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过气”的自助餐正在凭借平价化、“小而精”悄悄“翻红”。小火锅自助餐厅正在全国爆发式增长,涮烤一体锅让食客一餐两吃,大快朵颐;星级酒店的海鲜自助也转型走“团购”,吸引不少非住店客人到场尝试。
主题自助2022年迎来扩张
自助餐曾经可谓风光一时,巅峰时期,凭借“高端”标签成为主流餐饮,然而如今进入精致餐饮的时代,自助餐失去了以往的活力,给人一种“过气”的感觉,美团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自助餐存量品牌门店约有5.7万家,增速趋缓。自助餐线上订单量居品类前五,但增速滞后。
不过,这样的市场中,还是有平价自助及主题自助突出重围,逆势增长。数据显示,最火的自助餐种类中,综合自助居首。自助披萨“逆势”翻红,火锅主题迎爆发。早前,崇尚场景化、个性化、聚焦细分群体的自助披萨曾风靡一时,如今,聚焦单品、主打爆款的性价比之选,正在重拾“吃货”们的热情。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门店增长的自助餐厅多为主题自助,例如川式烤肉、牛排海鲜等,并且,“平价”是它们的共同特征。
从地域来看,四川、广东两省的门店数量排名位于前列,湖南、江西、福建最有“潜力”,门店增速较快;江苏、山东人最爱吃自助,订单量位居前二,这两个省也是诸多新晋自助品牌争夺的主力市场,多品牌连续开出门店。
细分到城市,成都、重庆、北京、长沙、上海等市“吃货”最多,门店数遥遥领先。此外,主流品牌正在以二线城市作为品牌的桥头堡,建立品牌高地,然后寻机向周边低线城市扩张。
你愿意花多少钱吃一顿自助餐?数据显示,不同于一线城市,低线城市在消费时更追求性价比,顶级食材并不是他们的追求,“以合适的价格吃到品质不错的三文鱼和牛排”这一需求,让平价自助餐品牌找到了快速突破点。
小而精、平价化是“出圈”密码
迎来“爆发期”的火锅自助有了新特点:主打小而精。门店数排进TOP10的品牌中,小火锅模式占据较多身位。近几年,诸多餐饮大牌,如海底捞、老乡鸡、和府捞面、巴奴、呷哺呷哺等品牌也“强势”加入这一细分市场。
烧烤自助凭借仪式感和场景化消费在诸多自助餐中突出重围。并且,很多品牌将烧烤与火锅进行捆绑,推出涮烤一体锅,即将所有食材都准备好,顾客拥有高度自主权,后厨前置化,仅保留部分特殊食材的预置加热,在进一步提高出餐效率的同时保证食材口感。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海鲜自助正在崛起。除了传统类型外,伴随西餐兴起的酒店式自助集体“出圈”,不少星级酒店也放下“身段”,积极推出海鲜自助团购,吸引不少非住店客人也愿意到场尝试。
点单式的日式自助类型如今更加多样。在传统“烤肉放题”的基础上,和牛自助、烧鸟自助、寿喜烧自助、关东煮自助、寿司自助等细分品类更精准地满足食客需求。
自助未来趋势:平价服务优
综合数据分析,未来,价位在单人100元至150元之间的自助餐将更有市场。当然。性价比不意味着降价或者着力低价产品,而是应该升级产品,让食客觉得物有所值才是“王道”。
同时,在服务方面,不必拘泥于原有的模式。如今,大量日式烧肉、海鲜自助餐厅都提供点单式的套餐单品,把菜品搭配好,按照一定的量先上一部分,然后再进行点单,治好了不少食客的“选择困难症”。这样也避免了自取的浪费,便于提供一对一的服务。
文/本报记者 陈斯
年,自助餐赛道悄然翻红:创业者对自助餐的创业热情开始回升,自助餐企业数量和门店数量保持着稳中有增的趋势。为深入剖析自助餐赛道发展,红餐产业研究院近日发布《自助餐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自助餐赛道呈现平价化、下沉化、细分化和模式多元化等特点。
自助模式席卷整个餐饮赛道
自助餐这一用餐形式起源于欧洲,约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自助餐开始走向普通大众。经过40年的发展,自助餐经历了大起大落,经营模式逐渐发生转变,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类主题餐厅,如火锅自助、烤肉自助、海鲜自助、日料自助等。此外,一些非自助餐厅也推出了自助模式,使得自助这种经营模式更加多元化。
