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6日起,北京市除丰台区及昌平区部分地区,其他城区餐饮企业堂食恢复开放。几天之前,上海市也宣布解封,在经历了超过两个月的疫情管控后,上海迎来了全面复工、复产、复市阶段。
解封后的城市现在是什么情况?期望中的“报复性消费”出现了吗?
01
上海:奶茶店开门5分钟爆单
5月20日,上海前滩太古里复工。
而在6月1日正式复工后,人流已经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准甚至超出。网上有一组传播量很大的图片:一位美女在爱马仕门店一次买了三大包商品,然后骑着自行车回家。
至5月底,上海餐饮门店复工总数大约有2万家左右,到今天恢复率大概在40%,大部分都是咖啡、茶饮、轻餐、快餐、包子蛋糕等比较刚需的轻赛道餐饮品类。
上海茶百道门店爆单
据悉,目前茶百道在上海的门店中已有124家恢复营业,其余门店正在陆续恢复中。有网友晒出一张茶百道门店图片,打印出来的小票来不及清理已经堆满地面,员工都没落脚的地方。
复工当天,喜茶在上海有近100家门店复工。以BFC外滩金融中心GO店为例,至当天下午2点,该门店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疫情前日销售额的约80%。
奈雪的茶自4月22日起上海部分门店复工以来,团购订单大增。大概是由于上海人民困在家中太久,加上本邦饮食偏甜,奈雪团购订单中竟然是欧包卖得最好。
奈雪订单量激增
快乐柠檬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开业5分钟外卖就直接爆单,做都做不过来,一天的外卖销量抵得上疫情前一天的全部营业额。”负责人表示:“压抑太久了,大家都非常热情,消费的欲望也很强烈。”
咖啡对于上海人民是特殊的需求,也是上海恢复最快的行业。有数据显示,6月1日当天,上海外卖订单量较上周同期增长了76%,其中咖啡涨幅最为明显,上涨了210%。
而这些订单中,又有60%以上的的咖啡订单是在上午10点前送往写字楼。上海白领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封禁时许下的“解封后第一件事是喝咖啡”的愿望。
目前上海还没有全面解除门店的经营限制,如部分区域仍不能开放堂食,却允许有条件的门店在店外摆放桌椅供顾客使用。也因此,但凡有外摆位的场所人气都非常旺,临街饮品店几乎家家出店经营,生意非常好。
02
北京:提前预订70杯锁定解封首单
6月6日起,北京大部分地区堂食恢复。根据北京疫情防控会议要求,相关企业严格做好恢复堂食的各项防疫工作,在有序开放中恢复城市的烟火气。
会议要求各餐饮门店暂不举办各种宴席,严格查验,控制人流密度,合理保持就餐间距,提倡隔位就座、打包外卖、使用移动支付等无接触方式结算。
6月6日,奈雪在京的44家门店全部恢复堂食。上午10时许,奈雪北京富力广场店一开门,就迎来第一位堂食顾客。“我要一杯最大份的奶茶。”店员为这位顾客推荐了1L装的“霸气一升桃”。该店开门10分钟订单量超过100杯,客流量很大。
北京解封前一天就有人预定70杯奶茶
奈雪世贸店则在6月5日就接到一笔预订大单,预订70杯奶茶,特地告知门店提前预备,6日顾客到店自取。解封后的北京市民亟需一杯奶茶安抚一下自己。
咖啡品牌也表现不俗,6月6日上午,位于北京的嘉里中心星巴克门店还没开门,门口就已经有顾客在店外等候,就为第一时间喝上“复工后的第一杯咖啡”。
恢复堂食第一天的北京颇为热闹。当天中午,西单商圈迎来了久违的食客,不少在附近工作的年轻人赶趟来打卡解封后的第一顿堂食正餐。
尽管是工作日中午,部分门店依然爆满,有堂食的门店排起了长队。“已经不记得要去的店在几楼了”,一对在金融街工作的情侣边查看地图边打趣说道。
同时,一些靠近办公地点的门店生意也不错,各大餐饮门店也严格落实人员限流、测温验码、消杀通风等疫情防控政策。
上午10点,喜茶三里屯店正式开门营业,店里也迎来了第一位到达店里的顾客。为了迎接北京恢复堂食首日,喜茶加强了门店的消杀和各项工作,还加大了原材料供应量。据了解,喜茶北京上地华联店在开门20分钟内已经接到了近100杯订单。
03
奶茶店:并不轻松的开门红
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餐饮行业复工复产节奏加快,消费需求也相应得到释放。
持续的疫情已经深深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经营者在新常态下,非堂食业务已经成为餐饮企业收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门店也要不断深耕,满足消费者新的用餐习惯。
解封后第一杯奶茶要等70分钟
