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社成都8月8日电 题:汇聚青春力量 共创美好未来 中国为国际青年体育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新华社记者吴光于、李力可、张海磊、袁秋岳
8月8日夜,成都露天音乐公园,在全场注视中,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闭幕式舞台中央的屏幕上显示出耸立在东安湖畔的大运会主火炬塔,火焰缓缓熄灭,幻化成一颗闪亮的火种。腾空飞起的“太阳神鸟”衔起火种,传递给一位青年,盘旋后飞向远方。
这个夜晚,青春因相聚和告别再一次沸腾。这个夏天,团结因相知和互鉴而更具友谊。
难忘2023,中国与大运会再次相拥。中国西部的广袤大地,首次迎来世界性综合体育赛事。热情好客的中国人,再次向世界展示出特有的可爱、可亲、可敬。
这场盛会,是中国向世界兑现的庄严承诺,是负责任大国为国际青年体育事业发展作出的精彩贡献。
成都成就梦想 中国作出新贡献
“成都成就梦想”,是举办城市对所有参赛世界青年的美好祝愿,也是所有大学生运动健儿的共同心愿。
8月4日晚,在全场的欢呼声中,中国选手吴艳妮摘得本届大运会女子100米栏银牌,12秒76的成绩也同时达标世锦赛和巴黎奥运会。赛后她激动地说:“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男子110米栏冠军,始终激励着我们这一代运动员努力站在奥运会的赛场上为国争光。”大运会让这个“川妹子”在家门口圆了进军巴黎的梦。
8月4日,中国选手吴艳妮在成都大运会女子100米栏决赛后。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获得来成都参赛的资格时,我的梦想就已经实现。”摘得男子3000米障碍赛金牌的德国田径运动员延斯说,“成都实现了我的梦。下一届大运会将在德国举办,我会把这枚金牌带回国,希望为德国年轻人带来更多鼓励。”
青春的梦想五彩缤纷,大运的赛场精彩纷呈。连日来,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不断挑战自我、刷新一项项纪录——男子100米蛙泳、女子50米蝶泳、田径男子400米、射击男子10米气步枪团体……共有22人次打破了14个小项的赛会纪录。
比成绩更引人注目的,是运动健儿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精神。
8月5日,体操项目男子单杠决赛时,刚刚上杠的哈萨克斯坦队选手卡里米,因护肘意外断裂而跌落下来。现场技术官员经过商议,允许他在其他选手完赛后重新登场。中国选手侍聪在比赛中拿下14.600的高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冠军已非他莫属。但再次登场的卡里米破釜沉舟,用一套舒展、精准的动作征服了裁判,最终以0.2分的微弱优势夺得男子单杠冠军。沉着应战、绝地反超,赢得了观众们的热烈掌声。
十多天来,大运会各竞赛场馆里,18个大项269个小项的比赛逐次展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们顽强拼搏、不甘落后的一幕幕,把“友谊、博爱、公平、坚毅、正直、协作、奋发”的大运会宗旨演绎得淋漓尽致。
比冠军更让人动容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人的相聚。
本届大运会,113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名大学生运动健儿汇聚成都。自开赛以来,赛场上、大运村、新闻发布厅……处处都能看到运动员们相互寒暄、彼此鼓励、互致敬意的场面。
“加油,女孩儿!”8月2日,女子跆拳道73公斤以上级决赛一结束,获得银牌的伊朗选手塔瓦科利便与铜牌得主土耳其选手阿克布拉克紧紧拥抱在一起。此前在该级别的半决赛中,塔瓦科利以微弱优势险胜阿克布拉克,在激烈的对抗中阿克布拉克手臂受伤。赛时相搏,赛后相拥,相互欣赏,相互尊重,体育让世界青年更加团结友爱。
大运会,既是竞技者的圆梦舞台,也是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沃土。本届大运会上,20000多名赛会志愿者、11000多名城市志愿者倾心服务、倾力奉献。
胡井泉是成都大运会志愿者中的“三朝元老”。4年前,还是大一学生的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大运会志愿者招募。虽因疫情经历了两次延期,他却初心不改热情不减。“我是体育专业的学生,为大运会服务是贯穿我整个本科学习阶段的梦想。为大运服务的12天,是我最好的毕业礼。”他说。
比赛事更令人赞叹的,是中国为大型国际赛事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成都市自筹办本届大运会以来,抓住“延期窗口期”,跑出“大运加速度”,新建改建扩建了49座场馆,功能硬件和服务软件全部达到国际比赛水准,仅大运会测试赛就举办了两次。
在赛事申办、筹办、举办过程中,成都将低碳环保理念贯穿始终。自动驾驶巴士、无人驾驶地铁、3D照相、蓄冷型降温背心、智能厕所……大量新技术、高科技被广泛运用到场馆建设、运营管理、服务保障等领域。
“中国在举办国际体育赛事方面的能力令人叹服。”国际奥委会媒体运行前总监安东尼·埃德加说。这位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与中方合作的媒体运行专家表示,此次来蓉不仅感受到成都极高的办赛水平和大运热情,也为这里世界级的场馆、葱郁的绿化和美丽的市容折服。
架起友谊桥梁 中国递出新名片
12天前,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在大运会开幕式上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面临着不确定的未来。大家来到这里,用和平的方式为彼此表现喝彩,这已为未来指明了方向。”
