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记者 王萍 摄
2019年,下馆子这件生活小事,在悄然变化。当你感到饿了、馋了,不是下厨房,也不是穿衣服出门,而是拿起手机点菜、下单;当你不知道“吃什么”时,网络点评、朋友口碑已经不够了,“抖音”“快手”的“种草”,更能刺激你的味蕾;当你走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你需要提醒自己,不要因为流连美食而误机;而临近年末,北京有了米其林餐厅,虽争议不绝于耳,但不得不承认,这份“榜单”成了时下选择“去哪儿吃”的全新风向标,到“米其林餐厅打卡”成为最有热度的餐饮新风尚……2019年,我们都在吃喝之间,感受时代、体味生活。
01
2019年3月,西单商圈的餐饮综合体觅食森林正式营业,成为北京“好吃、好玩”的新地标。这个宣称“集食行乐”的地方,引入30余家入驻餐饮品牌,打造了一个针对年轻人的新型餐饮、休闲娱乐场所。
图/觅食森林Msjungle微信公众号截图
一别于传统的“美食一条街”,觅食森林给了吃货们“美食一栋楼”。从负一层到五层的六层空间,负一层以手作市集、创意杂货铺和美食伴生品等为主;一层多为烘焙、冰淇淋店铺;二层主打网红美食,如小仓牛、Sukka东南亚食集、疯克大象电影主题餐吧等,覆盖中西式多种餐饮品类;三层以街头美食为主打,如四眼仔车仔面、小米鸡等;四层以新品创意美食为主;五层主打各地特色小吃。
在觅食森林里,再刁钻的个性,也能找到安放自己胃口的地方。你可以呼朋唤友嗨翻全场,也可以独享安静,可以坐下来吃一顿,可能去抓娃娃、玩游戏,饿了再来杯奶茶、吃块甜点,既不限于“觅食”,也不满足于“逛吃逛吃”,多品类、多品牌、多业态叠加,这才是打开年轻人社交的正确姿势。
新京报记者 王萍 摄
不过,要说起2019年北京的打卡新地标,当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这座万众瞩目的机场不仅外形炫酷,作为“美食天堂”也受到网友热捧。这里入驻了众多中餐品牌,在机场内即可品尝各种地方风味,不管你是来自西北、四川,还是江浙沪,都能找到喜欢、熟悉的味道。
这里既有全聚德、老舍茶馆、广芳园等传统老字号,也有像小莫餐厅、蓝蛙等西式餐厅,有西北风味的四爷牛拉、西贝莜面村,上海味道的南小馆、新旺茶餐厅,江浙美食外婆家,也有巴蜀菜式的大蓉和、蓉李记,还有涵盖四大菜系的金鼎轩以及时尚小火锅呷哺呷哺和凑凑,中西搭配、天南海北,更重要的是,好吃不贵。这些新商铺在入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之前,统一签订了“同城同质同价”承诺书,将与北京城区内的商铺,执行统一价位标准。
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微信公众号截图
目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近80家餐厅全部正式营业,不少“网红店”已经成为北京市民新机场“一日游”的打卡地。在这里,“京味儿”老字号代表的老舍茶馆与喜茶、COCO、牛角村等“同台竞技”,“老字号”与“网红”,凭实力各自圈粉儿。
在“聚德面舍”和“小全聚德”,全聚德第一次尝试以面和休闲小食为主打,现片的北京烤鸭可以直接带上飞机,因此外带也格外受欢迎。全聚德供销社则走起了“怀旧风”,黑白电视机、缝纫机、暖水壶、搪瓷盆和皮箱等各式老物件,再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供销社,吸引了大批食客“打卡”留念。
02
2019年,“大而全”的餐饮新地标出现,让人备感新鲜,而“小而美”的平民美食餐馆红火依旧,门口还时常排着长队,热度不减。
图/资料图片