北京的茶太良品负责人称,堂食恢复后,门店还是会继续开展外卖、外摆等非堂食业务,积极组织参与多平台的社群建设、社区团购等活动,通过各种渠道进行销售,拉近与顾客的距离。
然而有些工作可能要花比疫情前更大精力来完成,茶太良品表示,开门后首先要开始着手人员部署、订货管理等相关准备,还要把门店内外仔仔细细地做了消毒。这是新常态下,所有门店必须严格执行的新工作项目。
网友统计的上海第一波复工奶茶店名单截图
“大家深知这份成功来之不易,在欢迎大家到来的同时,也将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
而这只是新常态下很小的一点改变,部分地区的门店还没有完全开放经营。有的仍需要“闭环”运营。对于有些企业规模有限,门店面积不大的品牌,实行“闭环”营运其实困难很大。
首先闭环运营的准备工作就非常麻烦,店员必须吃睡在店里,相应的店员的一日三餐、睡觉、洗漱、入厕等都得想办法在窄小的店内解决,仅这一条绝大多数品牌就无法落实执行。
而有些区域应疫情管理要求,配送范围缩小,从全城配送变成了3公里范围,最少时每天只有十几张订单。
悸动烧仙草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3月份开始,他们的供应链就开始受限,上海奉贤仓库被封,到4月很多原材物料保质期已过了2/3,4月下旬开始从南京仓调配新鲜物料到上海仓。但货物调运一次要倒运2-3次,运费成本上升3-4倍。
04
6月目标:回血挺过来
此外,还有随之而来的更严格的市场、食安监管举措出台。甚至不少店主可能还要面对等着兑现的应付未付的房租、人工、物料等费用。这些都需要各个门店在解封后尽快“回血”,以保证资金流动正常。
六月考试季,这个炎热的季节除了莘莘学子要应考,千万餐饮人可能也要参与一次大考。作为餐饮饮品行业,当下除了配合政府的复工复产,尽快恢复堂食外,也可以探索新常态下的新盈利渠道。
瑞幸咖啡
业内人士认为,报复性消费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不会太久。居民被压抑已久的需求、尤其上海目前刚需需求都得到满足,现在对升级的需求、尤其是解压社交性“快乐水”的需求,远远高过期待。
交流中,大部分饮品从业者心态依然比较乐观,已经熬过至暗时刻,下一步只要熬过复工关,餐饮人就能看到曙光。
<>着各大饮品品牌相继推出黑糖系列的产品,决定做一次测评,看看哪一家的泥石流奶茶不仅可以吸引眼球又能俘获吃货的胃。
< class="pgc-img">>鲤城区百源路常常被我称作奶茶一条街,几百米的路程里就开了好几家饮品店,我们从中选取了5家的黑糖系列产品进行对比测评。(纯属个人口味喜好,仅供参考)
< class="pgc-img">>黑糖系列的标志性外观就是挂壁,因此这次的测评包含:颜值 口味 珍珠的口感 总结为一句话:始于颜值,终于口感。本次测评的产品皆为正常冰 正常甜度。
一芳:黑糖粉圆鲜奶(L) 20元
< class="pgc-img">>一芳的黑糖粉圆分量很足,几乎快占了杯子的一半,挂壁效果还是挺明显的,持续性较久,混合之后的黑糖味相对重一些。
< class="pgc-img">>一芳的黑糖粉圆和其他家的珍珠有很大的区别,特别的软糯,喜欢Q弹口感的不建议点这款。(本人不大喜欢这样口感粉圆)
壶见:黑白画 18元
< class="pgc-img">>壶见品牌的定位感很强,这款黑糖系列的产品珍珠很Q弹,牛乳和黑糖的味道中和得不错,不会有特别突兀的味道。
< class="pgc-img">>但是是正常甜度的口味有点偏甜,挂壁效果相对差,持续性很短。
良辰吉时:波爆黑糖厚鲜奶 22元
< class="pgc-img">>中规中矩的一款饮品,珍珠的口感,黑糖与牛乳的融合都不错,不会太甜。
< class="pgc-img">>挂壁效果较差,还没来得及拍照就已经完全消失,倒放也没有什么泥石流效果。
放牛斑 :黑糖波霸鲜奶绿 (L) 24元
< class="pgc-img">>个人认为这款算是有点踩雷,首先挂壁效果拿到手基本就消失,其次珍珠口感偏硬,茶底是奶绿,又混合的很重的黑糖味,口味有点复杂。
< class="pgc-img">>虽然不知道为何要用奶绿而不是牛乳,但这款黑糖产品个人认为确实有点不搭,简单的珍珠奶绿可能会比较容易接受。
莓超疯:手作黑糖鲜乳波波 20元
< class="pgc-img">>挂壁的效果一般,持续性一般,包装采用比较流行的圆底杯,外带的袋子还有挺有质感的,视觉上有加分。
< class="pgc-img">>珍珠口感在这几家里面的是最佳的,外糯内Q,口味也有些许的偏甜。综合起来是这几款里面个人评价分数最高的。
< class="pgc-img">>本期5家黑糖奶茶系列测评结束,此推荐排名以个人口味进行排位,仅供参考,欢迎交流推荐。黑糖奶茶测评第二弹也即将上线......
