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记者 卢 岳 □ 王琦琛
周一去麦当劳,享受13.9的“1+1随心配套餐”;周二去塔斯汀,享受会员日的“买一送一”;周三吃汉堡王的“国王日9.9两件套”;周四吃肯德基的“疯狂星期四”;周五是宜家餐厅半价日……
记者发现,在消费复苏的趋势之下,不少餐饮企业纷纷推出丰富多样的促销活动,掀起一波“降价潮”。
餐饮业复苏 “降价潮”势头强劲
中国餐饮业的总体营收和连锁化程度不断提升,赛道不断细分,竞争进一步白热化。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商务部数据,今年1-4月,我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9.8%,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五一”期间,重点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7.9%,假期餐饮消费持续火热。
5月中旬,必胜客在广州市开设了一家新餐厅Pizza Hut Wow。记者了解到,与常规必胜客餐厅相比,Pizza Hut Wow主打“高品质性价比”,菜品价格大幅下调,19-49元的牛排、25-29元的披萨、15-19元的面/饭等,汤类、小食和饮品最低价格降至6元。
记者同样观察到,西少爷、和府捞面、南城香等知名餐饮连锁企业纷纷开启降价模式。西少爷在五月连发三条降价活动信息,推出18.75元三件套、19.75元经典组合、25元四件套,降价幅度超过50%;和府捞面推出新店福利,只需花费10元即可享受原价30元以上的菜品;南城香3元早餐自助服务、麦当劳工作日每日10元单品、呷哺呷哺品牌套餐全线下调、星巴克推出打工人月卡等优惠活动……各个餐饮品牌都在“各显神通”,用低价抢夺客流。
长期布局性价比 满足消费者需求
当下,整体消费环境更加务实理性。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对于性价比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尼尔森IQ中国发布的《2023年中国消费者洞察暨2024年展望》调研显示,43%的受访者表示严格把控整体花费金额,37%的受访者表示寻求最优品质、更低价格产品。
面对这一波餐饮“降价潮”,有消费者向记者表达了担忧——降价后,菜品饭量会不会变相减少?做法和用料上会不会悄悄打了折扣?对此,业界人士表示,当前餐饮业的“降价潮”是市场竞争加剧与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反映。这一波“降价潮”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实惠的套餐组合和单品,实则是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的让利和回馈,不会牺牲食品品质与服务质量。
“餐饮业的降价潮是经济下行的大势所趋。”上海高纲咨询从事食品行业研究总监高海平表示,需求不足是餐饮业下调价格的原因。餐饮业需要权衡利弊,避免过度降价带来的风险,导致品牌形象受损、利润下降。
追求质价比 重塑供应链优势
“消费可以降级,但消费赛道永远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表示,消费者在追求性价比的同时,对质价比的需求也不断攀升。质价比不仅意味着价格划算,更要让消费者享受到超出预期的体验。连锁餐饮顾问王冬明告诉记者,当前,餐饮供应链发生了变化。过去,供应链通常是高投入、高利润,以大量生产取胜,而如今,趋势转向降低投资,以数量保持盈利。
“后来居上”的兰湘子是追求质价比的典型案例。兰湘子是一家以湘菜为特色的餐饮连锁品牌,凭借其低价产品和优质服务,五年来在连锁规模和产品销量两大维度成功赶超“湘菜巨头”费大厨。记者了解到,兰湘子的客单价在五十元左右,为费大厨的一半。“通过优化供应端成本、与供应商紧密合作和规模化发展,我们成功挤压供应端成本,实现了低价产品接近成本价,保证了食品的品质和价格的稳定性,确保了性价比与质价比的双赢。”兰湘子餐饮集团相关负责人陈波向记者表示。
产业观察家洪仕宾认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餐饮企业确保降价不降质,需要优化菜品结构、提升供应链效率、服务质量。同时,供应链管理也面临更高要求,需要通过优化采购策略、提升物流效率和管理库存等方式来支撑长期的降价策略,以赢得消费者的长期认可和支持。
烟火气”回归,餐饮行业连锁化率进一步提升,进入万店时代;旅游经济带火地方特色饮食;餐饮行业迎来出海、加盟热潮。8月1日,新京报记者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获悉,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普华永道发布《中国连锁餐饮企业资本之路系列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餐饮行业收入首次突破5万亿大关,较2022年同比增长超20%,与其他居民基本生活相关的消费品行业相比,餐饮行业回暖速度遥遥领先,成为拉动消费的核心。餐饮行业正呈现出“极致性价比”、情绪价值、小城旅游以及出海、开放加盟等4大新趋势。
