.
麦当劳中国90%产品全线提价,
套餐涨价1-2元
12月27日,麦当劳中国正式涨价。
红餐网对比麦当劳广州万胜围广场餐厅这两天的价格发现,门店产品价格整体上调0.5元到2元,不过“随心配1+1”套餐的价格没有再涨,仍是13.9元。
< class="pgc-img">>▲麦香鸡套餐涨了2元。(仅供参考,各地餐厅定价存在细微差异)
至于上调幅度,据新京报报道,麦当劳中国称产品平均涨幅约3%,已在各点餐渠道明码标价。
此前12月24日,有用户表示,“麦当劳12月27日主要产品全线提价,接近90%的主要汉堡小食类产品挂牌价将于12月27日起提价0.5元,麦卡套餐同步涨价1元。”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据东方财经报道,12月25日麦当劳官方客服工作人员回应称,“12月27日起,部分单品和套餐开始有调整,明码标价,是会在各个餐点渠道公示的,目前没有明确告知哪些产品和哪些套餐会进行调价。O麦金四件套超值套餐则会进行结构性价格调整。”
对于调价原因,对方表示,“结合了运营成本的变化,我们定期评估并调整了价格结构。”
除了明面涨价,也有用户发文称,麦当劳还在变相涨价,“不仅食物涨价,食物份量也缩水,汉堡感觉小了一圈”等等。
事实上,这不是麦当劳中国今年第一次涨价——比如它的“随心配1+1”套餐,这款于2019年推出、被打工人戏称为“穷人套餐”的产品,今年1月5日起,涨到了13.9元,比之前贵了1元。
不过,涨价并非只针对中国市场,麦当劳在多个国家都进行了产品提价。
比如,在日本,今年年初,日本麦当劳将提高80%菜单的价格。今年6月,日本麦当劳再度发布消息称,7月19日起将上调184家门店的套餐等产品的价格,涉及全国约3000家门店中的6%。
今年以来,传出麦当劳涨价消息的还有英国、加拿大等。
02.
涨价潮来了?
今年多个餐饮品牌涨价
不止是麦当劳,今年以来,多个餐饮品牌都有类似的提价动作。
比如海底捞,今年3月下旬海底捞曾上调了部分菜品的价格,并实行差异化定价,当时海底捞方面的说法是,综合考虑门店所在地的经营成本、消费水平、市场环境等因素。
上个月,海底捞再次出现调价动作,#海底捞回应试点调整分量和价格#话题还冲上了热搜。
彼时,有用户发帖称,海底捞西安、北京的部分门店点餐时不再提供“半份”和“整份”的选项,而是统一变成“一份”。11月15日晚间,海底捞官方微博曾公开回应称,在个别门店以原本半份菜的份量和价格来统一门店的菜品供应规格。
部分茶饮品牌亦有涨价动作。
9月1日开始,1點點的“免费小料”不再完全免费,在标准量基础上多加小料,会加收2元,相关话题“加小料的话要多加2块钱”也迅速冲上热搜。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9月26日,蜜雪冰城多款饮品价格上调,话题#蜜雪冰城部分饮品涨价1元#同样上了热搜。其中,蜜雪冰城的蜜桃四季春饮品价格上调1元,由原来的6元调整为7元,咖啡系列饮品也均涨价1元,美式咖啡由原来的4元调整为5元,雪顶咖啡和拿铁则由原来的6元调整为7元。
烘焙赛道上,#面包越来越贵了#面包刺客等话题热度也居高不下,一批烘焙品牌也有涨价动作,比如好利来。
有网友晒图称,好利来的面包在涨价,其经典肉松卷,5月时单价为12元,后来涨价到15元;另一款产品黑椒热狗,单价由15元提高至18元,后又提高到25元。
快餐品牌也有不少宣布涨价。
西少爷肉夹馍在10月底,下架了9.9元系列单品和其他“折扣套餐”。老乡鸡一些门店升级为老乡鸡ProMax之后,产品全线涨价。
可以看到,悄悄涨价的餐饮品牌涉及火锅、茶饮、快餐等多个品类。除了明着涨价,也有不少品牌是在变着花样涨价。
03.
