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全国却只有长沙本地才有的“茶颜悦色”,总是大排长龙。/图虫创意
山寨围剿下,网红店太难了。
< class="pgc-img">>抗疫之战尚未宣告胜利,五一假期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到来了。
估计不少人都取消了出游计划,取而代之的则是在家附近散散步,约三五好友去奶茶店坐坐。
等等,你能确定你常去的那家奶茶店不是山寨店么?
御合贡茶、至尊贡茶、宝岛贡茶、西子贡茶、帝饮贡茶……哪一家才是真正的贡茶?
< class="pgc-img">>山寨太多,正牌贡茶已经被迫从原名“漾漾好贡茶”改成“四云奶盖贡茶”。
琳琅满目的鹿角,哪一家才是正牌?
< class="pgc-img">>不到两年时间,全国就爆发出7000多家鹿角巷山寨店。
垚燚一点点、九份一点点、钟爱一点点……一不留神,你都不知道自己走进了山寨店。
< class="pgc-img">>喝到正牌奶茶,不止一点点的难。
茶颜观色、茶颜以沫、色观颜茶……绕口令般的山寨店名、假可乱真的Logo,让人顿悟什么叫做“假作真时真亦假”。
< class="pgc-img">>不少山寨店连名字都懒得改,直接“挂羊头卖狗肉”。
如果你喝到了难喝的网红奶茶,请先怀疑一下自己是不是去了山寨店吧。
不过,其实大部分人也不是很在乎自己去的店是否正牌。
只要饮品不是太难喝,离家足够近、够方便,他们就会继续光顾。毕竟,“最好吃的店”总是在自家楼下的。
而那些苦苦经营的原创者,好不容易打造一个广受大众欢迎的品牌,难道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血被疯狂山寨?
< class="pgc-img">>不少人去网红店,只是为了拍照打卡。/图虫创意
< class="pgc-img">>山寨“工厂”
专职“复制”网红店
“没想过自己打假,只想闷声赚大钱。”用了好几年时间维权的鲍才胜很无奈。
一切还得从“鲍师傅罗生门”,一个贼喊捉贼的故事说起。
2018年5月,《长江日报》曝光了武汉江汉路一家“鲍师傅”糕点店雇人排队充场,营造热销假象。
据周边商户介绍,这家“鲍师傅”自开店以来,几乎每天都排着近40人的长队。《长江日报》记者通过一名多次出现在队列中的中年男子,成功“打入”充场组织。
排队、购货、交货、再排队,就是一个完整的“充场流程”。卧底记者在体验充场的12小时里,重复了10次充场流程,最终获得薪资90元。
当然,要求高的店铺会让充场者每排一次队都更换衣服的。
< class="pgc-img">>挂着“鲍师傅”招牌的糕点店外排着长队,其中不少是“托”。/长江日报记者费权
如此荒唐的充场活动,竟然逐渐演变为成熟的“产业链”,曝光后顿时舆论哗然。此时,微博上却出现了两家“鲍师傅”的道歉声明,而且都带有微博认证的蓝V。
一个是简介为北京易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尚”)的“鲍师傅餐厅”,另一个则是北京鲍才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鲍师傅糕点Pastry”。后者还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声明武汉雇人排队的是侵权加盟山寨店,并不属于正牌“鲍师傅”旗下。
随后,两家“鲍师傅”开始了微博“掐架”,互相指责对方才是“冒牌”。
只留下看客们一脸懵: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鲍师傅”?
