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过一款叫做特种兵的椰汁吗?对于这个问题,不同地方的人会给出完全相反的回答。在江苏的一场宴席上,朋友告诉我,当地人喝椰汁只选特种兵。
相比1988年开创品类的椰树椰汁,特种兵椰汁的出场晚了二十年。但从营收上看,特种兵仅次于椰树,2016年,它在江苏单省的销售额达到10亿元。
这实在让人好奇,在椰树稳占龙头、格局相对固化的椰汁市场中,特种兵以怎样的姿态扎根,并成为区域椰汁的代名词?作为一个缩影,特种兵映照出椰汁赛道的哪些机会和难题?
(注:特种兵椰汁现改名为苏萨,本文沿用特种兵)
突围的特种兵
在商业社会中,我们常常讨论的人货场,依然是撬动消费的底层逻辑。
人的需求是商品诞生的前提,场景则为人群的交汇、需求的产生创造机遇。不同的场景,往往聚集了不同的人,形塑各异的消费习惯。
比如说起椰汁饮品,有人的第一反应是便利店常见的椰树椰汁、HelloCoco,有人立马想起占据电商榜单、被称作咖啡伴侣的菲诺椰乳,而有些人,比如我吃遍各类宴席的朋友,对椰汁的印象,就是1.25L大瓶装的特种兵椰汁。
事实上,作为典型的佐餐饮料,椰汁饮品有近半的消费需求来自餐饮场合。无论是喜结连理、增福添寿,还是乔迁新居、金榜题名,中国人总要摆上一场宴席,再添置烟酒、糖果、饮料等食品。
我们发现特种兵椰汁的成功,就从撬动宴席这块蛋糕开始。
椰汁蓝海:宴席市场
1> 单一产品+单一渠道
国内的宴席市场有多大?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共有763.6万对结婚人口,婚宴酒席市场的规模超过万亿元;2022年,我国参加高考的人数为1193万,升学宴饮料的消费容量在百亿级别;如果对宴席消费进行细分,还会发现寿宴、满月宴、谢师宴等各类名目。
我们意外发现的特种兵椰汁,在2012年避开了拥挤的零售赛道,选择专攻江苏的宴席市场。针对宴席人多、消费量大的特点,特种兵主推大瓶分享装单品,再根据宴席规模,给到消费者1L和1.25L的选择,成功地打开了椰汁市场。
2> 生榨概念+价格抢占
在国内传统的宴席中,酒类和饮料是固定搭配。酒从意义上划分,无非是社交货币酒和口粮酒,宴席市场的流通产品,自然是前者。于是,在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酒类带动下,消费者对饮料也有较高的价格接受度。
当其他椰汁品牌1L的价格维持在10元左右,特种兵椰汁大瓶装的定价达到15元。一方面,特种兵首创“生榨”概念,以更高的品质抢占更高端的定位;另一方面,其选择高于同类产品的价格,给经销商推广留足了价格空间。
3> 口碑裂变+产品复购
“如果一场宴席平均下来有30桌,按每桌10人计算,有300人喝到特种兵椰汁。只要产品质量过硬,就能产生几百传几千的裂变效果。”
对宴席消费来说,最重要的往往不在消费前和消费中,而是在消费行为完成的反馈阶段。一位经销商告诉我们,因为特种兵椰汁以宴席为传播节点,消费者反馈将持续影响消费行为。
“做门头、铺广告是一种宣传,但它最多能让顾客看到你的产品,做宴席是让他们从感知到复购产品的最佳途径。”
渠道中介:烟酒店
聚焦了宴席之后,不仅需要恰当的产品定位,更要挑选渠道。与其他椰汁品牌不同,特种兵椰汁的渠道不在酒店、便利店或者批发市场,而是在烟酒店。
或许这就是江苏、安徽的特别所在,如果你在街头漫步,向左看会发现一家烟酒店,往前走几百米是一家烟酒店,扭头向右看又立着一家烟酒店。
天眼查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存量烟酒店为81.33万家,到2021年增长3.97倍至322.71万家。人口量越大、经济越发达的区域,以烟酒店为代表的民生消费市场也就越旺盛。
