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业的烟火气回来了,价格战也打响了。“38元10个菜的3人火锅套餐”“49.9元的牛杂煲4人餐”……随着低价团购愈演愈烈,部分商家菜品和服务品质也出现下滑,引发消费者不满。(8月7日《经济日报》)
餐饮行业门槛低、同质化严重,导致行业“内卷”现象较为严重,如推出低价团购套餐成了一些商家进行低价竞争并屡试不爽的手段。但不少低价团购套餐只是看起来很美,品质和服务缩水、存在隐性消费等,“大餐”变“小餐”甚至“快餐”的现象很常见。
对于低价团购套餐,不只是消费者吐槽,不少商家也叫苦不迭。一旦有周边餐饮店或者同类竞品推出低价团购活动抢客,很多餐饮商家就会被裹挟,不得不跟进上线低价团购产品来稳住客流,陷入“不降价影响生意,降价影响利润”的两难境地。
商家纷纷通过“低价战”吸引流量、吸引消费者,让餐饮行业陷入了低价竞争的泥潭。商家赔本赚吆喝,可能带来不正当竞争,不利于餐饮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消费者也不见得就能享受到实惠,商家利润下降,服务质量、餐品质量等都可能会大打折扣,还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要想餐饮业持续健康发展,就要积极整治低价团餐乱象。对团餐商家存在的虚构原价打折、以次充好、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相关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网络平台要规范管理,不能充当低价团购乱象的幕后推手,比如不要单纯以优惠、低价为品牌展露的权重项,对于涉及虚构原价打折、虚假宣传的入驻商家,要通过限流、下架等方式进行惩治。商家要珍惜品牌形象,不要盲目加入“价格战”,品质高和服务好才是王道,注重创新与服务,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消费者要理性消费,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一些明显低于市场价的团购套餐要提高警惕。
作者 戴先任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杨飏
主编 熊波
终审 编委 李荣
都讯 记者徐异菲日前,连锁餐饮品牌南京大牌档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出《招募!全国社群合伙人》的帖子,帖子指出,通过招募社群合伙人,通过微信社区团购的方式,让住在同一社区的邻居们宅家也能品尝到店内的经典美食,包括民国美龄粥、鸭血粉丝砂锅、招牌盐水鸭等。询问品牌相关负责人得知,最初想法是从春节开始诞生。该负责人表示,灵感是因为疫情期间,以零售百货行业为首,都在开展“社区购”业务,有借助微信小程序接龙的,有通过开通爱逛直播卖货的,还有抖音视频植入产品。疫情尚未过去,作为餐饮企业受到冲击,决定尝试一下这种“社区团购”方式,无论从销售还是从品牌知名度传播上,都想在社区当中突破一下。
据了解,南京大牌档是众多试水餐饮当中的一家,城中多家特色餐饮都在紧跟该项业务,如江浙菜钱塘潮、姚酸菜鱼、金戈戈香港豉油鸡等等。以南京大牌档为例,希望通过前期积累的老会员,通过短信、电话、微信等方式和客人建立联系,部分商品做社区购。通过多种渠道,达到自救目的,
而早已试水的钱塘潮表示,在疫情之前,就陆续有餐厅周边社区在进行团购,一些方便配送的毛血旺、烤鸭、杭三鲜等经典菜式,包括大包子都在团购范围内。钱塘潮负责人李娜表示,“以往我们的大包子是社区邻居比较喜欢购买的品类,但是包子单价比较低。这个疫情期间,通过外卖方式对于消费者来说,距离不远,还要付跑腿费其实不划算。为了减少周边消费者不必要的出门,小区自发‘开团’,同一个小区一般会有几十个订单,商家统一配送,及时能让消费者吃到美食,对于商家来说,集中运送也降低了风险。”
当然,因疫情而兴盛的产物,或许会随着疫情过去而式微,商家依靠此来挽回亏损局面只能说是“九牛一毛”,因为这种订单与以往爆满排队,高翻台率不同同日而语。即便社群对邻居之间团购颇有兴趣,可待疫情过后,人们或许更愿意外出与朋友在店内相聚,社群团购或许会遇冷。 商家们纷纷表示,目前对于社群团购仅仅停留在试水阶段,未来其与线下投入比重不好预估。而生存艰难,目前来说,这是比较能够带动人气的“自救”的方法之一。
据了解,在社群团购风盛行的小区,几乎每天都有团购,品类各不相同,特色餐厅是必选项之一,其余还包括生鲜菜品以及鲜花等等,大家甚至将微信群作为社交工具。在群内晒出团购生鲜菜品的烹饪成品,还会用心摆盘,和邻居之间交流烹调办法等等,甚至还会弄出评选,融洽了邻里关系。有社区团购团长表示,最开始只是因为自己想吃想用,自己去购买比较单一,如果团购,还可以谈个优惠价给邻居们带个方便,没想到在社群里团购,倒搭建出了邻居沟通的平台。
疫情触动了社群团购,但是未来走势不好预估。可以肯定的是,在这场疫情下,所有餐饮企业都开始了全方位自救,方法形式不同,本质相同。再“当红”或是“有沉淀”的品牌,在疫情面前,人人平等。当前大家的要务都是活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更多可能。未来,如果社群团购能进一步深化,或许能成为新业务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经营业务中占据一席之地。
2~3人餐只要88元,赶紧囤票了,‘艾特’你的饭搭子去打卡吧”“重庆老火锅团购!原价278元,荤6素4抖音团购价只需168元……”近期,各网络平台上涌现出低价团购“大餐”热,满屏低价令不少网友为之心动。
低价团购营销宣传五花八门,有的突出食材昂贵,有的主打菜品精致,还有的强调高档用餐环境。但各种“大餐”都有一个共同点——价格便宜,甚至出现了“100元7斤小龙虾”“1元吃甜品”“99元吃8个菜”之类的低价套餐。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消费者对于低价团购品质服务缩水、存在隐性消费门槛等投诉质疑频出;不少餐饮从业者则抱怨夸张的低价团购带来了恶性竞争。那么,低价团购的“大餐”到底便宜了谁?
