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新闻3月14日讯(记者刘楒睿 周浩)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九洲基社区松柏路二巷,行人在路过打头的一间灰色砖房时,总是不禁侧目。
俯瞰嫌疑人家
13日晚7时,天色已暗,路口的民警却没有一丝倦意,行人询问这间砖房是否出事,民警也不予作答。
但门口的警戒线,已经告诉了路人答案。几人不禁加快了脚步,但还是没忍住回了头,看了一眼灰色砖房。
俯瞰嫌疑人家
就是这间破旧的砖房,被人们冠上了“连环失踪案案发地”的名头。
埋尸的民房
3月初,一张广东中山警方工作的照片在网络流传,照片中的民警手持铁镐,正在民房后院内挖土。民房内,一面墙壁和部分木结构被拆。民房内部泥土被挖掘到一个个尼龙袋内,然后被带离了现场。
警方发掘尸骨的地方
爆料网友称,这是中山警方正在挖掘多年前失踪之人的尸骨。
相关配文显示,一名女子的弟弟于15年前失踪,4年后母亲失踪,干儿子在几个月后也离奇失踪,令人吃惊的是,凶手是他们的家人——女子的上门女婿杨平,而这些人全部被藏尸在屋与屋之间,嫌疑人已经指认了现场。
此前,3月8日,当地警方到中山小榄镇九州基社区松柏路二巷内开展了侦办工作。
3月9日,杨平被警方押到现场指认。
3月12日下午5时,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九洲基社区松柏路二巷。警方将四周的警戒线和护栏陆续拆卸。至此,持续四天的现场围蔽侦办工作,暂告一段落。
警情通报
3月13日,中山市公安局通报,近日,小榄公安分局在侦办小榄九洲基社区一宗故意伤害致死积案过程中,现场照片引发社会舆论关注。经查,2021年3月2日,小榄公安分局抓获故意伤害致死案犯罪嫌疑人杨平(男,51岁,广西贵港市人),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取证中。
警方称,目前已有证据指向女婿涉嫌其中一宗,而且受害人就埋在他家院内的巷道里,至于其他两宗是否和他有关前还不能确定,具体还在侦办中。至于杨平涉嫌的是哪一宗,三位被害人是否埋在同一个位置,目前警方没有透露。
3月13日晚7时许,顺着松柏路往里走一两百米,在三条小路的交叉口内有一条巷道,巷道打头是一栋灰色砖房,这就是失踪一家的居所。
蓝白色封锁线将房间围住
极目新闻记者现场看到,砖房门口仍被警戒线包围,大门旁的院墙边,砖块堆了一米多高。屋后的围墙上方,被一块巨大的红布遮盖。小路对面,一民警正在值守。
俯瞰嫌疑人家
从邻居楼顶眺望过去,这是一个三层平房,分前后两栋。前栋的二楼和楼顶,还种植着一些绿植,只是看起来久未打理。
邻居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杨平和妻女住在前栋,而岳母则住在后栋,中间被一个小后院隔开。后栋的一楼,则有一些门面,被租给了附近商人。
夜晚的巷道空无一人
巷道内,路人路过仍忍不住侧目,只是不禁加快了几分脚步。
消失的三人
这间房是卢家老太的,她在这里生活已有几十年。在二十多年前,50岁左右的卢家老太迎来了自己的上门女婿杨平。