< class="pgc-img">>粉丝数多的是正牌?你错了。
武汉市当地的工商质监局介入调查后,真相才逐渐浮出水面。
雇人排队的“鲍师傅”虽然有合法的工商执照,但法定企业名称中,却并没有“鲍师傅”字样。
根据中国商标网显示,这家“鲍师傅”所属的易尚公司,在2015年注册了3个与“鲍师傅”有关的商标,分别为商标类别号为30的“鲍师傅人头”图像、类别号为32和43的“鲍师傅人头+鲍师傅汉字+鲍师傅拼音”商标。
< class="pgc-img">>“先下手”的易尚,就有理了?/中国商标网截图
在2017年到2018年,易尚又注册了“鲍师傅小贝”“鲍师傅糕点”,连鲍师傅创始人的名字“鲍才胜”也被这家公司抢先注册了。
除了“鲍师傅”以外,易尚还注册了其他餐饮企业的商标,如“金拱门”“沙县轻食”“脏脏包”“爸爸甜心”“原麦丰秋”等,看来是“职业惯犯”了。
“如果知道侵权这么恶劣,我肯定早早就都注册好的,之前没想到江湖这么险恶。”后知后觉的鲍才胜,只在2013年注册了类别号为30的“鲍师傅”商标,却遗漏了其他相关类别号,以及与鲍师傅相关的人头图像、拼音等商标的注册,给山寨店留下了钻空子的漏洞。
直到现在,“合法的”山寨店还在疯狂扩张,截至2019年6月,易尚旗下的山寨鲍师傅已经在全国拥有了550余家门店。
< class="pgc-img">>还在“嘴硬”的山寨店。/@鲍师傅餐厅
而真正的鲍师傅,因为拒绝加盟,如今只在全国25个城市开设了60余家门店。
山寨店比正牌店还多,这将鲍才胜逼上了维权之路。而维权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还拖慢了研发新品的节奏,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无妄之灾。
“我们算过,如果走法律程序打掉这些假冒门店,不算时间成本,至少要投入几百万元成本。”除了要对付以易尚为代表的的山寨公司,还要应对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山寨门店,鲍师傅的维权之路道阻且长。
而另一边厢,山寨网红公司依然“高歌猛进”,做着一本万利的买卖。
前不久闹上热搜的茶颜悦色商标侵权案,山寨店还“恶人先告状”,将正主告上了法庭。
案件的原告,也就是山寨店的所属公司广州洛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旗”),前身是广州凯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昇”)。
为什么换了个“马甲”?因为翻车了。
2016年,凯昇就是山寨专业户,陆续申请了“茶颜悦色”“知乎茶也”“乐乐茶”“约凯撒”等和知名品牌相关的商标。
2018年,正主“乐凯撒”将凯昇告上了法庭并打假成功,凯昇被法院判决承担侵权责任,并被列入失信人名单。
没关系,换个马甲就可以继续作恶了。
这些毫无廉耻的山寨公司显然已经形成产业链,哪家店火了就立刻抢注相关商标,沾沾自喜、理直气壮地当着寄生虫。
< class="pgc-img">>目前,拥有89个商标的易尚公司,还在做着侵权的生意。/中国商标网
< class="pgc-img">>偷来的品牌
偷不来的“魅力”
网红店之所以获得广泛关注,让人甘愿排队好几个小时,靠的当然不是名字,更重要的是“魅力”。
这种魅力,有时候是对出品的坚持。
在奶茶粉、浓缩水果汁横行奶茶界的年代,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决定用真材实料做奶茶,将“老龄化”的茶饮变成了年轻人追逐的潮流;
从小学做面包的鲍才胜,即便在店铺紧挨学校,生意很好的时候,也预见到了因缺乏特色,将来必定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危机,便一门心思进行新品研发,这才有了让人愿意排队7小时的肉松小贝。
< class="pgc-img">>注重出品和设计的喜茶,让人心甘情愿为它大排长龙。/图虫创意
有时候,你喝的不止是一杯网红茶,而是一种信赖和归属感。
“蜗居”在长沙的茶颜悦色是奶茶界的“顶流”,三不五时上热搜,是亲妈粉们悉心呵护的崽崽。
在这里,你拥有一杯鲜茶的“永久求偿权”,如果你觉得没做好,可以去任意一个门店要求重做一杯。
你可以通过公众号,了解经营一家茶饮店要处理多少鸡零狗碎的事。当然,你也拥有发言权,被粉丝呼唤的下架新品,没多久就能重新上架了。
网红店的魅力,还在于对用户需求的周到考虑,以及不断优化的用户体验。
为了让你更好地拿着奶茶自拍,奈雪の茶将杯子设计成“瘦高型”,门店更是越开越有设计感。
奈雪の茶还将常用的平杯盖换成特别设计的带有凹槽的杯盖,避免了口红沾杯的尴尬。
< class="pgc-img">>凭借超高颜值的奶茶,网红店鹿角巷成功出圈。
不可否认,现在不少网红店的产品门槛并不高,“照葫芦画瓢”并不是难事。
但让人愿意用生命排队的网红店,必然有着比名字更重要的过人之处,这是山寨店最难也懒得复制的地方。
当山寨店门庭若市,就是对原创品牌最无情的打脸。
如果山寨依然猖獗,谁还会埋头钻研原创、排除万难坚持出品?
