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最近很迷一款白桃乌龙茶冻,之前在龙宝同学的奶茶店里喝过,微微Q弹的茶冻,淡淡的茶香,加上微甜的牛奶,喝起来不会觉得甜腻。孩子总想让龙宝带他去喝。天气热得不想出门,龙宝只好厚着脸皮打电话问同学,白桃乌龙茶冻的做法,好在关系铁,同学倒也爽快地告诉了龙宝。
< class="pgc-img">>白桃乌龙茶冻,也叫白桃乌龙茶撞奶,是同学去旅游时候喝到的,回来以后就加以复制,没想到很受欢迎,成了他店里的新宠,天气热的时候,有些客人排队2小时都要等,同学说最多的一天卖了好几百杯,比做珍珠奶茶省事很多。今天龙宝就给大家分享一下白桃乌龙茶冻的的做法,所需食材有:纯牛奶 一盒,白砂糖 15克,白桃乌龙茶包 3包,白凉粉 20克,热水 600克,这里是2杯的量。
< class="pgc-img">>先准备食材,纯牛奶也可以用奶粉按照比例冲调成牛奶,白桃乌龙茶龙宝用的是袋装的茶包,右下角的是白凉粉,白砂糖的分量可以根据口味灵活调整。
< class="pgc-img">>这里介绍一下白凉粉,它是白色的粉末,起凝固作用,加液体和水果可以用来做果冻或者是奶冻之类的,在四川一带叫冰冰粉,超市的冲调区有卖,如果实在找不到,可以网上买,白凉粉和水的最佳冲调比例是1:25,水越多,成品越软。
< class="pgc-img">>准备600克热水,放入深碗里,泡入白桃乌龙茶包泡30分钟左右,白桃乌龙茶泡出来很香,有一种甜蜜的味道。一包白桃乌龙茶泡200克水,泡过的茶包还可以泡2次。
< class="pgc-img">>泡好的白桃乌龙茶水倒入小锅里,加入白凉粉混合均匀,放入白砂糖,开大火煮3分钟左右。
< class="pgc-img">>小锅里的茶水煮开,白砂糖煮融化后就可以关火了,600克热水泡茶以后大概只有550多克。
< class="pgc-img">>白桃乌龙茶冻倒入原来泡茶的碗里,室温下放到凝固,大概需要1-2小时,凝固后放冰箱里冷藏,吃的时候把茶冻用勺子舀成小块,或者是用刀切小块。
< class="pgc-img">>把白桃乌龙茶冻装入杯里,加上适量的牛奶,就可以尽情享受了,白桃乌龙茶冻口感丝滑,比奶茶好喝,清爽微甜,有些沁人心脾的味道。
< class="pgc-img">>做白桃乌龙茶冻,只需要几分钟煮茶和白凉粉,泡茶和茶冻凝固的时间都可以自由安排。它是奶茶店新宠,排队2小时都要喝,原来做法如此简单。奶茶店老板:茶叶和它煮一煮,比奶茶还好喝,每天卖出几百杯。今天的美食分享到这里,感谢您的阅读。夏天,您喜欢喝什么冷饮呢?欢迎留言互动,您的指点是龙宝前进的动力,如果您喜欢今天分享的这篇白桃乌龙茶冻的做法,请收藏,转发,关注龙宝可以看到更多的美食日记。龙宝家原创美食,谢绝一切转载,盗用必究!
>何防控糖尿病?这些“控糖”小技巧教你避开“甜蜜”陷阱→
今年11月14日是第16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作为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它可能带来的多种并发症,严重的甚至还会危及生命。
糖尿病引发视网膜病变 38岁男子险失明
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病房里,医生正在为术后的朱先生检查眼睛。朱先生患糖尿病已经五六年了,平时靠药物控制,并没有太在意。前段时间上夜班时,朱先生突然发现,他的左眼看不见了。
朱先生立即赶到医院,一测血糖,已经突破30毫摩尔每升。很快,他的右眼也随之出现问题。
转院到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后,朱先生被诊断为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随后,医院为朱先生安排了手术。医生介绍,过去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多以中老年患者为主。但近些年来,年轻患者逐渐多了起来。就在上个月,医院刚为一名22岁女性做了手术。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主任朱晓宇:22岁的小女孩,是双眼一个继发性的青光眼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她的病情相对更严重一点,给她双眼各自进行了手术。
糖尿病典型临床表现:“三多一少”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有“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空腹血糖≥7.0mmol/L(毫摩尔每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毫摩尔每升)或糖化血红蛋白≥6.5%,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如果不进行有效控制,很容易出现并发症。
妇幼健康研究会妇女儿童肥胖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珊:最常见的这些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这是失明的第一大原因。糖尿病肾病是目前发生肾功能衰竭、肾透析的第一位原因。出现心脑血管疾病,这是人类目前占前三位的主要死因,还有包括糖尿病的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其实全身各脏器系统都会因为血糖的升高而受到严重损伤。
糖尿病前期每年有5%-10%转“正”
当前,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据最新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2.8%。专家表示,在距离糖尿病仅一步之遥的糖尿病前期,只要通过饮食、运动或药物等手段,守住防线,绝大部分是可以控制和好转的。
通常情况下,空腹血糖>6.1 mmol/L(毫摩尔每升),或餐后两小时血糖>7.8 mmol/L(毫摩尔每升),但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这种情况被称为“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妇幼健康研究会妇女儿童肥胖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珊:他们是具有很大发病风险的糖尿病高危人群,他们会每年有5%到10%的比例转化成糖尿病。
超重 高血压等是糖尿病高危因素
专家建议,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测1次空腹血糖,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除遗传等因素外,年龄≥40岁、体质指数(BMI)≥24 (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缺乏体力活动者、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女性、高血压、血脂异常等,都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妇幼健康研究会妇女儿童肥胖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珊:尤其是肥胖超重、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经常喝甜饮料。这个甜饮料,其实不仅仅是含有甜味的这些,还有含着不太甜的像奶茶之类的,这些不良饮品都会大大增加我们患糖尿病的风险。
控糖小技巧:吃干不吃稀 吃硬不吃软
吃干不吃稀 吃硬不吃软
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能量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超重,进而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已经得了高血糖或糖尿病的患者,要避免高升糖指数的食品。比如拿吃主食来说,就有个小技巧——“吃干不吃稀、吃硬不吃软”。