杨平是广西贵港人,二十多年前,杨平在中山打工时认识了小榄镇九洲基社区的卢丽。
街坊们已经忘记了杨平的婚礼究竟是怎么办的,只记得他身高一米六几,体型偏瘦,没多少头发。
街坊们说,他说话声音很小,温声细语的,像是怕得罪人一样。
偶尔空闲时,杨平还会跟岳母及老婆一起出门买菜或出游,一家人看起来很和睦。
2000年左右,杨平的两个女儿出生,一家人也是喜上眉梢。
好景不长,2005年,卢家唯一的儿子,杨平的小舅子卢伟失踪了。
街坊曾打捞的河流
街坊说,杨平曾带着打捞队在小榄涌的主干渠打捞,但无果。也有坊间传言称,卢伟是进了当时盛行的传销组织。
但这个坊间传言,在四年后不攻自破。在2009年,卢家老太失踪了。
据杨平的邻居回忆,2009年,卢家老太曾在附近市场做保洁员。突然有一天,有人开车将其接走,说是有事,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回来。至于是谁带走的,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街坊曾打捞的河流
杨平又一次带着人打捞、搜寻,但还是同样的无果。
后来,卢丽的干儿子也失踪了……
街坊说,邻居们都十分努力的帮助杨平寻找家人,还曾有人帮其到佛山寻人,可惜都是无果。
至此,硕大的砖房,只有夫妻二人和两个女儿在此居住。
忙碌的夫妻
汪磊和黄萌夫妻俩从广西来此定居做事,已有近十年,一直租住在杨平家旁的小屋里。
两夫妻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即便是老乡,他们和杨某平一家人这些年都只是点头之交。
在九州基社区,有一些广西人在此打工,但他们也坦言,作为老乡,自己并不熟识杨平,只是知道他们家有人相继失踪了。
郭林的家与杨平仅3米的距离,他说,多年以来自己并没有与杨平见过几次面。对杨平最深的印象,就是十分忙碌。
嫌疑人的家
郭林说,二零零几年时,杨平骑着一个摩托车,每天白天不见踪影,晚上9点多则会回来。后来杨平买了一辆小轿车,仍然是每天早上出门,晚上回家。
十分奇怪的一点是,杨平与老乡和街坊并不怎么熟识,那他每天出门一天是干了什么?
郭林说,杨平的车每天都洗得十分干净,一尘不染,完全不像是在外忙碌的人。
附近有街坊说,曾有坊间传言说,杨平在当地经营着生意,但并没有人知道具体情况。杨平妻子也是个大忙人,她经常接近晚上十时才回家,白天回家时停留的时间也不长。
社区公告栏的通报
街坊林星说,自己在巷子里居住了快20年,除了偶尔清晨看到杨平在门口祭拜土财神外,就很难碰见他了。
搜索卢丽的名字,在天眼查很快就出现了一家店铺。这是卢丽名下的制衣厂,成立于2011年,主要从事服装、内衣加工。
目前,卢丽的制衣厂还在开工,工人们在里面忙碌着。
记者询问是否是卢丽的制衣厂,却没人回应。听闻有人在打听卢丽,隔壁的办公室也将玻璃门紧紧关闭,不再应人。
震惊的邻居
“大家都是一起生活多年的邻居,但突然听说这种事,还是会感到一些恐惧。”黄萌在一旁说,汪磊也不住地点头。
“他来指认现场后,大家都觉得很震惊。”黄萌说,同是老乡,也住在附近,他们实在想不出杨平为什么会干出那样的事。
街坊黄达说,自己曾与杨平聊天,提起过他的岳母和小舅子已经很久不见了。杨平还会回应说:“是啊,不知道哪个死鬼,这么恶毒,害得我们这么惨!”
