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路的牛杂火锅,有另类的精致
< class="pgc-img">>直奔香槟广场二楼,牛牪犇火锅就在左手边。不得不说开在这个地段,要有多雄厚的实力啊!
< class="pgc-img">>移步店内,一派原木风与灯光交织,风雅俱在,不像个吃重口味火锅的地方。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四壁有创意的手绘图案与木色桌椅相映衬,诙谐有趣,又诠释了牛牪犇牛杂火锅的起源和精髓。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其实最精致的,还是要数他家的明档厨房;锅底与食材的操作,全部收于你眼下;在牛牪犇,势要给你每天打卡吃火锅的理由啊。
仪式感满满的锅底,牛杂牛腩一锅端
< class="pgc-img">>春熙里附近的东大街上,火锅店暗流涌动,多是打的重口味招牌,想将成都的麻辣给游客们尝,像牛牪犇这样只卖鸳鸯锅的店,几乎找不出第二家。
< class="pgc-img">>锅底上了,还得进行“开锅仪式”才算。卤过的鹌鹑蛋、青红椒码在锅底里,竟然还有牛杂送,内容简直不要太丰富。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一次性的牛油下锅、掺汤、沸腾,浓香扑面来,辣而不燥,麻而不涩。一口就能尝出用料的顶级。
< class="pgc-img">>啥子安?我竟然从番茄锅里头捞出了牛腩!多来几碗现熬的番茄牛腩汤,回本儿!
2岁龄的黄牛,牛杂也能吃出幸福感
< class="pgc-img">>牛小肚
< class="pgc-img">>在牛牪犇吃牛杂,丰俭由人,各有各味。大多十三四元,两个人也能多点几样杂类,吃个满足。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牛小肚肉感不错,厚实柔软。卤制的小肚口感细腻有嚼劲,罅隙间吸饱牛油汤汁儿,吃一口,层层余香在舌尖上铺展。
丝丝牵挂
< class="pgc-img">>牛大肠切成丝,处理得很干净。稍泛黄的色泽,看起来更有食欲,饱满的弹性呼之欲出。
< class="pgc-img">>就趁着挂满红油的时候,过上香油碟,细碎的纹理划过牙齿,又韧又弹又麻辣入味。
牛黄喉
< class="pgc-img">>没泡发过的黄喉,肉眼可见的新鲜弹软。可以在锅里久煮一会儿,吃起来有一丝粉粉的质感,这个部位还特别吸汤汁,吃起来很舒服。
牛排腰片前来镇楼,荤素尽管涮
醉腰片
< class="pgc-img">>腰片的美味,取决于大厨的处理技艺;剔除全部筋膜,切成薄片,透光来看,晶莹剔透的。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只需油锅里涮7-8秒,掐准了色、香、味、型的时间,吃起来腥气全无,口感爽滑细嫩至极,毫不费力就能占据这桌餐的赢面。
犇犇特色牛排
< class="pgc-img">>火锅吃的牛排,当然不是那种刀叉交错的七成熟全肉;是精选的牛肋排,汆过水再入牛油锅底煮,至牛肉离骨方才罢休。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肋排中的“极品”,一定要是膏脂分明的,全瘦肉太柴,多肥肉过腻,半肥瘦的丰腴与火锅简直是天作之合。每一丝肌理都渗透着麻辣,牛肉本身的醇香不减,吃得叫人满足地眯眼。
胶原肥牛
< class="pgc-img">>上好的胶原肥牛,肥瘦相间,怕的人嫌肥,但壮着胆子吃了,那其间竟还有QQ弹弹的软筋,口感喜人,担得起“胶原”两个字。
< class="pgc-img">>带着红亮的颜色被从牛油里提出来,卷曲丰腴的肥牛,好治愈啊!还未入口便生津涟涟了。
芝麻黑豆腐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上头点着芝麻,手磨的黑豆腐软硬兼有,煮好时变得胀鼓鼓的,咬一口,这迷人的包浆感啊,是肉食间的完美停顿。
特色小吃出山,火锅解辣绝招秒get
焦糖豆花
< class="pgc-img">>麻辣吃多了,一碗冰冰凉的焦糖豆花上桌,才知道它的“厉害”。
< class="pgc-img">>清甜的焦糖豆花,顺着喉咙“呲溜”滑下肚,还带着浓郁的豆脂香,解腻解辣是一把好手。
炸酸奶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长的像糍粑的炸酸奶,着实让人惊喜。趁热气咬开,皮酥内软,油气的外壳了过着软糯发酵的酸奶,仿佛给了舌头一记“重击”,刺激过瘾。
< class="pgc-img">>周末不要宅家,来逛几圈春熙路,来吃一顿牛杂火锅,六头牛才拉得回来的绝味,这里请!
