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国庆假期即将来临,不少市民已经做好了度假计划,不管是外出旅游、城市漫游还是回老家,提前做准备,或许能避免一些糟心事。
总结近年来中消协发布和网络热议的“十一”“五一”消费热点问题,可以发现,消费“吐槽”信息主要集中在景区旅游、酒店住宿、交通出行、餐饮购物四个方面,与假期主要消费场景大体吻合。
快来看看以往假期消费者们吐槽了哪些事,有针对性地“避坑”吧!
订好酒店后被要求“补差价”
今年“五一”,旅游强势复苏,住宿酒店普遍价格上涨,酒店住宿舆情较为集中,预订民宿未留房、线上平台下单酒店要求游客“补差价”等违约、毁约现象相对较多。
4月29日19时50分,峨眉山景区报国管理处接到12345转来游客投诉:位于峨眉山市黄湾镇景区路的某酒店与游客发生争执。接到投诉后,峨眉山景区报国管理处工作人员迅速赶到该酒店了解情况、协调处理。据了解,4月6日,游客A在某线上平台下单该酒店,住宿时间为4月29日至5月1日共2晚,并在线上平台支付了全部房费。
4月29日19时30分左右,游客A和同行游客B到达该酒店要求入住时,酒店负责人表示,游客目前支付金额仅够住宿一晚,第二晚住宿需在线下“补差价”。协商无果后,游客A拨打12345进行了投诉。当晚21时,景区报国管理处工作人员协调两位游客(免费)入住新酒店。4月30日上午,峨眉山景区会同峨眉山市市场监管局赴违规酒店开展调查核实。
临时加价并不鲜见。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五一”前公布了一批在“假日乐享?消费护航”行动中查获的消费违法案件,其中,东阳市一家酒店以虚假理由误导消费者取消预订房又加价出售,被罚没1.13万元。该酒店谎称没有房间,以虚假理由误导消费者取消预订房5间。消费者取消订单后,在同一时间段,酒店又加价将上述5间房在平台出售。
今年“十一”假期有望延续“五一”的火热势头,各大热门景区附近的酒店已经涨价甚至一房难求,建议大家尽早预定。如若遭遇临时加价,请果断拨打12315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景区应对能力不足导致游客滞留
每到假期,各大景区就开启了“人山人海”模式,一些相对小众的网红景点也颇受游客青睐。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景点景区开发并不完善,前往游玩必须考虑安全问题。
今年“五一”假期,网传一男子在重庆开州区厚坝镇水云天玩水上浮桥时落水身亡。5月2日,重庆市厚坝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证实,水云天度假区确有一起男子玩水上项目溺水后死亡的事。事发后,该度假区已经停业整顿。对于网友质疑该水上项目是否存在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情况,重庆市开州区文旅委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水云天度假区目前还不属于旅游景区,相关部门正在调查核实。
此外,景区应对能力不足导致游客体验感差也是假期的常见问题。
2021年10月2日,游客爆料称陕西宝鸡的太白山公园景区出现大风降温,山上寒风凛冽,索道运力不足导致数百游客滞留山顶。3日,太白山景区工作人员回应称,山上天气不稳定,天气恶劣时索道会慢一点,也是为了顾及游客安全。
2021年10月3日,四川稻城亚丁景区大批游客滞留到深夜,无法离开景区,大家一度要求退票。4日景区工作人员表示,当日进入景区游客并未达到上限,而是因为大巴车安排出现问题导致运力不足。
秋季天气复杂多变,尤其是山区早晚温差大,若是留宿山中,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新能源汽车充电排队久,出门需做万全准备
如今新能源车已经日益普及,但从近年来的假期舆情来看,新能源车充电问题已经多次被讨论。
今年“五一”,有网友吐槽:“新能源电车是真的不适合跑高速,体验实在是太差劲了!”据该网友描述,虽然出发前把电充满,但车速超过每小时100公里后,续航大打折扣。好不容易撑到服务区,每个充电桩前都大排长龙。服务区的充电桩电费昂贵,折合下来差不多一块钱一度电。
早在2021年,新能源汽车充电大排长龙问题就已经被吐槽。2021年10月1日,一位从深圳回湖南的新能源车车主,在耒阳服务区给车充电时,花费了五个多小时的时间。原本八个多小时的路程,最终花了十六个小时。
除了自驾出行以外,一些意外情况导致公共交通的瘫痪,折射了部分地区应急管理服务水平的不足。
2021年5月1日,受保定市境内大风天气影响,京广高铁定州东至保定东间接触网挂异物,导致京广高铁上下行部分列车晚点,成千上万旅客滞留北京西站。对此新华社评论:“在关键时刻的应急管理服务水平是对治理能力的检验。应急抢险能力是否充沛?应对预案是否考虑周全?现场管理是否到位?旅客提出的这些疑问正是今后改善工作的着力之处。”
从这些吐槽来看,不管是自驾出行,还是要乘坐公共交通远行,一定要做好万全准备,以应对突发情况。
提前询价,避免“餐饮刺客”
品尝美食是旅行的“重点项目”,但若是遭遇“价格刺客”,任谁都不会有好心情。
今年5月2日,“游客在厦门买关东煮被差异化结账”的话题登上热搜。游客黎女士和朋友一起点了十串左右关东煮,结账时老板说68元。后面的游客询价,老板报价2-6元一串,黎女士发现价格对不上。在网传视频中,游客黎女士问对方“不问价是8块,问价就是6块,对吧?”流动摊贩老板说:“对,买东西都是先问价的,人家都是先问价的。”
5月2日,杨女士在河南周口一餐馆按墙上张贴的菜单点菜吃饭后,结账时标价40元的砂锅羊杂却被老板要求付款80元,其他菜价也高于菜单上的价格。商家回应称,羊杂以前用的是砂锅,现在换成了更大的电锅,菜单上的价格没来得及改,顾客也没有提前问,所以才没有告知。
4月29日,海南一网友发视频称遭遇“铁皮石斛刺客”,自己购买商品后被商家打成粉要价2100元 ,报警后,最终获得退款2000元。