吃喝玩乐泉州原创出品
>< class="pgc-img">>立于2017年的里喝茶在新加坡全国开了110家门店,门店遍布全岛,被称为新加坡 NO.1 国民奶茶。
在570万人口的新加坡开到110家门店,大概可以对比一下茶颜悦色在人口840万的长沙开了200多家门店。
就像“国民妹妹”一定要有广泛的国民认可度一样,成为国民奶茶也要在全国拥有非常强的国民喜爱度。
餐饮老板内参 大鱼君 | 文
里喝茶有几组数据可以佐证他的国民度:
新品上市74天,销售10万杯,平均每天销售1351杯;
在TikTok(抖音国外版)推出一个liho tea摇一摇的活动,页面浏览量150万,有效评论8万多个。TikTok地理位置打卡功能,在活动期间增加了32.1%。
经历疫情之后,重新开业两周的营业额,比关店前两周营业额增长10%,得到报复性消费的反馈。
在instagram被评为“新加坡最具吸引力品牌排行榜第8名”,前几名都是做潮牌的,第7名是星巴克。
而他被全国民宠爱的原因,就在于,他一直在宠爱他的用户。宠爱,是双向的。
业务的三角布局:
用户在哪里,业务就在哪里
里喝茶门店遍布全岛,在商业中心、居民区、地铁站、旅游区、机场都有门店,顾客可以在10—20分钟内买到一杯奶茶。
门店有两种店型:一是传统外带型,此类型门店是大多数,二是类似于星巴克的休闲店铺。
疫情之前,其所有门店都在新加坡两大主流外卖平台上线了外卖,并在疫情期间开启了自己的外卖网站,基于产品属性,有80%的产品上线了外卖。
今年,又在新加坡两大电商平台开设了旗舰店,主要销售优惠券和饮品兑换券,疫情期间也相应上线了自主研发的DIY茶礼包。
同时,他们也跨界跟政府机构合作,比如健康促进局,也会有一些运动积分来兑换奶茶的活动。
高密度和多渠道的布局让消费者可以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一杯奶茶。
品牌的多维链接:
用户在哪里,链接就在哪里
品牌与用户链接的方式也是多维度的,在当地主流的社交媒体facebook上积累10万粉丝,instagram上积累6万粉丝,TikTok上也在积极尝试。
创始人狮子大叔在去年学习《餐企战略营销实战营》课程后,因为深刻体会到社群的力量以及社群营销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及对品牌的帮助,在去年12年底开始成立了自己的社群。
目前,里喝茶在 telegram (类似于国内的微信)积累了近2万粉丝,每天社群活跃度在2500—3000人左右。
产品是最佳沟通方式:
74天销售10万杯的推爆策略
产品,永远是品牌和用户沟通的最佳通道。
草莓系列奶茶是里喝茶从去年开始推出的季节性饮品,其特点是高品质,草莓从韩国空运,从农场直采到产品售卖不超过3天,非常新鲜。为了打爆这个产品,里喝放了两个大招:
1. 激活私域流量:宠粉活动走起来
以这个新品为契机,里喝开始经营粉丝社群。社群玩法分3步:(1)拉起一万人社群。新品上线前一天,推出一个“加入社群,买一送一”的活动,因为品牌平时很少做这样的促销活动,当时在一周的时间里,就吸收了第一个“1万个粉丝”。
(2)第一场宠粉活动。拥有了这1万个人之后,就要做第一次小型的宠粉活动。
首先是在社交媒体上做预热,因为是第二年售卖,预热的内容会包含去年在韩国拍摄的一些草莓农场的视频,以及去年大家对于草莓系列的热情评价。
在预热之后,会在群里发布活动,里喝将会邀请50—100位优质粉丝参加新品提前品尝活动。通过一些问答和互动,选出最终名单,并发出邀请卡。
现场设置了4个草莓体验站:
第一站
介绍柜台,草莓是怎样从韩国的农场来到新加坡的,如何变成了现在的饮品?让消费者更了解饮品的特别的亮点在哪里?