牛牪犇牛杂火锅
(春熙路店)
地址:东大街下东大街段21号附29号香槟广场2楼
(琴台路店)
地址:琴台路258号
>都商报电子版
如何实现疫情防控与开门营业同步推进,对于任何一家餐饮企业来说都是挑战。火锅、串串店作为成都人的心头好,其聚集用餐,一锅涮菜的经营方式,让不少蛰伏已久的食客有点望而却步。
3月1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实地走访发现,成都部分火锅、串串店已恢复堂食。开门营业,这些餐厅采取了测温、消毒、隔位就餐等防控措施。
此外,近日成都餐饮同业公会、成都市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文明饮食 科学餐饮倡议书》,倡议餐饮经营单位主动给消费者提供公筷、公勺、双筷,并做到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疫情之后,用公筷吃火锅、串串是否会成为趋势?火锅爱好者和店老板们各有说法。
现场打探
拒绝接待7、8个人的食客
有的店已开始使用公筷
2月27日,在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9场新闻发布会上,成都餐饮同业公会特别介绍了成都餐饮企业“复工指南”:火锅店可以采取消费者隔桌隔位就餐等方式,加大就餐者之间的空间距离。
3月1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清江东路8号的赞花儿串串香。还没进门,记者便看见门口的宣传牌上写着“串串堂食 外卖”几个大字。一位店员告诉记者,店内目前每天只有4、5桌客人堂食,但即使如此,防控工作仍未放松,“只有有人进店,必须先在门口测体温消毒。”该店员说。
随后记者来到同样位于清江东路的川西坝子火锅店,该店上月底已恢复堂食。该火锅店在门前设置了一个迎宾台,一位店员守在此,为每一位进店食客测温消毒。在店门口另一边,放着一个废弃口罩回收桶。据店员介绍,为了做好防控工作,每天该店进行3次消杀工作,除此之外,食客在吃完饭后,店员会对相应区域进行消毒。店内按照隔位就餐的形式,每桌食客均不得超过3人。
“此前碰到有7、8个人来我们这儿吃饭,但现在特殊时期,所以我们只能拒绝接待。”该店店员告诉记者,目前店内每天大约用餐的食客有10多桌,客人少,上班的店员也仅为原来的一半。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春熙路,昨天刚恢复堂食的牛牪犇火锅店。该店在店门口放置一个长条形桌子。据店员介绍,一方面可以方便外卖小哥取餐,一方面食客想要进店前,也可以在这里先进行体温检测、消毒。
“我们店只有28张桌子,但担心每天人多,所以达到50%时,就会给食客发就餐号,号到了,我们会打电话通知食客来就餐。”牛牪犇火锅店店长卓超告诉记者,由于现在处于疫情期间,提倡使用公筷,所以该店为每一张餐桌都额外提供了一双公筷、一个餐碟供食客使用。
此外,为了做好消毒工作,店内的餐具会使用专用的消毒粉消毒,之后放入消毒柜进行二次消杀,之后才会放上餐桌。
公筷火锅:新的趋势?没了“灵魂”?
