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李小霞
36氪获悉,连锁烧腊品牌「新财肉记」已完成近1000万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文和友参股并主导的湖南谦泰基金,本轮融资主要用于供应链建设以及门店扩展等方面。
新财肉记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来自湖南长沙的新港式烧腊连锁快餐品牌,主打品类包括五花叉烧饭、烧鸭饭在内的烧腊饭系列,叉烧、烧鸭、烧鹅等“斩料”系列,以及融合了潮州卤水的甘甜、长沙卤水的香辣为特色的香长(香港&长沙)卤水系列。
新财肉记斩料,受访者供图
在粤港文化里,烧腊是指先用秘制酱汁腌制、再放到炉里烤的一种肉食,通常都是一整只或一大块的形态摆出来卖,顾客确定好要哪个部位后,烧腊师傅会现场斩件装盒,所以这些叉烧、烧鸭、烧鹅等之类的熟食也有“斩料”之称。对香港人Kenson来说,街边橱窗挂着烧鹅的烧腊店早已是香港文化里的一部分。
但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Kenson并非一开始瞄准的就是烧腊,此前,他曾创办过港式牛腩品牌新籽记,每天店里人头攒动,一小时就能卖到5000元,后受疫情影响,日营业额从万元掉到几百块钱。为了谋求出路,他研究了“非典”期的餐饮市场,发现存活下来的多为烧腊店。
于是,新财肉记应运而生。事实也很快证明烧腊这一品类的强抗风险性,第一家门店疫情期间日营业额平均可保持在2-3万,很多人都会买只鸭、半只鸭的“斩料”回去当作一道菜。
疫情过后,堂食恢复,新财肉记又顺势推出烧腊盖码饭。在湖南,检验一道菜好吃与否的重要标准是“下饭”,而Kenson告诉36氪,进入其门店的每一位客人很少有人会剩饭。
新财肉记盖码饭,受访者供图
辣味作为湖南生活的一部分,扎根于人们的饮食习惯中。然而,在这个火辣的饮食天堂里,却有着一种与辣味相对立的风味——甜味,并不被普遍接受,这意味着用甜味俘获湖南人的味蕾并不容易,而烧腊恰恰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就是其独特的甜味。
挑战显而易见,但Kenson觉得,如若在这样的市场里都能立足下来,品牌也会建立起自身的竞争势能。“做咸口的你就要把'咸 '给突出来,甜的就要'甜 '到心里去”,所以从创办新财肉记第一天起,Kenson就致力于把纯正的港味烧腊带来长沙,而不是迎合市场,去做一些辣口烧腊。
何为纯正?新财肉记的答案之一便是呈现原汁原味的香港文化——带有情感、市井气、年代感的香港独有记忆,多以金属色和线条感营造出的简洁而不失时尚的风格。为了复原这种情调,Kenson多次派设计师到香港学习,历经多次推倒重来,才生成了现今门店里浓郁的港式设计美学。
文化本身自带吸引力,当客人循迹而来,能否流连忘返、持续复购最终还是要回到产品上。新财肉记在产品上有着自己的差异化优势,比如选择做肥叉烧而非瘦叉烧。
肥、瘦叉烧为叉烧的两种分类,顾名思义,瘦叉烧使用全瘦肉制作,吃起来略微干柴;肥叉烧则主要以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为原料,软嫩而多汁。在叉烧鄙视链里,肥叉烧要优于瘦叉烧。不过,由于前者成本更高,一般只存在于像炳胜这样的大酒楼。
Kenson想用更好的肥叉烧来教育市场,为客人提供肉感更好、更正宗的香港味道,“在整个湖南市场,我们可以做到媲美酒楼的质量,但价格却又很亲民,客单价在40元左右”。不惧成本,且能保持”性价比”,主要归功于新财肉记的供应链优势。
烧腊品类占据粤菜半壁江山,在全国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数据显示,我国在业、存续的烧腊门店数量为2.5万家,但其中99.5%都是个体工商户,全国市场无头部品牌出现。
据Kenson透露,烧腊店之所以有品类无品牌,原因在于非常依靠烧腊师傅这种个人角色,导致难以标准化扩张。而新财肉记经过一两年的探索,打破了烧腊对传统人工技术依赖的瓶颈,前期很多工作可以在工厂完成,门店则采用高速电烤炉设备,统一的烧制规格来进行产品制作,无需大厨师傅,一个新人几天培训便可快速上手。