我们通过采访发现,在随处可见的烟酒店,特种兵椰汁正以捆绑销售、异业联盟、农村宴席等方式渗透区域市场。
1> 名酒名烟组合销售
在不同区域,和特种兵同时出现的酒水也不相同。比如在安徽,古井贡酒和特种兵椰汁经常是固定搭配;打开江苏经销商的朋友圈,特种兵和洋河梦之蓝并排出现。
宴席市场的竞争,从白酒、红酒大战,到碳酸饮料大战,果汁饮料大战……新品牌、新产品层出不穷。
烟酒店常见的打法就是组合销售,经销商代理特种兵椰汁的同时,也代理区域名酒、名烟,以友情推介或者是产品捆绑的方式,实现消费者的最大转化。
2> 与酒店、婚庆异业联盟
“把宴席终端做深做透不是容易的事,除了烟酒饮料组合,更要在宴席消费者的采购场景做链接。”一位烟酒店老板告诉我们,联合酒店、婚庆公司、4S店等的异业联盟,可以把货更快铺到餐桌。
比如,有的经销商和婚庆公司进行联合推介——办婚宴搭配特种兵椰汁,既省却了客户选择饮料的时间成本,也讨个“喜上加喜”的好彩头。
3> 打通“乡宴一条龙”
中国是农业大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农村的人情往来、红白理事,凝缩在一场场乡宴之中。
真正了解农村宴席消费的人都知道,大到宴席原料的采购,小到锅碗瓢勺、桌椅的布置,往往由村里较为专业的“一条龙”服务。
来往于人情社会的烟酒店老板捕捉到乡宴市场的火爆,通过乡宴厨师、红白理事会铺货。或许也正因为此,在年龄层更广谱的消费群体里,特种兵成为某个区域椰汁的代名词。
终端拦截:本地广告
渠道和终端可以说是决定产品销售的两大关键,前者决定产品的进入方式和进入场所,终端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不过,宴席消费还要考虑到“要面子”的消费心理。办宴席,要面子,特种兵椰汁就一定需要广告支持。对下沉市场来说,互联网广告不见得有效,本地广告、地面市场却大有可为。
线上,如果你打开江苏卫视、安徽卫视、江西卫视,就能看到《非诚勿扰》《最强大脑》《男生女生向前冲》《金牌调节官》这些热门综艺上,赞助商特种兵椰汁的身影。
线下,如果你到苏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的县城逛逛,也能发现以墙体广告、店招、橱窗喷绘等形式出现的特种兵椰汁。
椰汁赛道,卷起来了
头豹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2021年,中国椰子液体饮料的市场规模由102.8亿元增长至144.4亿元,椰汁品类所属的植物蛋白饮品正在向千亿规模发起冲击。
一定程度上,特种兵椰汁的火爆,得益于小而美的椰汁生意。
与国内软饮料近万亿的市场规模相比,椰汁占据的份额小,从未诞生宗庆后、钟晱晱这样的大富豪。但就毛利率而言,椰汁饮品(50%)普遍高于市场口味型饮料(30%)。当消费者对饮料的需求从口味上的满足,升级为天然、健康、享受,椰汁生意有多“美”,看赛道的蜂拥程度就可知一二。
今年9月,成立不过两年时间的「可可满分」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去年7月,元气森林推出低糖椰汁夏天的风;主打年轻人市场的Hello Coco陆续完成罗森、7-11、全家等连锁便利店的终端覆盖……
去年4月,瑞幸推出生椰拿铁,一周卖出400多万杯的同时,彻底带火了菲诺厚椰乳。《2022中国饮品行业产品报告》显示,在40个现制咖啡和茶饮品牌中,92.5%的品牌上新了椰子元素产品,椰子用料频次占据首位,超出草莓108次。