2019年,美术馆东街的大槐树烤肉,藏在胡同里,在口口相传中开了20余年。门口200多年的大槐树,守着这家小店,来的客人总能排到院外。尽管店内空间狭窄,大家坐得很近,三五个人围着火炉哧溜一口酒,吧唧一口肉,沉浸在人间烟火中,尽享美味。
2019年,宝瑞门钉肉饼的邓老板已经45岁,而当初开店时他仅有17岁。因为他手艺好,做的门钉肉饼好吃,如今这家店成了“网红”,最多的时候,门钉肉饼一天能卖出2000多个。
图/资料图片
这一年,开了整整十年的方砖厂69号炸酱面,还只卖北京炸酱面这一种食物。不仅老北京人光顾、外地游客打卡,还打动了慕名而来的米其林评委,登上了米其林“必比登”榜单。
这一年,“老张”的拉面,加了豆腐皮、鸡蛋和狮子头,还是只卖20块钱;聚恩园的老汤酱肉已经传承了30年,包裹着韭菜豆芽的春饼,还是新老食客们的最爱。无论是从东华门夜市迁到新址的老滕家过桥米线,还是远在通州杨庄顺兴农副市场的孙家蔬菜五谷凉皮,喜欢吃的人,始终惦记着这一口。
图/资料图片
2019年,很多老店挪了地方,但距离不是问题。人们为了一口好吃的酱肘子,周末拉家带口去往大山里的龙泉雾村,也会驱车前往奔向“门头沟之宝”的新桥炸鸡。
虽然老北京花市大爷的炸灌肠从花市挪到了法华寺,天桥郭记也向东搬到了广渠路,友谊医院门口的“白毛煎饼”,从路边摊改在七寻八找才能“接头”的居民区里,但是吃货们的美食雷达永远灵光,他们秉承的是“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要找到你”的精神,不会放走任何一个好味道。
03
2019年,人们与习惯的老味道告别,也迎来了再相逢的喜悦。年初,京天红酒家传出要关门的消息,食客们争相排队买炸糕也上了新闻。经过两个多月的闭店调整,三月京天红重返虎坊桥,还在京城东西南北开出数家卖炸糕的分店,人们直呼“老味道又回来了”。
新京报记者 王萍 摄
2019年8月,在方庄经营了30多年的国营饭馆燕龙餐厅闭店,6位老员工相继到了退休的年龄,大家相约今年一起“回家”。一位经常来这里吃饭的女士,得知闭店消息后特地赶来,想带一份糖醋里脊和家人分享,但因餐厅已经关门并未如愿。她和餐厅负责人拥抱交谈,突然哭了。
图/资料图片
好在之后好消息传来,11月29日“燕龙餐厅”又低调开张,主理人换成了年轻人,老旧的桌椅餐具焕然一新,开始接受手机支付,到了饭点时分,这里的场面和以前一样红火。
图/资料图片
2019年,曾经在京城名震一方的萃华楼与森隆饭庄也都重新回归,这两家老字号阔别食客们的时间,可不是几个月,而是按年计算。很多人在寻找与等待中,长大成人,鬓添白发。对他们来说,手艺是世世代代的传承,口味是从小到大的习惯,这种味觉,一旦爱上天荒地老。
这一年,很多人下馆子的习惯也在慢慢变化,那些隐匿在街头巷尾的美味,即使足不出户也能照吃不误。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餐饮外卖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1952.9亿元,同比增长35%,用手机搜美食、订外卖早已经成为网民的日常高频行为。
图/资料图片
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群众游行队伍中,“美好生活”方阵首次亮相,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神采飞扬的精神面貌。他们平时的工作就是给我们送来一份份外卖:一日三餐、下午茶、宵夜……网友们突发奇想地为这一方阵取了一个“亲切”的名字:救命恩人方队。上班族、年轻人见面,或许不再问“吃了吗”,而是改问“订外卖了吗”。
04
2019年9月,“食神”蔡澜的点心店开到北京,“香港四大才子”的名号和老爷子一辈子爱吃爱喝、自在洒脱的生活态度,让这家店未开先火。人们打卡之后感慨,“吃好喝好,就是功德圆满”这句话绝不是说着玩的。
