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多股冷空气轮番来袭,我国多地气温骤降。冷空气吹热“暖经济”,不仅火锅等品类的消费需求激增,霜打菜这样应季的特殊品类蔬菜也纷纷被端上消费者的餐桌。
此外,冰天雪地并不专属于温暖经济,各类冰品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火锅门店客流量环比上涨
第一财经记者从海底捞了解到,11月6日至11月12日,海底捞门店接待人次同比前一周增长超40万,同期海底捞社区营运外卖收入金额环比前两周增长近两成。“很多消费者有天冷吃火锅的消费习惯,11月16日海底捞集中上架一批以‘牛’为主题的冬季新品,以更好满足消费者降温吃火锅热情”,海底捞执行董事宋青介绍称。
“冬季是火锅消费旺季,海底捞希望通过推出适宜冬季食用的多款产品、有趣的打卡互动、多样的优惠活动及各类暖心服务方式,来打造更便捷和温暖的就餐体验,满足冬季多元消费需求,拉动餐饮消费,为促进冬日暖经济作出自己的贡献。”宋青说。
与海底捞相似的是,进入10月以来,火锅进入销售旺季,呷哺呷哺的业绩稳步提升。一方面,国庆假期使得旅游热门城市及旅游景点周边餐厅业绩提升;另一方面,11月初北方城市迎来首轮寒潮,营收环比10月底增长近20%。
入冬以来,呷哺呷哺11月总体业绩同比去年同期增长超1倍。呷哺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入11月以来,呷哺呷哺外送产品优化升级,推出了麻辣鲜香肥牛煮烫、牛羊肉双人套餐等多款爆款产品,同时外送半径从2至5公里扩至15公里内,11月的外送营收环比10月增长超30%。
铁锅炖则在东北地区极受欢迎。零售平台美团数据显示,热乎乎的铁锅炖成了寒潮地区人民的餐饮首选,11月1日—9日,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的铁锅炖销量增速分别达841%、495%和173%。其中,“铁锅炖大鹅”在吉林省美团平台热搜词排名第4,搜索量同比增长14倍。
霜打菜种类、产区更丰富
每年天气转冷,尤其霜降过后,露天种植的蔬菜尤其是喜冷的叶菜、根茎类,会将体内的淀粉更多地转化为糖分以抵御寒冷。因此,被霜“打”过的蔬菜往往比普通蔬菜要多一层清甜的感觉,深受消费者喜爱。
当下,市场上的霜打菜正在陆续上市。生鲜电商平台如叮咚买菜,在11月初就已经在全国各地上架了首批霜打菜,而北方市场霜打菜上市更早,叮咚买菜在北京已经于10月底就上线了新疆黄萝卜、大白菜、娃娃菜、白萝卜等十数款霜打菜。
与叮咚买菜一样,今年盒马也较往年提前布局了霜打菜。去年因暖冬天霜打菜“迟到”近一个月,今年为了让消费者能准时吃上鲜甜的霜打菜,盒马提前布局,在“高山鲜”夏菜供应链的基础上开发了“高山霜打菜”,利用高海拔错季种植优势,让露天自然生长的蔬菜在落霜后再收成,与平原地区的霜打菜形成有效互补,可以实现盒马的“霜打菜”从今年10月卖到明年1月底。
据了解,今年的霜打菜种类和产地更加丰富、多样化,比如叮咚买菜今年冬天在全国一共规划了近百种霜打菜系列商品,相较去年多了近20种,目前正陆续上架中,且该系列预计能持续销售至明年2月。
叮咚买菜农场经理老卢告诉记者,霜打菜的采收其实是伴随着天时与地利的。初冬的降温会带给蔬菜一些刺激,让其为了御寒而尽早进入防冻状态,等到天再冷一些的时候,随着夜里的温度急降,在冷空气与风力等自然条件作用下,蔬菜上凝结的水露才会结成厚厚的霜,但又不至于到结冰的状态,彼时的蔬菜才能被称作真正的霜打菜,并且最好是连续霜打5-7天,蔬菜的口感会达到更佳。
“霜降后,每天凌晨的菜叶都会覆盖一层薄薄的雾霜,雪后的霜打菜口感还会更甜更软糯。”盒马供应商、湖北恩施英硒蔬菜基地总经理罗利介绍,基地还有霜打红菜苔、霜打长白萝卜等品种早在10月下旬就通过盒马卖向全国,近两周的供应量环比增长均超过30%。
“冰雪消费”同样火热
冰天雪地并不专属于温暖经济,各类冰品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近日,哈工大在微博宣布校园暖廊已全线贯通开放试通行,并晒出学生在上课途中的场景,有人边吃雪糕边赏雪景,也有人穿着短袖短裤出行。“暖气一烘,地暖一烤,在屋里待着只能穿短袖,来根冰棍正好解决干热感。”来自哈尔滨的张同学表示,在东北,冬天暖气给得很足,吃冰棍已经是老传统了。
美团数据显示,11月以来,东三省冰品的即时零售销量同比增速达68%。吉林的宏宝莱在本地销量同比增长71%;马迭尔和东北大板在黑龙江销量分别同比增长102%和47%;礼拜天、天淇、中街、德式在辽宁本地销量分别同比增长110%、74%、65%和53%。
