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时间,有朋友才问,今年的暑假,餐饮生意怎么样。说实话,我都不好意思回他。可能在很多人看来,今年暑假,餐饮的生意应该是很不错的,毕竟每年的暑假,都是餐饮的旺季。相比年初的淡季,各个都会觉得,暑假生意要好不少,但实际上,也就只有餐饮人才知道是什么情况。
< class="pgc-img">>今年的暑假,感觉过得还是非常的快的,很多餐饮人都表示,都还没有赚到钱,似乎暑假就已经结束了,还没有感受到今年的暑假生意,然后就开学了,暑假就已经结束了。虽然不少餐饮人都有预料,但今年的暑假,跟预料的差异也太大了。
< class="pgc-img">>有个同行开的火锅店,可能当初开的时候,怎么都不会想到,他的店会在今年餐饮的旺季倒闭掉。他的店是去年的时候开的,当时有个网红火锅品牌比较火,他就联系了几个朋友一起合伙去开这个店,他本来想自己投的,但想到开个店太贵了,怕自己支撑不起,就找人合伙了。
< class="pgc-img">>他们前期也都谈好了,其他人只负责出钱,而他就负责店里的营运管理,想着是个加盟店,很多事情都是由品牌方那边主导,所以他们在这方面上,也没有太多的担忧,毕竟在他们的认知中,品牌方是专业的,按照品牌方要求的做就行了。
< class="pgc-img">>这个品牌开的基本都是大店,他这个店还是两层楼的,面积是比较大的,当初他自己想拿个小的店面,毕竟第一次做,也不敢太过冒险,但后来品牌方说小店回本周期更加的慢,后来经过几个股东的同意,就开了个大店。
< class="pgc-img">>但去年下半年什么情况,很多人也都比较清楚,这个店开出来之后,生意一直都是没有达到预期,因为店的面积比较大,所以又要有顾客,还要有翻台率,才能够有钱赚,他的店去年的时候还有些生意,还能够保持保本的状态。
< class="pgc-img">>但到了今年,情况就不一样了,生意直接就下滑了,平常也就两三千的收入,周末和节假日的时候才会稍微好一点,他还想着暑假的时候生意会好一点,但最后还是失望的,没有办法,经过几个股东的讨论,最后还是决定把这个店转让了。
< class="pgc-img">>可能谁都很难想象,这么大的一个店,就开了这么短的时间,就倒闭了啊。
< class="pgc-img">>、餐饮持续降温,火锅店关超3.9万家
2、文旅+火锅是不是一种好模式?
3、火锅的突围方式
第 1666 期
文 | 张冬
火锅店关超3.9万家
客流锐减是主因
今夏各地的高温,并未暖到火锅行业,根据企查查数据,截至2024年8月20日,全国火锅店注吊销量已达3.9万家。
火锅作为中餐第一品类尚且如此,夏日里的寒风自然也吹向了整个餐饮行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全国餐饮收入4609亿元,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286亿元,同比增长4.0%;7月,全国餐饮收入4403亿元,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217亿元,同比增长3.0%。
两相对比,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但降幅依旧明显,目前来看,客流锐减,成了火锅行业乃至整个餐饮行业最大的难点。
?
< class="pgc-img">>然而,在文旅业,客流的表现,却有另一番气象,根据文旅部数据,2024上半年,国内出游人次27.25亿,同比增长14.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9.0%。与2019年数据相比,距离越缩越小。
实际上,这几年来,全国各地为增收,都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像重庆涪陵,某红酒小镇景区,在生态农旅示范区内打造了“田园+游乐+养生”新体验;
安徽铜陵,凤凰山村做足“凤丹+旅游”文章,让游客欣赏美景的同时,还品尝特色的牡丹云裳拿铁,享受凤凰山村独有的文化气质;
福建泉州,打造各种文化节、夜经济,邀请明星演艺,来泉州开演唱会,土笋冻、蚵仔煎、面线糊等特色美食,也成了游客们常提及的话题;
四川广汉,凭借三星堆文化,引来大量国内外游客,火锅行业有句话,“火锅在中国,食材在广汉”,来广汉的游客,不仅玩得好,吃得也到位;而“文旅+美食”的组合也在反哺广汉,目前,广汉的火锅产业由30余家代表性企业和150多家集群配套企业组成,具备火锅全产业链生产能力,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火锅食材及相关产业聚集地。
◎广汉
从小的层面讲,文旅+美食(火锅)是一条开拓客流的路子;从大的角度看,这是一种推动当地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好方式。
大河有水,小河才能满,大环境吸引不住、留存不了客流,单店自然更困难。
那么,大环境该如何留人?