随着无糖椰汁、厚椰乳产品的出圈,椰汁饮品进入下一轮的革新期。2021年,主打NFC的特种兵三代目椰汁上市,以1.25L大瓶装用于宴席市场,420ml和250ml随身装主攻便利店即饮市场。据官网介绍,因商标争议改名后的苏萨椰汁,从2016年重点开发浙江、安徽、山东、湖南、湖北等八大市场,今后将加快全国化进程。
但从近几年较为“稳定”的营收来看,进击全国的特种兵椰汁,和传统椰汁和区域品牌有着相似的危机。
难以进击的全国化
产品:乏善可陈
比如,与越来越多的椰汁新品牌相比,十年前开创“生榨椰汁”的特种兵,好像有些停滞了。当产品理念和卖点长期不变,品牌升级与全国化乏力的困境随之而来。
这一定程度上,也是传统椰汁品牌的共同困境。近几年,口味型饮料在加气、无糖、NFC、复合化与口味衍生方面升级转型,乳业则经历了从基础款纯奶到安慕希、纯甄,再到金典、特仑苏、娟珊的品类拓展。
反观特种兵椰汁,三代目椰汁还未完成新一轮的推广与普及,多元化的果每每复合果汁、苏萨乳酸菌、全组分玉米汁表现平平。
渠道:地域局限
无法否认的是,特种兵椰汁在江苏市场的“霸主”地位,连老大椰树也无法撼动,但在全国化的过程中,这样的区域模式仍存在较大局限性。
作为中国第二大经济省份,江苏拥有25个百强县的硬核经济,宴席传统的豪华程度较其他区域有过之而不及。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特种兵椰汁只能在江苏、安徽等地方形成宴席消费的流行,或许很难获得全国范围的、长久的品牌热销。
毕竟,当曾经无可替代的烟酒店,走向了华致酒行、1919等连锁模式的转型之路,当椰汁这类较为高端的饮品,涌向更加分散的乡镇市场,如何重塑渠道,如何防止假冒伪劣,几乎是区域品牌的共性问题。
区域品牌的底气
区域总是多样的、复杂的。特种兵椰汁的样本不能代表区域品牌的全部情况,但它仍是我们观察市场的窗口。
当我们走进一家代理“特种兵椰子汁、蒙牛酸奶饮品、长城干红葡萄酒”的商贸行,一眼望去,只能看到中间窄窄的过道,两边码着和门一样高的椰汁。
老板、店员、收银员、送货骑手……商贸行老何的一天从身兼数职开始。“县城主街的农家乐、大超市、烧烤馆、鲜花店,我几乎都跑过。618、818、双十一,顾客在宴席订了我的产品,我就送其他超市、烧烤、鲜花店的优惠券,节假日跟着厂家做砸金蛋、广场促销的活动”。
老何告诉我们,这几年生意越来越难做是事实,但如果愿意在顾客和人情下功夫,还是能干下去。顾客和人情,或许正是当下椰汁新品牌涌现,一个扎根区域、渗透终端的椰汁老品牌活得很好,甚至形成区隔的底气。
底气的另一面,也有竞争。因为经济、文化、习俗、口味的不同,辽阔的国内市场总能形成若干个独立的领地。如果把时间轴拉得更长一点,如何越过跨区域发展,如何保持长期优势,是特种兵们下一个命题。
<end>
编辑:夏周周
总编:沈帅波
>>辑导读:从生椰拿铁到气泡水,新的饮品层出不穷,就像秋天饮品店不约而同推出栗子、桂花的饮品。这些年,关于新消费饮品的浪潮一波接一波。本文作者对其创业的底层逻辑与方法论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今天,新消费创业成为新的热门项目,也是当下资本市场关注的赛道重心,连腾讯字节这样的巨头都在频频投资新消费。据IT桔子统计,2020年新消费领域投融资额达近450亿元,获得融资的项目有286起。
新消费创业的玩法与互联网打法越来越接近了。在饮料市场,从椰奶到气泡水的出圈,其实有一些共性,我们从椰奶市场的菲诺到气泡水市场的好望水,或许可能透视一些新消费市场创业方法论。
一、从椰奶到气泡水,菲诺与好望水为何能出圈?