图/蔡澜港式点心官方微博截图
这一年,也有走红网络平台的“网红店”,前不久门前还排起长队,很快又因差评太多而生意清冷。他们可能是刷屏的“泡面小食堂”,也可能是大家跟风买的“沙皮狗蛋糕”。“一时拔草一时爽”的感觉,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发了朋友圈“打卡照”,留在心里的味道却总是寡淡。
图/资料图片
明星跨界开餐厅也是如此,以流量带客流量没毛病,但明星的光环再大,也遮不住出菜肴、饮品的不尽如人意,人们的舌头不会因为明星而说谎,胃口不会因为流量而迁就。
2019年,也有不少“明星”餐饮企业的日子不太好过。入驻中国已有20年、“网红鼻祖”美仕唐纳滋撤出中国,红极一时却依然不敌时间的考验,口感平庸、水平下降,知名度更是完全淹没在其他品牌中。
图/大众点评App截图
11月底,麻辣诱惑被曝濒临倒闭,旗下门店大多关停,拖欠工资、款项、债务上亿元,目前正在通过变卖门店等方式,筹集资金偿还员工工资和债务。成立于2002年的麻辣诱惑,因川菜立足于北京,深耕多年,一路狂奔成为北京小龙虾界翘楚,谁也没想到,它曾经如此风光过,却也会在新一轮的互联网潮流中突然翻车。
05
2019年,簋街依旧是北京城最火的夜生活之地,麻小、烤鱼和火锅,带给人们味蕾的刺激。今年的“簋街不夜节”上,胡大、花家怡园等30多家簋街名店的营业时间直逼24小时,尽管如此,这些饭馆门前等位的食客依然多到让人抓狂。
图/资料图片
2019年,肯德基开始了“卖串串”,开始探索夜宵市场。顺义中粮·祥云小镇的“深夜食街”、朝阳合生汇“深夜食堂”等一批“深夜食堂”也密集开街。
新京报记者 王萍 摄
城六区及通州区、顺义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回龙观”等地区,重点打造13条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北京市相关部门对每个“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最高支持500万元,每个深夜食堂门店最高支持50万元。
新京报记者 王萍 摄
随着天气转冷,夏日热闹的“深夜食堂”也在冬季缩短了营业时间。而最近一个“温暖”的好消息是,庆丰包子铺西单店、二友居佟麟阁路店、新街口店,同和居的三家门店,营业时间都延长到24时甚至更晚。老字号在冬天延长营业时间,提供的多是经济实惠的平价美食,服务的正是冬日夜晚加班的“都市夜归人”。
06
2019年,对下馆子这件小事来说,米其林第一次“进京”算件大事。11月28日,《2020北京米其林指南》正式发布,榜单中列有三星餐厅1家、二星餐厅两家、一星餐厅20家。
图/资料图片
发布后没多久,批评意见便如潮水般涌来。而在正式“榜单”发布前,有米其林“平民榜单”之称的“必比登”推荐榜单中,将豆汁、卤煮等争议性的北京小吃列入在内,涮肉却不见踪迹,引得网友评价米其林对北京美食的认识,“还停留在网络百科的阶段”。
图/资料图片
但不能否认的是,米其林“榜单”刚一公布,三星餐厅新荣记(新源南路店)当天的预订就已经爆满,甚至出现了订单“跨年”的情况。一星餐厅萃华楼的流水也开始增长,每到用餐高峰必排队,等位的客人能从中午等到下午两点。
这场餐饮界“奥斯卡”掀起的波澜,也让人们再次对美食这种既“无国界”又“有国界”的事物,开始了新的思考。一个来自法国的评价体系,是否懂得中国烹饪的无穷奥妙?“老字号”仅有萃华楼摘得一星,究竟该传承还是改良?江浙菜、粤菜和西餐在北京米其林“霸屏”,北京是不是“美食荒漠”几乎成了“辩题”。
图/资料图片
其实无所谓米其林,对于“好吃才最大”的我们来说,自己内心的认可,比一份榜单也许更来得实在。就像白岩松评价米其林美食指南,“米其林针对中国的美食指南,看看乐乐就挺好的,不必太当真。”
