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北京日报
京城为何出了两个“聚宝源”?火了十几年的涮肉馆要改名
作为京城最火的涮肉馆之一,老牌清真餐饮“聚宝源”已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如今这个老品牌又来到新的十字路口。近来,不少市民发现,聚宝源涮肉馆开进了热闹的商场,但形象和牛街聚宝源老店有明显不同。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牛街聚宝源涮肉风靡京城,但商标并不掌握在其经营者手中。今年,商标持有者成立了新的运营团队、开设全新形象的涮肉馆,北京市场上暂时出现了聚宝源“两家并立”的局面。
火了十几年的涮肉馆要改名
在东城区和平里,刚开业3个多月的聚宝源新店,悄然改了名字,招牌上原有的“源”字被“涮肉”二字覆盖。这令奔着聚宝源招牌来的食客感到费解:“以为牛街的聚宝源终于在家门口开分店了,怎么就突然改名,难道是家‘山寨’店?”
记者调查发现,不仅是和平里新店,包括牛街总店在内的9家聚宝源涮肉馆都即将更名。聚宝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聚宝源商标的持有方是西城区国资委,此前一直以商标授权的方式给团队使用。“前段时间,店里收到了一纸律师函,因为和平里店是去年年底新开的,没有获得商标授权,再使用这个名字就侵权了。”他透露,其他8家直营店的商标授权明年年底到期,到期后会统一更名。
为何聚宝源的商标持有方和经营方不一致?这还要从它的历史说起。聚宝源品牌最早诞生于1937年,起初是一家牛羊肉铺,由一位山东人在京创办。新中国成立后,聚宝源经历了公私合营阶段,改革开放后又一度易主。1993年,马刚接手了这块招牌,起初依旧主营牛羊肉,2003年,马刚将生意范围进一步扩大为涮肉,并凭借镇店之宝手切羊肉逐渐名满京城。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商标持有方西城区国资委对聚宝源商标有了新的发展规划,为了让老品牌发展壮大,西城区国资委决定以混改的方式成立新公司,其中70%为国有控股。据内部人士透露,新公司计划一方面开设涮肉馆,另一方面深入社区开设大量牛羊肉店。不过,新的发展思路和马刚团队无法达成一致,便造成了如今的局面――京城同时存在两个“聚宝源”。
新聚宝源餐饮销售并重
带着聚宝源的招牌,刚刚起步的新聚宝源团队已经在朝阳合生汇、悠唐购物中心等地开设了4家店铺,新店形象和牛街聚宝源老店有着明显差异。
走进位于合生汇购物中心6层的聚宝源涮肉馆,时尚新潮的气息扑面而来。店内采用木制桌椅、铜涮锅和砖墙等老北京元素进行装饰,精致的氛围吸引了喜欢追求潮流的年轻人。
“怎么感觉聚宝源变高档了?”聚宝源的忠实粉丝李女士一进店门,就发出这样的感慨。聚宝源新店在保留老北京铜锅涮肉馆经典菜品的同时,还加入了虾丸鱼丸棒棒糖、福袋摇钱树等创新菜品。记者注意到,这家店用餐人均价位约145元,比牛街聚宝源要高出30元左右。从大众点评里的评价来看,不少食客都把这家店认作是聚宝源老店的“升级版”。
新聚宝源未来将如何发展?据了解,新聚宝源团队计划在京开设30家涮肉馆,相比餐饮门店,社区牛羊肉店才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我们计划开设几百家社区牛羊肉店,让聚宝源回归最初作为肉铺的功能,也会进入大型商超,让更多老百姓吃到全产业链可追溯的放心肉。”新团队负责人透露,首家聚宝源牛羊肉店已在大兴区亮相。
留住顾客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新聚宝源的出现,对于牛街老店是否会带来冲击?记者前晚走访牛街聚宝源总店看到,虽然已经过了用餐高峰,但一楼等位区仍排着近50人的长队。进入二楼就餐区,近百米长的用餐区域座无虚席,由于就餐区能容纳上千人,引导员需要举着小旗带客落座。
“刚来北京读大学那会儿,第一次到牛街就是冲着聚宝源来的,光排号就排了俩小时,但吃第一口就觉得等再久也值。”在店里用餐的宫先生说。他也感受到,店里的服务升级了。“我们扫码下单后,不到5分钟所有菜品都上齐了,刚才在楼下排号前面有41桌,但总共就等了不到30分钟。”对于未来更名带来的顾客流失风险,牛街聚宝源相关负责人表示:“名字叫什么并不重要,只要品质不变,相信老顾客依旧会来。”
业内人士分析,市场一直在变,老的品牌无论国企还是私企,都需要跟上市场的变化,符合当下人们的消费需求。聚宝源品牌的老团队和新团队谁能真正留住顾客获得长远发展,还需要食客们投票。(北京日报记者 马婧 实习生 杨天悦)
京报快讯(记者夏丹)今日(5月27日),中国烹饪协会民族餐饮委员会在京成立,将清真委员会并入。第一届委员由来自全国27个省区市,涵盖39个民族的195人组成。同时还聘请了3名顾问和8名专家。