这个夏天,从爆火到断货,瑞幸的生椰拿铁成为许多消费者的心头好,其生椰系列产品单月销量超1000万杯,喜茶的生打椰椰奶冻进入其去年新品销量TOP5。
据咖门统计,今年2月初-7月底,20余家饮品品牌当中有160多款新品都用到了椰子元素,从椰子水、椰奶、椰浆到生椰乳、厚椰乳,其呈现方式也不断迭代。
让“生椰拿铁”爆火的是它上面铺盖的一层口感绵香的厚椰乳,这款厚耶乳让生椰拿铁的椰香变得更浓郁,与咖啡结合后在口感与风味上变得更好,瑞幸的生椰拿铁屡屡卖到断货,也在于它的配料创新。
率先做出厚耶乳的是一家名为“菲诺”的创业公司。为什么菲诺这家公司做的厚椰乳能对生椰拿铁产生“点石成金”的效果?我们要从市场大环境来看。
从饮料市场大环境看,近几年饮料市场的一个风向是植物“奶”快速崛起。数据显示,2020年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增速高达800%,且这一品类在饮料市场中的贡献率达到15.5%,而椰子风味在所有风味饮料中增速最快,高达109%。
椰子饮品原本非常受国人欢迎,但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原本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几十年的椰树和欢乐家等传统品牌无论是包装、风格和消费场景都有点过时了,这些传统品牌其实并没有很好的开发出椰子饮品的潜力。
作为一个椰基植物乳品牌,菲诺没有走传统品牌主打直饮、佐餐、送礼等消费场景的老路,而是转换聚焦点,主打咖啡、茶饮等年轻人偏爱的消费场景,积极开拓线下咖啡、茶饮渠道,菲诺厚椰乳已成功入驻8000余家线下咖啡馆,并与多家一线茶饮品牌合作。
而“生椰”的命名也建立了天然健康与时尚的联想,容易占领年轻消费者心智。
在定位新人群之外,菲诺打造了“厚椰乳”这一新概念,它的核心是对产品配方进行改造升级。它采用冷压榨汁工艺,将新鲜椰子肉+椰子水混合榨汁,椰香口感更为纯正浓郁。菲诺厚椰乳能够出圈,与其配方和冷压榨汁工艺不无关系。
从配料来看,虽然只是比传统椰汁多了一项“椰子水”,但椰乳因为采取冷榨技术,椰肉汁含量更高,鲜榨椰肉汁与椰子水通过一个黄金配比,让口感变得更香醇浓厚,在与咖啡、茶饮搭配后,契合了年轻消费者对椰子饮品新口感与新时尚的追求。
对于流行的茶饮产品,很多消费者喜欢DIY,毕竟自己动手制作饮料也是一种乐趣。但是DIY椰乳制品的障碍在于,提取椰肉的操作和制作成本都太高了。菲诺自主研发的融合技术让消费者能够很方便地去DIY并自动传播DIY的成品,并因此形成了一个风潮。
椰奶的爆火与走红路径与气泡水市场另一玩家——好望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元气森林走红之后,气泡水市场涌现了众多新玩家,整体行业的销量也在快速增长,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显示,2020年气泡水市场销售额高达58.1亿元。
按理说,在如今巨头林立的气泡水市场,先不说脱颖而出,就连生存也不容易,而好望水是其中之一。2020年,好望水全年交易额达到1.2亿元,累计融资额已经超过了一亿元。
而好望水能够生存下来在于它切到了当下传统饮品的痛点与短板。首先是当下不少传统饮料形象老化,从品质到颜值很难满足现在年轻人的标准。其次是,大量传统饮料往往是主打零售大单品,没有切入细分市场,这给了新品牌玩家机会。
“好望水”避开了与传统饮料口味与场景硬碰硬——在当下的饮料市场,没有特别适合解辣、解油腻、爽口的软饮,针对这个市场空缺,它第一步就是切解腻需求,推出主打产品望山楂。
此外是它避开了传统饮料主打的商超渠道,从线下起家,与谭鸭血、贤合庄、小龙坎等B端餐饮店合作,将解腻场景打透。