新荣记的食材新鲜、京兆尹的菜肴新意以及萃华楼的菜品之专,各有所长,各得其妙,但这并不妨碍咱喜欢吃家门口那份盖饭。也有人说,如今北京高级到米其林餐厅,平凡到路边的苍蝇小馆,每人心中都有各自口味、情感的寄托,放下挑剔,开心吃喝,在北京这个偌大的城市里,做个轻松、友好、乐呵的“吃货”,就挺好的。
新京报记者 王萍
编辑 李扬 校对 危卓 李世辉
备公勺公筷
团膳套餐
火锅外卖
大龙燚工作人员展示密封菜品
阳春三月,成都春潮涌动。鼓足劲头加油干,成都正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有力有序推进疫情科学防控和城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全面恢复经济社会秩序。
在这一过程中,民生性极强的餐饮业顺势而为,为城市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助力。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我市餐饮服务一线,看到众多餐饮企业一方面通过在线点餐、团膳、堂食等多种方式助力复工复产,另一方面也积极“危”中“寻”机,探索国际美食之都的新发展。
在线点餐
火力全开
“零接触”服务战“疫”一线
疫情发生后,成都数百家餐饮门店选择了短时间的阶段性暂停营业。但是,为了全力支持特殊时期依旧战斗在一线的企业工作人员、在家办公市民等的就餐需求,也为了积极帮助餐饮企业渡过难关,在市商务局的指导下,成都餐饮同业公会很快就号召餐饮企业开启了线上点餐。即便是在餐饮企业逐步恢复堂食的现在,线上点餐也依然是餐饮企业支持城市复工复产的重要服务方式之一。
火锅外卖“火”:
管理人员都在送餐
“您有新的外卖订单!”早在2月11日的采访中,位于花牌坊的大龙燚火锅外卖部负责人成良军就告诉记者,“最多时一天可销售300多单,营业额超6万元。”
随着全社会复工复产步伐的加快,大龙燚的线上点餐情况又怎样呢?上周,记者来到其玉林总店,大龙燚董事兼副总裁雷星透露说,“原本我们只有2个门店在服务外送,疫情发生后逐渐增加,最高增加至9个门店。随着我们诸多门店有序复工,目前有外卖的门店为5个。”
这些门店的外卖,不仅让市民在特殊时期解馋,更重要的是,为参与疫情防控的人们多提供了一个就餐渠道。“不仅是外卖平台,我们自己的公众号上也有在线点餐入口。” 雷星告诉记者,“大龙燚推出的‘全封膜火锅外卖’,在线配送范围覆盖成都全城,订单多的时候,我们公司管理人员都在送餐。”
记者了解到,疫情发生后,大龙燚在蓉所有直营门店均暂时闭店歇业,为了向消费者提供安心的外送服务,大龙燚的所有外卖在制作完成后必须严格密封好才开始配送,每一位外卖员的健康证、外卖安心卡也都可以随时出示。
月销售额不菲:
68家餐企总额超2900万
转战线上,大龙燚不是个例。为了给节后复工提供餐饮保障,同时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化风险为风口,2月1日,在市商务局的指导下,成都餐饮同业公会引导全市首批24家餐饮企业的388个餐饮门店,在抗击疫情的关键节点,为尽全力正常生产和营业的人们提供在线配送服务,红杏酒家、大蓉和、老房子、巴国布衣、柴门餐饮等本土知名餐饮企业纷纷加入。
2月22日,第二批在线配送餐饮企业名单出炉,44家餐饮企业单位的327个餐饮门店,包括香港唐宫、北京大鸭梨、深圳美西西等外地餐饮企业,海底捞、袁记串串香、马路边边等大众熟知的本土餐饮企业成功加入,日料、中东料理、西餐、咖啡、茶饮、快餐也首次出现在名单当中。元气寿司、金拱门、德克士等知名餐饮品牌在列。