团餐缘何广被吐槽
“今后再也不去团餐了!”家住重庆渝北区的刘女士愤愤不平地说。7月9日,她通过网络平台花138元购买了某餐厅原价492元的超值套餐,“当大家欣喜地来到餐厅准备消费的时候,却被告知团购券不能正常使用,商家的理由是超过了当天的接待能力。”
在某团购网的商品页面,记者看到了一个“19元买价值68元自助餐”的活动,商品描述为:60多种菜品,无限制任意吃,包括现场煎制酱汁牛排、纯正日式寿司、意大利比萨等。可团购过该商品的网友“今晚吃火锅”表示,进了餐厅就后悔不已,“里面除了鸡翅膀就是鸡脚,感觉像是路边大排档。”
一名外地来渝的游客,前不久团购了某餐厅的3~4人餐。“当时是冲着图片上的店面环境去的,去了之后发现完全不是图片上的店,而是另外一家店,我强烈要求平台退款。”该游客说。
记者采访发现,尽管低价团购“大餐”看上去很诱人,但类似的商家拒单、名不副实等问题却受到不少消费的吐槽。还有消费者反映,一些团购的“爆款”餐厅上菜慢、份量少、质量差,服务严重缩水。
重庆渝中区市场监管局解放碑所所长张载荣表示,网络团购具有价格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团购信息难辨真伪,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容易出现纠纷等。
低价横行逼迫餐饮品牌跟进
有业内人士表示,6月是低价团购兴起的一个重要节点。疫情期间积压的消费需求逐渐被消化,同时餐饮业还没有跟上暑期消费热的节奏。“不管是为了求生存还是保增长,超低价团购在各个餐饮业态中蔓延,害苦了餐饮人,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我们其实也挺无奈的,但不做不行!”重庆秦妈餐饮集团总裁李杰表示,如今是线上营销时代,很多平台基于线上流量的逻辑,会将优惠、低价团购作为品牌展露的权重项。如果餐饮商家不上线类似的低价团购产品,便得不到优先推荐和露出,生意可能会受到影响。
团购的本意是将零售变成批发的薄利多销,给品牌更多向用户展示、让用户到店体验的机会,整体的引流属性大于交易属性。而如今,团购的价格越来越夸张。各平台不断涌现出“新低”,以往低价套餐常见5折、6折,现在已经低至3折、2折、1折,可谓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新增超202.2万家餐饮经营主体,餐饮业的新店越开越多,一大批跨界而来的参与者不断涌入。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当周边餐饮店或者同类竞品用低价团购活动抢客时,很多餐饮商家也会被裹挟,不得不跟进上线低价团购产品来稳住客流,陷入“不降价影响生意,降价影响利润”的两难境地。
餐企如何“破局”
低价团购盛行,已引发各界对餐饮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担忧。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远明表示,低价竞争貌似可以实现商家和消费者双赢,最终结果却可能是商家和消费者“双输”。
“低价导致商家利润降低,也导致消费者吃上廉价无品质保障的‘大餐’,最终吃了个寂寞。”莫远明说,低价团购愈演愈烈,可能带来不正当竞争,食品安全隐患也将日益显现。
“所有的餐饮赛道都走向高度内卷化的充分竞争,最后只能拼效率和价格,未来餐饮将走进微利时代。”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曾说。
低价纵然能够为餐馆带来流量,但流量难成存量,也基本产生不了利润。营销专家刘润认为,低价格从来都不是竞争优势,低成本才是。
重庆味海预制菜公司董事长唐枭桐认为,餐饮业应尽快引入数字化技术,提升供应链的速度和效能。可以简化供应链的节点与链条,尽可能缩短供应链长度,从而直接降低成本。
张载荣表示,针对低价团餐反映出的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将加大执法力度,根据核查情况和投诉举报,对团餐商家存在的虚构原价打折、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和价格违法行为开展调查,依法予以查处,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