赞同
公筷干净,同业公会
疫情后将继续倡导
走访过程中,记者看到不少食客在火锅店会加一双公筷。而对于爱干净的人来说,使用公筷吃火锅,更加放心,也吃得更舒服。“我有点洁癖,每次吃火锅,看到大家都把自己的筷子放进去夹菜,会很不舒服。”刘女士说,她吃饭无论是跟谁,都无法接受别人用私筷给她夹菜,她给别人夹菜都会用公筷,而吃火锅,她一般习惯性会要一双公筷。
此前,成都餐饮企业联合会会长柏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提出“公筷母匙”这样的倡议,有利于市民和餐饮从业者提高防疫和健康意识。
不仅如此,在食客赵敏看来,公筷的加入,让火锅吃起来更加有仪式感。“以前吃火锅感觉就像是在打仗,每个人都在一个锅里抢东西吃似的,如果使用公筷,则会显得好很多。”他说。
据了解,疫情结束后,成都餐饮同业公会同样会继续倡导大家吃火锅使用公筷。
反对
用公筷失了“人情味”,而且太麻烦
但是,在不少人看来,吃火锅本就是一种很“人情”的用餐方式。“一块儿去吃火锅,本来就是为了热闹,为了一种吃的氛围,如果用公筷会很别扭。”火锅爱好者冯女士告诉记者,她觉得是否用公筷,也要看一块儿吃的都是什么人而定。如果是跟不了解的人吃,可能要注意一下,如果是熟人、朋友那没有必要。而有的人则认为,吃火锅用公筷太麻烦,他更喜欢夹出来蘸料直接吃,“这才是火锅的味道,少了这份儿直接,没有了火锅的灵魂。”
火锅爱好者张女士说,有的人已经形成习惯,喜欢直接吃;而有的人更加注重一些,习惯性要用公筷,但要看每个人情况而定,毕竟吃饭本来就是一件放松的事情。而对于张女士个人来说,她认为公筷换手麻烦,而且用起来不自然,夹了菜就放进嘴里了,很难再区分公筷私筷。(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严丹 闫宇恒)
天虽然迟到,但不会缺席。天气放晴,成都街道上的行人、车辆在逐渐增加,企业、工厂也已有序复工,作为餐饮企业,如何实现疫情防控与开门营业同步推进,对于任何一家餐饮企业来说都是挑战。而火锅、串串店作为成都人的心头好,其聚集用餐,一锅涮菜的经营方式,让不少蛰伏已久的食客有点望而却步。
3月1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成都部分火锅、串串店已恢复堂食。开门营业,这些餐厅采取了测温、消毒、隔位就餐等防控措施。
此外,近日成都餐饮同业公会、成都市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文明饮食 科学餐饮倡议书》,倡议餐饮经营单位主动给消费者提供公筷、公勺、双筷,并做到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这些火锅、串串店会使用公筷吗?疫情之后,用公筷吃火锅、串串是否会成为趋势?火锅爱好者和店老板们各有说法。
< class="pgc-img">>打探
拒绝接待7、8个人的食客
有的店已开始使用公筷
2月27日,在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9场新闻发布会上,成都餐饮同业公会特别介绍了成都餐饮企业“复工指南”:火锅店可以采取消费者隔桌隔位就餐等方式,加大就餐者之间的空间距离。
3月1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清江东路8号的赞花儿串串香。还没进门,记者便看见门口的宣传牌上写着“串串堂食+外卖”几个大字。刚过11点,店内大堂没有一个客人,几个服务员正在备菜。一位店员告诉记者,往常这时,店内客人已经开始多起来,但现在中午一般没人,店内目前每天只有4、5桌客人堂食,但即使如此,防控工作仍未放松,“只有有人进店,必须先在门口测体温消毒。”该店员说。
< class="pgc-img">>随后记者来到同样位于清江东路的川西坝子火锅店,该店上月底已恢复堂食。该火锅店在门前设置了一个迎宾台,一位店员守在此,为每一位进店食客测温消毒,并提醒食客将口罩戴好。在店门口另一边,放着一个废弃口罩回收桶。据店员介绍,为了做好防控工作,每天该店进行3次消杀工作,除此之外,食客在吃完饭后,店员会对相应区域进行消毒。店内按照隔位就餐的形式,每桌食客均不得超过3人。
“此前碰到有7、8个人来我们这儿吃饭,但现在特殊时期,所以我们只能拒绝接待。但其实如果不必坐在一起,则可在店内分成多个小桌用餐。”该店店员告诉记者,目前店内每天大约用餐的食客有10多桌,客人少,上班的店员也仅为原先的一半。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春熙路,昨天刚恢复堂食的牛牪犇火锅店。该店在店门口放置来一个长条形桌子。据店员介绍,这是为了一方面方便外卖小哥取餐,一方面有食客想要进店前,也可以在这里先进行体温检测、消毒。
“我们店只有28张桌子,但担心每天人多,所以达到50%时,就会给食客发就餐号,号到了,我们会打电话通知食客来就餐。”牛牪犇火锅店店长卓超告诉记者,由于现在处于疫情期间,提倡使用公筷,所以该店为每一张餐桌都额外提供了一双公筷、一个餐碟供食客使用。
此外,为了做好消毒工作,店内的餐具会使用专用的消毒粉消毒,之后放入消毒柜进行二次消杀,之后才会放上餐桌。
< class="pgc-img">>公筷吃火锅:
新的趋势?没了“灵魂”?