寒潮来袭,东北商家们的雪糕订单却依旧接连不断。一位来自沈阳的姚店长说,“外面天冷,我们线上比线下卖得还快,客人在室内一下单,我们30分钟内就能送到,冬季冰棍销量能维持在夏天的三分之二。”在问及哪些品牌销量最好时,商家表示,东北人更偏爱传统口味且平价的本土品牌,中街、德式的销量最好。
报记者 刘旺 北京报道
11月8日,迎来了立冬节气。对于这个节点该吃什么,这个问题众说纷纭,但不管南方还是北方、内陆还是沿海,火锅总是一部分人的答案。
火锅在消费者心中有多火?早在10月份天气刚刚转凉时,“秋天的第一顿铜锅涮肉”相关话题就登上了多个社交平台的热搜。而随着天气入冬,在大商圈或购物中心,火锅店都成为了排号队伍最长的门店。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各个火锅品牌也抓住了“入冬”这个时间节点,推出各类的新品或服务,来吸引消费者入店消费,以此拉动业绩增长。
而在这背后,细数近年火锅赛道的各类事件,品牌们新品频出、跑马圈地扩大规模、资本不断入局、创新型火锅品类层出不穷等,火锅赛道一面是餐饮行业的希望,另一面也正在抓紧升级,来迎合更多样的消费需求,探索新的增长极。
冬日火锅受欢迎
中国消费者对火锅有着特别的热情。前瞻产业研究院曾发布报告称,火锅市场是国内餐饮行业份额居于榜首的细分市场。从消费者的消费频次来看,有超过45%的消费者表示每个月会吃几次火锅,每周吃火锅不少于两次的消费者占比也达到27.9%。
尤其是入冬时节,吃火锅变成了一件有“仪式感”的事情。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看到,不少用户都在分享“入冬第一顿火锅”的经历,不管是铜锅涮肉还是川渝火锅,抑或是粤系火锅,都是消费者热衷分享的对象。
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认为,火锅之所以在入冬时间受欢迎,首先与其形态属性相关,热气腾腾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其次,火锅的氛围特别适合家人、朋友聚餐,具有一定的社交属性;最后,火锅带有一定的自助性,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底料、食材,有很强的参与感。而火锅的底料、食材又是多样化的,适合于广大的消费人群。
而品牌方也在用产品和服务加深这种仪式感,针对入冬时节推出了相关的产品或服务,来吸引消费者。
呷哺呷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入冬以来,呷哺呷哺针对会员推出“呷哺SUPER宠粉节”,通过兼具交互感和趣味感的羊肉券包、“不给糖就找茶”、1.1元积分换购、感恩节送羊肉、超值星期二等5项活动,打造“泼天富贵,真来了”的活动设置,快速触达呷哺呷哺核心顾客,提升用餐复购率,带动暖冬季呷哺呷哺整体业绩。
同时,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呷哺呷哺还结合节点,推出新奇菜品,来提升顾客用餐体验。据了解,“超霸气牛羊大满贯”是本次呷哺呷哺上新的主打菜品。
也有火锅品牌选择在菜品周边下功夫。记者在珮姐火锅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珮姐火锅全国直营门店全部上新了冬季奶茶,同时还上线了电商新品,包括鱼子酱般牛肉火锅底料、珮姐椒麻牛肉等。
商业专家产业空间研究院主任潮成林认为,“消费的仪式感是消费体验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当下是消费场景及消费习惯全面升级的时代,随着消费者对消费体验需求的不断变化,开发适景的消费产品也是各大商家发力的着力点。具备社交属性的产品理论上都可以设计成一种季节性产品。”
显然,针对入冬时节的种种动作,最终的效果能够在营收上有所体现。呷哺呷哺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11月5日至11月8日,呷哺呷哺的营收比前一周增长了15%。而11月5日当天,营收比上周日增长超60%,外卖单量也增长超一倍。
探寻行业新增长点
火锅赛道火热的背后,是正在壮大的行业规模和日渐放缓的增长速度。