如果我们依旧买山寨店的账,为了方便放弃品质,谁还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冲击和感动?
< class="pgc-img">>喝到一口好喝的奶茶,治愈一整天的丧。/图虫创意
我曾经也是网红餐饮店的狂热粉丝。记得喜茶刚在广州开店,而且仅此一家的时候,我特地空出了一个周日下午,排队两小时,只为了喝那一杯芝士茶。
那口茶的美好滋味,现在想来仍然让我怀念。当然,我不否认,没有排队到脚酸的铺垫,这杯茶的滋味可能还不至于这么美好。
打击山寨,不仅要靠正主维权,更要靠每一个消费者用脚投票。
来源:南风窗
疫之战尚未宣告胜利,五一假期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到来了。
估计不少人都取消了出游计划,取而代之的则是在家附近散散步,约三五好友去奶茶店坐坐。
等等,你能确定你常去的那家奶茶店不是山寨店么?
御合贡茶、至尊贡茶、宝岛贡茶、西子贡茶、帝饮贡茶……哪一家才是真正的贡茶?
山寨太多,正牌贡茶已经被迫从原名“漾漾好贡茶”改成“四云奶盖贡茶”。
琳琅满目的鹿角,哪一家才是正牌?
不到两年时间,全国就爆发出7000多家鹿角巷山寨店。
垚燚一点点、九份一点点、钟爱一点点……一不留神,你都不知道自己走进了山寨店。
喝到正牌奶茶,不止一点点的难。
茶颜观色、茶颜以沫、色观颜茶……绕口令般的山寨店名、假可乱真的Logo,让人顿悟什么叫做“假作真时真亦假”。
不少山寨店连名字都懒得改,直接“挂羊头卖狗肉”。
如果你喝到了难喝的网红奶茶,请先怀疑一下自己是不是去了山寨店吧。
不过,其实大部分人也不是很在乎自己去的店是否正牌。
只要饮品不是太难喝,离家足够近、够方便,他们就会继续光顾。毕竟,“最好吃的店”总是在自家楼下的。
而那些苦苦经营的原创者,好不容易打造一个广受大众欢迎的品牌,难道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血被疯狂山寨?
