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肺炎疫情给宾馆酒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复工复产复市后,不少宾馆酒店做起了私人订制的外卖生意,市民在家里也能享受到星级大厨的服务,而且价格还很亲民。
< class="pgc-img">>王宝和大酒店的私人订制餐饮服务刚推出不久。大厨们一丝不苟,从食材选购到烹饪制作,都丝毫没有马虎。
酒店这次推出的有烤麸、熏鱼、醉鸡等冷菜,虾籽油焖笋、三鲜汤、八宝辣酱、红烧肉百叶结等热炒,共有20个品种,还有清炒虾仁和黑椒牛排等半成品。每份外卖上都标明了厨师的健康状况。
而在上海大酒店,这几天大厨们也开始忙碌了起来。不仅外卖时令中式菜肴,还有广式冷盆,以及自制的蔓越莓酸奶包和芝士培根洋葱包等西点品种。
据介绍,随着复工复产复市,宾馆酒店从餐饮订制入手,希望借此打开缺口,早日摆脱寒冬,迎来春天。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目前这些星级宾馆订制需要提前一天预订,第二天到店自提,闪送需要自付。
生若能穿越,定是梦回唐朝,尤其身在古都长安,在领略过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那些一个个璀璨的明珠后,脑海中便渲染出最浓墨重彩的盛世唐朝。
< class="pgc-img">>但相比唐朝,宋朝的气质,犹如一轮清风朗月,风雅秀丽,呈现出别样风味。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中曾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此便是文人“四艺”的雅致生活。
< class="pgc-img">>如今,在古城西安,有一家交融南北文化的浙菜私人定制餐饮酒店,将“宋式美学”与浙菜文化完美结合,以私人定制方式,隐匿于高新繁华商圈的宁静一隅,这就是浙宴荟。
< class="pgc-img">>宋式美学+浙菜文化的完美结合
如果要给宋朝贴个标签,“懂生活”当为其一 。抚琴、调香、赏花、观画、弈棋、烹茶、听风、饮酒、观瀑、采菊、诗歌、绘画......便是宋人追求的诗意人生,也是宋式美学的外在表现。
< class="pgc-img">>浙江菜简称浙菜,自南宋定都临安(杭州),便开始兴起,影响海内外,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其选料刻求“细、特、鲜、嫩”,烹调方法以南菜北烹为见长,口味以清鲜脆嫩为特色,形态讲究精巧细腻,清秀雅丽。许多菜肴再配以美丽的传说,更加凸显文化色彩。
< class="pgc-img">>浙宴荟深研宋代文人雅士生活态度与环境,结合浙江菜系精细雅致的菜品,打造出适合现代商务宴请、朋友聚会、家庭宴会的适宜场所。
< class="pgc-img">>私人定制给你不一样的用餐体验
在浙宴荟,大厨用传承的手艺,以最朴素的烹饪方法,追求食材最本真的味道,以顾客为中心量身制定菜单,体现主人宴请宾客的用心,配以“味美”“器美”“景美”“心美”的用餐氛围,形成只属于您的私人订制。
< class="pgc-img">>据“浙宴荟”店面负责人介绍,大到环境设计小到饮食器物甄选,极为考究,为的是更贴心、更高端、更精准的服务每位宾客,让客人拥有一处高端宴请、商务洽谈、朋友聚会的惬意空间。
< class="pgc-img">>编辑:李卉苒
近一段时间,许多餐馆都开始通过推出小份菜、给予打包奖励等方式鼓励节约。不过,比起普通消费者的日常“下馆子”,讲究排场的商务宴请、团队会议等大型宴会场景下的餐饮浪费现象更加严重。为了减少浪费,不少以承办宴请为主的餐饮企业都开始采取按位上餐、公勺公筷等方式鼓励节约,有的已经实现餐厨垃圾减量一半以上。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资料图
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而在大型聚会中,这个数字高达38%。
儒宴是丰台区一家以经营中高端筵席为主的饭店。据儒宴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桌一客的小桌就餐一直是店里特色,不过因为人均餐标较高,过去几年里选择这种方式就餐的消费者并不多。疫情期间,这种小桌就餐方式却派上了大用场。
“为了做好防控,店里开始着重推广一桌一客的就餐方式,餐标下调了一大半,一下子就火了起来。”该负责人说,为了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分餐制也在整个餐厅里推广开来,现在圆桌餐也都可以按位上菜。
“吃圆桌餐的过程中,即使碰到再喜欢的菜品,出于餐桌礼仪,绝大多数人恐怕都不会吃掉最后一口。”上述负责人说,分餐制让许多食客摆脱了顾虑,敞开了肚皮。“实行按位上菜的餐桌上,几乎都是上一道菜空一个盘,最后一点儿都不剩。不光节约了粮食,也让厨师们备受鼓舞,更有干劲儿。”
据餐厅管理人员介绍,目前包间宴请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八到九成,分餐制的普及也极大地减少了餐食浪费,“最近收拾桌子的时候明显感觉浪费少了。以前正常状态下每天的剩饭剩菜能装满7个泔水桶,最近一段时间已经减少到3桶。”
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会议中心同样将在西餐中常见的分餐制推广到中餐,并且提供“私人订制”菜单。疫情以来,为了打消食客的顾虑,张裕爱斐堡国际会议中心会为每位就餐食客提供颜色不同、便于区分的公筷公勺,并且在餐厅墙壁、桌面等醒目位置张贴印有鼓励使用公筷公勺的标语。“推广公筷公勺之后,愿意打包的消费者明显比之前多了。现在我们还为打包剩菜的消费者奖励酒庄产的葡萄酒,打包盒的用量也蹭蹭地往上涨。”
张裕爱斐堡国际会议中心餐饮部经理杨杰介绍,店里这一系列节约举措,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餐厨垃圾处理费用已经降了一半以上。
相关新闻
超市小份包装菜受青睐
10厘米长的葱段、半个手掌大的姜块,再配上一头蒜、两根辣椒……一些超市推出的小份包装菜、半成品的蔬菜拼盘,受到了不少顾客的青睐。
“有时候,做顿饭用不了那么多的葱姜蒜,买多了经常放坏就容易造成浪费。”市民吴珊深有感触。
在崇文门的盒马生鲜蔬菜区,200克装的“葱姜蒜”拼盘、50克装的小红辣椒,吸引了不少顾客前来挑选。吴珊告诉记者,她偶尔在家做饭,去超市买菜时发现,很多蔬菜都是大份包装的,比如大葱,常常是两三根捆在一起,姜也是装在盒子里卖,一盒姜差不多有两三块,加起来快一斤了。“买一次搁在冰箱里能放半个月,时间长了,来不及吃就烂掉了。”
除了“葱姜蒜”,在冷藏货架上的小份大拌菜蔬菜包也受到了不少顾客的欢迎。“蔬菜包里有生菜、紫甘蓝、小西红柿等,样儿不少,比起自己配菜方便多了。”
除了蔬菜拼盘,在太阳宫的华联超市里,大个头儿的西瓜被切成了四分之一大小来出售。顾客小刘说,有的西瓜品种个头太大了,像京欣西瓜,即使半个也有七八斤重,一顿吃不了,剩下的放在冰箱里,转天再吃就不是味儿了。
在采访中,一些顾客也建议超市,一些大块头的蔬菜,譬如白菜、卷心菜,能不能也和西瓜一样,切成一半来出售,这样“吃多少买多少,既省钱又不会浪费。”
(原标题:按位上菜 私人定制 降低宴席餐饮浪费 “愿意打包的消费者明显多了”)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李环宇 实习记者杨天悦
流程编辑:tf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