随着它在B端餐饮场景打开局面,它推出了「望桃花」、「望杏福」等产品,完善口味线。在这里,好望水拓展产品线的逻辑是通过具体的单品占据更细分的场景。「望山楂」切人们解腻解辣的需求;「望杏福」切的是婚宴场景,「望桃花」打的是下午茶场景。
纵观当下成功的新消费品牌,好的颜值设计几乎是他们的共性。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曾提出第一眼效应概念,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会带来 “先入为主”的效果,后也被广泛应用到商业营销之中。
相对于传统品牌保持着过去的旧面孔,从元气森林到好望水,都有明显的年轻化、网红化风格,元气森林是“清新的日系”,好望水是十足的国风设计,从包装设计上符合第一眼效应。
在今天,年轻人偏爱的是“上镜”、“出片率高”的高颜值饮品,年轻人会自愿为其做二次传播。甚至餐饮老板也喜欢这种饮品,因为相对传统饮料的价位成本与高营销推广成本,这种新消费饮品从配方到颜值,都符合年轻人需求,推广难度不大,利润也更好。
正因如此,它在线上的传播也要更快,在推出望桃花、望杏福的时候,好望水启动了网红营销的策略,邀请多领域的大量KOL去扩展民宿、野餐、下午茶等消费场景,进一步占据消费心智与线上渠道。
二、从气泡水到椰奶,两者玩法的底层逻辑与启示意义在哪里?
从菲诺到好望水,他们的出圈有着共同的方法论路径——即找传统细分市场的痛点,错开传统渠道,推出超级单品占据年轻人心智。
好望水是看到传统饮品市场没有解腻、解辣的单品饮料,从B端餐饮场景切入主打年轻化高颜值饮品,菲诺是看到了传统椰子饮品市场在包装与口味上的过时,它找到了厚椰乳这款新口味,主打咖啡与茶饮场景的新消费人群。
菲诺带火椰奶饮品的市场逻辑围绕两个方面进行:
一方面是重新定位人群与消费场景,找到新的应用场景——与咖啡、新茶饮等潮流饮品搭配。在整体椰汁饮品市场处于消费升级的时间窗口,B端C端齐发力,从标准定制化产品到DIY调饮方式,迎合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是通过技术研发,升级产品的口感打造新概念,建立新口味的工艺壁垒。
而好望水则是网红三板斧,它首先是找准一个细分赛道,依靠超级单品,占据心智。其次,当它成为该细分市场的品类代表之后,再去拓展品类广度,完善产品口味线。其三是通过线上线下营销与高颜值、年轻化的包装设计,将品牌打到到年轻人群体之中。
总结发现,主打健康新口味、新人群,高颜值、足够细分是其共性。在饮料市场,健康水果食材已是标配,比如菲诺主打的厚椰乳宣称富含微量元素、矿物质与膳食纤维,富含有助抗氧化、提高代谢的中链脂肪酸,0乳糖,对素食者友好,好望水主打「草本+气泡」,强调产品的养生属性。
这一主线思路在未来依然是主流。从今天来看,白桃和椰子已成为饮料界的 “顶流”,从白桃味气泡水、芝士白桃乌龙到生椰拿铁等,新式茶饮店都在盯着这些受欢迎的口味在迭代产品。
对于新消费创业者来说,在意识到“爽+健康”是标配主流之外,接下来就是找传统市场的短板,抓有潜力的细分市场需求空缺,在此基础上对市场上的原有产品口味进行改造升级,找到更贴合年轻人的需求,能够引爆消时尚的新口味。
当然,这需要一定的市场洞察力以及对用户需求的理解。
其次是在一个足够细分的赛道做强,再思考扩充品类,反向扩充渠道与供应链——以细分渠道的知名度反哺线上线下传统渠道,这是好望水的打法,也是创业玩家可以借鉴的思路。
找准细分市场的目的在于两方面,其一给自己找到一个低调壮大的成长空间,可以在传统巨头的覆盖之外悄悄生存下来,这其实是一种互联网思维——错位竞争。