12天来,成都的热情点燃了盛夏、感动了世界。一声声“雄起”响彻现场,一句句“巴适”在观众席回荡。大运健儿曾经在训练场上无数个枯燥、寂寞的日夜,换来蓉城各竞赛场馆里排山倒海的喝彩。
7月30日,男子刀术比赛现场出现意外一幕,伊朗运动员在比赛中不慎将刀飞了出去。此时,现场几乎所有观众都起立鼓掌,为他加油鼓劲。同一天的男子柔道81公斤级比赛,格鲁吉亚运动员达瓦拉什维利·祖尔摘得铜牌,他说是观众们热烈的欢呼、超越国界的支持让他在比赛逆境中坚持下来,“这枚奖牌也有观众的功劳!”
国际大体联世界夏季大运会主任赵晶说,自开幕以来,她最大的体会是成都的“热”——盛夏晴天的炙热、健儿挥洒的汗水、志愿者们的热情、观众高昂的喝彩……无不透着“大运之城”的火热。
蓉城烟火气,最抚青年心;中国文化味,更令人沉醉。
8月7日,成都大学的学生在“成就梦想”歌舞晚会上表演《相约大运》。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从大运村里每天不重样的主题晚会、非遗技艺体验,到盖碗茶、火锅的市井气息,再到杜甫草堂的绿树红墙、金沙博物馆的“太阳神鸟”、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蓉宝”原型“芝麻”……大学生运动健儿们既体验中国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体验当地人有滋有味的平凡生活,更深切感受到人们的热情友善。
东安湖畔的主媒体中心,汇聚了书法、糖人、武术、川剧、茶艺等文化体验的休闲区域,成为全球媒体人的打卡地。连日来,除了进行专业、快速的赛事报道,他们还向自己的国家发回了许多有关中国传统非遗、城市风貌的报道。
日本记者大金拳一郎第一次来到中国,他对组织方提供的周到服务感到“很震惊”,“从一开始下飞机就有志愿者接机,还有日语的翻译支持,对我帮助很大,工作人员和市民都很热情。”他说。
透过大运会,成都成为人们认识中国的一扇窗,透过它,能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透过大运会,成都成为人们记住中国的一张名片,透过它,能把美好的记忆长留心间。
即将告别成都,巴西运动员德奥利韦拉·雷斯的行囊中装了不少“蓉宝”形象的文件袋、挂件,“蓉宝”玩偶是她的最爱。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一直是中国和平友好的使者和象征。她说,将它们装进行囊,便能将成都、将中国的美好带回家乡。
青春永不谢幕 世界奔向新未来
8月8日的大运会闭幕之夜,是一场相聚与告别的盛典。
舞台上,东方蜀派古琴与西方小提琴和鸣《高山流水》与《友谊地久天长》,川剧青衣与说唱歌手以传统与时尚的形式对歌,中外大学生演职人员同台共演……这是古典与现代的融合,这是东方与西方的融通。
8月8日,演员在闭幕式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大运会是见证者。从22年前的北京到12年前的深圳,再到今天的成都,大运会的中国足迹与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和国家繁荣强盛的前进步伐,一路相伴相随。
武术散打男子60公斤级决赛中摘得金牌的选手马衣姑,从红军“彝海结盟”时走过的深山中走来。他的成长历程是中国西部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的最好注解。在他的家乡冕宁县,那名渴望走出大山的“格斗少年”吉依阿杰,得益于学校开展的体育特长教育,回归校园后夺得了四川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冠军。
大运会是推动者。筹备赛事4年来,成都秉持“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理念,将“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相统一,力求“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
近3年来,成都累计签约重大体育产业项目115个,签约金额超过870亿元。2022年成都市体育消费的总规模提升至578.6亿元,较2018年增长44.5%,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2年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值达到1005亿元,相比2018年增长59%。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成都市体育人口迅速攀升,今年有望突破950万人。全城“热练”中,市民体质合格率达到94.61%,实现“七连升”。
大运会更是践行者。中国克服疫情影响,成功办赛的智慧与担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了榜样。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董关鹏认为,历经三年疫情,成都大运会为世界提供了一次“治愈”,为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做出最好的诠释。变局中的世界,很多隔阂都因沟通的暂停而产生,而近两周大运会上的充分互动,让海量信息得到充分传递与交流,弥足珍贵。这为世界青年开创更加团结、美好的未来作出了中国贡献。
赛事有期,大运永不落幕。49个赛会场馆将成为大运会留给成都最为显性的体育遗产,大运村也将继续发挥世界青年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为这座城市乃至国家注入的青春活力,将不断延续。
聚散有时,青春永不谢幕。告别是美好的开始,闭幕是华丽的序章。当中德舞者共同起舞,便知下一次相聚已经不会遥远。国际大体联秘书长艾瑞克·森超说,未来掌握在年轻人手中,他们才是改变世界的人。
青春的盛会、团结的盛会、友谊的盛会,世界青年后会有期,青春世界未来可期!