像上文提到的四川广汉,用的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三星堆火锅文化节”。
9月—10月,“2024 中国广汉·三星堆火锅文化节”在四川广汉举行。这场节庆活动将“节+赛+展+会”四合一,全民参与,开启一场古蜀文明之旅,体验一场热辣滚的火锅盛宴,展现广汉魅力,推动“文旅+美食”融合高质量发展。
“文旅+火锅”凭实力出圈
广汉这波操作上大分
火锅文化节、第20届中国火锅产业大会、火锅食材博览会、第五届中国火锅出品大赛,借助火锅这一大品类,广汉文旅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据了解,广汉三星堆火锅文化节由中国烹饪协会、北京美肴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河南冻立方会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并受到了广汉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作为火锅节重点活动之一的火锅食材博览会,20000㎡展出面积,参展企业超400家,规划有火锅品牌展区、火锅食材展区、底料调料展区、城市形象展区、广汉优秀企业展区、装备及配套服务展区,品类齐全,产品丰富,覆盖火锅全产业链。
所以,火锅老板想要什么新产品,只管提。
行业高手“论剑”,打破信息茧房。除了好产品、好食材,火锅文化节同期举办的火锅产业大会、中国火锅出品大赛等活动,更是汇聚了行业领袖、专家和企业家、烹饪人才等,探讨火锅行业的发展趋势,分享行业洞见,将行业中存在的难点与痛点,一次讲清、讲透彻。
同时,以“赛”提“质”,促进行业交流,提升品牌质量,丰富火锅出品创新,创造新的餐饮消费增长点,让更多火锅人从中受益,轻装上阵,打好下半场。
◎强大的火锅产业链
“文旅+火锅”,无论对于单店个人,还是对于当地经济,都是一个好模式、好渠道、好方法,但如何能从千篇一律的“逛吃”中脱颖而出,这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实践,广汉的三星堆火锅文化节,或能提供更多新思路。
围锅话神奇,尝鲜到广汉。这个被称作“中国火锅食材之都”的地方,值得所有火锅从业者探访和寻味。
对接通道
如果您对 广汉·三星堆火锅文化节感兴趣
联系本次火锅节组委会
广汉·三星堆火锅文化节组委会
电话:17737155965
贫困女工到火锅创业者:何永智的艰难起步1953年,何永智出生在重庆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亲在供销社上班,母亲是家庭主妇。
何家一口气生了10个孩子,何永智排行老七,人称"何七妹"。在那个年代,一家十几口人挤在一起,生活虽然清贫,却也其乐融融。
然而,1960年开始的三年自然灾害,给何家带来了巨大的打击。饥荒过后,何家10个孩子只剩下6个,12岁的何永智瘦得只剩皮包骨,身高不到1。
3米。命运的残酷,让年幼的何永智早早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1968年,15岁的何永智被下放到200公里外的黔江垦荒。每天的艰苦劳动让她疼得直不起腰,晚上躺在床上全身几乎散架。
< class="pgc-img">>饮食条件极其简陋,一日三餐清一色的红薯和树根,让正在长身体的何永智营养严重不良。更不幸的是,她染上了黄疸型肝炎,被迫离开黔江。
回到重庆后,23岁的何永智四处打工,做过挑沙工、裁缝师,勉强糊口。直到1978年,她终于通过父亲的关系,进入了六一儿童制鞋厂。
何永智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每天早上6点就到岗,晚上10点还主动留下加班。她甚至利用春节假期,偷偷跑到上海学习设计。
然而,无论何永智多么努力,她的月薪始终停留在18。5元。这点工资难以维持生计,更别提改善生活了。就在这时,何永智通过唱歌结识了未来的丈夫廖长光。
< class="pgc-img">>两人携手克服经济困难,东拼西凑了600元买下一间简陋的房子作为婚房。婚后不久,何永智有了女儿。18。5元的工资难以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
经过深思熟虑,何永智和丈夫一商量,决定卖掉房子,揣着3000元盘下了八一路的一间门面。1982年,"小天鹅火锅店"正式开张,何永智的创业之路就此开启。
创业初期,何永智和丈夫白天经营火锅店,晚上就在店里打地铺睡觉。为了照顾生意,他们甚至将女儿送回老家,托付给何永智的母亲照看。