黄达说,现在在自己的心目中,杨平再也无法跟那个孝顺的上门女婿贴合在一起了。
“心中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了”,邻居郭林说,广东人信风水,卢家亲属的遗骸找到,也算是有了个好结果,总好过不知所踪。
当地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说,目前卢丽的工厂还是在正常开办,卢丽的家已经被完全封锁,她也只得另寻住处。
13日晚间,卢丽的妹妹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多年过去,自己已经不记得相关情况,“一切都交给警方处理。”
巷道空无一人
警方称,已有证据指向女婿涉嫌其中一宗,而且受害人就埋在他家院内的巷道里,至于其他两宗是否和他有关目前还不能确定,具体还在侦办中。杨平涉嫌的是哪一宗,三位被害人是否都埋在院内,目前警方没有透露。
卢家灰色砖房的楼顶,还有衣被在晾晒,门口的土财神祭坛也还积有香灰。
野蛮生长的绿植,红色的幕布以及蓝白色的封锁线为灰色砖房堆积上了一丝色彩。
快步走过又不禁回头的路人,可能在想,究竟要多少年,这条几十年的巷道才能扫去“神秘连环失踪案”的阴霾?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极目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将奉酬谢。报料微信请关注:ctdsbgfwx,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
都讯 记者陈紫嫣 通讯员 杜芊宇 吕星星 严书颖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婚庆经济发展,南山区“不七而遇,今夕何夕”七夕系列活动于今日(8月10日)在婚姻登记处举行,活动由区民政局、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团区委、区妇联、南头街道办事处共同举办。副区长蹇娜为17对新人颁发结婚证,并与活动来宾们共同见证美好时刻。
新人在花轿前打卡留影
有幸相遇,恰好合拍
活动前夕,区民政局将新人们的恋爱故事制作成预热短视频。共同就职于某国产软件公司的新人李津旭、赵希表示:“南山有广阔的发展平台,毕业实习后就坚定地选择了在南山工作、生活”。郑振兴、余甜是一对热爱户外运动的新人:“中山公园、荔香公园的座椅几乎都被我们坐遍了,我们也是骑行运动的爱好者,大沙河生态长廊是我们经常骑行的好去处”。新人赵鹏阳、杨敏曾是一对异地恋情侣,双方于今年6月相聚南山,杨敏说:“我们约会的地点有海上世界,那边有比较多的艺术展,还在那边看海看了一下午,感觉很治愈”。新人们在甜蜜的回忆中娓娓道来:中山公园的漫步约会、滨海绿道的日出日落、海上世界的艺术氛围、核心商圈的繁华时尚……这些带着浓厚生活气息的南山区标志性画面,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17对新人体验展示宋朝传统婚庆服饰
一袭华服,见证爱情结合
10日上午,新人们身着华美婚服,缀以绮丽霞冠,以一身典雅庄重的中华古典风采,将千年文化之美翩然呈现于此次仪式之中。凤冠霞帔,环佩玎珰。男执红巾,绾同心结,女挂于手,并肩而行。新人们行以古朴雅致的牵巾礼,一同漫步鹊桥,来到宣誓台前。副区长蹇娜受邀为这17对来自OPPO、顺丰以及辖区内其他企业的新人代表颁发结婚证,并致以真挚祝福。南山区作为深圳的科创高地,吸引了许多年轻的梦想家们,他们之中的许多人,不仅在此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工作伙伴,更遇见了值得携手共度一生的伴侣。在现场所有人的见证下,新人们郑重接过代表良缘永结的结婚证,铿锵、庄重地宣读了誓言。
七夕当天前来办证的新人正在填表
一场集市,定制专属回忆
8月9日起,本次活动特邀20余家本地婚庆企业,以集市形式在“七夕”期间向市民们展示。集市内特设婚服、婚书、花轿等展览区,营造中华传统婚俗文化氛围,打造中国风婚姻登记处“网红打卡点”。婚庆集市以七夕节为契机,依托南山区婚姻登记场所为核心辐射,旨在扩大本地婚庆经济品牌效应、聚集效应,拉动婚庆经济产业消费需求,赋能婚庆经济生态链新发展,激发婚庆经济消费新动能。
天上双星并,人间两玉夸。本次“七夕节”系列主题活动着力打造集婚恋新风、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于一体的南山特色婚恋文化品牌,为南山区打造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注入新活力、新动能。此外,区民政局还充分考虑群众需求,提前筹划,预先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一是延时服务,在8月10日、11日(周六日)全天正常办公。二是提前进行内部整体翻新,在大厅添置多种温馨吉祥的摆设装饰,打造浪漫的节日氛围;在建筑外围,也精心布置了鹊桥、同心锁、大红双喜字等浪漫纪念打卡点。
经济特区40周年@治理能力现代化】
40年,小渔村变成繁华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边陲小镇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之城、科技之都、开放高地。深圳的非凡崛起,是改革开放事业的生动缩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佐证。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印发。深圳从此踏上了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的新征程。
新征程是新使命,也是新挑战。担负新使命,应对新挑战,在发挥改革“试验田”和开放“窗口”的作用上大胆尝试,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开拓探索,深圳始终以勇争第一的心态应对“考卷”,敢为人先、勇当尖兵。
创新党建夯实发展地基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加强党对经济特区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经济特区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得出的一条基本结论。40年来,深圳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强化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为特区改革开放发展提供了坚实组织保证。
图为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前来办事的社区群众。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摄