对于“价格刺客”,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前询价,价格不合适,果断走人。若是消费后遇到不合理加价,请保留好小票等证据,拨打12315。
潇湘晨报记者李姝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于上海餐饮业制止餐饮浪费全力践行光盘行动的倡议书
在中秋国庆双节即将来临之际,针对社会餐饮领域可能出现的餐饮浪费现象,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向全市餐饮业的各经营服务单位发出如下倡议:
一、要当好制止餐饮浪费的“宣传者”。餐饮经营者是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弘扬传统美德的生力军,要身体力行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在经营场所醒目处张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文明用餐”等宣传标语,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用餐氛围,在顾客订餐点餐、加餐等环节实施有效消费指导,防止过量点餐。
二、要当好制止餐饮浪费的“践行者”。持续深化“光盘行动”,从供应源头和操作层面精细化制止餐饮浪费,在菜单上标明食材分量,在套餐上注明建议消费人数,提供“半份菜”“小份菜”点餐服务,提倡餐后打包服务等,不断深化服务创新。要认真实施上海地方标准《餐饮服务单位分餐制管理规范》《餐饮服务单位公筷公勺服务规范》《绿色餐厅管理规范》,以及团体标准《宴席餐饮节约管理规范》等各项要求,以标准化来助推制止餐饮浪费工作走深走实。要以婚宴商务宴请、家庭宴请、自助餐和餐饮外卖场景为重点针对性地制定实施制止餐饮浪费和践行光盘行动规范,从前厅到后厨,从菜单到出品,从现场管理到餐桌服务,全链条落实制止餐饮浪费。
三、要当好制止餐饮浪费的“监督者”。餐饮经营者要努力创新实施光盘行动的服务措施,积极探索自助餐餐后剩余食物实行有价打包,以及通过积分奖励停车优惠、买单打折等举措,有效引导顾客适度合理点餐,让光盘行动的理念深入到每个消费者心间,让全社会制止餐饮浪费成为自觉行动。
供稿:服务业发展处
广网北京10月5日消息(记者卜叶)“双节”假期,全国餐饮市场迎来小高峰。
“早上9点出门排队,还是没排到大桌。”家住北京丰台的刘先生唏嘘不已。
“双节”前一周,刘先生开始约定餐厅包间,被告知已预订一空。无奈之下,只好“双节”第一天早上9点出门去餐厅现场排队。但依然被告知来晚了,没排到餐厅的大桌,午餐只能拼桌。
询问之下,餐厅排到大桌的客人,早上8点左右就过来占位。
大鸭梨烤鸭某门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般餐厅的大桌相对较少,加之“双节”家庭团圆宴的需求大涨,大桌预订十分火爆,“双节”前半个月已收到消费者预订大桌的电话。鉴于这种形势,餐厅10月8日开放除夕年夜饭的预订。
“本来想去吃钱库里海鲜自助,到了之后,发现前面还有170桌左右。于是,第二天下午三点我们又去等了,等到四点多吧,终于可以进去吃了。”假期去大连游玩的梁女士告诉央广网记者,网红餐厅基本人都特别多,她们去的另一家餐厅也需要至少提前一两天订位。
“人气旺的餐厅大都需要排队,排队一个小时算是正常的。”在山东寻觅美食的张女士说。
10月5日,央广网记者进入海底捞、西贝等官方微信公众号预订界面,发现大多晚饭时段已订满或者部分餐厅已关闭排号功能。
西塔老太太泥炉烤肉(丰科万达店)工作人员告诉央广网记者,“双节”期间午市和晚市大都需要排队,晚上9点以后客流量相对减少。
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截至29日中午12点,餐饮堂食订单量同比2022年“十一”首日增长110%。
据央视网报道,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全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8.3%。假期前三天,重点零售企业粮油食品、饮料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2.0%和26.9%。
为了冲击一波“双节”流量小高潮,不少企业提前布局。全聚德(002186)在互动平台表示,中秋和国庆的超长假期对线下餐饮门店尤为重要,公司重点规划餐饮+食品的营销活动。一是线上平台推出以“家庭聚餐”“探亲出游”的多人套餐;二是以北京本地为重点,在线上平台争取不同程度的节日补贴;三是包装食品推出优惠活动。
西安饮食(000721)也表示,公司各门店提前做好“双节”期间经营方案,推出“中秋”节特色套餐、组合套餐等多品类组合产品,同时拓展外卖业务、外带特色产品等。
记者浏览各大订餐平台发现,不少高档酒店也积极加入餐饮市场,推出低价优惠套餐吸引消费者。
对预订失利、更喜欢宅家的消费者来说,外卖成为最佳选择,烤肉、烤鱼、烤鸭、火锅等“硬菜”选择众多。
美团外卖在10月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一长假期间,广州、北京、上海等多个热门旅游目的地外卖订单火爆,异地订单最高增长超141.9%。同时,广州、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长沙外卖订单量也位居全国前列。
专家提醒,“双节”期间,不少商家借时营销,推出新品或优惠套餐,吸引消费者,餐饮订单量大涨。从数据看,节假日依然是餐饮企业的主战场,是加强消费者粘性、品牌美誉度的重要渠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