两批次的在线配送餐饮企业,均采用“点餐自取、团膳直送”这一无接触服务。“点餐自取”可以是附近居民到店点餐,然后拿回家食用,也可以是顾客在饿了么、口碑APP上完成点餐,再到店自取。“团膳直送”则是指成都范围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等,在饿了么APP上进行点餐,配送方式包括单位派人自取、餐饮企业送餐上门或指定地点,以及第三方提供配送服务。
不仅如此,在省商务厅、市商务局的指导下,成都餐饮同业公会于2月22日启动了“成都餐饮在行动‘爱心食堂’上线了——百店名厨 名菜到家”活动。活动发起单位老房子、巴国布衣、红杏、大蓉和、柴门、皇城老妈、老码头、蜀九香、麻辣空间、大妙、小桃园等十余家成都知名大型餐饮企业,依托自身特色和优势,将自家的“拿手菜”“名菜”逐渐上线到“名优食购”互联网平台,消费者只需在微信上搜索并进入该小程序,就可以购买到品类丰富的名菜。与之前的在线配送不同的是,此次活动是为消费者提供原料、辅料等已经搭配好的半成品,让广大市民足不出户,居家就能烹饪出在名店名厨指导下的美味佳肴。
来自成都餐饮同业公会的数据显示,参与“点餐自取、团膳直送”这一无接触服务的68家餐饮企业单位的715个门店,2月共计完成订单数34.9万笔,销售额2941.64万元。
团膳直送
花样翻新
“花式团膳”助力城市满血复活
前已述及,在线配送的餐饮企业,不仅提供“点餐自取”服务,还提供“团膳直送”服务,后者主要针对成都范围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上周,记者一路走访,一路收获感动。
厨师都送上门了:
就为菜品口感更好
“我们2月17日开始复工,除了提供满足条件的堂食之外,也给周围已经复工的企事业单位提供团膳。”上周,在高新区的顺兴成都世纪城店,顺兴副总经理郑蓉这样告诉记者。
“对于我们的一些老顾客,我们甚至在将加工好的半成品送去的同时,也专门配备一个厨师,让厨师去顾客单位食堂现场烹饪。相较于直接配送的熟食,这样菜品口感会更好。”不过郑蓉也透露说,“这样的情况并不多。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采用无接触配送方式,将已经制作好的菜品配送过去。”
随后,记者来到不远处的转转会,位于天鹅湖旁的转转会,已经有三三两两的人分散坐开在喝茶。由于已是下午5时许,路过他们的半开放式厨房,可以看到厨师已经在准备晚餐。成都映象餐饮有限公司转转会品牌负责人程嵬峰告诉记者,“2月13日恢复堂食后不久,转转会就开始给孵化园的企业、附近的银行提供订餐送餐服务。此外,我们还给天华社区街道办提供免费工作餐。”
坚守不打烊:
每天提供团膳近千份
来到金牛区的红杏酒家羊西店,已是晚上9时许。店长叶建和告诉记者,“疫情发生以来,红杏餐饮集团3个品牌11家门店一直保持营业。”
一边是坚持营业,一边却主动打电话要求已经订餐的消费者及时退订。“我们向来承接婚宴、寿宴比较多,仅春节期间就退订超过5000桌。”虽然疫情让外出就餐的人大幅减少,但叶建和透露,疫情期间仍然有不少消费者到店自取。
“成都餐饮同业公会号召行业开展的在线配送服务、百店名厨名菜到家活动,我们都积极响应,另外在我们自有微信公众号上也可直接点餐。”红杏酒家副总经理王永梅透露说,“集团旗下9家中餐店,平均每天能够销售近千份团膳。虽然数量与平时相比并不多,但我们确实在疫情期间为附近居民、附近的上班族提供了便利。”
让一直坚守岗位的叶建和感动的是,店内平时的三班倒,疫情期间不得不变更为同一班人一直坚守。“在提供团膳的时候,大家繁忙之中无意把份数数错或者菜品装错,消费者没有责怪,相反很善解人意,这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勇气。这几天,随着各行各业有序复工复产,不少企事业单位食堂开始营业,团膳数量相比之前有了一些下降,我们期待城市早日回归正常!”
