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鹿角巷,小编的第一印象应该就是那杯Q弹软萌的黑糖鹿丸,第二印象,enmm…大概就是"山寨加盟店"。
< class="pgc-img">>品牌诞生
鹿角巷的两位创始人邱茂庭和王政扬都是设计师,在台湾有自己的设计工作室。
"我们每次提案都会报三个方案,一个最有创意的,一个最中规中矩的,一个最便宜的,但往往客户最后选的都是最便宜的。"王政扬回忆说。
因为不甘于自己的创意呈现受制于人,邱茂庭和王政扬想自己做点事——只有在自家店里,才能把他们对创意、生活美学的理解完整呈现。
< class="pgc-img">>品牌发展
2013年,第一家鹿角巷门店在台湾开业。
2013年和2014年,二人边做设计边经营,虽然生意惨淡,但在这两年内,他们完成了店内视觉、定位、理念方面完整的架构搭建。
2015年,鹿角巷的定位理念和视觉系统基本形成,加拿大第一家店开业。对色彩敏感的他们受到鸡尾酒渐层的启发,有了把渐层用到茶饮里的想法,并从原物料、美学配色、容器突破等方面进行重新创意开发。
2016年,光饮系列(北极光和晨曦)的爆红让鹿角巷开始有了名声。当时台湾叫得出名的电视台都自发报道过,还经常有演艺圈的明星打卡拍照。
< class="pgc-img">>2017年,9月16日上海杨浦区开的第一家鹿角巷店开的也,经历了一天卖不出50杯的窘境,在坚持先把产品本质做好,摸清消费者口味需求再引入营销的信念下,黑糖鹿丸把鹿角巷在市场上引爆了。
< class="pgc-img">>爆款打造&营销
1、重新定义:经典产品的微创新
这是鹿角巷产品研发策略。
光饮系列是从鸡尾酒找到的灵感,但也完成了三个颠覆:物料颠覆——用果汁的不同密度在茶饮领域实验成功;色彩颠覆——北极光和晨曦的渐层配色融入美学理念赏心悦目;包材颠覆——在杯装奶茶时代,比较早的用了瓶子这种少见的包材。
黑糖鹿丸是台湾茶饮市场的"老司机"。 鹿角巷特别调试了珍珠和奶的比例,用了纯正的黑糖熬制,不用黑糖浆以及麦芽糖,其次是鹿丸做到了第一层黏,第二层糯,第三层珍珠心Q弹的感觉,口感层次分明。
口感之外,鹿角巷独创了自己的矮胖瓶型,重新定义了这个经典款。随后的模仿者中,即使换了名字,都逃不出这个瓶型。
< class="pgc-img">>2、赋予内涵:一个铜板能买到的生活美学
鹿角巷的定位是:国际饮品美学指标品牌。
用王政扬更接地气的话总结就是:"美学不一定要到美术馆,不一定非要买大牌,美学应该日常,我们希望给顾客传达'一个铜板能买到的生活美学',二十块买一杯北极光,在公园的长椅上拍一张照,也是一种生活美学。"
从各大社交媒体和朋友圈来看,鹿角巷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 class="pgc-img">>3、营销模式:不说产品好,注重传达品牌气质
邀请当红小鲜肉都去鹿角巷当一日店长只是开业活动造势,鹿角巷火爆起来还有更多奥秘。
传播策略上,鹿角巷注重传递美学理念和生活方式,"我们从来不会宣传牛奶多好、茶叶哪个产地,因为消费者喜欢一个鸡蛋的味道就好了,并没有时间去认识这只鸡,所以在传播上我们更注重品牌气质。"
传播方式上,鹿角巷也另辟蹊径,没有选择美食账号去发口感测评、探店这样的推文,反而选择了一些生活美学类的小众杂志来发,比如《FLiPER》、加拿大航空杂志等。
< class="pgc-img">>在跨界合作上,也寻找和资深品牌精神契合的品牌,比如和彪马、现代汽车、雅诗兰黛等,希望在顾客心智中通过这些品牌来对标鹿角巷。
据联合创始人王政扬介绍,目前鹿角巷在国内开店近80家,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预计2019年要到120家,同时在越南、泰国、日本等国家有近100家海外店。
不过眼下,鹿角巷正面临"山寨加盟"群起的困境,作为不折不扣的网红,鹿角巷在直营店还不到100家的情况下,"加盟店"的数量已经达到1000+家,所见之处…绝大多数都是山寨店。
< class="pgc-img">>不过,鹿角巷对此现象也有所应对。