这本质是避开传统主流玩家的主流场景与打法,先垂直再破圈——从菲诺厚椰乳到好望水,其玩法都是首先将产品跟某一垂类场景强关联捆绑,在细分市场积累渠道资源建立品牌认知与占据用户心智之后,再破圈,推向线上、商超、新零售甚至消费者DIY等全渠道。
再次是建立有网感的营销打法。如今的年轻消费者,在文化上更加自信,他们对国外大牌没有盲目的崇拜,对国产品牌的包容性和接受度更强,也是互联网原住民,这对国内新兴品牌的一大利好。
因为新消费的本质是将传统消费品牌互联网化。这里的互联网化其实并不等于是说将其线上化,而是让品牌具备一些互联网的性格特点,抓用户的潜在需求。
比如说营销模式要适应新兴的内容平台——内容平台种草已成标配。主打年轻消费人群偏好、迎合年轻人的颜值审美、聚焦年轻人的社交场景——“上镜”、“出片率高”,有线上线下社交po照的属性;主打“无糖低糖”的概念迎合年轻人既要刺激又要健康的消费心理等。
而菲诺值得借鉴的网感打法在于,它不仅仅是向B端稳定输出定制化厚椰乳产品,也在为C端消费者推出多种调饮方式,让消费者DIY的本质是带动自来水的社交分享风潮,为品牌带流量。
但市场难题依然存在。由于在饮料赛道尤其是气泡饮料类赛道是一个门槛非常低的行业,各家模仿跟进,互相抄作业已是常态,一款新的产品与口味很快就会迎来跟风者,市场会迅速进入同质化格局。
在“控糖”“低碳”风潮的盛行的当下,无糖饮料市场已经没有新故事,众多传统巨头也在加入这一新赛道:农夫山泉推出茶π、小茗同学,可口可乐在拿出了小宇宙气泡水以及新款AHA,百事可乐也跟进推出了bubly气泡水,而喜茶推出的 0 糖气泡水早上架了薇娅直播间……
市场从蓝海进入到红海的今天,创业者要成功的难度无疑已经变大了。
新消费品牌也有网红属性,品牌的“寿命”往往极短,很多网红品牌走红都是爆发性的单次事件,如何维持它的品牌认知度是一个极大的难题。从持续迭代产品到维持品牌寿命,关键在于占领一种新口感的消费认知,并将这口感认知在产品工艺做到难以模仿。如何建立产品供应链与配方、工艺层面的壁垒,依然是值得创业者思考的。
但细分市场+超级大单品依然是基本思路,如何错开原有市场主流渠道与玩法,找到新的细分品类与场景依然关键,口味迭代也依然是决定一款产品能否吸引消费者的核心。这看运气,也看创业者的市场敏感度以及对潜在需求的把握,从菲诺的厚椰乳榨汁工艺创新来看,工艺创新的壁垒与门槛、创意与速度也是必备条件。
从气泡水到椰子水的走红,是新消费创业的冰山一角。汽水的下一个风口在哪?它将以什么形态出现在消费者面前,下一个爆款花落谁家?很难预料。
但毫无疑问,打动消费者的新口味,必然是不受制于传统渠道与品牌桎梏的新玩法,也不再是一招鲜吃变天的低门槛玩法了,明年夏天,可能会有新答案。
#专栏作家#
王新喜,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redianweiping),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互联网从业者,百度百家、艾瑞网专栏作家、虎嗅网、钛媒体认证作者,关注IT热点背后的本质,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视觉中国 资料图
主营酒业的海南椰岛澄清与椰树集团的关系。
10月10日,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椰岛,600238.SH)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出品的椰汁为椰岛椰汁,公司与椰树集团无关联。
近日,椰树集团因“土味”营销风格试水抖音直播带货再度引发热议。
国庆期间,椰树集团在抖音平台预告将连续直播7场。抖音直播间内蓝色背景上方有“椰树集团”黄色大字,4名女主播身着紧身上衣,在直播间一边跟着音乐表演才艺,一边展示椰树牌产品。