《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2年我国火锅市场的整体规模已达到6046亿元。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火锅行业市场规模会增长到6689亿元,但是增速将从2019年的10%降为2025年的4.3%。
对此,文志宏告诉记者,火锅赛道的规模体量基数比较大,所以会带来增速的放缓。但同时,连锁化率仍在提高,连锁火锅在未来会有很大的占比。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记者,随着中国火锅行业高速扩容,整个行业已经没有了地域、季节限制,但同质化也越来越高。
而在此情况下,整个行业都在探寻新的增长点。小龙坎相关负责人曾对记者表示,“未来,火锅品牌将持续探索更多‘火锅+’的形式,例如目前较受消费者欢迎的‘餐+饮’形式,在火锅店内开设奶茶档、酒类档,都是在探索餐饮线下消费的更多可能。”
此外,还有贤合庄、卤校长的卤味铺,季季红、冒椒火辣的炸货铺,刘一手的流口水小面店中店等,分别引入了饮品、卤味、炸物、重庆小面等跨品类产品,丰富火锅的SKU。同时通过跨品类相互引流,提高坪效和人效。
记者注意到,行业头部品牌也在不断尝试,近日,海底捞在青岛开出了全国首家海鲜工坊。该门店与常规门店相比,既售卖蛤蜊、青口贝、八爪鱼等较为平价的海鲜,也售卖波士顿龙虾、老虎斑鱼、帝王蟹等较为高档的食材。
据海底捞相关负责人透露,从今年年初开始,海底捞进行组织创新,调整组织架构,下放了产品上下架的权限,店长和大区可以根据本地化需求去调整产品和服务。在此背景下,海底捞便通过打造主题店等方式满足顾客的多元化用餐需求,未来,这样的个性化门店也会陆续在其他城市落地。
呷哺呷哺则是在餐厅布局及扩张方面进行加码。据透露,在今年业绩提升方面,呷哺呷哺主要从两大方面发力,一是启动“东扩南进”的扩张战略,通过扩张新模型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二是通过数字化营销、布局新消费场景、创新产品等七大举措提升客流,打造拉动业绩的新增长点。今年上半年,呷哺集团营收28.46亿元,同比增加32%;期内利润212万元,扭亏为盈。
而将视线放在整个行业上,可以看到,近年来创新型火锅产品层出不穷,包括螺蛳粉火锅、糟粕醋火锅、地摊火锅、打边炉、粥底火锅等细分火锅正在崛起,并收获年轻人的喜爱。
文志宏认为,火锅的创新型品类的出现,是行业发展进化的必然规律,当主力品牌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新进入者要进行这种差异化,寻求创新,才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朱丹蓬告诉记者,整个火锅赛道,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发展,已高度成熟化,因此很多的品牌都在走向细分领域,这也让整个火锅行业更具差异化。而随着新生代的人口红利不断叠加之后,创新型火锅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编辑:于海霞 校对:刘军)
、行业分析:
(一)行业概况
火锅市场是一个快速增长的行业,其特点是多样性、社交性和口味包容性。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美食需求的提升,火锅已成为中国餐饮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火锅店的数量逐年增加,且市场空间巨大。
(二)市场规模
火锅市场的总体规模正在迅速扩大。根据统计数据,火锅店的数量在过去五年内增长了约30%,预计在未来几年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市场规模估计在数十亿元人民币,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三)盈利状况
火锅行业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强。虽然竞争激烈,但成功的火锅店通常能实现稳定的盈利。影响盈利的因素包括食材成本、租金、员工工资等。成功的火锅店通常在这些成本上有良好的控制,并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美味的火锅菜品。
(四)增长态势