赞同:公筷干净,同业工会疫情后将继续倡导
特殊时期,大家都更加注重个人卫生。走访过程中,记者看到不少食客在火锅店会加一双公筷。“现在是特殊时期,虽然想跟朋友一块儿出来吃火锅,但还是要注意一下。”对于已经1个多月没吃过火锅的马家兆来说,公筷是特殊时期吃火锅的必备品,不仅安全、卫生,也是为大家着想。
而对于爱干净的人来说,使用公筷吃火锅,更加放心,也吃得更舒服。“我有点洁癖,每次吃火锅,看到大家都把自己的筷子放进去夹菜,会很不舒服。”刘女士说,她吃饭无论是跟谁,都无法接受别人用私筷给她夹菜,她给别人夹菜都会用公筷,而吃火锅,她一般习惯性会要一双公筷。
此前,成都餐饮企业联合会会长柏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提出“公筷母匙”这样的倡议,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有利于市民和餐饮从业者提高防疫和健康意识。他认为,使用“公筷母匙”,不仅仅是防疫和公共卫生需要,更是国民文化素质提高的标志。
不仅如此,在食客赵敏看来,公筷的加入,让火锅吃起来更加有仪式感。“以前吃火锅感觉就像是在打仗,每个人都在一个锅里抢东西吃似的,如果使用公筷,则会显得好很多。”他说。
据了解,疫情结束后,成都餐饮同业工会同样会继续倡导大家吃火锅使用公筷。
< class="pgc-img">>反对:用公筷失了“人情味”,而且太麻烦
但是,在不少人看来,吃火锅本就是一种很“人情”的用餐方式。“一块儿去吃火锅,本来就是为了热闹,为了一种吃的氛围,如果用公筷会很别扭。”火锅爱好者冯女士告诉记者,她觉得是否用公筷,也要看一块儿吃的都是什么人而定。如果是跟不了解的人吃,可能要注意一下,如果是熟人、朋友那没有必要。
“一家人、亲戚、朋友之间去吃火锅店,如果互相之间要用到公筷,会感觉无形中给人疏远的感觉,而且也会引起他人不适,让人以为我嫌弃他,或者还有人会直接开玩笑说我没有病,放心吃吧。”
而有的人则认为,吃火锅用公筷太麻烦,他更喜欢夹出来蘸料直接吃,“又烫、又辣、又麻,这才是火锅的味道,少了这份儿直接,没有了火锅的灵魂。”
采访中,更多的人则认为这是一种个人习惯。“我一般比较喜欢用漏勺,不是必须要用公筷。”火锅爱好者张女士说,有的人已经形成习惯,喜欢直接吃;而有的人更加注重一些,习惯性要用公筷,但要看每个人情况而定,毕竟吃饭本来就是一件放松的事情。
而对于张女士个人来说,她认为公筷换手麻烦,而且用起来不自然,夹了菜就放进嘴里了,很难再区分公筷私筷。漏勺则可以左手使用,同时也不易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