涨价有“风险”,
品牌各有苦衷
事实上,今年以来,整体消费市场回归理性,讲究务实、追求性价比。这一点从2元面包走红全国、平价小火锅回归、茶饮咖啡开打9.9元价格战、平价的淄博烧烤爆火......都可窥见一斑。
在此背景下,品牌每一次涨价动作,都备受关注。
比如今年年初,海底捞涨价的消息一出,就引发热议,而后海底捞官方不得不发表声明称:“海底捞门店此次涨价是公司管理层的错误决策,伤害了海底捞顾客的利益。对此我们深感抱歉。自即时起,中国内地门店菜品价格恢复到今年1月26日门店停业前标准。”
涨价有“风险”,一众餐饮品牌为何还纷纷提价?从各方回应来看,可以说各有“苦衷”。
对于麦当劳、肯德基等全球连锁快餐巨头而言,涨价动作在多国市场都有所反映,原因可能是整体供应链承压。
今年,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物价都因为通货膨胀而上涨,麦当劳供应链也会受国际通货膨胀的影响。年初,麦当劳还宣布了重组计划,其中包括解雇数百名员工,以削减成本。
< class="pgc-img">>此外,麦当劳三季报显示,全球同店销售额(即开业至少一年的门店销售额)增长了8.8%。其中,美国本土市场,同店销售额增长了8.1%,中国所在的国际发展许可市场则增长了10.5%。
路透分析认为,三季报超出华尔街预期,这得益于新产品推出、促销活动及消费者对价格更实惠的汉堡和薯条的需求。
表现良好的财务数据,或许这是麦当劳敢在全球市场涨价的另一个原因——试探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但这也意味着,如果优惠和实惠不再,它也需要承担客流量减少的风险。
而对于老乡鸡等中式快餐品牌而言,门店升级、在消费能力更高的一线城市扩张开店,这些动作都伴随着租金、人力成本等上升,传导到终端,就是产品价格的上涨。
除此之外,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压力,也是品牌涨价的原因之一,烘焙赛道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
以烘焙必需的糖为例,从年初开始,白糖现货一路上涨,9月创下近十年高位——达到近7600元/吨。面粉价格同样上扬,今年三季度面粉价格接近五年内的峰值水平。黄油方面,不少小红书用户发帖称,安佳黄油的价格上涨了不少。有用户称,一箱的价格已经要1360元。此前,安佳黄油曾是“950元时代”。
再比如新茶饮和咖啡赛道,茶咖领域今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原材料、奶基底升级战,不少品牌选择升级品质更高、更健康有机的原料,这必然也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全球供应链紧张
和能源价格上涨等背景下,
多国物价都出现了明显上涨。
在日本,
大型餐饮连锁店“吉野家”
的牛肉饭也开始涨价,
这意味着怎样的经济变化?
记者位于东京的新宿车站附近,平均每隔5分钟就有客人进店消费。
东京疫情好转使当地餐饮店的客流逐渐恢复,但吉野家最近却把招牌产品——牛肉饭的价格上调了大约10%,一碗普通分量的牛肉饭涨到426日元(约合人民币24元)。这也是吉野家牛肉饭7年来首次在日本全国范围内涨价。
消息一出,随即引发了日本社会的广泛关注。牛肉饭因为物美价廉,深受日本上班族喜爱,也被喻为是“日本经济的风向标”,一般来说不会轻易涨价。
但在日元贬值、进口牛肉以及原油价格暴涨的情况下,即便是牛肉饭巨头吉野家也不得不上调价格,而转嫁不断上涨的成本。
除了牛肉饭之外,本月起,日本主要食用油公司“日清奥利友”再次上调了食用油的零售价格,这也是该品牌今年第4次涨价,一年内每公斤食用油的价格累计已上涨超过130日元(约合人民币7.3元)。
此外,小麦粉、砂糖等价格上涨,使得日本的不少面包、速冻食品、薯片厂家接连宣布提价,消费者的支出压力不断加大。
转自:央视财经
来源: 广州日报
门是一种信仰。
作者 | 品招编辑部
< class="pgc-img">>涨价上了热搜
萨门信徒表示理解
打工人的快乐穷鬼老家萨莉亚涨价上了热搜,消费者却说还是很便宜。
“萨莉亚涨价也比其他大部分的品牌便宜。”萨门信徒小花说;
旁观者木子表示赞同,“应该涨点价,作为消费者我都担心萨莉亚不赚钱。”
披萨爱好者小雯兴奋地说“萨莉亚的披萨15块钱起,简直就是我的快乐老家。”
尽管有人对涨价持保留意见,但从整体上看,消费者对萨莉亚的涨价表现出了较高程度的理解和支持。据《新闻晨报》的一项微博调查显示,约60%的受访者能够接受此次涨价行为,仅有11%的人表示不能接受。
萨莉亚,这家创立于1973年的日本意式平价西餐品牌,在中国已有超过400家门店,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其中,仅广东省就有181家门店,广州占74家,深圳则有65家。
在一线城市,即便经历了涨价,萨莉亚的性价比仍旧很高。
牛肝菌鸡肉芝士烤饭从18元涨至20元;
金枪鱼沙拉从11元涨至12元。
外界普遍认为萨莉亚的涨价是因为成本压力增大,但其实萨莉亚的毛利率高达60%以上,且近年来业绩表现出色。
< class="pgc-img">>萨莉亚经营数据丨图源:企业财报
根据萨莉亚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在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期间,其销售额同比增长24%,达到了1632亿日元的历史新高,营业利润达到100亿日元,约为去年同期的三倍。
既然不是业绩压力影响,那么,在同行纷纷降价、价格战愈演愈烈之际,萨莉亚为何敢于选择逆势涨价呢?