妇幼健康研究会妇女儿童肥胖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珊:最常见的就是大家喝的粥,无论是米粥,还是加了杂粮的粥,它由于熬煮的时间长,植物细胞壁的破坏,它吸收的速度都是特别快的。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杨叔禹:干饭、米饭(升糖)相对就慢一些。所谓软和硬,就是非常稀烂的、煮的时间很长的软烂食物,它的升糖指数也快,比如说肉汤,其实肉汤有很多脂肪融化溶解在里面,那么喝汤也会让人发胖。
控糖不意味一点甜的都不能吃
不过,控糖也不意味着一点甜的都不能吃,只是要适量地吃。
妇幼健康研究会妇女儿童肥胖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珊: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吃自然甜味的食品,80到100克的水果,一天可以吃1到2次并且随餐吃,那么对你的血糖不会构成很大的影响。要限制吃代糖品,我们近年来更多研究都发现,它其实对于健康,关于胰岛素抵抗,关于炎症,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依然有很大的影响。
推荐有氧运动 肌肉阻抗运动
适当运动能消耗机体能量,改善肌肉及内脏的胰岛素抵抗,同时减少脂肪含量,起到降低血糖,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作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杨叔禹:运动会让人的代谢加快,让血糖血脂,所有和代谢相关的这些指标都归于正常。我们主张有氧运动,还有一些肌肉阻抗的运动,心率加快了,身体发热了,甚至微微出汗,这才是我们运动要达到的效果。(央视新闻客户端)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科普中国报道,你平常有喝奶茶或者其他饮料的习惯吗?如果答案是“有”的话,今天这条热搜可要注意了——
文章显示:2022年7月,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发表在《欧洲公共健康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从1990年到2019年,30年间我国居民因过量摄入含糖饮料而死亡的人数几乎翻了一番,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率也增加了35%。
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死亡的负担尤为突出。在过去30年中,因缺血性心脏病和糖尿病死亡的人数分别增加了95%和94%。
看到这儿,是不是点奶茶的手微微颤抖,奶茶或者其他含糖饮料还能喝吗?
01
糖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先不一棍子把糖给打死,我们得看看糖到底有什么作用。糖类是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又叫做碳水化合物,它包括蔗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淀粉等。在这些糖中,除了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其余的糖都要在体内转化为基本的单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比如馒头中含有大量淀粉,淀粉在我们口腔中咀嚼时,会刺激口腔的唾液腺产生唾液淀粉酶。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被水解成麦芽糖,所以我们吃馒头时会尝到甜味。然后麦芽糖进入小肠,被小肠腺分泌的麦芽糖酶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从而被身体吸收。
糖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体提供能量,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可产生4千卡能量,而人体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也由糖提供。此外,糖还是构成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成分,是维持人体代谢和免疫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02
为什么摄入过量的糖“有害”?
上文已经提到,糖是我们生命活动所必须的,所以我们离不开它,但是一旦摄入糖过多,它又会对身体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具体有以下这些:1)如果摄取过量糖分而无法及时消耗,多余的热量就会转化成脂肪。简单来讲,就是会长胖。2)吃糖过多,会使人产生饱腹感,从而影响正常进食,导致多种营养素的缺乏。如果儿童长期高糖饮食,会直接影响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导致佝偻病等疾病。并且如果吃含糖食品或饮料过多,又不注意口腔卫生,会为口腔内的细菌提供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容易引起龋齿和口腔溃疡。
3)加重肝脏的负担。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器官,如果过量摄入糖,为了保持血糖浓度稳定,肝脏会将糖转化为脂肪,容易诱发脂肪肝。
4)摄糖过多会引起一系列代谢功能紊乱。糖、脂肪、蛋白质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三大基础物质,高血糖导致糖代谢紊乱,打破了系统代谢平衡,进而往往导致脂、蛋白代谢紊乱,致使整个代谢系统出现问题。
血糖升高还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减慢血流运行速度,会使血管变细、变脆、弹性降低,导致血流不畅、血管堵塞,从而导致冠心病、脑梗、中风等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另外特别要提到一点,如今各大城市遍布大大小小的奶茶店,但众多的调查都显示即使是号称完全不含糖的奶茶,其含糖量也往往不低。
03
如何避免摄入过量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提出,成年人需要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在生活中,想要避免摄入过量糖,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不主动喝含糖饮料。少喝果汁,尽量选择吃新鲜水果。
2)少吃话梅等果脯,减少“隐形糖”的摄入。很多加工过的零食为了防止变质,会加入大量的糖抑制细菌生长。
3)少吃膨化食品。它们吃起来虽然并不一定是甜的,但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却不含有抑制糖上升的膳食纤维。
4)做饭时少用番茄酱、烧烤汁等调味酱,这些调味剂每100克大概有15克左右的糖。
5)“低糖”和“无糖”的食物也不建议过多食用。“无糖”不代表完全没有糖,其实是指不含添加糖,比如蔗糖、麦芽糖、果糖等,取而代之的是木糖醇这类代糖。虽然热量低了,但是有研究表明代糖饮料也可能增加首次新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糖醇类代糖过量摄入可能引起腹泻。
本文专家|黄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本文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