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微信公号10月24日消息,今年疫情之后,街头巷尾的茶饮实体门店密度不减,前段时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持续霸占热搜榜,也吸引了不少创业者的目光。
茶饮店风生水起,吸引小成本创业者
在一条商业步行街,记者发现,不足一千米的商业步行街上,密布了14家茶饮门店。其中,蜜雪冰城有4家,书亦烧仙草有2家,此外还有奈雪的茶、都可、茶主播等大大小小的茶饮品牌。14家茶饮门店,分属于10个茶饮品牌。
“95后”的罗晗肖,今年6月在郑州开了一家茶饮店。
茶饮品牌加盟商 罗晗肖:总成本差不多三十五万元左右,不到四十万元。房租一个月是一万元,管理费是一万元左右,装修花了五六万元左右,设备和原料不到十一万元,转让费是十一万元。
罗晗肖告诉记者,目前茶饮店每日的流水在三千元左右,她希望能在一年内收回成本。
采访中,一些茶饮品牌的加盟商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在今年密集开店,主要是因为成本下降了不少。
赵栋在2018年开第一家茶饮店时,总成本的60万元中有20万元是店铺的转让费。而今年因为疫情影响,一些实体门店急于转手,转让费大幅下降。
茶饮品牌加盟商 赵栋:今年转让费低,是正常转让费的百分之三十,所以紧接着开了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第五家。单杯茶饮平均毛利润百分之五十五左右。
蜜雪冰城招商专员 潘云晶:每周有两万左右的品牌加盟电话咨询量,真正提交面谈申请的客户大概是两千两百单,取得开店许可证的客户大概有两百六十个,每周开业的门店大概在一百家左右。
数据显示,目前只是茶饮行业中奶茶这一个门类,我国经营范围包含奶茶的企业超过14万家,仅2019年至今,全国新增注册奶茶企业就有23664家。
行业巨头跨界卖奶茶,茶饮也打养生牌
不仅是小成本创业者,一些传统行业的巨头也纷纷跨界入局茶饮行业。行业巨头也来跨界卖奶茶,茶饮行业会迎来哪些新变化?
今年7月,首家娃哈哈奶茶直营店在广州正式开业。娃哈哈集团提出未来10年在全国布局1万家茶饮店的目标。
此外,传统中药品牌同仁堂也开起了茶饮店。喻永红从事中医养生和临床工作将近40年了,今年她有了新任务,为茶饮产品研发配方。
将传统的中医药与新式茶饮相结合,同仁堂茶饮主打健康、养生牌。为了快速扩张门店数量、抢占市场,同仁堂也在探索“直营+加盟”的模式。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和专家都认为,茶饮行业通过加盟、连锁,实现门店数量的快速扩张,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把控产品的标准化。
在一家茶饮制作培训基地,记者看到,来自50家新签约加盟门店的将近150名学员正在进行茶饮制作培训。
茶饮培训师 吕娜丹:四十多款产品,六个系列的,培训加实操五天,在门店实际运用五天,如果考核通过了,就可以回去正常营业。
记者体验了学习制作柠檬茶的流程,将柠檬切片,称取40克到45克柠檬装入塑料杯,捣碎至果肉挂杯壁,摁下果糖机上的按键,加冰、加水、封杯,一杯标准的柠檬茶就做好了。
培训师告诉记者,产品标准化的最重要保障,主要在上游原材料的工业化生产,以及高效的物流供应链。
中国烹饪协会供给侧服务委员会委员 秦朝:整体来说,现在的趋势一定是标准化,要解决食品安全,走品牌化、连锁规模化的路线,这个其实是现在茶饮行业的主流趋势。
茶饮创业并非盈利捷径,品牌加盟须谨慎
茶饮品牌借助加盟模式实现门店数量的快速扩张,而小成本创业者也可以快速开店。然而,开茶饮店并不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
在一条商业步行街记者看到,一家今年七月刚开业的茶饮店,已经贴出了“转让”的信息。
一家茶饮品牌的招商专员告诉记者,他们企业曾经做过大学生创业的帮扶项目,但结果很不理想,很多门店最终赔本关门。其中主要原因就是,门店的创业者做不到经常在店里,而这一点,直接关系到门店的原料损耗与产品销售额。
蜜雪冰城招商专员 潘云晶:门店成败的因素包括老板经营经验不足、合伙人过多造成相互推诿、后期门店出现无人管理的状态,也要关注商圈变化,注意房子的稳定性,比如后期房东不再出租了、房东恶意涨房租。
此外,茶饮品牌的加盟也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些茶饮品牌甚至在没有实体门店的情况下,就开始大肆推广加盟。
茶饮加盟推销人员:分为单店和代理两种模式,现在拿下一家单店是15万元,拿下一家叶伴花代理需要49万元。
记者:叶伴花现在在全国没有任何一家实体门店。
茶饮加盟推销人员:上个月16日才开始招商,它怎么可能有门店呢?
