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色把城市笼罩,霓虹灯把欲望点燃,忙或不忙的人们,找着种种的理由来到这里,当啤酒把身体淹没,酒精加着各种气味开始沸腾,午夜的解放西路,有多少人在挥霍青春,又有多少人在寻找青春。”
正如老赵的歌曲《午夜的解放西路》描述的一样,专属于长沙城解放西路上的故事,每晚都会准点上演,不管是疯狂的、悲伤的、还是欢乐的,通通都混着酒精在挥发。老赵就在这样的一条街上唱了整整16年,他说这条街,对于他而言,就是一条“吃饭”养活生计的街。
每天晚上拎着吉他,孤独地穿梭在各个场子里驻唱,为了能纯粹的唱歌,也为了能吃上一口热饭。老赵从1999年开始弹唱生涯,中间曾间断三年,在湖南岳阳做录音师。其后在长沙的餐厅和酒吧里弹唱至今。
不少人喜欢老赵不光是因为他那带着厚重沙哑声,单纯不为讨好他人的个性味道,更多是因为生活在这座城市,怀揣着梦想,细数过往沧桑,有着相同经历而产生的共鸣。
< class="pgc-img">>以下转载自凤凰网(有删改)
保持和控制愤怒的火焰
年轻的时候,赵治军是个愤青,常因不平之事呐喊,却发现,无济于事。
“愤怒就像一个坑,如果意识不到那是个坑,就会无限地往下坠”,这是愤怒在赵治军眼中的样子。
例如多年前创作的《假面具》,歌词写道“我要撕掉假面具,带你回到纯真的童年,让我们的世界变得纯洁”。
赵治军说,歌词中表达的是渴望在现实世界返璞归真的愿望,是年轻时少不更事的呐喊,浅显而简单的喊口号,“宣泄情绪是没有意义的”,并不能解决问题。
三十岁是一个分水岭,孩子出生之后,赵治军变得理性了。
“我已经过了那段激情燃烧的时期”,赵治军平淡地说着,“我没有看开,我还是很愤怒,但是我知道不能够用愤怒去解决愤怒,那个只会把我自己烧成一团灰。”
赵治军在慢慢的控制这团火焰,让它保持燃烧力度,更加内敛,试着解释身边发生的事情,找出为什么。
所以,后期,他的创作中除了愤怒,更多的是思考。
《燕子》的创作源于赵治军对孩子的愧疚之情,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雾霾铺天盖地而来,赵治军感叹自己无法使孩子拥有蓝天,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燕子》便产生了。
《陀螺》的创作源于众人似陀螺一样的生活,陀螺转的驱动力是来自于欲望,是欲望不停地抽打,让陀螺不停地旋转。
“我是一只不停旋转的陀螺”,然而陀螺本身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旋转,“没有人在乎我想要什么,也没有人在乎我想要做什么。”
< class="pgc-img">>反商业
他拥有一个清晰的,富有吸引力的形象,无需设计,天然摇滚明星的范儿,按道理说,这是适合包装的形象,鲜明、独特。
人们容易记住这张脸,也容易记住和接纳他的声音。一个音乐人有更好的风格标签有利于进行商业包装和推广。在音乐场上混迹多年,赵治军深知这个道理,却不为所动。
他不太擅长秀自己,本能地抗拒。
< class="pgc-img">>从传播程度来看,无疑,赵治军的歌是小众的,他没有利用发达的社交媒体,也没有找到触角更为广阔的的曝光舞台。他只是每天固定的时间,按时往返于家与酒吧之间。他的歌声通过音响的传导,最多扩散到酒吧2米开外,很快混入化龙池嘈杂的音乐声里。
就像一只青蛙在古井里,朝着天空唱歌。但老赵就喜欢这样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赵治军是比较反商业的,不过,这样也让他有更强的可塑性。”同为曾经的塔客堡歌手,朋友周涛这样评价。他认为赵治军一定要有鲜明的音乐风格,多参加商演,多在电视台露脸。
有人邀请赵治军开通直播,赵治军扫了扫二维码,毅然回绝了。
《中国好歌曲》是赵治军唯一欣赏的节目,注重歌手原创实力,他参加过两次,可惜都在最后关头被淘汰,他没有遗憾,自认为他的歌不符合大众审美。
此后,有某音乐选秀节目曾经多番邀请,他屡屡拒绝,他认为,“它首先是一个综艺,其次才是音乐。”
赵治军认为,音乐只是工具,人在使用工具,而不是工具使用人,“一个好的歌手能驾驭歌曲,通过旋律、节奏的变化,感情汹涌地喷薄出来。”