《报告》显示,截至7月,抖音平台关于“海鲜自助”“自助火锅”话题的视频播放量达140.6亿次和25.8亿次;小红书平台关于“火锅自助”“海鲜自助”的相关笔记数分别为82万篇、76万篇;微博平台关于“自助餐”的话题阅读量为2.5亿次。
随着消费市场的回暖,创业者对自助餐的创业热情开始回升。《报告》显示,去年全国自助餐相关企业注册量近6000家,同比增长32.7%,为2019年以来的首次增长;今年1—7月,全国自助餐企业注册量为2600余家。自助餐企业数量和门店数量也一直保持着稳中有增的趋势,赛道容量持续扩张。去年全国自助餐企业存量超3.9万家,同比增长0.7%。截至今年7月,全国自助餐总门店数已超过6万家。
近年来,下沉市场涌现出了不少“平价自助餐”,如16元现炒自助快餐、29元自助小火锅、49元自助烤肉等。自助餐赛道的参与者众多,除了星级酒店的综合自助餐之外,自助餐赛道各细分领域也跑出了一些代表性品牌。如主打小火锅自助的围辣小火锅门店数已超过800家,主打中式烤肉的小猪查理川式市井烤肉门店数突破500家,主打比萨自助的比格比萨自助门店数也超过200家。与此同时,餐饮市场其他赛道也纷纷引入自助模式,如甜品自助、面包自助、素食自助、饺子自助、小龙虾自助、早餐自助、下午茶自助、小料自助、米饭自助等,整个餐饮赛道掀起了一股自助风潮。
从“吃回本”向健康饮食转变
随着近年来消费需求和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以更加实惠的价格享受到优质的美食和服务。
《报告》显示,从自助餐消费者倾向的人均消费来看,百元以下的平价自助餐较受青睐。消费者对人均消费在50—80元区间的自助餐接受度最高,约占受访者的41.3%,其次是50元及以下和80—100元区间,占比分别为20.6%和17.7%。能接受百元以上人均消费的受访者约占两成,其中能接受人均200元以上的自助餐消费者亦有4.8%的占比。数据分析师认为,部分消费者追求“价高质高”的自助餐,高端自助亦有一定的挖掘空间。
对应消费者需求,《报告》显示,人均消费在100元及以下的自助餐门店占到了66.9%。其中,50—80元区间的自助餐门店数占比最高,为33.9%,其次是80—100元的人均消费,占比为14.3%。数据分析师表示,随着近年下沉市场平价自助小火锅的快速崛起,自助餐价格带进一步拓宽。而部分高端星级酒店自助餐为了吸引消费者,推出了自助餐早餐月卡、自助餐年卡等活动。
自助餐的社交属性较强,朋友聚会、情侣约会、家人聚餐、同事聚餐等场景均有一定的占比。《报告》显示,朋友聚会和情侣约会的占比较高,分别为27.1%和23.4%;家人聚餐、同事聚餐的占比也均超过了10%;独自享受场景占比不足一成。从实际用餐人数来看,2—4人的用餐人数占比超过了六成,小聚场景成自助餐的消费主流。
专家表示,虽然很多自助餐消费者仍然秉承“吃回本”的心态,但大部分消费者吃自助餐的观念已经从“吃回本”向健康饮食转变。《报告》同样显示了这一趋势,仅有23.5%的消费者表示吃自助餐“一定要吃回本”;在食物偏好方面,烤肉、火锅、牛排、海鲜等食物排名靠前,小吃、水果、甜品、饮料等食物也获得不少消费者喜爱。
此外,自助餐消费者在选择餐厅时,对产品的丰富度关注度最高。《报告》显示,关注菜品丰富度的消费者占比为52.1%;其次是食材新鲜和食物口感,占比分别为50.4%和42.8%;服务质量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占比为22.9%。专家表示,在此背景之下,部分定位中高端自助餐的品牌除了在食材和菜品品质上下功夫,还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比如免费提供儿童托管服务,提供帮顾客烤肉、去虾线等服务。
细分赛道有望跑出千店品牌
专家表示,自助餐赛道的再次翻红,印证了消费者对于这种高自由度用餐形式的消费热情未减,开放式烹饪展示、高参与度以及多样性的选择依然是自助餐的亮点所在。
