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珠公”是广西本土原创的一个奶茶品牌,由于品质不错受到消费者喜欢,仅一年时间就蹿入了网红奶茶的行列,但同时也引来了很多仿冒者。前两天(8月24日),南宁市江南区五一市场监督管理所就查处了一家与正版煲珠公奶茶店十分相似的冒牌店。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包装、点单牌、门店装修,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都采用了蓝白色的设计,有着戴眼镜的大胡子“煲珠公”图案,但仔细观察后会发现,右图上的“煲珠公”形象或戴起了帽子,或闭上了眼。
< class="pgc-img">>这家仿冒店位于南宁市五一路富德凤凰市场里,除了整体形似正版煲珠公外,连名字都大胆地照搬过来,着实令人混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广西煲珠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法律顾问 黄艳芬:根据《商标法》,就是生产销售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的,并且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者近似商标的情况,就是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黄律师说,上个星期他们已将搜集到的仿冒证据交到了公证处公证,今天来到现场就是为了配合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侵权店铺。下午四点,江南区五一市场监督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来到现场了解情况。 店里一名白衣男子自称是店主的朋友,刚接管店铺两天。
店铺代理负责人:(记者:你们为什么要用这个名字啊)等我做老板的时候我告诉你(记者:老板呢)老板回老家了。
经初步调查,这家店铺涉嫌侵犯了煲珠公的商标专用权。执法人员表示,他们将做进一步调查处理,根据《商标法》规定,商标侵权处罚根据商标侵权的程度、内容以及造成的损失等方面有不同的规定,最高可处以25万元罚款。
现场声:你这个地方马上改正,这个煲珠公。(商家:意思说把带有煲珠公的都改正是吗)都全部改正。
仿冒店铺已10多家 创始人呼吁尊重原创
商标侵权的案例我们《新闻在线》也曾报道过,仿冒行为危害十分明显,一方面,它使消费者无法通过商标选购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商品;另一方面,仿冒者以较低的成本侵害了商标拥有者的权益,这种行为如不加制止,由此给仿冒者带来的低成本高收益会使其他竞争者争相仿效。
消费者 梁先生:我见过很多(仿冒店),我以为是应该是亲戚连锁品牌吧,我喝过。(记者:感觉有什么不同吗?)就是感觉他们的味道好像始终没有煲珠公那么好。
< class="pgc-img">>广西煲珠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品牌创始人 杨思宇:我们就会觉得很气愤,顾客对我们的信任度有时候会混淆,我们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口碑,有可能会被仿冒者去破坏掉。
< class="pgc-img">>杨思宇说,煲珠公品牌创立于2018年,直到2020年6月才正式经营第一家店,期间,他们做了大量准备,找中央美院的设计师设计图案,尝遍世界各地的木薯粉,择优调试出最佳口感的珍珠。目前涉嫌仿冒“煲珠公”品牌的店铺有10多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广西煲珠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已经搜集了许多证据,并向有关部门举报。
< class="pgc-img">>广西煲珠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品牌创始人 杨思宇:无论是煲珠公还是其他的原创品牌,一路走来都不太容易,所以希望得到尊重。
一杯秋天的奶茶
逛街累了后打车回家……
这些“女友”撒娇时提的小要求
却让全国各地成百上千的男子
跌入了“桃色陷阱”
早在今年9月,梁先生报案称:
自己被骗了近千元
而嫌疑人是他前阵子
在某网络社交平台上认识的
一名“漂亮”女子...