里总想买点啥?看看《必买》,全网最有料的场景种草指南。
不论是新房还是重新装修,厨房都是重灾区之地。一方面是厨房用品不好选择,另一方面就是产品的售价比较高。今天我们为大家推荐几款价格便宜而且产品质量和性能都有保障的厨房产品,全部都是小米旗下的产品,全部加起来不到5000元,如果只买其中一部分就更便宜了。说实话,小米的智能设备、家电和小家电产品不论颜值、性价比、功能还有智能性都很不错。
米家电水壶,74元
多喝热水,不止是对女孩子说的。在家里,不论是喝茶还是喝咖啡,或者是冲一包泡面,你总是需要一壶热水。今天推荐的是小米米家电水壶1A,它的价格非常便宜,拥有1800W的功率,因此可以快速的完成煮水的过程,随时喝热水不用等待。小米米家电水壶1A采用了304不锈钢内胆,外面有双层防烫设计,日常家庭使用最合适。
小米米家电饭煲3L,149元
料理是增进家庭感情的活动,不过对于智能厨房来说,方便的煮饭工具才是最重要的。今天推荐的是小米米家电饭煲C1,价格很合适,容量是3L的版本,足够一家三口或者一家四口的煮饭量。这款电饭煲采用底盘加热的方式,内胆1.5mm的厚合金,能够实现本地24小时预约,同时可以具备24种精选模式,足够大家进行日常各种各样的家常料理。
小米米家电磁炉+汤锅套装,268元
冬天来了,在家里吃一顿自己煮的火锅,或者是煮一锅暖暖的热汤,开启温暖的生活模式。煮火锅、煮汤肯定是使用电磁炉最方便而且速度最快,今天推荐的就是小米米家的电磁炉青春版,价格便宜而且颜值很高,搭配上这个汤锅的套装一起的价格依然很便宜。这款电磁炉有2100W的超大功率,支持9档活力调节,拥有LED显示。不仅可以煮,还可以爆炒、煎炸、煲汤,汤锅也是不锈钢材质的设计。
小米米家电烤箱,299元
烹饪不只是炒菜煲汤,厨房的必备用品之一还应该包括烤箱。传统的嵌入式烤箱太大,一般中国家庭的厨房放不下,因此电烤箱是最佳的选择,笔者自己觉得这个电烤箱比微波炉更实用。今天推荐的是小米米家电烤箱,它拥有32L的大容量,具备9种模式、上下独立控温、旋转烤叉、热风循环、40℃恒温发酵、120分钟定时、免定时持续运行等等运行模式。
小米米家榨汁杯,99元
在家里喝一杯营养健康的鲜榨果汁,或者是减肥的人喝一杯蔬菜汁,或者是健身的人喝一杯高蛋白饮品,你需要的是一个榨汁机。传统榨汁机容量太大,每次根本喝不完,因此我们推荐给大家的是小米米家榨汁杯,这个产品小巧像是水杯大小,而且不需要固定,可以边拿着变榨汁边随意走动。一般一次榨汁时间只要35秒,充电一次可以榨汁12次。
小米米家智能养生壶,149元
现在已经来到全民养生的阶段,不论是上年纪的老年人,还是90后、00后的年轻人,都已经进入养生的阶段。养生主要的途径就是泡茶、煮养生汤品,因此很多家庭对于养生壶的需求还是很大的。今天推荐的小米米家的智能养生壶,价格非常便宜而且颜值颇高。小米米家智能养生壶具备1000W大功率,10档火力调节,9档保温调节,12小时长效预约,APP联网控制。
小米米家台面洗碗机,1299元
你回忆回忆,每天最烦人的事情是不是洗碗,反正笔者认为这是很烦人的事情。因此笔者非常推荐大家使用洗碗机,不仅干净还很省水,最重要的就是不用自己去洗碗了。今天推荐的洗碗机是小米米家台面洗碗机,售价只有1299元,比嵌入式动辄大几千元的价格便宜太多了。小米米家台面洗碗机可以洗四套餐具,一般小情侣或者三口之家足够了,放在台面上也很小不占地方,而且颜值很高。
小米米家厨下式净水器,1499元
我们的城市用水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很好,水质不好会造成我们的健康问题。现在基本上大部分家庭都用上了净水器,通过净水器过滤的水,几乎都可以直饮,笔者测试过自己家里的净水器的水质,比家里饮水机的桶装水数值还要出色。今天推荐的是小米米家净水器,是一款厨下式的产品,它拥有600加仑的大通量,4芯5级精过滤。
小米米家智能侧吸油烟机,999元
不论是炒菜、烹炸还是其它料理,我们制作中餐都有很大的油烟问题,因此我们每个家庭都需要一台出色的抽油烟机,否则厨房就会到处都是油烟。今天推荐的抽油烟机是小米的米家智能侧吸油烟机,它的颜值非常高,采用了侧吸速排设计,20m3/min大风量,自动巡航增压,70°深腔拢烟,三重油烟分离,33°倾斜机身设计等特点。
关注《必买》指南,全网科技好物,一网打尽。
(7814326)