中小餐企盈利空间受挤压
《报告》显示,为了应对消费者的理性和务实,餐饮企业纷纷降价或促销,咖啡、茶饮赛道的价格战不断升级,“9块9”“8块8”活动目不暇接。部分正餐企业也调低客单价,在价位上“正餐快餐化”,走起了平价大众路线。部分餐饮上市公司的平均客单价较往年均有所下滑。其中,海底捞的平均客单价从2022年的105元降至99元,湊湊火锅从2022年的151元降至142元,怂火锅、太二等餐饮企业的客单价与2022年相比也出现下降。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认为,尽管消费者的花钱意愿不如以往,但对品质、就餐体验等要求并未降低。餐饮企业一方面要通过低价位保持竞争力,另一方面仍需要维持原有品质、分量和就餐环境。价格竞争倒逼企业在“极致性价比”的路上不断内卷。餐饮行业看似回暖迅速,但实际需要面对更大的现金流和门店运营挑战。尤其是中小规模的餐饮企业、独立门店,盈利空间受到较大挤压。
《报告》也指出,餐饮行业的复苏主要受益于去年全国各地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恢复,尤其在春节、五一等节假日期间表现突出。但随着报复性消费的红利退去,餐饮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严峻的行业竞争和洗牌, 2024年1至5月,餐饮行业收入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速放缓。
小城烟火热度高、加盟模式出新
情绪价值成为餐饮营销新锚点。过去一年,餐饮营销事件特别关注消费者的“精神状态”,紧跟热点潮流,与消费者建立起情绪连接,帮助消费者进行情感表达和宣泄,从而达到促进消费者自愿买单的效果。在去年频出的跨界联名营销事件中,与奢侈品、动漫/动画IP、影视综艺、游戏潮玩、文博体育联名占据了半壁江山。
2023年,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等多次成为现象级热点。《报告》认为,小城旅游催化了现象级特色地方餐饮。淄博烧烤的“肉串+小饼”,哈尔滨的铁锅炖、杀猪菜,天水麻辣烫等,成为热门小城旅游+餐饮的组合,让小城烟火热度不断。
此外,2023年,多个餐饮品牌纷纷重新开启开拓海外市场步伐,呷哺呷哺、海底捞以及多个茶饮品牌均有所行动。从海外布局来看,餐饮企业考虑到后端供应链限制,地理位置更多的选择新加坡、泰国、日韩等东南亚国家。同时,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华人市场也潜力较大。也有餐饮企业尝试布局迪拜等中国游客较多的国家。
提高连锁程度、增加门店数量、实现更高的规模效益才能实现稳定盈利和长期发展,逐渐成为餐饮企业共识。许多餐饮品牌开放或重启加盟模式,向“万店时代”更进一步。除了常见的加盟、特许经营,还出现了联营、内部合伙、有限城市加盟、带店加盟、特定店型加盟等更灵活的模式的尝试。
新京报记者 王萍
编辑 王琳
校对 王心
023年,中国餐饮行业取得了显著的复苏和发展,全国餐饮收入突破五万亿元,达到52890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为13356亿元,同比上升20.9%。这一成绩得益于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行业标准的提升以及餐饮企业自身的创新和转型。
2023年食材领域出现了许多现象级新品类,其中包括淄博烧烤、冒烤鸭、新中式烘焙、新中式茶饮等,但部分品牌未能挨过半年。同时,许多餐饮品牌也通过联名营销推出新品,如瑞幸与茅台联名推出酱香拿铁。
< class="pgc-img">>进入2024年,餐饮行业预计将继续发展,预制菜市场、新茶饮品牌等都有可能取得更大的发展。然而,随着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要求越来越高,餐饮企业在保持高性价比的同时,还需要注重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此外,餐饮业也需注重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安全生产以及食品安全,防止浪费,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便捷的餐饮服务。
从发展趋势看,餐饮业在2024年有望进一步拥抱资本市场,如古茗控股有限公司和小菜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此外,餐饮企业也逐步重视情绪价值和消费者体验,比如中高端餐饮品牌如惠食佳和海底捞,以及新茶饮品牌如古茗、蜜雪冰城等。社区餐饮和地方特色风味餐饮也被视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