不少人去网红店,只是为了拍照打卡。/图虫创意
01 山寨“工厂”
专职“复制”网红店
“没想过自己打假,只想闷声赚大钱。”用了好几年时间维权的鲍才胜很无奈。
一切还得从“鲍师傅罗生门”,一个贼喊捉贼的故事说起。
2018年5月,《长江日报》曝光了武汉江汉路一家“鲍师傅”糕点店雇人排队充场,营造热销假象。
据周边商户介绍,这家“鲍师傅”自开店以来,几乎每天都排着近40人的长队。《长江日报》记者通过一名多次出现在队列中的中年男子,成功“打入”充场组织。
排队、购货、交货、再排队,就是一个完整的“充场流程”。卧底记者在体验充场的12小时里,重复了10次充场流程,最终获得薪资90元。
当然,要求高的店铺会让充场者每排一次队都更换衣服的。
挂着“鲍师傅”招牌的糕点店外排着长队,其中不少是“托”。/长江日报记者费权
如此荒唐的充场活动,竟然逐渐演变为成熟的“产业链”,曝光后顿时舆论哗然。此时,微博上却出现了两家“鲍师傅”的道歉声明,而且都带有微博认证的蓝V。
一个是简介为北京易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尚”)的“鲍师傅餐厅”,另一个则是北京鲍才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鲍师傅糕点Pastry”。后者还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声明武汉雇人排队的是侵权加盟山寨店,并不属于正牌“鲍师傅”旗下。
随后,两家“鲍师傅”开始了微博“掐架”,互相指责对方才是“冒牌”。
只留下看客们一脸懵: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鲍师傅”?
粉丝数多的是正牌?你错了。
武汉市当地的工商质监局介入调查后,真相才逐渐浮出水面。
雇人排队的“鲍师傅”虽然有合法的工商执照,但法定企业名称中,却并没有“鲍师傅”字样。
根据中国商标网显示,这家“鲍师傅”所属的易尚公司,在2015年注册了3个与“鲍师傅”有关的商标,分别为商标类别号为30的“鲍师傅人头”图像、类别号为32和43的“鲍师傅人头+鲍师傅汉字+鲍师傅拼音”商标。
“先下手”的易尚,就有理了?/中国商标网截图
在2017年到2018年,易尚又注册了“鲍师傅小贝”“鲍师傅糕点”,连鲍师傅创始人的名字“鲍才胜”也被这家公司抢先注册了。
除了“鲍师傅”以外,易尚还注册了其他餐饮企业的商标,如“金拱门”“沙县轻食”“脏脏包”“爸爸甜心”“原麦丰秋”等,看来是“职业惯犯”了。
“如果知道侵权这么恶劣,我肯定早早就都注册好的,之前没想到江湖这么险恶。”后知后觉的鲍才胜,只在2013年注册了类别号为30的“鲍师傅”商标,却遗漏了其他相关类别号,以及与鲍师傅相关的人头图像、拼音等商标的注册,给山寨店留下了钻空子的漏洞。
直到现在,“合法的”山寨店还在疯狂扩张,截至2019年6月,易尚旗下的山寨鲍师傅已经在全国拥有了550余家门店。
还在“嘴硬”的山寨店。/@鲍师傅餐厅
而真正的鲍师傅,因为拒绝加盟,如今只在全国25个城市开设了60余家门店。
山寨店比正牌店还多,这将鲍才胜逼上了维权之路。而维权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还拖慢了研发新品的节奏,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无妄之灾。
“我们算过,如果走法律程序打掉这些假冒门店,不算时间成本,至少要投入几百万元成本。”除了要对付以易尚为代表的的山寨公司,还要应对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山寨门店,鲍师傅的维权之路道阻且长。
而另一边厢,山寨网红公司依然“高歌猛进”,做着一本万利的买卖。
前不久闹上热搜的茶颜悦色商标侵权案,山寨店还“恶人先告状”,将正主告上了法庭。
案件的原告,也就是山寨店的所属公司广州洛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旗”),前身是广州凯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昇”)。
为什么换了个“马甲”?因为翻车了。
2016年,凯昇就是山寨专业户,陆续申请了“茶颜悦色”“知乎茶也”“乐乐茶”“约凯撒”等和知名品牌相关的商标。
2018年,正主“乐凯撒”将凯昇告上了法庭并打假成功,凯昇被法院判决承担侵权责任,并被列入失信人名单。
没关系,换个马甲就可以继续作恶了。
这些毫无廉耻的山寨公司显然已经形成产业链,哪家店火了就立刻抢注相关商标,沾沾自喜、理直气壮地当着寄生虫.
