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商报(记者 贺阳)随着新茶饮行业的发展,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饮品的品质和健康,业内也刮起了一股新风潮。10月26日,喜茶宣布将主动公开所有在售产品的配方原料、营养成分和真品质原料溯源信息。
业内人士认为,新茶饮品牌通过创新展示产品配方原料信息,推动现制茶饮配方原料透明化、健康化,开启了新茶饮行业的“配料表时代”。
< class="pgc-img">>喜茶门店。(中国商报 胡美静/摄)
一杯奶茶里都有啥?
中国食品健康七星联盟等机构发布的《Z世代饮食消费报告》显示,80.87%的Z世代消费者把营养健康作为饮食消费的首要关注点。
然而,一直以来行业内并没有适用于现制茶饮产品的配料表规范,消费者很难了解产品具体使用了哪些配料,也无法参考配料表和营养成分来规划健康饮食。有调研发现,很多消费者无法获知一杯奶茶的成分配料是什么、核心营养元素的含量值是多少,以及是否添加了食品添加剂。
10月26日,中国商报记者从喜茶了解到,目前,喜茶已通过“喜茶GO”微信小程序公开了40多款产品的配方原料,涉及超40种真原茶、真水果、真牛乳、真蔗糖等原料溯源信息。未来,将向消费者公开全部在售产品的配方原料信息、公示营养成分报告,“配方公开”将成为喜茶所有产品的“标配”。
中国商报记者打开“喜茶GO”微信小程序看到,产品点单页面中新增了一个“配方揭秘”入口,点击进入后能看到相应的产品具体配方原料信息,相当于为这些产品贴上了“电子配料表”。
同时,对于首批已完成相关第三方检测的产品,喜茶在配方原料揭秘中详细公示了每款产品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热量、蛋白质、反式脂肪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等。通过这种方式,喜茶为产品附上了“电子营养成分表”,给消费者提供更清晰的营养摄入参考。
比如“月观”的点单页显示,一杯月观中含有103大卡热量、4.4g蛋白质和5.5g脂肪等,热量和一颗苹果的热量相当。对这些产品的营养成分信息,喜茶还附上了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营养成分权威检测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认为:“消费者高度关注添加剂、原材料成分等信息,表明公众健康意识增强、对产品健康化的需求提升,是近些年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推动力。新茶饮产品质量提升和品质改进有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
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倡导行业配料公开透明
除了头部品牌开始探索外,从行业端来看,《新茶饮配方透明化、产品健康化倡议》(以下简称新茶饮倡议)也于近日正式发布。
新茶饮倡议中写明,提倡各新茶饮企业公开产品配料、用料,公示营养成分等信息,加强企业自律,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建议消费者科学参考新茶饮产品营养成分等信息,合理安排每日饮食摄入,合理消费新茶饮产品;呼吁新茶饮全行业坚持使用品质原料,提升茶饮产品品质,推动新茶饮品质化、健康化发展,助力健康中国行动全面实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所长丁钢强认为:“新茶饮行业需要‘双健康’发展,即产业发展健康和产品用料健康,只有行业向营养健康化发展才能推进消费市场的健康进程。”他同时提醒,反式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关联密切,消费者需关注这类原料对健康产生的危害。
“新茶饮健康与否,关键在于原材料的品质。植脂末氢化过程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长期食用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而牛奶富含钙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鼓励现制茶饮产品更多使用牛奶,丰富消费者摄入牛奶的场景,做到营养与美味兼备。”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建议,新茶饮从业者要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不管是对于口感、包装、产品形态还是对于品牌理念,都要不断地进行健康化创新探索。
女必备:自制健康版奶茶。
哈喽大家好,忙碌的一天结束了,一天上了很多的课,也忙忙碌碌的开完了家长会。晚上下班突然想吃肠粉,小刘说立马安排。半道上看到奶茶店,但小刘没有让我喝,看这肠粉真是垂涎欲滴,吃相不太雅观。于是晚上回家小刘给安排了奶茶。小刘自制奶茶不得不说比奶茶店卖的简直是好喝太多了。
< class="pgc-img">>·先把奶茶的茶叶炒香,然后倒入奶,放入一点点纯净水,慢慢的小火熬制,熬制成焦糖色。
·慢慢的茶叶会漂浮到上面来,继续进行熬制,直到奶茶变成焦黄色。
< class="pgc-img">>和白来碗对比,这就是我的奶茶,非常的香甜好喝,简直比买的还要好喝。
拜拜,今天带着我的奶茶,大家说拜拜了。
民日报
互联网时代,包括奶茶在内的餐饮业正经历着恪守传统与加快创新的双重考验。但无论市场如何变化,产品品质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两年,奶茶市场可谓百花齐放,喜茶、1点点、奈雪的茶……各大奶茶品牌争相推出了各式各样的新茶饮品类,奶盖茶、鲜果茶、混合茶等“网红”产品花样翻新,备受关注。然而,在热闹的背后,一些奶茶质量参差不齐、成分遮遮掩掩等问题也逐渐暴露。
近日,福建消保部门发布的奶茶比较试验结果显示,一些奶茶产品存在“奶茶不含奶”“标识无糖却有糖”等现象;深圳市光明区消委会发布的比较试验结果也发现,某些品牌奶茶一杯的咖啡因含量相当于7罐红牛。这些问题值得重视。
随着人们的食品消费需求从满足温饱升级为对文化、健康、质量、食材新鲜度乃至包装的关注,奶茶的走红反映着消费新需求的变化。然而,最近频频曝光的奶茶成分添加等问题也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奶茶行业在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行业标准亟待完善,规范管理任重道远。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食品添加含量的法律法规,但奶茶等现制现售饮品并没有细化的国家标准。2018年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强现制现售奶茶果蔬汁监督管理的通知》,加强了对现制现售奶茶、果蔬汁的监督管理,但对奶茶的成分含量没有做出相应规定,在质量管理标准上仍有待进一步明确,消费者容易被“网红”或“颜值”奶茶诱导。此外,由于竞争压力大,一些商家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往往牺牲产品质量和标准,以“无糖”等各种噱头博取消费者眼球,产品粗制滥造,导致消费安全问题。
推动奶茶行业健康发展,保护消费安全,需要行业协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明确要求企业标注产品成分和用量信息,并对有争议的成分做出警示性提醒。同时,加强对现制现售饮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对虚假宣传、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营造信息透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互联网时代,包括奶茶在内的餐饮行业正经历着恪守传统与加快创新的双重考验。由于餐饮行业门槛相对较低,消费需求旺盛,越来越多投资者希望进入餐饮行业分一杯羹。但无论市场如何变化,产品品质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奶茶经营者应着眼长远,严格选材用料、明确操作规范,不搞“一锤子买卖”。只有加强自我约束,守住质量底线,才有可能打造出大众喜爱、市场欢迎的奶茶饮品,也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未来。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11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