2015年12月,深圳出台《关于推进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在全市645个社区全面推行党建标准化建设。统一标准的1050个党群服务中心覆盖到社区、产业园区、商圈市场、商务楼宇等各个角落,形成了“1+10+N”的党群服务中心联盟,党员群众在1公里范围内就能找到一个党群服务中心,找到党组织。不少党员群众表示,“每次看到党群服务中心由‘三叶草’拼成的心型标识和工作人员的红马甲,就感到特别亲切,觉得党组织就在身边”。
图为前海党群服务中心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而设计的独特标识。徐辉冠/摄
前海党群服务中心,是深圳党群中心升级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将党的建设贯穿在前海深港合作区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实施“党建+项目”动力计划、“党建+文化”引力计划、“党建+企业”助力计划、“党建+群建”合力计划、“共产党员+”活力计划等五大行动计划;加强顶层设计,构建“1+6+9”前海党建工程体系;推动党建理论研究常态化、长效化,在全国率先成立国内首个党建工作咨询委员会——前海党建工作咨询委员会;推动基层组织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在全国率先发布“前海组织力指数”指标体系……各种创新举措,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真正把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释放,推动前海深港合作区开发建设迈上新台阶,2020年上半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主要经济指标全线飘红,增加值、税收、固投、外资、进出口等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4项指标增速高于全年目标。前海党建为全国自贸区党建探路,展示了党建的“前海模式”,也交出了深圳党建勇于探索的创新答卷。
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源。
近年来,深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足长远布局,着力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保障”的全产业链。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要在自主创新上先行示范,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切实解决‘卡脖子’问题,加快推进光明科学城等重大平台建设,着力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图为光明科学城的一角。图片来源:央视网
光明科学城,作为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重点布局大科学装置集群、科教融合集群、科技创新集群。光明区委书记王宏彬表示,预计到2025年,光明科学城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将初具雏形,初步形成世界级科学城的核心功能。
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离不开创新驱动,离不开基础研究的久久为功,更离不开政府的有力引导和大力支持。2019年,深圳市本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增长近一倍,其中30%以上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23%。政府把钱花在刀刃上,效能立竿见影。2019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17459件,占全国申请总量的30%,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地区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
深圳按照中央部署,把优化营商环境列为“一号改革工程”,近三年每年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今年,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关键时期,瞄准企业所想所急所难,推出营商环境改革3.0版,涵盖14个重点领域、210项改革举措,帮助企业克服疫情影响,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今年上半年新增商事主体23.7万户,累计达到340.6万户。
图为前海石。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考察调研。在前海石前,总书记同前海建设者和见证者代表同话沧桑巨变。徐辉冠/摄
前海深港合作区,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嘱托,积极构建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体系,创新推出深港投资便利化举措。
图为前海e站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为市民办理业务。徐辉冠/摄
设立前海e站通服务中心,集中受理承担的126项省市级管理权限,提供“一站式、一门式、一网式、一颗印章对外”的政务服务。
在全国率先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现外商投资“网上一口受理”,登记备案时间从20天缩短至2天。率先打造跨境缴税多元化平台,对纳税人最常办理的涉税281项事项,实现228项“一次不用跑”、53项“最多跑一次”。
推出“深港通注册易”商事服务项目,实现香港投资者足不出港办理深圳前海商事登记,缩短港资企业设立登记时间。
据统计,从2015年起到2020年二季度,前海合作区港资注册企业数量从2122家增至11436家,是2015年的5.39倍,注册资本突破1.27万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40年来,深圳始终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走在前列、勇当尖兵的标准全面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在2019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估中,深圳市在政务服务一级指标中取得满分,位列全国第一。