目前,拥有89个商标的易尚公司,还在做着侵权的生意。/中国商标网
02 偷来的品牌
偷不来的“魅力”
网红店之所以获得广泛光注,让人甘愿排队好几个小时,靠的当然不是名字,更重要的是“魅力”。
这种魅力,有时候是对出品的坚持。
在奶茶粉、浓缩水果汁横行奶茶界的年代,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决定用真材实料做奶茶,将“老龄化”的茶饮变成了年轻人追逐的潮流;
从小学做面包的鲍才胜,即便在店铺紧挨学校,生意很好的时候,也预见到了因缺乏特色,将来必定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危机,便一门心思进行新品研发,这才有了让人愿意排队7小时的肉松小贝。
注重出品和设计的喜茶,让人心甘情愿为它大排长龙。/图虫创意
有时候,你喝的不止是一杯网红茶,而是一种信赖和归属感。
“蜗居”在长沙的茶颜悦色是奶茶界的“顶流”,三不五时上热搜,是亲妈粉们悉心呵护的崽崽。
在这里,你拥有一杯鲜茶的“永久求偿权”,如果你觉得没做好,可以去任意一个门店要求重做一杯。
你可以通过公众号,了解经营一家茶饮店要处理多少鸡零狗碎的事。当然,你也拥有发言权,被粉丝呼唤的下架新品,没多久就能重新上架了。
网红店的魅力,还在于对用户需求的周到考虑,以及不断优化的用户体验。
为了让你更好地拿着奶茶自拍,奈雪の茶将杯子设计成“瘦高型”,门店更是越开越有设计感。
奈雪の茶还将常用的平杯盖换成特别设计的带有凹槽的杯盖,避免了口红沾杯的尴尬。
凭借超高颜值的奶茶,网红店鹿角巷成功出圈。
不可否认,现在不少网红店的产品门槛并不高,“照葫芦画瓢”并不是难事。
但让人愿意用生命排队的网红店,必然有着比名字更重要的过人之处,这是山寨店最难也懒得复制的地方。
当山寨店门庭若市,就是对原创品牌最无情的打脸。
如果山寨依然猖獗,谁还会埋头钻研原创、排除万难坚持出品?
如果我们依旧买山寨店的账,为了方便放弃品质,谁还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冲击和感动?
喝到一口好喝的奶茶,治愈一整天的丧。/图虫创意
我曾经也是网红餐饮店的狂热粉丝。记得喜茶刚在广州开店,而且仅此一家的时候,我特地空出了一个周日下午,排队两小时,只为了喝那一杯芝士茶。
那口茶的美好滋味,现在想来仍然让我怀念。当然,我不否认,没有排队到脚酸的铺垫,这杯茶的滋味可能还不至于这么美好。
打击山寨,不仅要靠正主维权,更要靠每一个消费者用脚投票。
参考资料:
[1] 打假就像打地鼠,鲍师傅维权代价不小丨经济观察报
[2] 中国最火网红店,快要被7000家山寨店拖垮了!丨金错刀
[3] 山寨“工厂”易尚:致力于山寨各种网红餐饮丨界面
[4] 这家网红店雇人排队?接下来的剧情反转到你无法想象…丨中国青年报
[5] 【深度】网红店爆发,山寨店紧随其后,谁该背这个锅?丨界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家万家贡茶开”,广州的各大商场、地面街道瞬间被一家名为“贡茶”的台湾饮品店占领,其走红的速度非常之快,在百度地图里搜索“贡茶”,广州足足有237家门店。
只要平时留意一下就可以发现,这些店面名字大体上差不多,但仔细一看门店标志,却有明显的差异。跟随南方日报记者的步伐,我们来看一看贡茶的真与假。
▼琳琅满目的贡茶店面。(网络图片)
远看都是“贡茶”其实各不同
记者选择从海珠区前进路金谷广场的贡茶店开始,一路向西南方向前进,到江南新地为止,这段路程大约有1.6公里。但是记者的发现,这短短不到两公里的距离中共有7家贡茶,且这7家贡茶隶属5个品牌,其中包括“漾漾好”“御可”“禧御”“炜祺”,还有一家用繁体字标注,而记者也不知道是什么的牌子。
记者首先采用定点的方法,对每个品牌店铺进行观察。随后发现,这5家都以“贡茶”二字命名的饮品店,门店标志却有明显的差异。
喝过贡茶的亲们可能都知道,在竖字“贡茶”的左下方有一个小小图标,这也就是每个牌子的商标。记者细看发现,这七家门店小图标的样子各不相同。另外,这7家店铺里有的挂有加盟店的牌子,有的却没有。那些挂牌子的商店,他们的加盟牌都各不相同。
连店员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那么,这些品牌的贡茶都是真的吗?