产品方面,新财肉记用20余种食材、调料与纯天然药材,以精准到毫克的精细比例,按严格规定的先后顺序逐次加入,不添加任何人工色素与香料,经6道工序调配成汁。依靠独创的工艺,新财肉记不仅解决了烧鸭难以解决的“骚味”“腥味”难题,其特有的专利穿刺技术还保证了产品从工厂到门店“现烤”的过程中,每一块原材料反复烤制也不会丢失最佳口感和鲜度、又能够将卤汁全面渗透。
除了供应自身门店,新财肉记工厂也已经开拓出了火锅店、粤菜馆等B端客户,除了为他们提供烧鹅、烧鸭等SKU,还开发出了肉饼丝等产品。随着第二期生产线的投入,鸭头、猪肘卤制品开发供应也在计划中。
新财肉记联合创始人欧阳继志告诉36氪,在烧腊的制作过程中,会造成很多原材料无用武之地,比如能用来做叉烧的猪肉只有那么几斤,2B生意不仅解决了剩余材料的浪费,也为公司创造了更多元的商业模式。他以肉饼丝举例,本是在做叉烧时切下来的一条条肉,经另一位合伙人研发,变成了一个可以匹配火锅场景的单品,“本是一个衍生品,但以现在的发展来看,很快可能成为大单品。”
据悉,欧阳继志先后在麦当劳、盒马等工作过,积累了二十多年的行业经验,研发合伙人老谢曾供职于一家国有食品加工企业,属于食品领域的元老级人物。
新财肉记创始人Kenson与联合创始人欧阳继志,受访者供图
目前,新财肉记已开出7家门店。按照计划,未来12个月,长沙门店数量将达到40家左右,湖南13个地级市每个地方至少开出一家店,算下来差不多60家连锁店。
在Kenson的记忆里,小时候在麦当劳写作业、自习也是香港盛行的一种文化现象,他希望新财肉记未来也能打造出类似的文化渗透场景,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不只在这里吃上一碗烧腊饭,而是与品牌形成更深刻的情感链接。
尚奢侈品牌的尽头,是咖啡。
9块9咖啡商战下,Miss Dior、Coach、Vivienne Westwood等一批“高高在上”的奢侈品牌也来搅局,纷纷跨界卖起了咖啡。
奢侈品品牌密集布局咖啡赛道的背后,是怎样的生意逻辑?
01.
奢侈品品牌卖咖啡,价格同样奢侈
8月8日,薇薇安·韦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开设的咖啡店正式对外营业。
红餐网在美团App查询到,该咖啡店设立在Vivienne Westwood品牌服装店的二层,店内有4张桌子,能容纳8个人堂食。店内为消费者提供近30款餐饮产品,分为“茶拿铁”“咖啡”“蛋糕”“冰淇淋”系列,售价在25元—79元不等。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截图自美团App
不过,对于这样的价格,一些消费着在社交媒体上直呼不敢恭维:“从来没喝过那么难喝的咖啡,完全对不起这价格。”“性价比太低了!一个蛋糕69块,还不好吃。”
奢侈品品牌卖咖啡,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尤其是近几年,越来越多高端的品牌咖啡馆开始涌现。
在魔都上海,蔻驰中国首家咖啡馆(The COACH Coffee Shop)于7月底在上海黄浦区开业。美团显示,该店同样开设在COACH专柜内,产品涉及咖啡、茶饮和冰淇淋,价格在20-78元不等,人均价格43元。
- 2023年12月,Dior咖啡馆落地上海前滩太古里,空间设计以宝蓝色为色彩基调,店内售卖咖啡、甜点以及正餐,人均价格424元;
- 2023年6月,梅森马吉拉(Maison Margiela)在北京开设Maison Margiela Café北京首店,售卖咖啡、茶饮、甜品,人均价格88元;
- 2023年4月,Ralph Lauren在北京新门店中开设咖啡板块,人均价格62元;
- 2020年11月,蒂芙尼(Tiffany & Co.)在北京SKP开设一家拥有蒂芙尼蓝特色的咖啡店,主推下午茶,产品涵盖咖啡、蛋糕、鸡尾酒,人均价格270元;
……
除了开设品牌咖啡馆,奢侈品品牌的咖啡快闪店也与日俱增。
今年七夕,由Miss Dior联手Grid Coffee在北京三里屯推出限时快闪,推出两款限定咖啡——售价分别为48元及42元;7月底,日本高端珠宝品牌MIKIMOTO在上海张园开出限定10天的快闪店,售卖蛋糕和咖啡,价格在68元—108元不等;3月,在Gucci Ancora线下空间与新品发布现场,Gucci选择与中国精品咖啡品牌Grid Coffee 、Blue Bottle Coffee、%Arabica 展开合作。
咖啡成为了奢侈品品牌热衷的跨界赛道。
02.
为什么奢侈品都爱“喝”咖啡?