《报告》指出,2022—2024年,我国餐饮行业大盘的人均消费呈现下滑态势,消费者在餐饮消费方面呈现出更为理性和审慎的态度。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向下沉市场的“平价自助”正好契合了当前消费趋势,以高性价比吸引了广泛的消费者群体,展现了良好的市场适应能力。
《报告》建议,聚焦单一品类的自助餐品牌更容易实现门店的快速复制扩张。一方面,受供应链繁杂、门店模型较重等因素的影响,“大而全”的综合自助餐品牌较难实现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饮食消费观念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聚焦单一品类的自助餐厅愈加受市场欢迎。从自助餐各细分领域来看,小火锅自助、烤肉自助这两个细分赛道的供应链体系较为成熟,门店模型较轻,人均消费较为亲民,整体发展情况较好。目前这两个细分赛道均有品牌的门店数超过了500家,未来有望跑出千店品牌。
随着越来越多的非自助餐品牌开始引入自助模式,自助餐已经从一种餐饮业态向一种经营模式转变,成为正餐、快餐、小吃、团餐等业态在经营模式上的一种选择。专家表示,这种转变虽然会加剧自助餐赛道的市场竞争,但是也扩大了自助餐的生存空间。同时,还能为整个餐饮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可能性,创造出多样化的用餐体验,为餐饮行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与创新。
(王佳仪)
<>个世纪著名的连锁餐厅:湘鄂情、俏江南、静雅这些餐厅经营的时候,消费习惯和消费环境,意在高端商务宴请,导致餐饮门店数量不多,整体竞争不是那么大。通常这样的餐馆是“大”,面积大,员工多,菜单大。这家大饭店当时很潮流。后来,在禁止公款吃喝之后,高端餐饮已经缩水,上述三家已经几近沦陷。
目前,市场以大众食品为主流,消费者花费每一分钱仔细计算,餐饮老板谨慎投资每一分钱。所以,大环境是把餐饮带到谨慎再谨慎道路上。
小而精的餐馆,不是餐饮的选择,这是市场的选择。
此外,品牌名称+餐厅名称,餐厅不是老板的主动权。企业是用来盈利的,如果改变不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企业就不会改变。但是现在的情况是餐饮业的盘子越来越大,餐馆的数量也在增加。经过激烈的竞争,市场将选择一些适合生存的餐馆,迫使一些餐饮企业改变和改善自己。
定位,其实就是要帮助当前餐饮企业适应环境的发展方向,发现自己在餐饮环境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2016,中国的食品和饮料收入35798.6亿元,同比增长10.8%,但这10.8%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农村市场的改进。餐馆的数量翻了一番,竞争非常激烈。2016、海底捞店盈利能力下降;奶奶董事长吴国平自己也承认,在2016十一月18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同比下降6.6%,其次是连续三个月负增长。
在恶劣的环境下,我们在原领域没有业务,所以我们要开拓一个新的领域,有选择地放弃一些东西,集中资源,创造优势,以便与其他餐馆区别开来,这样消费者才能找到自己,记住自己,爱上自己。这就是定位的本质。有些餐馆,店里的菜特别受欢迎,而且这道菜的确比其他餐馆更有优势,就如它的名字一样。例如烤鱼。
阿五黄河大鲤鱼就是这样,以前是叫阿五美食。从所有的盘子中,我们发现了黄河大鲤鱼,它是以爆裂和切断其他凉菜为基础的。不仅如此,一条五条鲤鱼从上游供应水产养殖,再到商店生产,重新梳理包装。然后从黄河大鲤鱼中发现了河南的故事。于是反复强调“阿五黄河大鲤鱼”、“吃豫菜到阿五,要吃黄河大鲤鱼”、“登报纸上杂志接收电视台、媒体采访”。
这可能导致部分消费者的放弃消费,但在整体转型后,成本降低,利润率上升。在过去消费200万,但净利润可能只有20万。现在消费150万,但净利润是能达到30万。这笔交易,怎么看都是值得的。
如何给餐饮定位?