律师表示,在没有实体门店的情况下,就收取加盟费牟利,严重违反了《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中“两店一年”的规定。
律师 庞珊珊:品牌需要自己开两家直营店,每家直营店至少经营一年以上。作为品牌方,输出的是技术、培训、知名度,这种模式可复制,才能让更多的加盟者去参加、复制它,这是国家做出的最低标准要求。
业内专家提醒,创业者在加盟茶饮品牌之前,一定要亲自去实体门店考察,充分了解店铺的经营情况,谨慎选择。来源:央视财经微信公号
<>职创业开奶茶店,听着美好,做着未必。
这篇文章,是我辞职创业开奶茶店的经历。复盘下来,是一个“小白”被不规范加盟公司“割韭菜”的故事。
目前我的门店已经关闭,创业的1年多里,我和朋友交了70万的创业学费。
1
高峰期每分钟100人,就是不进我的店
去年3月,朋友叫我一块创业,开奶茶店。地点在一个二线省会城市,发展前景不错。
我当时在上海工作,考虑了几天,还是决定辞职创业。三个合伙人,我和朋友两个人来主力推进这个项目。
一合计,我们决定加盟。一来有现成的配方、原料;二来可以借鉴别人成熟的运营经验。
当下,加盟在中国发展迅速
最终,我们在杭州找到一个不错的品牌,产品品质不错,整体视觉也够小清新,适合女孩。
于是,我们成为这个品牌的第一波加盟店,加盟费15万,保证金1万,管理费2000,一年一签,续签需要再补管理费。
4月初,我们开始选址,事后证明,没找好门面先加盟是个错误的做法。
铺面非常难找,直到7月份,我们才在大学旁边的商业街找到一间铺面。30㎡,月租2万,转让费19万——那时候,当地房价才1万多。
租下铺面后,朋友负责装修,我去杭州总部培训。7月中旬,门店开起来了,当时是暑假,一天营收1300元左右,9月份开学后,提高到1500元左右,但还是入不敷出。
营收上不去,这一点出乎我们的预料。花这么多钱租这个铺面,就是因为我们在开店前曾测算,高峰人流能达到每分钟100人,就算1%的入店率,也很可观,谁知道被现实打脸。
多次迭代升级,都以失败告终
客人路过却不进门,我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1、客单过高
我们的单品价格15~22元,客单价20元左右,快够上喜茶了(喜茶在当地有3家),本地平均水平在5~14元,客单12元左右。价格我们是劣势,尤其面对价格敏感的大学生人群。
2、竞品过多
我们门店紧邻大学小吃街,奶茶店连我们在内左右一共4间,都开业了一年以上,有固定的客群。我们快退出时,店铺左右50米内已经开了12家奶茶店。
3、品牌知名度不足
这个加盟品牌在当地没有直营店,我们又是第一家加盟店,品牌势能不足。新店开业,过高的价格门槛又把一部分人挡在了门外。
4、人手过多
开业初期,我们一共7个店员,早上3个人,晚上4个人。单量上不去,这些人就得闲着。不仅有成本,还给人一种“生意很差”的印象,更加导致入店率下滑。
接着,我们开始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产品价格调到了16元以下,加强了员工管理,门店也买了装饰品,逢节日都会配合做活动。然而,10月营业额并没有好转,反而随着气温降低而愈显颓势。
我们非常着急,又做了一些改进。
■ 改菜单
原先的菜单杂乱无序,我们重做了归类;外观上,也定做了灯箱;甚至菜单的摆放角度都有讲究,希望顾客能以最舒服的姿势浏览。
■ 外卖促销
上架了几款产品,在外卖上只卖3块,基本就是成本价,希望提升客流。外卖单量确实从每天几单,变成了每天20几单,但复购上不去,活动一停,就又掉到几单,投了6000块也亏进去了。