音乐合作伙伴、好友撒韬则认为赵治军之所以不出名,是因为不被人理解。
他说,“当下大众审美观逐渐下滑,大众所能接受的东西不再复杂有深度。再加上老赵宣传推广不到位,因此很多人不能够理解和欣赏赵的歌曲。”
撒韬还认为,网络歌曲井喷,制作快,一天可以做几首出来,批量生产,廉价卖出,“花几个月去雕琢、琢磨,很少有人干这个事,劣币驱逐良币。”
< class="pgc-img">>赵治军与撒韬合影
长沙音乐没有圈
除了大众音乐发展的尴尬处境,赵治军还深忧长沙音乐。
赵治军说,长沙玩音乐的人口基数少,是长沙没有音乐圈的重要原因。
从黄金时代到如今的萧条,不到30年时间。
90年代的长沙音乐圈被人敬仰,歌厅文化在全国前列。
此后,“塔客堡”餐厅应运而生,催生出一批追求身份认同的文艺青年。地下乐队开始在长沙火爆,各类风格乐队层出不穷。
2000年左右,MD、CD的出现对现场乐队是致命打击。此前,乐手是乐队的核心,老板为减少演出成本,找一个DJ就好了,裁员乐手,导致大波乐手失业、出现断层。
长沙音乐市场的整体萧条让赵治军觉得可怕,音乐人所剩无几。
“年轻人面对的诱惑太多,网络、游戏等多方面因素也是分散精力的主要原因。”赵治军说,“想要做好一支乐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练习,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所以一些乐队直接面临解散。”
但广州、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音乐圈发展较好;武汉、成都、云南、西安都有音乐学院,新人辈出。
长沙缺少这些条件,音乐规模小,年复一年人才流失。
赵治军笑称,“长沙欠缺玩音乐的年轻人,所以人们才把我戏称为长沙民谣第一人。其实我更希望我是抛砖引玉的砖,引来一批新歌手。”
< class="pgc-img">>与撒韬合作新专辑《六月》
大概在四五年前,赵治军开始尝试写新风格的作品,所含括的已经不单单是民谣,赵治军说,风格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和情感的表达工具,他不希望别人称呼他时加上“民谣”这个前缀。
他的合作伙伴、诗人撒韬,两人相识近10年,共合作了超过30首歌。
撒韬认为,赵治军对音乐的理解准确,常常做出突破,给彼此惊喜,他笑言“长沙城市那么小,能找适合合作的人只有赵治军了。”
目前,赵治军的第二张专辑《六月》已经正式发行,也是由两人合作完成,邀请到了二人的好友,著名音乐制作人潘卫东担纲制作。这张专辑收纳了10首歌,风格多元,包含了七八种风格,包括民谣、摇滚、复古、探戈等。
< class="pgc-img">>《六月》中,收录了一首让赵治军印象深刻的歌,2015年撒韬出了车祸,命悬一线,在调养之际,撒韬写下了《快走》,赵随后谱曲,添加了安魂曲的元素。
歌曲《六月》,是一首带有古典音乐风的歌曲。
对于这张专辑,赵治军给自己的风格定位是“模糊”,“我的风格就是没有风格,我讨厌重复的,没有意义。”
他认为,他不在意他的歌有多少人听,多少人喜欢,他在意某个突然打动听众的瞬间,就说明有了交集。音乐,只是赵治军用来表达他自己,表达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工具。
对于未来,赵治军希望自己头发、胡子花白了仍在唱歌。他调侃头发胡子已经白了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的梦想等待他去完成。
【新品上架】
民谣老赵最新专辑《六月》
< class="pgc-img">>(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亮点一:
这是一张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辑,饱含老赵对现状的审视、对生活的感悟,在互联网冲击与躁动不安的时代,他用这种方式捍卫湖南原创音乐的尊严和地位。歌曲也不再局限于民谣,展现了多元化风格,听过之后,总有一个瞬间可以打动你。