“大而全餐厅”也好,“小而精餐厅”也罢,这不是餐饮老板的选择,而是市场大环境的选择。如果你周边竞争对手,你一家垄断的话,卖什么都赚钱,当然餐厅越大越好。反之,你就得考虑怎么做到“小而精”。
餐饮老板们要重视餐饮营销,从产品和品牌两方面着手,重新给自己一个定义。一般情况下,是从自己内部挖掘创意,也有的是从外面找一个点来定位。
1.自我进化
阿五黄河大鲤鱼、西贝莜面村、巴奴毛肚火锅,这三家属于自我进化型。其产品均为自己的产品,个别进行升级、包装和宣传菜品。甚至连餐厅的装饰、服务员的指导和指导都是以这道菜为中心的,其他的菜都被适当地放弃了。例如西贝全明档厨房对外展示做莜面,进联合国;巴奴的毛肚工厂,独家研发的处理技术,统一的摆盘和规格,进门处设置的巴奴毛肚档等等。这些都是品类定位。
2.无中生有
雕爷牛腩、杨记兴臭鳜鱼、太二酸菜鱼,这些新品牌一开始的定位就很明确。
雕爷牛腩属于目标人群定位。创始人孟醒曾多次跨行创业屡屡成功,对于要服务的群众定位是驾轻就熟。一碗牛腩经过戴龙价值500万的秘方过手之后,变成售价3位数的轻奢品,雕爷的目标很明确,他就是要年轻的中产阶级女性来就餐。所以雕爷这种定位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他也可以是雕爷鱼腩、雕爷羊腩。
杨记兴臭鳜鱼属于品类定位。阿五黄河大鲤鱼也是如此。他是在徽菜这个体系里,单独拎出一道菜——臭鳜鱼,作为主打菜,并且整个餐厅的菜单里只有38道菜。假如杨记兴臭鳜鱼做到全国之后,后来者想要挑战他,直接叫王记兴臭鳜鱼就不合适了。比方可以从腌制鳜鱼的盐入手,融合了钙铁锌硒维生素的盐,腌制鳜鱼,即好吃又营养,然后取名“盐天下臭鳜鱼”等。
太二酸菜鱼属于功能定位。在酸菜鱼范畴里,找到老坛酸菜的特点,同时又紧跟着年轻人群来做。太二是九毛九旗下孵化的子项目。硬菜只有酸菜鱼,三种大小规格。蔬菜就2种简单炒菜,小吃基本上是油炸食品,凉菜是简单加工一下就能直接上桌的。人均在70-90之间,也很实惠。它设计的很巧妙,专挑大学生、小情侣下手,三三俩俩吃个饭,还不耽误餐厅翻台。门店面积不大, 服务员数量也很精简。每天就卖这么多鱼,员工幸福指数也高。整体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餐战分析:
品牌+菜名=餐厅名,看上去很简单。其实,这里面要做很多功课。要经过大量的顾客采访、案例调查、观点论证、资源的合并还有无数次的头脑风暴。最终落到一个点上,同时还需要在宣传策划上花费大量的精力。
最大的感触就是现在餐饮人的越来越专业,成长的速度惊人。尤其是现在越来越多的90后加入餐饮大军,他们的餐饮经验或许不如前边的大前辈,但是他们营销理念高于前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