那么,为何奢侈品品牌们都爱“喝”咖啡呢?红餐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唐欣认为,国内日益增长的咖啡消费人群以及市场,是这批奢侈品品牌跨界做咖啡的一大原因。
此前库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颖波也曾对外表示,中国年人均咖啡消费量从7年前的6杯已增长至目前15杯。尽管增长速度已经很快,但与欧美等地区相比,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欧美地区的年人均咖啡消费量高达600杯以上,亚洲的日本和韩国的年人均咖啡消费量也接近300至400杯。
《2024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达到2654亿元,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14%,预计今年将增至3133亿元。
“自9.9元咖啡等营销活动的兴起,培养了更多年轻人的咖啡消费习惯。飞速发展、高需求粘性的咖啡,已然成为中国市场稳定增长的消费宠儿”。唐欣认为,咖啡赛道能够触及更多的年轻消费人群,这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奢侈品品牌对咖啡的涉足,因为能增加品牌在年轻消费人群的曝光度。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比如从喜茶、Manner的联名事件不难发现,让年轻人“全款拿下人生中第一件奢侈品”成了相当好使的流量密码。不少奢侈品品牌为增加曝光度,纷纷“下凡”搞跨界联名、卖咖啡。
红餐网留意到,每一家高端的品牌咖啡馆设立之初,都会在社交媒体上有较高讨论度,迅速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
“事实上,卖咖啡并非这些奢侈品品牌牌本意,它们更希望通过咖啡、蛋糕等,这些大家更容易接触到的品类去拉近品牌与大众的距离,吸引更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Z世代人群前来体验,为品牌注入更多年轻化调性。毕竟相比起步价万元的包包,一杯咖啡的价格更是亲切”。唐欣说到。
MIKIMOTO品牌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希望通过咖啡这种年轻人喜爱的生活方式,更加贴近年轻消费者,为他们带来更多生活方式体验,吸引新的消费群体。”
03.
9.9咖啡围剿下,奢侈品咖啡还卖得动吗?
近几年,国内咖啡市场在瑞幸、库迪等连锁品牌的带动下,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尤其是“9.9元咖啡战役”,至今都是中国咖啡市场的“主旋律”。一批以星巴克为代表的“高端”代表的咖啡品牌,也不得不下场内卷,价格也一降再降。
因此在9.9就能买到一杯咖啡的时代,动辄30元,甚至上百元的咖啡价格,往往会被视为原罪。
尽管这批奢侈品咖啡大都以“咖啡饮品+甜品”的模式进行设计菜单,产品价格在30元到100元不等,但相较于普通咖啡店,这价格也实在不算便宜。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偏高的价格,如果在产品出品上还等不到保障,难免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红餐网在社交媒体上也留意到,大众对于奢侈品品牌所开设高端的品牌咖啡馆,不满主要集中于“价格”和“服务”以及“出品”上。
- “拍照很好看,但别对咖啡有太多期待。只能说花68块买了个奢侈品品牌入场券,加得到一杯寡淡无味的咖啡。”
- “咖啡不好喝!而且服务态度一点也不好,买奢侈品挑客人就算了,卖个咖啡还挑客人吗?”
- “咖啡难喝,东西难吃!打卡一次就不会再来的店,建议还是老老实实卖奢侈品吧,餐饮还是别碰了”。
- “隔行如隔山,饮料难喝还死鬼,除了拍照好看,一无是处。”
- “咖啡根本不值68块,还没9.9的瑞幸好喝。”
……
不过,似乎也有奢侈品品牌意识到这点,开始用“免费咖啡”进行引流。从5月—10月,Dior咖啡馆每日下午3-5点限量推出80杯饮品免费领,吸引不少消费者前去“薅羊毛”。
做餐饮是长期主义,短暂的热度换不来长久稳定的经营。唐欣说到:“面对仍处于快速变动期的中国咖啡市场,奢侈品品牌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将自身品牌文化和咖啡相结合,形成自身独特优势,以此反哺品牌业务。否则,即便背靠再有名气的的奢侈品品牌,只要咖啡不好喝,东西不好吃,消费者就不会买”。
作者:红餐网麦泳宜;编辑:李唐
京报讯 (记者王萍)12月21日,商务部网站公布了新一批中华老字号拟认定名单,共有388个品牌入围。其中北京企业共22家,包括马凯、庆丰、萃华楼、茶汤李、老门框、惠丰堂等6个餐饮品牌进入拟认定名单。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根据《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和《商务部等5部门办公厅(室)关于开展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文物局等5部门坚持“优中选优”的工作原则,组织开展了新一批中华老字号认定,在企业申报、地方推荐的基础上,遴选出388个品牌,拟认定为新一批中华老字号,并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15个工作日。如对公示名单有异议,可以在公示期内将书面意见反馈至商务部流通发展司。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22家入围的北京企业中,涵盖了餐饮、食品、服装、图书出版、酒类、医药等多个行业,其中餐饮企业有6家,占比最多。根据北京市商务局对外发布的数据,北京拥有中华老字号112个,北京老字号238个。中华老字号、北京老字号年销售收入近1800亿元。
11月10日,商务部网站公布了《商务部等5部门关于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的通知》,将长期经营不善的55个品牌,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对经营不佳、业绩下滑的73个品牌,要求6个月予以整改;继续保留1000个经营规范、发展良好的品牌。55个没有通过中华老字号复核的品牌包括北京的华女、雪花、通三益、TP、新路春,天津稻香村、重庆冠生园、上海老半斋等。
编辑 王琳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