< class="pgc-img">>高人效+预制菜
是萨莉亚低成本的秘诀
提到萨莉亚,不能不提它的两个标签:
预制菜鼻祖
人效之王
这两个标签揭示了萨莉亚低成本背后的秘密。
回顾品牌的发展历程,萨莉亚并非一开始就定位为廉价西餐。1973年,创始人正垣泰彦接手了一家位于菜市场楼上的小店,起初提供的是正宗西餐,价格十分昂贵。
“选址定生死”的道理,正垣泰彦一开始肯定是不懂的,由于地理位置与品牌定位不搭,导致目标客群有限,萨莉亚最初的生意十分冷清。
后来,正垣泰彦决定大幅降价促销,直接在原来的价格上打三折。便宜出奇迹,萨莉亚一跃成为了当地最火爆的西餐厅之一,原本一天只有20人不到的生意,瞬间变成了800多人等排位。
< class="pgc-img">>萨莉亚东莞国贸店丨图源:红餐网摄
但便宜不赚钱怎么办?降成本!正垣泰彦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提高人效:优化员工操作流程。
上菜时,直接用手端盘,不用托盘;
拖把配备自动加水器,节省了打水的时间;
拖地采用“U”字形路径,杜绝无效重复劳动。
用秒为单位来优化员工的操作步骤。
而且萨莉亚还大量采用临时工,比例高达80%,并且建立了小时工群,便于提前安排班次。
采用临时工的好处是不仅降低了工资成本,而且连社保费用和员工住宿开支也不用交了,这无疑提高了萨莉亚的总成本领先优势。
2、所有食材预制化:充分利用中央厨房。
在萨莉亚,点15道菜,9分钟内即可全部上桌。
在萨莉亚门店的厨房里,你看不到菜刀,也见不到传统意义上的厨师,所有的菜品都是标准化配置,上菜速度非常快。所有可集中处理的厨房工作,都被移至中央工厂规模化完成,门店后厨的主要工作就剩下加热和装盘。
< class="pgc-img">>萨莉亚丰富的菜单丨图源:红餐网摄
省的钱,就是赚的钱。
这种注重实用性的理念在当时的日本显得尤为独特,与那些热衷于加大装潢投入、试图通过环境吸引顾客的其他西餐厅形成了鲜明对比。
萨莉亚的理念则是,无论是否属于西餐范畴,只要环境整洁卫生即可。食物不必精致,只要味道不错就行。至于厨房设备,无需过于复杂,耐用且容量足够便好。
最关键的是价格,只要价格低廉,就不必担心缺乏顾客。
< class="pgc-img">>小正餐战略
在消费降级中稳健前行
萨莉亚的成功不仅仅依靠低价,更重要的是顺应了小正餐的趋势。萨莉亚提供的并非简单的快餐,而是高品质西式正餐的平价版本。
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萨莉亚坚持低价策略,而在泡沫经济破灭后,其模式赢得了巨大红利。80年代日本经济萧条时期,中产阶级分化加剧,萨莉亚的高性价比满足了家庭聚餐、朋友聚会的需求,成为中产降级后的理想选择。
因此,即使面临经济挑战,萨莉亚也没有选择降价,而是坚守其定价策略。萨莉亚相信,每家门店的情况各不相同,营业额受到地段、店铺规模和核心产品的影响。如果经营不佳,应归咎于高层决策而非店长能力问题。
< class="pgc-img">>萨莉亚东莞国贸店丨图源:红餐网摄
为什么萨莉亚在现在敢涨价?现在消费降级的趋势也很明显,跟过往做对照,萨莉亚便能很快得出结论:“我没必要降价”。
一家以廉价著称的餐厅,竟然有自己的价格坚守原则。仅仅这一点洞察,就已经超越了许多国内餐饮业同行。
表面上看,低价似乎是萨莉亚的制胜法宝,但实际上,适度的低价才是其真正的特色。
萨莉亚坚信,减少浪费、精简菜单,直接从成本层面削减开支,才是应对营业额下降的最佳策略。盲目地降低售价只会让顾客习惯更低的价格,一旦经济回暖,顾客可能就不会再接受原有的价格水平。
如果决定降价,就必须做好长期维持低价的心理准备。否则,一旦价格回调,顾客可能会流失。
结语
巴菲特在2011年的一次演讲中所说,“评估一个企业时唯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是定价能力。如果你有能力提价而业务又不会流向竞争对手,你拥有的就是一个很好的企业。如果你在提价10%前还要祈祷,你拥有的就是一个糟糕的企业。”
那你觉得萨莉亚这个企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