< class="pgc-img">>(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亮点二:
曾与刘欢、王菲合作过的著名音乐制作人潘卫东担任专辑《六月》的制作人,用潘卫东自己的话说:“好像我这一生所学都是为这张唱片准备的,这大概是我最有意义的一张唱片制作了。”
< class="pgc-img">>(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END-
>起向韶村可能很多朋友是陌生的
但是如果我说长沙火车站以西的老社区
长铁一中和铁路文化宫都在这
袁家岭地铁口,晓园公园的对面
我想大家就会比较熟悉了
。
。
向韶村是长沙市区比较老的小区之一了,绝大部分都是七八十年代建造的老式公房。大约在40年前,向韶村曾是长沙铁路职工福利房的聚集地。
< class="pgc-img">>摄影:谢金庭 1978年10月
左下方为解放东路旁的育英小学华天大酒店及长沙铁路局向韶村。
虽然是老社区,但生活在向韶村里的小伙伴无疑是幸福的。楼下的小门面卖的当天最新鲜的蔬菜、出门就是米粉摊、杂货店、五金店……
可以说,向韶村是一个拥有本地人和外地人共同记忆的地方。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城市太大,总有一些地方被忽略。也许在一条笔直大道转角,就会收获惊喜,向韶村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向韶村坐落袁家岭商圈内,袁家岭地铁站距离此处100米,毗邻友谊商店、阿波罗商业城,周边还有新华书店、湖南图书馆······
绝佳的地理位置。对于刚毕业和刚到长沙找工作的外地人来说,他们的生活是从向韶村租房开始。
< class="pgc-img">>可对于居住在向韶村的人来说,这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
从居住体验来说,小区里的道路很狭窄,楼道里的线路也很繁乱,赶上下大雨,排水设施未及时跟上,房子里便会进水,这让生活在这里的人苦不堪言。
< class="pgc-img">>但存在即有意义,无论外面多么热闹,走进这里却有一份向韶村独有的寂静。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似乎都有他们的故事。
< class="pgc-img">>城事
< class="pgc-img">>向韶村以铁路退休职工人员为主,许多铁路单位也聚集于此地。近几年来,许多外来人口涌入此地。
< class="pgc-img">>铁路文化宫
< class="pgc-img">>长沙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 class="pgc-img">>?长铁一中
长沙铁路第一中学位于长沙市芙蓉区五一路向韶村,创办于1958年,原隶属广铁集团公司。
原本的铁路职工宿舍如今发展的生气勃勃又不乏茂盛的生活气息,住在里面方便又恬静,很有种“大隐于市”的感觉。
< class="pgc-img">>几位年轻人打算在向韶村租个房子,这里交通比较方便,合租也便宜,但是不想通过中介。找的辛苦了坐下来打了一盘王者荣耀。
< class="pgc-img">>在石墩休息的两位老人,说起向韶村的发展话匣子就打开了......
“在这里住了四五十年了,长沙铁路龙头老大,到火车站那一篇都属于向韶村......”
“老地方了,不行了...前几天下雨,一楼都涨水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现在的向韶村内,除了供居住外,临近街边的小屋便改为小餐馆、小旅店、按摩的商铺,零散却有秩序分布着。
对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这里有很多忘不掉的味道,一直回味到现在。
< class="pgc-img">>?犁舍塔客堡——少年如旧,“感谢你,它还在!”