构建粤港澳文化的源头活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图为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古城的正门。徐辉冠/摄
被誉为“粤东首府、港澳源头”的南头古城,承载着1700年历史,是古代宝安县治所,始建于东晋。深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的指示精神,将南头古城列为“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首,通过整体设计和布局,将其打造为活力特色街区、湾区文化地标和城市文化名片。
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没有采取“大拆大建”的模式,而是采用创新方式加以开发。“我们探索南头古城的改造、保护,是把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作为一个文化带,作为一个考古工地,作为一个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遗址来看待,把它的文化层清晰分出来,每个历史时期都得到真实的展示,把保护和利用结合起来。”深圳市南山区文旅局局长周宝民如是说。
在引进商业业态上,南头古城也颇为讲究,引进的企业大都来自香港、澳门的商家,它们都具有“同根同源”的文化属性。这种引进追求的不是利益最大化,而是文化价值最大化。
在管理模式上,南头古城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实施、村民参与的三方模式,这不仅有利于各方扬长避短,又能发挥各自的能动性。深圳市南山区发改局局长高琼表示,“南头古城的保护开发除了它的经营管理模式值得借鉴之外,这个项目的重点是为香港青年打造一个同宗同源的创业示范基地,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创业就业机会,同时,也为地区软实力的提升展示文化价值”。
预计在2021年3月底前,南头古城改造将全部完成。届时,旧貌换新颜的古城,将成为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和活力的“源头活水”,成为遗址本体保护、历史传承、多元文化展示与城市共生的样本。
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补短板、兜底线、惠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创新发展,是其应有之义。
深圳市市长陈如桂表示,“深圳持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加快推进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努力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深圳,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数量较特区成立之初增长了801%;高等教育从零起步,如今已有15所高校。今年,教育预算支出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9.3%,同比增幅15.7%。
图为深圳市民自助领取电子健康卡(码)。供图:深圳卫生健康信息协会
缓解市民“看病难、看病贵”,深圳建设深圳市电子健康卡管理平台,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一网联通”、看病就医“一码通”,推进全市医院间检查检验和影像结果互联互通互认工作,减少患者看病就医流程,降低患者就医成本。
2020年7月,《深圳市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2020—2025年)》提出,每个区(新区)至少建设一家养老机构,每个街道至少建设一家长者服务中心,每个社区至少建设一家长者服务站,构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
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树立民生幸福标杆,是深圳一如既往的追求。
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深入人心。深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生产、生活、生态各领域,绿色成为深圳“最亮的底色”。今年上半年深圳PM2.5年平均浓度18.5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新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1%,深圳荣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
成绩背后,是敢为人先,勇以担当。茅洲河流经深圳市光明区、宝安区和东莞市长安镇,全流域总面积388平方公里,其中深圳境内311平方公里。进入工业化、城镇化时期,随着流域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爆发式增长,污水直排入河现象普遍,导致茅洲河水质持续恶化,河水变得“黑如墨,臭如粪”,水质长期居全省倒数第一,屡受群众诟病,被称为“深圳脸上的一道疤”。
图为茅洲河治理前后的对比。供图:深圳市水务局
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答好“治污”考题,2015年底,深圳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年)》,向水污染问题全面宣战。坚持高位推动、上下联动,构建党政主导、全民参与的治水新格局;坚持流域统筹、系统治理,探索实施“全流域、大兵团”作战的新模式;坚持超常规补齐历史欠账,走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回用”的新路子;坚持全链条、全覆盖、精细化管理,执行最严格水环境管理的新机制,深圳闯出了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河流污染整治新路。
图为茅洲河周边景观。图片来源:央视网
4年攻坚治污,到2019年底,茅洲河全流域水质实现华丽蝶变,曾经人人避之不及的“墨汁河”成为市民络绎不绝的“生态河”。从鱼虾绝迹到鱼翔浅底,从掩鼻而过到开窗赏景,从“脸上伤疤”到“亮丽名片”,茅洲河治理,治出秀水美景,更治出百姓口碑。茅洲河管理所工作人员指着河边住宅楼对记者说,“茅洲河治理前,这房子2千一平都没人要,现在,2万一平都买不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记者徐辉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