“可爱动人”的甜妹人设
让梁先生深陷其中
对其可谓是百依百顺
潘力 浦东公安分局惠南公安处民警:
在交流中对方百依百顺,时常邀请报警人以小程序支付打车费、奶茶费等费用。
渐渐地梁先生发现了异常
自己一旦提出
见面、视频通话的请求
女子就以各种理由推脱
更别提线下见面了
心生怀疑后
梁先生对自称“小凌”的女子
进行了试探
对方似乎也意识到了问题
没过多久就把梁先生拉黑了
前前后后
梁先生一共损失了近千元
经过缜密侦查,警方发现,像梁先生这样的受害者还有不少,于是迅速锁定了一个组织架构清晰、分工明确的网络诈骗犯罪团伙。
10月下旬,在赣州、洛阳、南阳、营口、沈阳、佛山等七地,同步收网,一举抓获20名犯罪嫌疑人。
据查,该团伙成员基本为男性,在网络社交平台佯装女性,以"恋爱""交友"为名搭识男用户后,就经常发送外卖、打车、购物等小程序的支付链接,让被害人为其买单。
杨曦伦 浦东公安分局惠南公安处民警
实际他们(犯罪团伙)是做了一个假的APP链接,主要是冒充美团的,实际这些诈骗金额都是进入他们个人账户。诈骗团伙其实就是通过广撒网的方式,获得了一个巨大的诈骗金额。
经初步统计,自今年2月以来,该团伙已累计骗取各地被害人30余万元。由于大部分受害人只被骗了几百甚至几十块钱,因而并没有报警。
目前,全部20名涉案嫌疑人均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记者 | 毛鸿仁
部分来源 |上海法治报
(新闻坊)
炎夏日的街头,买上一杯珍珠奶茶,吸管插进杯子里,呲溜吸上一大口奶茶和珍珠,夏日的幸福感不过如此。但你可能不知,到今年年底,用一次性塑料吸管喝珍珠奶茶的情形将不复存在。2020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明确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个节点实施,确保大量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其中,最引发关注的是首先被点名的塑料吸管。新版“限塑令”中明确规定:到2020年年底,在全国范围内的餐饮店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料吸管。离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还有不到半年时间,餐饮店目前使用塑料吸管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记者走访发现,有小部分商家开始使用纸吸管或使用有“饮嘴”的杯盖,但绝大部分餐饮店依然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
图文/信息时报记者 林茹彬
星巴克使用纸吸管,麦当劳不主动提供塑料吸管
星巴克作为作为连锁咖啡店,吸管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记者发现,星巴克门店和外卖都已经全部使用纸吸管。纸吸管为土黄色,比一次性塑料吸管厚一点也硬一点。用纸吸管喝咖啡的时候,嘴唇和纸吸管接触有干涩感,使用体验没有塑料吸管好。记者发现,星巴克除了“星冰乐”这一款饮品的杯是需要使用吸管外,其他饮品的杯盖都是有饮嘴设计,可以直接利用杯盖饮用。林小姐经常光顾星巴克,她说,当星巴克提供纸吸管的时候会感到不习惯,但知道了塑料吸管降解需要500年,还是愿意减少使用吸管的频率:“星巴克有饮嘴的杯盖已经出了挺久了,我觉得还是方便的。咖啡没有珍珠这些小料,不用吸管我觉得不会影响体验。”
而在麦当劳,原本放在前台显眼位置的吸管盒已经被收起。饮品全部统一使用有饮嘴的杯盖。中午时段,记者来到麦当劳信德大厦店,麦当劳里坐满了堂食的食客,但几乎看不到使用吸管的人。记者尝试问服务员要塑料吸管,服务员才从工作台下面取出吸管递给记者。记者询问为何现在没有放吸管盒在前台供大家取用,工作人员表示:“因为塑料吸管是不环保的,顾客不要求我们都不会提供。你可以直接用杯盖喝,也很方便的。”
肯德基正常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