第一个月的经营并不顺利,不仅没赚钱,还倒贴了几十元。周围的人都劝何永智放弃,认为她不是做生意的料。然而,何永智并未被困难打倒。
< class="pgc-img">>她坚信自己能够成功,决心在这条创业路上走下去。乘风破浪:火锅王国的崛起面对创业初期的困境,何永智迅速调整策略。
她和丈夫廖长光分工合作,廖长光负责坐在店门口吆喝招揽客人,何永智则镇守厨房掌勺。这个策略很快见效,第二个月火锅店就赚了2000元。
对于从未见过这么多钱的何永智来说,这笔收入犹如一剂强心针,让她看到了希望。何永智深知,要想在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立足,必须不断创新。
她细心观察客人的需求,推出了多项创新举措。为了满足不同口味的顾客,她发明了将清汤、红汤一分为二的鸳鸯锅。为了改善用餐环境,她在每张桌子上方安装了抽油烟机。
< class="pgc-img">>她还不断改良汤底味道,在辛辣中加入一丝甘甜,让火锅更加美味。除了产品创新,何永智还非常注重服务质量。她经常与客人亲切交谈,有时兴致来了还会拎着小酒与客人共饮。
她的热情和真诚赢得了客人的喜爱,"小天鹅火锅店"很快在当地声名鹊起。即使下雨天,客人们也会披着蓑衣,戴着草帽,大老远赶来品尝她的火锅。
1988年,何永智看准时机,决定将火锅从大排档引入大雅之堂。她投资120万在江北买下3层小楼,开设了第一家"火锅大酒店"。
为了紧跟当时的出国热潮,何永智大胆创新,请来留学归来的设计师,将欧式、南亚和民族风情融入装修风格。她还推出了"歌舞伴餐"服务,请来舞蹈生穿着民族服装在店内表演,让客人们一边涮火锅一边欣赏舞蹈。
< class="pgc-img">>这种创新的经营模式立即引起轰动,开业第一个月,何永智就净赚60万。1994年,何永智的事业迎来了新的转折点。一位名叫景文汉的商人在重庆出差时品尝了小天鹅火锅,被其独特的口味和创新的经营理念所吸引。
他主动找到何永智,提议合作在天津开店。何永智抓住这个机会,将小天鹅的业务扩展到天津,由此开启了全国化扩张的征程。
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之际,何永智遭遇了一次严重的车祸,导致股骨断裂。尽管医生要求她卧床休息一年,但何永智顾不上养伤,仍然拄着拐杖奔波于各个城市之间。
她的坚韧和拼搏精神令人敬佩,在短短两年内,小天鹅就在北上广等15个城市开设了25家分店。1995年,何永智更是大胆引入FDS国际系统和操作模式,开始将业务触角伸向海外。
< class="pgc-img">>她的眼界不断开阔,野心也随之膨胀。然而,她并不知道,这快速扩张的背后,暗藏着巨大的风险,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
绝处逢生:危机中的重生1998年,何永智的小天鹅火锅帝国看似蒸蒸日上,在全国已拥有50个加盟店。然而,快速扩张带来的隐患开始显现。
管理混乱、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地域文化差异等问题接踵而至,最终导致全国50家门店集体爆雷。这场危机来得猝不及防,何永智一时间措手不及。
她常常独自坐在办公室里发呆,偷偷流泪。然而,作为一个经历过无数磨难的创业者,何永智并没有轻言放弃。她决定寻求专业帮助,于是找到了FDS(世界特许经营发展服务组织)。
< class="pgc-img">>FDS对小天鹅进行了全面诊断,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对未来缺乏明确规划,一味追求扩张。他们为何永智开出了两剂良方:加强总部建设和完善特许经营体系。
这意味着何永智需要推翻重来,将十几年的心血归零重建。面对这个艰难的决定,何永智内心挣扎了很久。但她最终下定决心,要彻底重构企业。
在FDS的指导下,何永智重建了企业理念、战略部署和管理系统。2000年1月26日,FDS与何永智正式达成协议,着手建立特许经营体系。
2000年4月22日,是小天鹅重生的关键时刻。何永智带领全体员工庄严宣誓,决心攻克难关。她对火锅的菜品、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建立了强有力的服务支持体系。
< class="pgc-img">>这个过程充满艰辛,但何永智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经过艰苦努力,小天鹅在2001年强势回归。以4。9亿销售额跻身"中国连锁餐饮10强",何永智也因此被誉为"火锅皇后"。
同年,何永智在全国已拥有300多家分店,总年收益高达10亿。这次浴火重生不仅挽救了企业,还让小天鹅的实力更上一层楼。