第二站
介绍三款饮品,哪一款偏甜,哪一款清淡等;
第三站
请大家品尝来自韩国农场的新鲜草莓,让大家感受这个草莓跟新加坡超市里面的草莓有什么不同;
第四站
给大家一张特制的饮品卡,让大家选择一款饮料来品尝。品尝之后还有一些小游戏、小活动以及小礼品,比如,有配套的草莓帆布包、草莓棒棒糖。同时,也鼓励大家在整个过程中进行拍照分享。
第二天制作了关于这场活动的视频和图片,在群里面进行了第二次传播。很多没有到现场的粉丝都说很羡慕,既有免费的饮品喝,又有这么多朋友可以见面,表示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活动。
2. 抓住流量洼地:全民互动走起来
草莓系列销售了一段时间之后,里喝又跟Tik Tok达成一个合作协议:里喝在抖音上推广这款饮品,抖音通过这个活动来推广定位打卡功能。
这个活动叫里喝茶摇一摇(liho tea shake),官方首先推出3个视频,请当地的抖音网红到不同的门店,拿住这款饮料,用他自己觉得最炫酷的方式,在固定的音乐下,来展示“左边摇一摇,右边摇一摇”的动作。
随后就推出这个活动的参与方式:请大家到里喝门店购买草莓饮品,然后在任何一个顾客认为舒服的地方,拍摄属于你自己的摇一摇的视频,发到抖音网上并转发里喝官方账号。
活动的奖励也非常可观:拍摄效果最好的两个粉丝,可以享受从新加坡飞去韩国的往返机票及旅游费用。
为什么要设计这个“摇一摇”的动作,因为里喝想要因此来增加产品特性,里喝茶是要摇一摇再喝的。虽然被称为国民品牌,但仍然要不断寻求差异化,让粉丝能够记住。
在这个活动中,里喝也在鼓励门店的员工也来参加摇一摇打卡活动,一些漂亮帅气的小哥哥小姐姐在抖音上都火爆了,网上都在转发说,里喝茶的店员颜值真的很高。
这个活动推出以后,再次得到不错的用户反应。最终收到有效视频600多个,页面浏览量150万,有效评论8万多个。同时,抖音本身因为这个活动,粉丝打卡增长了32.1%。
里喝茶在整个抖音活动运营的20天中,草莓系列的销量在原本每天1000杯的基础上,整体增加了7000多杯。新媒体的搜索率也有一个上升的趋势。
疫情期间的互动:
跟用户粘在一起,就会得到好反馈
今年新加坡的疫情也非常严重,总理下午6:00做电视分享,要求当天晚上12点之前就要关闭所有店铺,整个关店时间是两个多月。在这两个月中,他们一直在不停地与用户互动。
1. 以用户之名,做公益活动
疫情刚开始,里喝率先为本地的前线医护人员送上爱心饮品,赠送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门店制作,通过物流公司送到医院,二是通过在电商平台发放电子优惠券,大家领券之后,到门店自由兑换。目前总计送出8000多杯。
疫情间的公益活动是可以拉动粉丝好感度的,里喝茶决定把这个关键做得更强烈一点,让用户也参与进来,于是又推出了一个爱心分享卡的活动。
里喝茶发了一个电子的分享卡在官网上,告诉粉丝可以写出他们的心愿。比如说,我是小航,我想为新加坡的医护人员送上50杯的茶,送给谁,想送哪一种产品,需要想的写的很详细。
里喝就在这些卡中挑选合适的,帮他们完成心愿。在一周时间里面,收到了124份的爱心卡,他们要把奶茶送给公交车司机、酒店管理人员、商场保安等。
2. 奶茶DIY,带头玩起
关店之后的策略,是围绕创新产品、粉丝福利、频繁互动三点来推广的。
第一点就是推出了DIY奶茶套餐。在得到关店消息之后的第三天,就在线上推出了这个产品。当时新加坡各大新闻都在宣传这件事情,居然有一家奶茶店,推出了线上套餐,能够让大家在家里会做奶茶。
这波DIY奶茶套餐刚刚推出时,热度还是非常高的。为了保证用户体验,里喝茶每天只卖300份,并且安排了员工做客服,每天在网上回答各种售后问题。同时,也在网上推出了两次线上直播课程,教大家如何在家里制作珍珠奶茶。