< class="pgc-img">片左为郭童,中为余森乐,右为陈雨婷
>近几日,多省区市新增新冠肺炎病例为0,这样的消息令人振奋。但疫情防控阻击战尚处于攻坚期,丝毫不能松懈。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演绎着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赞歌。战“疫”,是保家卫国的战斗,也是守护自己生活舞台的战斗。
面对抗击新冠肺炎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数青年选择逆行,以生命守护生命,用青春构架希望之桥。
他们挥洒青春汗水,以火热激情唱响青春之歌,成为疫情防控的主力。
他们或是作为医务工作者,不顾自身安危,拼命与时间赛跑,同死神较量,上演“生死时速”,为生命而战;
或是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的志愿者,奔赴前线,默默奉献,用肩膀扛起希望,以行动践行抗“疫”责任与担当;
或是履行人民警察职责,冲锋在前,守护一方平安,以汗水铸就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还有一些普通人,我们同样难以忘记:
23岁的郭童,是中建三局武汉绿地中心机电项目部的一名专业工程师,主动“请战”成为了火神山医院建设大军中的一员。工程正式交付后,郭童主动选择留下来加入医院后期维保工作团队。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负责医院的8号楼、护士站,以及9000平方米范围内的给排水和通风的维保工作。这样的工作,他每天至少要做三遍,确保空气不泄漏;
18岁的余森乐,刚刚大一的他成为口罩厂的临时质检装箱工,一个班次长达12小时,从天黑到天亮,完成了总计6箱约3万个口罩的计数、装箱工作。此外,他还申请了上海市松江区志愿者服务;
26岁的陈雨婷,昵称“陈小桃momo”的她,在自己的微博上发送了一张后来在社交媒体“刷屏”的漫画。画面中“热干面”躺在隔离病房,窗外是煎饼果子、小笼包、火锅、臭豆腐、烩面等一干美食卡通人物为它加油鼓劲。“画一张温暖点的画,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是她的创作初衷……
< class="pgc-img">>这届年轻人,也许平时的他们会“颓”、会“丧”、会“人间不值得”,日常喜欢刷“B站”、玩“吃鸡”、看“云撸猫撸狗”,但是面对疫情,他们义无反顾冲在前面,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当代青年的“硬核”担当。
不忘初心,彰显新时代青年作为。无数青年主动请战一线,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逆行抗“疫”,用行动书写人间大爱。还有无数青年以自己的方式为抗击疫情应援。他们表现出的热血、乐观、幽默、通达,让我们看到抗“疫”的蓬勃朝气和青春之力;
勇于担当,书写新时代青春力量。疫情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我们看到广大青年的担当之责。在严峻的疫情面前,他们勇敢站了出来,将个人理想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用大爱书写青春壮丽华章;
执着坚守,淬炼新时代青春本色。面对疫情,无数青年迎难而上,形成了助力打赢疫情阻击战的青春“防线”。他们以“最美逆行”护佑家与国,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无悔,以坚守彰显青春本色。
百余年前,梁启超先生曾发出“少年强则国强”的呼喊。如今举国战“疫”之时,中国青年一代用自己的方式隔空应答,镌刻下属于他们的时代印记。我们相信,这种精神的传承,必将伴随我们最终赢得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这将是一场记入史册的抗“疫”,我们也必迎来那一城樱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