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7年,朝鲜开始建设该国最高建筑柳京饭店,这座像太空船的饭店建设了30多年,至今仍然没有营业。这其中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
虽然朝鲜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苏联老大哥罩着的朝鲜,经济比被军政府统治的韩国发达的多了。
?
在这种情况下,“永远的主席”金日成信心十足的宣布,他要建造一座超过美国的摩天大楼!
?
按照朝鲜方面公布的计划,新建造的饭店将有105层,330米高,饭店将包括7座旋转餐厅、3000个客房,一旦完成将成为全世界最高的饭店。朝鲜人将这一项目视为本国的骄傲,哪怕这座大厦还只在图纸上,他们就已经将之标记在了地图上。
?
但是朝鲜方面似乎有一些拖延,1982年立项之后就没动静了。
?
直到1986年,韩国人在新加坡建造的斯坦福德威斯汀饭店正式竣工。一直跟韩国较劲的朝鲜当局觉得有些脸上无光,第二年就开始正式动工建设“柳京饭店”,预计投资7.5亿,这相当于当时朝鲜2%的GDP。
?
对于这座看起来像一个飞船的金字塔建筑,外界基本上都认为造型太过怪异,一份美国的杂志更是直言不讳的将之评价为“人类史上最丑建筑物”。
?
朝鲜当局当时宣布:“我们只需要两年时间就能修建完成这座建筑。”
?
然而理想再丰满,也终将败给现实。苏联这些年过得也不好,阿富汗战争就是个止不住流血的伤口,根本拿不出太多钱来资助朝鲜修建饭店。更加糟糕的是,1991年,“老大哥”直接解体了。
?
失去了苏联的赞助,朝鲜只得在第二年宣布“柳京饭店停工”,并删除了地图上的“柳京饭店”。
?
此时的它只修了个混凝土的外壳,不管是窗户还是外墙模板都没装,密密麻麻的看起来就像是个蜂窝。
?
“世界最大饭店”没建成,反而建成了“世界最大烂尾楼”。这事当时就引来了韩国和西方世界的嘲笑。
?
一转眼到了2008年,朝鲜当局宣布要继续修建柳京饭店,预期将会在2012年4月正式开业,以纪念金日成百年诞辰。
?
承包这项工程的是埃及的一家公司,他们在这栋建筑物的表层贴上了玻璃幕墙,使柳京饭店看起来没那么狰狞恐怖。
?
然而,2012年到了之后,这栋“饭店”并没有开业,一家当地的旅行公司悄悄披露了里面的细节:“饭店内没有进行任何内部装修,这饭店只是一个空壳子。”
?
此后四年里,柳京饭店又经历了两次停工,两次开工,知情人透露内部装修工作已经开始,2018年外墙上还装上了液晶显示屏,看起来总算有点现代化气息了。
?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柳京饭店仍然没有任何开业的迹象,似乎朝鲜人只想让它当灯光秀的舞台。
?
关于这座“世界最大饭店”为什么过了30多年还是不营业。世界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其中普遍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
第一,入不敷出。朝鲜是个封闭国家,每年的外国游客也就几千人,这饭店就算真开业了,估计不但挣不到钱,反而要倒贴进去不少,让它当个地标性建筑就好,开业就大可不必。
?
第二,这栋饭店质量堪忧。按照常理来说,像这种超高层建筑,需要采用钢结构建造。但是,朝鲜自身工业薄弱,生产不出建筑钢材,只能依赖进口,当年老大哥拨的钱也买不起那么多钢材。
?
在这种情况下,朝鲜只得采用钢筋混凝土来建造柳京饭店。然后,大楼就不出意外的出现了塌陷。1992年朝鲜曾邀请韩国人前来帮忙解决这一问题,结果韩国专家转悠了一圈答道:“该建筑设计先天不良,建议对框架进行重新翻修。”
?
很明显,朝鲜人没有听他们的,这栋建筑也成为了货真价实的危楼,真要住人的话,是有极大的风险的。
?