■ 调整产品
除了加盟公司之外,我们自己也开始研发新品。原本产品是不带珍珠、椰果之类加料的,我们加入了辅料,整体甜度也降低了一些。这个方法很有效,后来一些新品还成了我们的主打。
这次折腾之后,客流有回升,但幅度不大,也不稳定。后期我们也调整策略,在把产品、服务和环境做到极致之后,试着在营销上发力,效果亦是不佳。
于是今年6月份,我们就想把铺子转出去。7月份谈了一个转让费15万,谁知道他们临时变卦,要13万,我们很气愤拒绝了。后来转让更不好找,最后10万块转了出去。
3
整体复盘:2个导致失败的问题
整个下来,我们也复盘了思路上的大问题。
1、初期对项目考察不够细致
这个加盟品牌并没有实现对门店经营进行指导和帮扶的承诺,整个营业期间公司没来过一个人,甚至没有对我们营业额之低提出过任何建议,非常让人失望。
后期,我们开始自己找货源,原料成本实际上比加盟公司提供的货源要低30%左右。
建议想做奶茶店的朋友,对于加盟公司的考察一定要细致,调查清楚货源、价格、配套服务等等。另外有些公司签的是“服务协议”不是“加盟合同”,这两者的法律效力不一样,一定要看清楚。
2、开业之前筹备不足
开业之前,我们没想到会遇到这么多运营上的问题,准备不足,很多方面都没有做好。
比如装修,我们没有做好时间规划,装饰材料在淘宝零零散散拼凑,施工一拖再拖。
比如培训,我去学习制作奶茶只花了7天,只能说死记硬背把配方记住了,并不能熟练掌握,回来培训员工也就很难了。
比如活动,往往活动前2、3天才开始计划做海报,准备原料,导致很多活动出来,效果不尽人意。
比如营销闭环,客源获取-引入消费-客户留存这一块,完全没有计划,导致断层。我们外卖的3块钱引流,其实效果不错,但后续留存没有做到位,辛苦引来的客流在活动结束之后都流失掉了。
开店的系统流程
我想人人都有一个老板梦,但真正把梦做成的不多。
没入行时,很多朋友觉得奶茶不就是原料加水嘛,又不要多少成本。当初我们也是抱着日收5000的目标去的,并没有考虑过5000元需要多少杯奶茶才能赚回来,每杯奶茶需要多长时间制作,半成品又需要多少时间来准备,结果撞得头破血流。
最后,我对想要开奶茶店的朋友有几个忠告:
■ 务必对门店有一个细致的规划。大到经营策略,小到座椅摆放。
■ 如果你想加盟,务必看清楚加盟公司的实力,对他们能够提供的服务详细考察。
■ 选址一定谨慎,不是说位置好一定生意就好,归根结底决定性因素在你的产品,服务和经营思路上面,如果选址不能与之匹配,位置再好也是没用。
><>店和上班就像围城,相互观望,没有哪种选择是最好。
◎ 咖门(ID:KamenClub)
“不如,回老家开家奶茶店吧。”
某个咖Sir不在的下午,《咖门》编辑部对工作开展了一场有组织的diss。
我想起大学时代去买奶茶,点单的时候,沉浸在清宫剧的老板娘单击暂停,迅速给我做好一杯。还没走远,就又听到老板娘看剧时爽朗的笑声。
我迅速脑补了自己开家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场景。甚至都想到:如果第一家店运营得好了,还可以开第二家第三家,自己就可以实现“睡后收入”了(在家睡觉,也能赚钱)。
△ 躺着也能发财,想想就开心
回老家花点小钱投个资,开家几十平米的奶茶店,每天看看店做做产品,还有时间陪孩子陪父母,关键怎么也得比累死累活上班赚得多吧!
但是,凡事就怕有但是,回老家开家奶茶店,真的如想象中这么美好么?真这么容易就能实现财务自由?
抱着为自己谋出路的想法,我亲身采访了几位来自三四五六线城市的店主,看看开家奶茶店究竟怎么样?