同样是中午时段,在距离麦当劳信德大厦店大概200米远的肯德基东鸣轩店,却有着和麦当劳不一样的景象。一个标题为“不用吸管和杯盖也能美美喝一杯”的宣传牌放在前台。宣传牌上还写着“本店冷饮不提供吸管和杯盖,如有需要请向店员询问,感谢您对环保的支持。”而在这个宣传牌的旁边,就是一个可供食客随时取用的塑料吸管盒。而在前台,无论是打包还是堂食的餐食,服务员都熟练地把吸管配备好。王小姐告诉记者,之前有一段时间肯德基堂食的确是不提供吸管和杯盖的:“不提供杯盖那段时间确实是不方便的,我拿着餐食去找位置都要小心翼翼,即使如此,等我坐下来的时候,饮品已经撒了一些出来,显得很狼狈。”也可能是这个原因,肯德基堂食不提供杯盖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记者发现,肯德基使用的是普通的吸管杯盖,而不是有饮嘴的杯盖,这让食客都会下意识地用塑料吸管。中午时段的肯德基人满为患,放眼过去,几乎每一个食客都在使用一次性吸管喝饮料。
喜茶把常规吸管作为“标星”选项
记者走访北京路上的奶茶店,包括喜茶、一点点、挞柠、丘大叔柠檬茶、快乐柠檬等饮品店发现,这些饮品店主动提供的都是常规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在喜茶的点餐页面,饮品选择项里有特别一项“绿色喜茶”供顾客选择。里面的三个选项分别是:“常规吸管”、“纸吸管-口感略有影响”、“不适用吸管”。值得注意的是,“常规吸管”的选项和其他标注为“推荐”的选项一样,都是放在第一顺位且是“标星”的,而作为环保选项的“纸吸管”却特别说明“口感略有影响”。经常点餐喜茶的王小姐认为,这样的设置有引导顾客使用常规吸管的感觉:“如果没有说明和标星,我见到纸吸管选项,出于环保我也会使用纸吸管或者不使用吸管。但在页面上看到标星的‘常规吸管’,和说明了‘口感略有影响’的‘纸吸管’,我下意识还是会选择常规吸管。我觉得喜茶这样的引导,估计与纸吸管的成本比较高有关。”除了小程序下单,在现场购买喜茶,店员也是为顾客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
纸吸管成本高或是商家不主动提供的原因
在电商购物平台上,一次性塑料吸管每一百支的售价在4到5元左右,而一次性纸吸管每一百支的售价在12到15元左右,纸吸管的成本大约是塑料吸管的三倍左右。
这样的价格差让餐饮店商家感到有压力。在番禺开奶茶店的梁先生坦言,吸管是饮品店使用率较高的消耗品之一。纸吸管不但体验感劣于塑料吸管,成本还比塑料吸管高出不少。而这部分成本增加是不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只能商家消化:“吸管有它的特殊性,它和塑料袋的使用性质还是有点不同。商店可以让顾客购买塑料袋,但我们是不可能让顾客在买奶茶的时候多花一两毛钱来买吸管的。而现在的市场竞争也很激烈,我们也不能因为吸管成本增加而涨价。所以,我们计划是在禁令开始之后,没有珍珠这些就小料的饮品使用饮嘴杯盖而不再提供吸管,而有珍珠等小料的饮品就会提供纸吸管。”梁先生还表示,期待有吸管的替代品出现:“希望有有创意的产品替代吸管,毕竟吸管还是珍珠奶茶的最佳伴侣啊!”
市民:担心可重复使用吸管的材质和质量问题
今年年底开始禁用一次性塑料吸管,有市民开始购买可重复使用吸管备用。市民欧小姐已经购买了可重复使用吸管使用,提早培养自己和家人的吸管使用习惯。但欧小姐坦言,可重复使用吸管确实不太方便:“我买可重复使用吸管,商家配了一个小盒子和一个洗吸管用的小刷子。不但每次出门都要多带一样东西,而且每次使用后都要清洗,的确比使用塑料吸管麻烦一点。但环保是有利于后代的事情,现在政府也有禁令,作为市民我愿意配合。”
记者在电商购物网站上发现,可重复使用吸管从材质上大致上分为不锈钢、玻璃和胶类三种。而销售量普遍不高,除了一两家硅胶材质的可重复使用吸管销售量过千外,其他相对销售量较高的店家也只有数百单,大部分的只有数十单甚至更少。有市民对可重复使用吸管的材质安全担忧:“我担心不锈钢的吸管会和酸性饮料产生化学反应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玻璃类的吸管万一打烂了又担心伤到人;硅胶类的吸管也怕遇热饮会产生有害物质。所我暂时不考虑购买可重复使用吸管,一次性塑料吸管禁用后,我尽量不用吸管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