中国烹饪协会民族餐饮委员会第一届专家、中国烹饪协会特邀执行副会长李亚光介绍,2017年12月,中国烹饪协会决定成立“中国烹饪协会民族餐饮委员会”,将“中国烹饪协会清真委员会”并入此分支机构,在筹备阶段,对国内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等的少数民族传统饮食文化进行了了解。李亚光表示,目前少数民族餐饮产业发展呈上升趋势。
作为中国烹饪协会民族餐饮委员会第一届顾问,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介绍,新委员会成立后,将对全国各民族餐饮产业进行资源整合,挖掘民族饮食文化的技艺和文化内涵,规范民族餐饮经营模式。
同为第一届顾问,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调研员彭泽昌表示,新委员会的成立希望能挖掘民族餐饮文化资源,将少数民族的优秀餐饮,打造成特色品牌。
在前面
北京人公认的京城清真第一楼,也是人家自信贴在墙上的“京城清真餐饮第一楼”——鸿宾楼,如今也没有说不能饮酒了。
< class="pgc-img">>北京人讲究名分、次序,就连这些饭馆子也有名号。比如什么八大楼、四大顺、几大居之类的。有一个说法叫“一楼二烤三轩四顺”,这里的一楼就是指位于西城区展览馆路11号著名的鸿宾楼。
< class="pgc-img">>鸿宾楼的名气很大,有商务部授予的“中华老字号”、全国酒家星级评定委员会评定的“五钻级酒家”、也是国务院和文化部授予的牛羊肉烹饪方面“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总而言之,这家店非常非常不一般。仅仅是招牌题字,就有三个来历:一个是郭沫若题字、一个是清末的一名进士题字、还有一个是启功大师写的。人家的镇店之宝里,有一双象牙筷子,那是慈禧用过的。人家的一道羊肉粥,周总理吃过都赞口不绝,亲自敬酒,这样的店,就问你有没有排面。
< class="pgc-img">>值得推荐的两道菜
既然做牛羊肉都能做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来到这里必定是要尝一尝人家的看门菜,那就是跟牛羊肉有关的,一道是红烧牛尾,另一道是砂锅羊头粥。
红烧牛尾
整根牛尾,只有第五节和第六节能做红烧牛尾,可以说是精华中的精华。在过去,想吃这道菜得提前预定,因为做这道菜,不仅食材不易得,而且还得提前至少煨十个钟头,就问你难得不难得。是鸿宾楼传说中的第一菜,那自然是名不虚传。
< class="pgc-img">>怎么判断?一看它肉是不是够软烂,筷子一碰肉就脱落;第二看调味如何,会不会被调料和别的食材抢味儿;第三看酱汁儿挂得薄不薄。
菜一上来,浓郁的香味就让人神往。大块儿吃一口,一个字儿——服。集甜味儿、咸味儿、香味儿于一体,这样的菜真够面儿,拿出去当国宴菜也丝毫不差半点儿。虽然没有预想的那样真的筷子一碰肉就脱离,但肉吃到嘴里基本不怎么用咬的。轻轻一嘬,肉就下来了。红烧汁儿包得不厚不薄,没有漏汁儿的情况,吃起来一股浓浓的牛肉香味儿。
< class="pgc-img">>牛肉也是有香味儿的,原料足够新鲜,做得足够好,这样的香味儿不可多得。肉一丝一丝儿,肉跟骨头之间就连着一点儿筋肉,吃起来真是非常过瘾。不是像吃川贵菜系,几乎是调料的抢味儿,这就是我心中的国菜的味道。
砂锅羊头
这个菜是被周总理定为名菜的,周总理吃完有多喜欢呢?亲自端着酒杯到后厨去给烧菜师傅敬酒去了……
< class="pgc-img">>这个粥里面是细细的手撕的羊头肉,刀切得不行,必须用手撕才能撕成这个形式。汤的浓稠,把胡椒味、盐味和羊肉的香味全裹里头去了。每喝一勺,那种咸咸的肉香夹杂着淡淡的胡椒味儿,就在慢慢地冲撞你的味蕾。
最绝的地方在它温润的后劲儿,看起来平平无奇,刚吃起来也觉得平平无奇,但真的吃了一碗两碗之后,总觉得还是想吃。这种美味,是在慢慢地在你的胃里绽放,吃完真的想好好地赞美一下这道菜,有种扫地僧的感觉呢?
< class="pgc-img">>写在最后
其实很多人都认为去清真饭馆不应该喝酒,这个其实也没错。因为根据伊斯兰的教义来讲,清真饭店的确不能饮酒。但是现在,鸿宾楼,包括其他一些清真饭店,人家店里自己就卖酒,难道那是摆设么?其实已经是默认喝酒了。
清真餐饮,有教门菜,一般坐会、红白喜事,重大聚餐时候吃的,有油香的,是肯定不能喝酒的。但在我们平时的商业菜,比如说吃羊肉串,不也得喝点啤酒么?况且人家自己也卖酒,你能说不对吗?
< class="pgc-img">>而且最重要的一点,这个红烧牛尾配上一点小酒喝,嘿,真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