1995年开始,长沙出现了几家名叫“塔客堡”的店,很难说清楚“塔客堡”这三个字在30岁左右的长沙人心中,到底是什么概念。
我的一些朋友每次路过这里都会说,这里啊我高中的时候经常来,现在居然还在。悠闲的吃个简餐,喝壶茶,带着一本书,猫咪在窗台上慵懒的睡着,坐在闹市中仿若与门前的快节奏隔绝...
差不多20年的时间,对一家店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可以说它见证长沙五一路几次繁荣变迁......旁边长铁一中的青涩学生现在已为人父母......
< class="pgc-img">>?小饭局——小饭局大江湖!
一家常德菜馆,不大的店面每个角落都放着装有不同米饭的锅,酱油饭,芝麻饭,玉米饭,红薯饭...每次去都想每个口味都吃一碗,不知不觉就吃撑了。
这里菜价位不高,但真叫一个下饭。
酸辣椒汆肉,超级下饭;芋头炖牛腩浓浓的汤汁,家里的味道;下饭菜炒蛋,香香脆脆,最先消灭光的一定是它...
< class="pgc-img">>?李记面粉馆——轻挑、重挑还是过桥?
强烈推荐吃炒码,味道很正,可以跟老板娘提出要求来调节口味和份量。老板娘说:“来我家吃粉绝对放心,做滴是学生伢滴生意,绝对然他们吃的饱又吃的好!”
< class="pgc-img">>正因为开在学校附近,每次点粉的时候老板娘总是干练又利索,“那你就要快啦,等哈学生伢下课哒就冒位置坐哒啦~”
< class="pgc-img">>?无名粉店——酒香不怕巷子深
一次在向韶村闲逛的时候发现了这家小店,时候不算早了吃粉的人还是很多。我问老板这家店有名字吗,老板说没有,街坊邻里都知道就可以了...
< class="pgc-img">>因为就在居民楼里,他家可是向韶村居民定点的早餐档口。多年经营,虽然到现在还没有招牌,但是好味道吸引了不少忠实粉丝!
< class="pgc-img">>如果你在向韶村住过,你一定对这里又爱又恨。看着爸妈老去,自己长大,看着这个几十年的老新村一点点的变化……
就如一个小社会一般,有人不断吐槽这里的生活硬件,但另一方面,它的地段,也是真好。交通方便,公交线不用多说,出门就是地铁,对面就是晓园公园,不论去哪儿,都能很快过去。
关于向韶村
@小辉辉:第一份工作在袁家岭,所以房子租在了向韶村,有天下雨出门买菜,回来水就到膝盖了...
@佩儿:之前我新手晚上开车回去,停车入库不熟悉,好久都倒不进,一个晚上锻炼的老爷爷看了特别热心的帮忙指挥方向,然后同样看到了一个遛狗的大叔也过来耐心的指导,心里暖暖的...