10月1日至5日,椰树集团每日直播一小时左右。据观看过直播的网友表示,椰树集团10月5日的直播曾被中断。10月6日、7日停播后,椰树集团在8日再次开播。10月8日晚,椰树集团再次开播,但直播期间多次遭遇中断。话题#椰树集团直播带货风格引争议#也冲上热搜。
评论区有网友调侃,“还是熟悉的配方”,“‘从小喝到大’被罚了照样我行我素”。也有网友表示,椰树集团“一直走在擦边的前线”,“既然不能丰胸就不要用这个当广告宣传点”。
同样为海南企业,同样有椰汁业务,但海南椰岛与椰树集团并无关联,而且海南椰岛主攻酒类业务。
据海南椰岛官网显示,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国营海口市饮料厂,建厂于1953年,1993年成功进行股份制改制,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员工1000多人,涉足行业包括:保健酒、白酒、食品饮料、房地产开发和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
据半年报显示,海南椰岛所处行业大类为“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主营业务为酒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滋补型椰岛鹿龟酒、轻养型椰岛海王酒和原产地精酿白酒为公司的“一树三花”战略布局。此外,公司布局椰汁类生态饮品和软饮料(非碳酸)业务板块,并结合海南自贸港政策,开展“全球购”进口商品销售及跨境电商经营,同时协同公司产业上下游开展大宗商品贸易与供应链业务。
据财报显示,去年海南椰岛实现营收8.33亿元,同比增长3.16%,归母净利润为-0.6亿元,由盈转亏。而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93亿元,同比下降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11亿元,同比下降29.79%。其中饮料板块大单品今年上半年建设初见成效,特别是1.25kg椰汁和1L利乐椰汁两个单品的销量占总销量近80%,新品真椰汁系列方盒产品也出现了较大增长。
而椰树集团前身为1956年建立的国营海口罐头厂。据官网资料显示,在1981年至1985年连续5年亏损,换了4任厂长都无法扭转,仅差2万元就将破产。据官网信息所述,1986年,椰树集团在王光兴的带领下,仅用两年就扭亏为盈,此后成功开发出椰汁。1994年“椰树牌”椰汁在全国饮料企业中销量排名第一。官网介绍,椰树集团在1995年至1999年期间保持了5年销售增长,年年销售超10亿,税利超亿元。
椰树集团官网显示,其已连续十一年(2010年-2020年)位列海口市工业企业产值第二名、税金第三名,年产值40多亿元,年上缴税金6亿多元,正在扩建向百亿产值目标迈进。椰树集团称,今年1月销量较去年同期预计增长36%;2021年销量较2020年同期增长16.82%,较2019年同期增长7.71%。
值得注意的是,椰树集团的业绩似乎一直在“原地踏步”。据北京商报报道,数据显示,椰树集团在2013年的营收曾达44.77亿元,而2014年至2016年,其营收有所回落,分别为44.5亿元、43.36亿元与40.21亿元,2017年略有回升至41.57亿元。
截至10月10日收盘,海南椰岛报9.37元,跌7.23%,市值42亿元。五日跌幅为11.52%,年初至今跌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