据介绍,鹿角巷采用的是"我们现在用'我做得到,你做不到的策略'来反击山寨,和好的IP联名。比如和京东合作,京东好物节上的"京东带你喝正版鹿角巷"活动,鹿角巷在广告上放京东的LOGO;与《昨日星空》出联名杯、手机壳,山寨店就不敢用。山寨可以模仿LOGO、视觉呈现,但他们不敢把京东、《昨日星空》等IP明目张胆呈现。
><>鹿角巷是2017年进入大陆的一个奶茶品牌,跟大多数奶茶一样鹿角巷也来自台湾,并且在当地颇有名气。从2010年开始,爱喝奶茶的台湾人看到了大陆这庞大的市场。台湾人爱好喝奶茶,奶茶在台湾有多年的根基。在台湾奶茶早已成为了一种成熟的业态,从配方的组成到原料的选择到奶茶的现场制作以及最后售卖到消费者手上,这对于台湾的奶茶店来说早已是工厂流水线化的基本操作。
< class="pgc-img">>而彼时在大陆经济刚刚发展起来,奶茶行业还十分空缺。机敏的台湾商人发现这一商机后,便采用最简单的搬运的方式将台湾奶茶的整体业态全部搬到大陆来。而就是这么简单粗暴的搬运在大陆这庞大且紧缺的市场大获成功!国人对于台湾奶茶的热爱使得奶茶市场一路水涨船高。这同样的喜好不得不让人想到大陆和台湾一脉相承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五湖四海的中华儿女口味都是大相径庭。但是好景不长,随着越来越多的台湾奶茶、港式奶茶以这种粗暴简单的方式在大陆野蛮生长,渐渐地品质的下降成了不可避免的趋势。一边是国人对奶茶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边却是野蛮生长中奶茶质量的下降。一夜之间奶茶行业进行了一次大洗牌,仅仅通过生搬硬套的搬运已不符合市场现状。于是一夜之间一大批野蛮生长的奶茶品牌倒下,许多奶茶行业者都在担心是不是奶茶在中国行不通了?
< class="pgc-img">>其实不然,不是奶茶行不通了,是野蛮生长的奶茶行不通了。在激烈的竞争下只有业务更精进的奶茶品牌才能够存活。这样的情况反倒逼出了一批优秀的奶茶品牌。从COCO、一点点到如今的鹿角巷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三者的相同之处都在于并不急于扩张而是保证品质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
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奶茶业的一些投机者有了一种新玩法。在这我把其称为“造星计划”。简单来说便是利用互联网炒作噱头,炒作品牌概念造成一种网红的现象,之后迅速加盟招商扩张自己,可火爆过后留下的却是一地鸡毛。今年年初非常火爆的答案茶便是这样。仿佛一夜之间大街小巷全是答案茶,又一夜之间全部关门闭店谢绝迎客。
< class="pgc-img">>有人也曾说鹿角巷也是这样一个品牌,但是从这一年多的市场情况来看,鹿角巷的确不像这种被“造星计划”捧红的奶茶。它确实是有一定自己的竞争力的。但是由于其颜值和区别于传统奶茶的高品格也使其大受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的欢迎。因此鹿角巷也非常的网红。但是这个趋势一出,传统奶茶简陋的店铺和快速消费的标签便立即被冲击,它们似乎能意识到奶茶的高品质化将是现在社会的趋势。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大众百姓都在进行消费升级,奶茶早已不仅是解渴的饮品。它甚至被赋予了情感交流沟通的功能。于是网上铺天盖地各种诋毁都会出现,在这我不为鹿角巷澄清任何。只是呼吁大家相信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身所感。不要轻易因市场乱象造成的各种诋毁而被迷住眼睛。毕竟在这个时代做一个自己看事情的人确实很难。
>有什么事是一杯奶茶解决不了的
但如果你喝的是假奶茶
甚至开了假店呢?
央视财经最近的一篇报道
让某古早网红奶茶店
喜提年度最“惨”奶茶店之名
一句话总结
花了1个亿打假
但山寨店最夸张时有7000多家
1个亿,这可是大手笔啊!