1
开店后才觉得
上班就像是度假
一线声音,店主李洁:
这个店能开起来,一是因为我们没有加盟,省去了大笔加盟费。水吧台是在市里农贸市场定制的,比网上1000-2000的水吧台要贵一倍,但是人家管教技术也供原料。
其次是为了提升营业额,门店里还卖汉堡、炸鸡、披萨,这些食品在农村很受欢迎,和奶茶也搭。
< class="pgc-img">>△ 最高鸡蜜,店名也很……
小地方的奶茶店竞争已经很激烈了,县里一个新开的商场,招商经理说报名开奶茶店的,已经有100多家了。旁边一个商场里的中庭,有个20平的位置,房租都涨到4万了。
开店心得:
开店从早忙到晚,九点多关门后自己还要盘账,打扫卫生,没有时间休息,真的闲下来了,心慌的很,根本没心情看剧刷朋友圈的,满脑子都是想着怎么多卖点。
开店之后才发现,原来上班的每一天,都像是在度假。
2
重新装修一遍
开店一年赚的钱又耗进去了
一线声音,店主良子:
2016年9月,我开了第一家叫“小口袋”的茶饮店, 新手上路在选址上吃了亏。开店后人流量少,一天只能卖掉几十块钱,非常艰难。
后来出去参加展会,和同行交流,买配方自己回来改良。把产品做好后,开始做促销、美团团购、微信朋友圈加粉、找当地的KOL(媒体/大V)来免费喝,做口碑做美誉。一系列的动作之后,才让生意有了起色。
一年后刚刚回本儿,赶上茶饮的升级浪潮,今年7月我又把店重新装修了一下,不仅消耗掉了之前赚的钱,还追投进去不少。目前还处于开业促销期,力度较大,暂未统计营收情况。
< class="pgc-img">>△ 良作新茶在门口摆出新品海报吸引顾客
开店心得:
要跟当地的kol打好关系,这些kol认可你了,一条朋友圈,就能引爆。
无论你产品多好,定位很重要,选址很重要,紧跟趋势,无论用什么方法,要跟你的客群打成一片。
3
开店6年
我更加认识到做好产品的重要性
一线声音,店主Ann:
2012年我就入行了 ,交了2000块技术费,学了技术和进货渠道就开了第一家奶茶店。开店的过程中,自己四处学习,调试产品、升级装修、改进物料,摸着石头过河。
2015年的时候,我觉得咖啡很火,就果断关掉奶茶店,开了家200平的咖啡馆,直接掉坑里了,只卖咖啡根本支撑不了坪效。
于是,今年又正式注册商标,开了家40平米的店,把之前的奶茶和咖啡技术结合起来,一天200杯左右的量,第二家直营店已经开了。
< class="pgc-img">>△ 鹿途实体门店
开店心得:
我觉得开店真的没什么太大的阻碍,奶茶店最关键是学习好的技术,打磨好的产品。不进步就意味着会被淘汰,特别现在很多大的连锁品牌进来了,私人小店的市场越来越难做了。
4
养店前2年
天天想关门
一线声音:
我感觉上班不自由,而且看不到未来,加上喜欢喝奶茶,就辞职加盟了避风塘。
开店第一年,镇上还很少有人喝奶茶,都是外面回来的学生买。刚开始做产品也不熟练,特别僵硬,生意不好的时候天天想关门。
第二年我开始自己钻研产品,认识了很靠谱的原料供应商,推荐了一些很好的原料,也教授了一些技术。两年之后生意才逐渐有起色,现在已经做了8年,越做越有信心。
< class="pgc-img">>△ 避风塘店面实图
开店心得:
做什么行业,都很辛苦,看自己怎么选择,开店不像上班那么简单,比上班还累。要看你自己怎么想,你觉得值得你就去做,辛苦一点,但赚的钱很有成就感。
5
如果你真想开店
听听过来人的建议
也许以上的四个故事并不足够有代表性,但从他们的故事里,我都感受到了一点——纠结。开店和上班就像围城,相互观望,没有哪种选择是最好。
最后,关于辞职开店,他们这样总结:
逅唐茶业创始人 韩刚
茶饮行业对入场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没有行业经验,二是资金,尤其是行业经验。
现在一些在场的人员越来越专业了,产品、设计、定位都很专业。没有行业经验入场,成功的机率比较低,因为他面对的都是些有经验的从业者。包括获取好的位置、产品研发、运营等,都存在一定的门槛。
资金方面,现在真的不是十几二十万就可以开一个店的年代了,从位置到装修,想做出品质,资金要求越来越高了。
青草香餐饮负责人 洪斌
开奶茶店对白领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生意,外行来开店不管在哪里都需要准备很多,比如知识积累,经验积累,资金准备等等。
想开店还要做好3个准备:第一要特别喜欢这行,第二得会撩人,第三得有长期回报不高的准备。
△ 开奶茶店并不能头脑发热要做完全准备
良作新茶店主 良子
光有产品就能卖好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除非你有很牛的产品,别人没有。不要轻信加盟,想开店,先到好的品牌店历练下自己,才更容易成功。
鹿途奶茶咖啡俱乐部店主 Ann
很多人说我也想开一个奶茶店,但我现在在上班。你店在哪里啊,生意好不好啊?一天卖多少钱?多少杯?一个月赚多少?其实他问这话没错,毕竟是外行也不懂。但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些话没有意义。
我店在哪,生意每天赚5万还是赚50,跟你有关系吗?你只要知道这一行有人开好了,也有人开倒了,我的店不能代表奶茶行业。做什么生意都有风险,因为投资本身就是一种风险。如果你想开一个店,只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就可以,而不是看别人开的好你就开,别人开不好你也不开了。
很多人想开却没开的原因,是自己没有想好要怎么走下一步,或者承担不了这个风险,其实每个打工的都想开店,但真正开的有几个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