< class="pgc-img">>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一些记忆,向韶村就是一个充满着记忆的地方。
就是这样一些看似陈旧、市井、些许破败,没有浮华的外观,却依然用它最接地气的方式,督促着城市的发展。
<>韶村是长沙市区比较老的小区之一了,绝大部分都是七八十年代建造的老式公房。大约在40年前,向韶村曾是长沙铁路职工福利房的聚集地。
摄影:谢金庭 1978年10月
左下方为解放东路旁的育英小学华天大酒店及长沙铁路局向韶村。
虽然是老社区,但生活在向韶村里的小伙伴无疑是幸福的。楼下的小门面卖的当天最新鲜的蔬菜、出门就是米粉摊、杂货店、五金店……
可以说,向韶村是一个拥有本地人和外地人共同记忆的地方。
城市太大,总有一些地方被忽略。也许在一条笔直大道转角,就会收获惊喜,向韶村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向韶村坐落袁家岭商圈内,袁家岭地铁站距离此处100米,毗邻友谊商店、阿波罗商业城,周边还有新华书店、湖南图书馆······
绝佳的地理位置。对于刚毕业和刚到长沙找工作的外地人来说,他们的生活是从向韶村租房开始。
可对于居住在向韶村的人来说,这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
从居住体验来说,小区里的道路很狭窄,楼道里的线路也很繁乱,赶上下大雨,排水设施未及时跟上,房子里便会进水,这让生活在这里的人苦不堪言。
但存在即有意义,无论外面多么热闹,走进这里却有一份向韶村独有的寂静。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似乎都有他们的故事。
城事
向韶村以铁路退休职工人员为主,许多铁路单位也聚集于此地。近几年来,许多外来人口涌入此地。
铁路文化宫
长沙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长铁一中
长沙铁路第一中学位于长沙市芙蓉区五一路向韶村,创办于1958年,原隶属广铁集团公司。
原本的铁路职工宿舍如今发展的生气勃勃又不乏茂盛的生活气息,住在里面方便又恬静,很有种“大隐于市”的感觉。
几位年轻人打算在向韶村租个房子,这里交通比较方便,合租也便宜,但是不想通过中介。找的辛苦了坐下来打了一盘王者荣耀。
在石墩休息的两位老人,说起向韶村的发展话匣子就打开了......
“在这里住了四五十年了,长沙铁路龙头老大,到火车站那一篇都属于向韶村......”
“老地方了,不行了...前几天下雨,一楼都涨水了......”
现在的向韶村内,除了供居住外,临近街边的小屋便改为小餐馆、小旅店、按摩的商铺,零散却有秩序分布着。
对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这里有很多忘不掉的味道,一直回味到现在。
?犁舍塔客堡——少年如旧,“感谢你,它还在!”
1995年开始,长沙出现了几家名叫“塔客堡”的店,很难说清楚“塔客堡”这三个字在30岁左右的长沙人心中,到底是什么概念。
我的一些朋友每次路过这里都会说,这里啊我高中的时候经常来,现在居然还在。悠闲的吃个简餐,喝壶茶,带着一本书,猫咪在窗台上慵懒的睡着,坐在闹市中仿若与门前的快节奏隔绝...
差不多20年的时间,对一家店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可以说它见证长沙五一路几次繁荣变迁......
旁边长铁一中的青涩学生现在已为人父母......
?小饭局——小饭局大江湖!
一家常德菜馆,不大的店面每个角落都放着装有不同米饭的锅,酱油饭,芝麻饭,玉米饭,红薯饭...每次去都想每个口味都吃一碗,不知不觉就吃撑了。
这里菜价位不高,但真叫一个下饭。
酸辣椒汆肉,超级下饭;芋头炖牛腩浓浓的汤汁,家里的味道;下饭菜炒蛋,香香脆脆,最先消灭光的一定是它...
?李记面粉馆——轻挑、重挑还是过桥?
强烈推荐吃炒码,味道很正,可以跟老板娘提出要求来调节口味和份量。老板娘说:“来我家吃粉绝对放心,做滴是学生伢滴生意,绝对然他们吃的饱又吃的好!”
正因为开在学校附近,每次点粉的时候老板娘总是干练又利索,“那你就要快啦,等哈学生伢下课哒就冒位置坐哒啦~”
?无名粉店——酒香不怕巷子深
一次在向韶村闲逛的时候发现了这家小店,时候不算早了吃粉的人还是很多。我问老板这家店有名字吗,老板说没有,街坊邻里都知道就可以了...
因为就在居民楼里,他家可是向韶村居民定点的早餐档口。多年经营,虽然到现在还没有招牌,但是好味道吸引了不少忠实粉丝!
如果你在向韶村住过,你一定对这里又爱又恨。看着爸妈老去,自己长大,看着这个几十年的老新村一点点的变化……
就如一个小社会一般,有人不断吐槽这里的生活硬件,但另一方面,它的地段,也是真好。交通方便,公交线不用多说,出门就是地铁,对面就是晓园公园,不论去哪儿,都能很快过去。
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一些记忆,向韶村就是一个充满着记忆的地方。
>