火锅市场的增长态势非常明显。一方面,消费者对火锅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口味和种类也在不断丰富。另一方面,新的火锅店不断进入市场,同时现有的火锅店也在寻求创新和改进以吸引更多的顾客。
二、产品分析:
(一)宏观分析
火锅是一个多元化的产品,具有多种烹饪方法、食材和口味。它已经从传统的单一肉汤锅发展到了现在的多种创新锅底和菜品。此外,外卖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也扩大了火锅市场的销售渠道。
(二)微观分析
从微观角度看,火锅的独特魅力在于其社交性。火锅不仅能提供美食,还能创造一种共享和互动的氛围,这是其他许多餐饮形式所无法比拟的。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如何保持这种社交氛围并吸引更多的顾客成为了关键问题。
(三)关系分析
火锅与其他餐饮形式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火锅可以与烧烤、烤肉等其他烹饪形式结合,创造出新的口味和体验。同时,火锅店也可以与其他娱乐形式如KTV、电影院等相结合,提供一站式餐饮服务。
三、用户分析:
(一)用户群体定位及特质分析
火锅的主要用户群体是年轻人和家庭。他们注重美食、社交和价格,对火锅的口味和多样性有很高的要求。此外,一些高端火锅店也吸引了商务人士和有较高生活品质的人群。
(二)用户需求分析
用户对火锅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美味的菜品、丰富的口味选择、快速的用餐体验、良好的用餐环境、合理的价格、周到的服务以及方便快捷的订餐渠道。随着外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用户对火锅的便利性需求也越来越高。
(三)场景痛点分析
目前,火锅市场的痛点主要在于如何在保持社交氛围的同时提高用餐效率,以及如何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和价格需求。此外,食品安全和卫生也是用户关注的重要问题。
(四)现有解决方案缺陷、方案改进措施分析
现有的解决方案包括提供多种锅底和菜品、优化菜单结构、提供快速送餐服务等,但这些解决方案并不能完全解决上述问题。为了改进,火锅店需要更加注重菜品研发和质量控制,同时提供多种口味的套餐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此外,也可以通过提供外卖服务来提高便利性。
四、自身分析:
(一)公司自身分析
我们的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火锅市场的餐饮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和产品线。我们的优势在于对火锅市场的深入了解、优质的食材和菜品、以及周到的服务。然而,我们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为了保持竞争力,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
(二)自有产品分析
我们的自有产品包括各种锅底、菜品和配料。我们注重产品的研发和质量控制,以确保提供美味的火锅菜品。然而,我们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口味和需求的变化。
五、机遇与风险分析:
(一)机遇分析
随着消费者对美食需求的提升和外卖市场的增长,火锅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此外,新的烹饪方法和食材的不断出现也为火锅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了抓住这些机遇,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
(二)风险分析
火锅市场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竞争加剧、食品安全问题、以及消费者口味和需求的变化。为了应对这些风险,我们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质量控制,同时关注市场变化并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