烟火堂食
精彩回归
进门测体温 安心吃好饭
当下,餐饮服务业正逐步恢复堂食服务,不少市民发朋友圈憧憬,坐在街边小店里品着美食的好日子要回来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餐饮店恢复堂食,街道上出现烟火气,复工复产就会更有“温度”。
守规矩:测温消毒隔桌坐
恢复堂食!从中餐、小吃茶馆,再到火锅店,这饭究竟该怎么吃?3月10日,记者路过大龙燚火锅玉林总店外,看到八九桌食客正在享用热腾腾的火锅。有趣的一幕是,店内空有很多桌位,门外却排队,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目前,门店已陆续恢复堂食,开门营业。“虽然现在已经复工,但是来吃火锅还是要注意防疫,来店里的每一位顾客,都要经过测体温、双手消毒、穿鞋套,登记个人信息后才能进入店内。”雷星面对记者提出的疑问介绍说,在店内,顾客必须隔桌坐,桌与桌之间的距离保持在3米以上,并且不接受超过4人以上的顾客一起就餐,且每人都配有公碗公筷。
员工管理方面,店内每日对员工进行两次体温测量,口罩、手套、帽子等防护物资均4小时更换一次。“每位员工每日必须填写洗手消毒、体温测量、防护物资领取等4个表格报备。”雷星表示,店内每隔3小时进行一次消毒,并且在每晚打烊后,再进行紫外线杀菌,确保顾客有一个安全的、健康的用餐环境。“12日、13日还会陆续恢复太古里、九眼桥等门店,所有门店客流量都达到平时的40%-50%,而且都采用全封装的菜品。”雷星说。
另一边,位于成都世纪城的顺兴老茶馆已不是单纯的餐饮场所,作为天府之国生活展示与体验场所,一直备受国内外来蓉游客的喜爱。“2月17日就已复工,员工分三批复岗,当下第二批员工已经到岗。”已经从事餐饮行业20余年的顺兴成都世纪城店副总经理郑蓉告诉记者,相比初复工,现下是持续向好的趋势。“在客流量不大的特殊时期,我们也在苦练‘内功’,研发新菜品,也希望度过疫情后为消费者呈现全新的面貌。”
分餐制: 餐企纷纷练内功
毗邻天鹅湖,“转转会”在恢复堂食后已经增添了不少人气。走进“转转会”里,湖边的位置三三两两一桌,或是喝茶采耳,或是用餐聊天,在午后的暖阳下大家显得很是惬意。“自2月13日复工后,我们便有不少附近的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来用餐,为了保持通风和用餐间距,我们的二楼一直没有开放。”而对于“堂食”,程嵬峰表示,川菜菜品因为温度、食材、烹饪要求等,出堂后就没办法保证口感,这也成为一些消费者坚持堂食的重要原因。
“身处”高新区仁和新城的中餐许家菜,情况又如何?“自6日起,各门店现已全面开业,目前我们已经全面接受预约订餐恢复堂食。”成都名堂餐饮集团公司董事长许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避免大型聚餐,名堂餐饮集团仅提供预约点餐服务,并且座位比平常减少一半,并且推行分餐制、位上餐。“虽然有困难,但大家都在苦练内功,希望在消费者重塑消费信心的同时也能更加认可品牌,对未来我们依然充满信心。”
记者观察
舌尖上的战“疫”
从使用公筷公勺开始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一顿美味的饭菜,对热情好客的人们来说,代表的不仅是食物,更是深厚的情谊。饭桌上,时不时给对方夹菜,体现的是浓浓的关心,但健康隐患也随之而来:幽门螺杆菌、感冒病毒、乙肝病毒等都可能通过唾液进行传播,其中的幽门螺杆菌更是早在1994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引起胃癌的第1类(肯定)致癌原。
小餐桌,大文明。疫情之下,为了切断“口口相传”的疫情传播途径,防范和减少交叉感染及食源性疾病传播,也为了进一步引领中式分餐新风尚,2月20日,在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成都餐饮同业公会联合成都市消费者协会发出“文明饮食 科学餐饮”倡议书;3月3日,由四川省商务厅倡导,成都餐饮同业公会等省、市、县(区)40家餐饮行业协会倡议,全市300余家餐饮企业积极响应,共同推出“公筷公勺吃出大健康、中式分餐引领新风尚”倡议书。同日,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牵头,联合中共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成都市商务局、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亦共同向广大市民发出“文明餐桌·公筷公勺”行动倡议书。