而且这山寨店的数量
在奶茶界也算是一骑绝尘了吧!
2月17日中午,@TheAlley鹿角巷 发布微博回应称,由于品牌对大陆商标注册细则不详,在商标注册过程中让假店钻了法律空档,导致品牌消费者喝到假鹿角巷,并造成市场混乱,对此深表歉意。未来会一如既往致力于用心做好每一杯茶。
鹿角巷线上运营负责人王延晨表示,鹿角巷已经与多家外卖平台合作打假,如今线上平台鹿角巷店铺多为正品,消费者可放心选购;而在线下购买时,消费者还需留意鹿角巷官方微博、微信所发布的正品门店信息,仔细甄别。
明明自己也是山寨的受害者
鹿角巷为什么要道歉呢?
因为有山寨店顶着“鹿角巷”的幌子
忽悠创业者加盟奶茶店
结果,创业者巨亏上百万
加盟商开了一家假奶茶店,赔了130多万
赵羽喜欢喝奶茶,同时梦想开一家自己的奶茶店。2018年9月的一天,她点击了一个品牌加盟的弹窗,留下了联系方式,立刻有客服人员联系她。随后,赵羽交了30多万元的加盟费,又投资了60多万元,开了一家奶茶店。
某奶茶加盟店店主赵羽:很多粉丝来了之后在店里喝,会问口味怎么不一样呢?之后就不来了。每天都是在煎熬当中边赔钱边做,当时房租每月28000元,再加上每月大概4000元的水电费,一直坚持到2019年12月份,大概赔了得有一百三四十万元。
开店一年多后,赵羽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
某奶茶加盟店店主 赵羽:在2019年12月底接到了这个电话,他说您开的是一家假店,我当时都懵了,怎么可能是假店?受骗的加盟商还有很多,当时有7000多家跟我一样被骗的。后来正规品牌方把我叫到了公司,看了商标注册证,尝了产品以后,我才确定这才是真的。
买到真奶茶的概率太低了
喝到正版奶茶就像抽盲盒
这家茶饮品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2017年初开了第一家店后,品牌方在当年的9月份开始申请注册餐饮服务类商标,在这期间,山寨门店的开店速度远远大于正版店铺。
某奶茶品牌首席执行官赵越超:最夸张的时候我们全国只有114家直营店,假的店有7000多家。当取得商标以后,进行打假和拆除招牌的行动,经济成本的话,就达到了一个亿左右。
据了解,商标共有45大类
需要分类别进行注册和保护
据这家茶饮品牌企业介绍
一开始
他们只注册了第43类餐饮服务商标
而忽略了第30类方便食品
与第32类啤酒饮料的注册
在清理了7000多家山寨门店后
市场上却又出现了
大量的山寨冲泡类奶茶
天眼查App显示,目前名称含“鹿角巷”的商标申请数量超过860条,共有120余枚商标已注册且处于有效状态。其中,鹿角巷品牌创始人邱茂庭目前已成功注册50多枚“鹿角巷”“鹿角巷 THE ALLEY”等文字商标。
小编在某购物平台搜索鹿角巷时,仍能搜索到冲泡类鹿角巷天猫旗舰店,每杯均价超过6元,但店内仅有一款产品。
由于盗版猖獗的“声名在外”
鹿角巷的口碑和业务
受到了海啸般冲击
不是在维权就是奔走在维权的路上
付出了巨额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
其实,并非鹿角巷一家遇到过此类现象。
喜茶早期名为皇茶,创始人聂云宸开创了芝士茶,但由于商标未能成功注册,放弃了皇茶,重新打造了喜茶这一新品牌。
2021年“鲍师傅估值达100亿”消息放出后,真假“鲍师傅”成为网络悬案,甚至有网友为了“教你如何分辨真假鲍师傅”,“来回吃了3天60遍”。
梳理相关案例不难发现,遭遇商标纠纷后,企业无非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壮士断腕,选择重新注册商标从头开始;一个是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同时还要做好产品创新、新店扩张、运营管理等,明显后者更难。
成为爆款只在转眼之间
当你的商标意识跟不上扩张的速度
就很容易被人钻空子
辛辛苦苦打出的天下
最终却为别人做嫁衣
综合自央视财经、中国基金报、微博等
来源: 上海新闻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