第二波线上宣传的活动是发起了DIY奶茶视频制作大赛。用户需要购买奶茶套餐,并在家里拍制作视频,发在社交媒体上,艾特官方账号。官方会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送出开业之后,免费喝奶茶一个月的奖励。
这个活动的参与度也很高,最后选出的优秀作品在YouTube上的点击率也非常高,品牌也得到了又一轮的传播。
3. 玩小游戏,免费送奶茶
虽然疫情期间不可以开店,但公司的中央厨房是可以制作奶茶的,于是里喝就索性推出了新一轮宠粉活动——免费饮品送到家。整个活动连续做了26天,一共送出了6414杯。
每天,活动都在不同的区域送出。如何送?在网上推出一些小的互动游戏请大家来回答,再选出一些朋友,给他的家庭送出4杯免费的奶茶。
互动游戏也很简单,会直接问大家:你能跟我们分享你为什么喜欢我们的品牌吗?我们所有的菜单里面,你最喜欢的饮料是哪一款?还有简单粗暴的,你就给我一个理由,我为什么要送给你?
很多网友的回答很有心,基本上每一天的问题,都能收获6000多点赞,五六千评论。
这个活动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在疫情期间,粉丝是每天都被黏住的,在这个活动的26天里面,里喝的粉丝飞速从以前的9万多增长到了10万多,instagram 增长了2万多粉丝。
4. 推出liho茶杯子设计大赛
考虑粉丝基本上都在家办公了,而且粉丝里面也是人才辈出,同时这个时间段里面,其创始人及品牌负责人也参加了《餐企战略营销实战营》课程,也深刻明白,如果有粉丝来帮我们打造这个品牌,他对这个品牌的喜爱度和认可度就会越高。
因此,里喝茶推出了杯子设计大赛。
通过这个活动,里喝又给粉丝们“洗了一遍脑”,里喝的品牌理念是什么?品牌口号是什么?为什么是红色?等等。
最终在整个活动中收到有效的设计方案是213个,之后,里喝又立马推动了第二轮的线上传播。内部投票选出30个优秀作品后,重新发到网上,进行公众投票。投票最高的就是最终的获胜者。
这个过程中,用户参与感和认可度是很重要的,这个票是我投出来的,就会对品牌有更强的归属感。
5. 脑洞大开小游戏持续吸引用户
疫情期间,里喝还自己设计了一些数学小游戏,如脑洞大开小游戏,这些游戏完全是没有任何奖品的,粉丝也是乐于参加的。不仅自己参加,还请朋友来参加。
Facebook 每天的活跃度也很高,平均每个帖子的点赞还有评论也都是在1000—2000。
6. 从前9天开始,预告开业
得到6月19号可以恢复营业的消息后,里喝又推出了“想念里喝茶”的活动。从倒数第9天开始,每天在官网上分享一款比较受欢迎的茶,海报用的不是实拍产品,就是希望大家有更多的想象。
除了发平面海报外,里喝也在抖音上持续发一些研发人员煮茶的小视频。这段时间,视频的浏览量基本上是在六十万左右,评论也非常多。
在开店的前一天,里喝茶又通过视频的方式跟大家说,已经开始进行门店清洁了,也请了专业的除虫公司来清洁,所有过去的产品已经全部丢掉,大家明天见到的里喝茶是全新的。让粉丝知道这次开业准备。
在恢复开店的第二个星期之后,也推出了一个新品,两个月没开店,是在憋大招哦~
学得会“国民品牌营销方法论”
里喝茶的创始人及其主创团队,是餐饮老板内参联合徐露老师开展的《餐企战略营销体系搭建实战营》的学员,其社群打法和粉丝共创玩法都是在课程上学到的经典打法。
拥有6年咨询经验+9年餐饮经验的徐露,服务于烤匠、香天下、小龙坎、爱达乐等一线餐饮品牌,被客户誉为“国内餐饮社群营销第一人”。她认为,做营销要从战略高度来思考。
传统品牌向用户品牌转型已是必然趋势,如何与用户建立深度链接,成为每个品牌的必修课。只有抓住用户,才能真正抓出品牌的未来,抓住营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