本次采访过程中,记者在多家餐饮门店门口均看到,一份份由成都餐饮同业公会发出的《成都餐饮在行动》《新冠疫情期间安全用餐须知》摆放在门口显眼处,在“分餐制”“公筷、公勺制”“双筷制”的倡议下,许家菜、顺兴、转转会、大龙燚、红杏酒家等餐饮企业均积极响应,以适合自家门店的方式积极向消费者提供“公筷公勺”。
行业声音
成都餐饮同业公会秘书长袁小然:
餐饮零售化市场刚刚打开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亚洲首个“美食之都”,成都不仅是中国拥有餐馆数量最多的城市,更是餐饮业发展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疫情给餐饮业的正常运营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成都餐饮同业公会秘书长袁小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打乱了不少餐饮企业的经营计划,但成都的餐饮企业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探索出创新方案。”
当前,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各行各业的复工复产复市成为关注焦点,而餐饮业的复苏则,更是作为生活性服务业的使命使然。这场疫情在为成都餐饮业带来冲击的同时,更催生了变化,“疫情发生后,中餐、火锅、小吃等品类都对产品进行了细分,希望抢占新市场环境下的零售份额,线上销售、把特色菜加工成标准化的半成品商品等做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袁小然认为,“成都餐饮零售化的市场刚打开,未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同时,袁小然表示,疫情使得餐饮从业者、消费者的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对于健康、安全的饮食有了更大的需求,“分餐制”“公勺公筷制”等习惯开始广为接受,餐饮业的发展对绿色化、健康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餐饮企业的生存门槛会越来越高。她认为,“如果餐饮企业不能顺应前述变化进行改革,调整经营理念及管理模式,可能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本报记者 李艳玲 孟浩 刘金陈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羊网讯 记者林翎、实习生孙浩然、通讯员肖欢欢报道:为切实解决餐饮行业带来的油烟大气污染、占道经营、噪音扰民等问题,10月18日晚,中山市横栏镇组织开展餐饮行业夜间综合整治行动。
根据前期摸查情况,此次行动重点是对富横北路、顺兴南路、横西市场等重要路段的餐饮食店、露天烧烤档进行了集中整治。执法人员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工作理念,对部分态度恶劣、拒不配合整改的商家严肃处理并依法教育。行动共暂扣桌子17张、椅子72张、烧烤炉11个及其他一些经营设备,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
在集中整治的同时,按照“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向烧烤档经营者明确横栏镇将继续加大对夜间烧烤经营行为的监管力度,向其讲解有关禁止露天烧烤的法律法规和露天烧烤的危害性及餐饮油烟治理的重要意义,引导夜间流动烧烤经营户入室经营并安装油烟净化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