至于柳京饭店到底还开不开张,恐怕只有天知道了。
柳京饭店》朝鲜最高的建筑。
要说朝鲜最高的建筑当属柳京饭店,高达330米,早在1987年就开始动工,不过仅时隔5年只完成基础结构就已停工,所以至今该酒店都未曾对外开放营业。一个国家的代表建筑居然烂尾,少不了让西方一阵阴阳怪气。
可话说回来这栋建筑又为什么会烂尾?早在1910年大朝鲜就已成为脚盆鸡的殖民地,直到1945年脚盆鸡被两枚小孩痛揍才让大朝鲜终于得以解放。虽然解放但它被一分为二成为朝鲜跟韩国,一直到1986年双方仍是互不待见。
< class="pgc-img">>这一年韩国在新加坡建造了世界上最高的斯坦福酒店226米,两年后韩国又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奥运会,韩国出尽了风头自然让朝鲜不服气。于是朝鲜在1989年举办了世界青年学生联合会,参与的国家比韩国的奥运会还要多。
< class="pgc-img">>为了能让这些游客看到不一样的北棒,于是朝鲜在联合会召开前决定花费40亿修建设施,其中就包括开头的这株柳京饭店。为盖过韩国它将比斯坦福酒店高出114米,这比埃菲尔铁塔还要高30米。
< class="pgc-img">>柳京饭店的金字塔三角式也是经过精心设计,它看起来像一座山甚至是像火箭等。总层105共有3000多间房,使用面积达36万平米,里面有你想不到的各种快乐。建筑顶端是5层可360度旋转的餐厅。
不过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1987年动工后才发现修建难度确实有点高。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1991年毛熊解体,朝鲜没了重要的支持更加捉襟见肘。到1992年酒店已修建到设定的330米,此时修建费用已经花了7.5亿刀,家人都吃不饱的日子下朝鲜决定停工。
< class="pgc-img">>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72年深秋,北京饭店东楼的建设工地上,一群衣着朴素的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地忙碌着。
突然一辆黑色轿车悄无声息地驶入工地,车门打开,一位身材瘦削的中年男子快步走下车来。工地上的人们顿时认出了来人——总理周恩来。
周总理的突然造访让所有人都感到诧异,只见他快步走向工地临时办公室,神情凝重地吩咐道:“立即通知张镈同志,我有紧急事务需要与他商议。”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扩改被紧急叫停
北京饭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0年,最初是由两个法国人创立的。
岁月渐渐流逝,这座建筑也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变幻,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的国民政府接管了这家饭店,待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北京饭店才摇身一变,成为了国家接待外宾和处理重要事务的关键场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北京饭店就像一个无声的见证者,目睹了无数国际人士和中国领导层的会面与谈判。
< class="pgc-img">>——每一间客房,每一个会议厅,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外交秘辛,只是随着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蓬勃发展,北京饭店原有的规模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1971年,中国外交事业迎来了突破性的进展——中国重返联合国,收回了在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席位,紧接着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消息又轰动全球。
尼克松的到访中国解冻中美关系后,越来越多的外国政要和代表团蜂拥而至,期待着与中国展开对话、交流与合作。
< class="pgc-img">>一时间,北京饭店顿时宾客盈门,应接不暇,原本的300多个房间很快就显得捉襟见肘,有时甚至出现一个房间不得不安排两拨客人的尴尬局面。
面对这种情况,周恩来总理当机立断,批准了北京饭店的扩建计划。
这可不是一个小工程,该计划预计新增建筑面积达4.2万平方米,投资高达2520万元,扩建后的北京饭店将能够同时容纳1000人入住,并为2000人提供餐饮服务,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酒店扩建工程之一。
< class="pgc-img">>扩建方案很快敲定:在原有的主楼(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老楼)东侧,新建一座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名为东楼。
这项重任落到了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的肩上,而总设计师的重担则交给了名声显赫的建筑设计师张镈。
张镈的父亲张鸣岐曾是清朝的高官,而张镈本人更是名声在外,他主持设计的人民大会堂已经成为新中国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 class="pgc-img">>接到这个任务后,张镈带领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前后设计了多达20套方案。
最开始周总理看中了第20号方案,这个方案设计的是一座50米高、14层的建筑,但副总理李先念却认为楼房应该再高一些,认为这样可以节约用地。
经过反复讨论和权衡,张镈最终提出了一个高达100.25米的方案,而这个方案也获得了大多数领导的认可。
1973年春天,北京饭店东楼的建设工程正式启动,工人们干劲十足,建设进度远超预期。
< class="pgc-img">>到了10月中旬,东楼已经拔地而起,矗立到了12、13层的高度,每周盖一层的速度,在当时可谓是惊人的建设奇迹。
然而就在东楼即将封顶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浮出水面。
< class="pgc-img">>潜在的危机
有人发现,从东楼的西侧窗户望去,竟然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南海的景象,瞬间在领导层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周总理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意识到了其中的严重性,他连夜来到建设工地,亲自查看情况。
站在14层的高度,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中南海,周总理的眉头紧锁,他深知在冷战的大背景下,西方间谍可能会利用各种高科技设备,从这里窥探中南海的一举一动,这不仅是一个安全隐患,更可能危及国家最高决策层的安全。
< class="pgc-img">>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周总理当即下令暂停东楼的建设工作,并连夜召集张镈等相关人员紧急商讨对策,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拿出了一个周密的解决方案:
首先,东楼的高度将保持在14层(约50米高),然后西侧的房间将不再用于接待客人,而是加装一道挡风墙,以阻隔视线,最后设计一座与东楼对称的屏风楼,进一步遮挡中南海的景象。
周总理特别强调,新东楼在屏风楼建成之前,绝不允许投入使用,至于西侧的房间,虽然内部改为假窗,但外观必须保持原貌,以确保建筑的整体美感不受影响。
< class="pgc-img">>这个方案不仅解决了安全隐患,还巧妙地保护了建筑的外观,张镈听取了周总理的指示后,立即着手修改设计方案。
他和他的团队连续奋战数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新东楼和屏风楼的设计修改,也正是这次紧急调整,才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北京饭店的独特风貌。
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北京饭店的这次改建也颇具意义,它打破了单纯追求高度的思维定式,转而更加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 class="pgc-img">>有趣的是,这个原本出于安全考虑的设计改动,反而成就了北京饭店独特的建筑美学,东楼与屏风楼的对称布局,不经意间形成了一种庄重而和谐的视觉效果,成为了长安街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如今,当我们漫步在长安街上,仰望北京饭店那独特的建筑轮廓时,也许会想到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一段智慧的结晶,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印记,是一个国家的崛起之路,一群领导人的殚精竭虑,以及无数建设者的辛勤付出。
< class="pgc-img">>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关乎大局,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深远,也正是这种对细节的重视,对安全的警惕,对完美的追求,铸就了新中国的辉煌篇章。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参考资料:
1.光明网 -史海钩沉:惊动中南海的北京饭店新东楼事件(图)- 2002-10-31
2.「史海钩沉」张镈与周恩来总理的建筑情缘(多图)2019-01-18 13:40·滨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