记者采访了5个贡茶品牌店铺的工作人员,其中2个品牌店铺说它们是真品牌,1个说它是真品牌的1/3,即贡茶品牌的三大代理之一,1个品牌店铺的工作人员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而最后一个说它家的牌子是用老板的名字起的。
记者在豆瓣中发现了一篇名为《贡茶十大品牌》的文章,文中的“内部人”以自己在贡茶做店长的两年经历说:“面上叫贡茶的奶茶其实分为几个大品牌大公司在运作!”其中,漾漾好、御可、薡御、禧御和添赐等已经注册,属于大公司运作。
但是这几个品牌也有区别。文章中说道,这五家贡茶的加盟费均不相同,对于网络推广和店面广告,各家大同小异。
只有80家与台湾有授权加盟关系
很多人以为贡茶就是来自台湾的,其实不然。
首先,大陆的确是有台湾贡茶加盟店的。据南都周刊(微信号:nbweekly)报道,登陆台湾贡茶官方网站,点击全球贡茶-亚洲地区-中国大陆,就能进入大陆的贡茶加盟的网站,发现全广州只有80家和台湾贡茶有授权加盟关系。也就是说,剩下那100多家贡茶并不是来自台湾那家贡茶企业。
某网站有位ID为“台湾贡茶技术”的人给出解释:市面上大多贡茶都有注册公司,而且都有注册商标,为名正言顺的公司(其中不乏上市公司)。和台湾“贡茶”品牌受商标保护不一样,大陆的“贡茶”并非品牌,只是一个相当于饮料、食品等等的名称,就像两种臭豆腐,一个叫李记臭豆腐,另一个叫张记臭豆腐 ,名字不一样而已。
话虽如此,可有些五花八门的贡茶店是不是山寨的,且是否构成侵权行为?
台湾贡茶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近来陆续在中国大陆、香港及其他重要地区,出现不肖业者仿冒及模仿“贡茶”商标,并以“贡茶”品牌及加盟体系名义展店及招收加盟,谎称源自台湾且于全球均设有据点,不仅欺骗及混淆消费者与加盟商,并已严重损害本公司“贡茶”品牌与商誉。本公司将对此类行为採取必要的法律措施。
消费者:好喝就行啦
记者观察到,很多消费者除了没有注意到价钱这一点外,对于饮品单也不在意。在购买自己喜欢的饮品时,只看到自己想要的,其实贡茶的饮品单也大有文章。这些品牌的饮品单不管从产品总数量,和特色产品上都不同,甚至饮品单还存在简繁两种字体。
广州大学生陈嘉灿(化名),是一个贡茶的“真爱粉”,她告诉记者:“其实我一点都不在乎贡茶的品牌,我只在乎它做出来的味道,味道好我不在意品牌的真真假假。”
记者在对路人的采访中发现,80%的人们并不在乎品牌真假,但是也有一些人靠品牌来选择。
内容来自:南方日报(微信号:NF_Daily)、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