这场危机给何永智上了宝贵的一课。她深刻认识到,企业发展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从此,她更加注重员工培训和品质管控,为小天鹅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8岁的何永智站在人生和事业的新起点上,她的眼神中既有经历风雨后的沉稳,又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然而,命运似乎还在考验着这位坚强的女性。
< class="pgc-img">>就在小天鹅重获新生之际,一个全新的挑战正等待着她——洪崖洞改造项目。这个项目将再次考验何永智的胆识和智慧,也将为她的事业版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逆风而行:洪崖洞的挑战2001年,正当小天鹅蒸蒸日上之际,何永智的目光投向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房地产开发。
重庆市政府决定重建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洪崖洞,并公开招标。尽管缺乏房地产开发经验,何永智仍然决定参与竞标。
这个决定在集团内部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许多人认为,一个开火锅店的怎么可能懂得房地产开发?但何永智坚持己见,她相信自己能够将洪崖洞打造成重庆的文化名片。
< class="pgc-img">>在招标书中,何永智别出心裁地强调了商业地产、文化传承和商业业态的结合,最终成功拿下了洪崖洞改造项目。然而,洪崖洞的建设过程充满了艰辛。
何永智多次修改设计方案,甚至因此受伤住院。在一次考察过程中,她不慎从台阶上摔下,导致膝盖摔碎。但即使在病床上,何永智仍然坚持召开会议,监督项目进度。
她的这种拼搏精神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2006年,历经五年的艰苦建设,洪崖洞终于建成开业。何永智在其中引入了火锅店、酒吧、音乐厅等多元化业态,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
然而,事与愿违,开业后的五年里,洪崖洞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外界的质疑声,何永智始终没有放弃对洪崖洞的信心。
< class="pgc-img">>她相信,只要坚持下去,终会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这种坚持和信念,正是何永智多年来在商海沉浮中磨练出来的韧性。
她坚信,就像当年的小天鹅一样,洪崖洞终将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再创辉煌:从网红打卡地到旅游新地标201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洪崖洞的命运。
有游客被这座高大的旧建筑所吸引,拍下视频并分享到社交平台上。视频迅速走红,引发热议,洪崖洞一夜之间成为网红打卡圣地。
当年游客量就达到1200万,远超故宫,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新地标。洪崖洞的走红不仅扭转了自身的经营困境,还带动了整个重庆的旅游业发展。
< class="pgc-img">>何永智敏锐地抓住这个机会,不断推陈出新。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她引入了仙侠幻装馆等新元素,让69岁的她在年轻群体中收获了不少粉丝。
如今,何永智的集团年收入已达24亿元。从月薪18。5元的普通工人到身家40亿的企业家,何永智用40年的时间诠释了什么是坚持和勇气。
她的创业历程充满坎坷:7次手术,腿脚布满钢铁,伤痕累累。但她始终没有放弃,而是在每次跌倒后都能迅速爬起来,继续前行。
何永智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创新精神,永不言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趟不过的河。她不仅成功打造了自己的事业,还为重庆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将洪崖洞打造成了重庆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